佛弟子文库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净界法师  2014/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念的妄动。当然这个动有各式各样,你接触六尘,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造各式各样的业,最后各式各样的结果出来,个人的一念随缘不变当中而循业发现的。

这地方的经文主要讲的就是六尘,从六尘当中可以判断它的因,判断它的果。不过这地方是针对个人,如果从历史上来看,众生的共业也是有这个道理。比方说,我们中国二大圣贤孔夫子跟孟子,孔夫子跟孟子他们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的标准认为那时候是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原因在哪里呢?

孔孟学说的思想是认为:不在制度的问题,而是人类失掉仁爱之心,做父亲的不爱儿子,做儿子的也不爱父亲,做君王的不爱臣子,臣子也不爱君王,所以弄到最后彼此互相的斗争,所以这世间上礼崩乐坏。

所以,孔孟之道主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一个仁者爱人,做父亲的去爱子女,子女也爱父亲,彼此间互相的仁爱,这世间上才能够祥和,大家才能够安乐。孔孟之道他们二个思想都是提倡仁爱,但是他们二个表达仁爱态度不一样,你看那六尘就不一样。

孔夫子在表达仁爱是含蓄的,诸位你读读论语你就知道,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在实践理想,在游说诸国的时候,他的色声香味触法散发出来的是温和谦让。你看孔夫子在跟诸侯讲话的时候,是拐弯抹角的点到为止,让君主自己去心神领会,你要领会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他就自己离开,他的态度是温和的谦让的。但是你看孟子的态度就完全不同,孟子在表达仁爱的时候是刚直张扬的,他就直接了当地指出君王的错误。

所以你看,我们读论语如沐春风,可以感受到孔夫子的温和谦让,读孟子如闻战鼓,孟子讲话他是直接了当的,他不跟你啰唆。为什么这二个人会生长在不同的时候?是众生的共业。孔夫子是生长在春秋,孟子生长在战国,时势造英雄,众生的共业招感不同的善知识。

春秋当然也有战争,但是诸位看看春秋的战争,大部分都是为了仁义而战、为了维持正义而战,不管他怎么样,他还是要去拿一个正义来当他的名称,所以他打到胜负出现以后,好!我打败你了,对方投降了就好了,就不再打下去了。在打仗之前,彼此间还要沟通一下,派个使者看看有没有缓冲的余地,真的不行了,就打一战,打到胜负出来就停止了,所以春秋打仗是点到为止的。到了战国那完全不同,春秋是为了正义而战,历史学家的批判是这样,战国是为了夺城而战,是为了夺取对方的城池而战,夺一个城池以后,几乎是把这个城池里面的人杀到几乎一个不存。所以战国时代的战争一打下去,几个月可以说是血流漂杵。所以你看众生的共业,他那个时候的人温和,招感的善知识就比较温和。你看战国时代,同样是善知识,但是他出现是一个孟子的相貌。

所以你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确有它的因缘果报。你看看我们台湾的佛教界,现在也开始产生变化了,各大道场的老一代慢慢慢慢往生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第二代。诸位你要慢慢观察,第二代跟第一代的作风完全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色、声、香、味、触完全不一样!乃至心中的想法,法尘也不一样。

这个表示什么,诸位知道吗?你学楞严经你就知道,就是佛教界这些众生的共业在改变,共业改变了,善知识就改变,跟新一代的作风完全不同,六尘开始在大变化。

这地方就说明什么意思?

外在的世界是从你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楞严经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它会告诉你,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现在一直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个人会自杀?为什么这个世间会这么多犯罪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所有的事情是你的内心一念妄动,你有这个烦恼业力它就循业发现。我们所有的事情,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就是告诉你这个观念。

你一个修行者,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痛苦从什么地方来,你就很难改变你自己,你说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里,你怎么治呢?

所以这个地方就讲到十二类生,就是从我们内心烦恼业力而各自的循业发现而来的。

这地方讲到众生的迷真起妄,所产生十二类的颠倒相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我记起在《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中有一段非常美丽动人...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为了顺应众生根机而施教...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

知心无念,这个概念很重要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

心理素质是关键,而不是那把剑

过去有一部电影叫做《卧虎藏龙》,可能有些人看过,是...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

入清凉境除热恼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要聪明多食素,素食者智商高

食素已在世界各地流行,有些人是从健康的角度选择食素...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佛教词典】首楞伽摩

(术语)Sūra?gama,首楞严之新称。...

【佛教词典】胜上大乘

指真言密教。“大乘”一词,原本通用于显密二教,然以...

二十四节气食疗方

《立春养生法》 胆气足则百病无,多敲胆经最舒服。名春...

为社会加温加暖

亲人要出远门,家人总会叮咛: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饭...

贿赂阎王

从前有个国王,每天从早到晚,满脑子盘算的都是钱财女...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

近代高僧圆瑛法师

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的主观认知里,还是依然把佛教...

一声南无佛

在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来这个庙上出家;佛不在庙...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助念最好是在断气前还是断气后

问: 临终助念是断气前进行边护理、边助念,并加以佛...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理解乐舞问题

问: 戒律中常见对歌舞的限制,如八关斋戒中,不歌舞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