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净界法师  2016/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住力量跟福报有没有关系?

净界法师答:欸,不是。该工作还工作,你乱不了。

问:我除了安住,我还想工作。

净界法师答:好,请坐。当然小乘的空观,对现实生活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以小乘的空观是比较厌世、出离的。所以你这个药,吃得刚好就好,因为你如果小乘的法用得太猛,你真的什么事都不想干了。

但大乘法没有这个问题。我今天上班,我不为别人上班,我是把上班当历练,历事练心。我们以前上班是为了求表现,是吧?求得到上级的赏识。其实你多大福报就多大福报,说实在的,上级赏不赏识你,跟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你相不相信?

你内心有这种福报力,你起那个是心作佛,你起那个精进的心,你起善念的心,你启发你自性本具的福报,它自己会让你受用的,你自己会显现出来,你不必去从后面追求的。其实我们以前是多事,多此一举。该是你的,你从内心中求就对了。

我们凡夫不能说什么都不求,那是阿罗汉了,阿罗汉啥都不想求了,消极了。凡夫是乱求,到处乱求,求的结果伤痕累累。大乘佛法也是求,从自性中求。你只要把你的心调好,人生是自我完善,跟别人没有关系,别人欣赏你也好,不欣赏你也罢,这个是过去生结的缘。当然我们不要主动去刺激别人。

但是,该是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东西,跟别人没有关系。你不必去向外面求的,你只要向内去。他离一切相,他要修一切法。你生起布施的心,触动你内心本具的布施的功德,让你去受用;你用持戒的心去修持戒的法,去触动你自性本具的持戒的功德,让你来受用。

你只要做两件事:第一个,安住清净心。第二个,修一切法,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在心中你做两件事就够了,其他的外境都不要管,你自然有好因缘。诸位你要知道,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外面就准备好了,你相信这个道理吗?你相信,那恭喜你!真的,不要求,多事,自找麻烦。

我再讲一次,你内心的功德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准备好。大乘佛法的空就是这样安立的,一念心性,你只要自我完善,人生自求完善,你只要把你的心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就会准备好。你先相信这个道理,不需要求,但是要修。你有什么好求的呢?该你的,它还跑得掉吗?但是你一求就糟了,一念妄动乌云变色了!生死轮回,把你整个生命的档次都降低了,本来是功德庄严的,变成人天福报了。这就是你想求,求到最后是轮回生死。

佛陀什么都不想求,他万德庄严。那你想想看,“求”这个门是向外攀缘的门,你走上了外门,安住是走内门。这两个门,走外门也有蛋糕,但这个蛋糕里面都是毒药;你走内门的蛋糕是没有毒药的。如果你是注定有一块蛋糕吃,看你是要走外面的门去找蛋糕,还是到里面找蛋糕。你向外面找蛋糕,你就准备面对老病死的折磨了;你向里面找蛋糕,就是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同样是快乐,看你要哪一种快乐。你有什么好求的呢?

所以向外求是不对的,这是错误的选择。 诸位!你要知道,我们以前有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总想要向外求、攀缘,这个概念错误,错得很严重。我们以前修行很多资粮都浪费掉了,甚至老是想要把那个资粮向外面去攀求,换一些小糖果吃。其实你可以把资粮向内安住,去唤起你内心的糖果,不是更好吗?

这个是比较深,但是这个道理很重要——安住的问题,安住一念心性。所以人生不要求,人生只要修就好。你要永远相信一件事情——当你的内心准备好了,外面自然准备好,不要求。

这个就是有点深,但是这个观念很重要,整个大乘佛教的思想都在这里,称性起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昌臻法师《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为何风格迥异

问: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风格迥异,这是什么原因...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百行孝为先...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佛教词典】诺健那

(神名)Niragra??rha,又作荼健那,诺伽那。梵音Nagn...

【佛教词典】爪净

(术语)五种净食之一。一切瓜果等物,先以爪甲去其皮...

花椰菜能预防皮肤癌

花椰菜中含有的异硫氰酸盐能帮助人体免受紫外线伤害,...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八个修行中「错上加错」的问题

人犯错很正常,因为圣人给了我们理由,那就是:我们不...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印顺法师:修学观音大悲法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人间。...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