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忏悔法门「无生观」很重要

净界法师  2024/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忏悔法门「无生观」很重要

假设我们这一念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都有真正结合,无量劫生死以来,我们的心负担就很重,那我们真喘不过气来。你每一次跟谁见过面,跟谁讲过话,做过什么事,假设那个东西都跟你结合的话,那你现在没办法修行。

我们这一念心如果跟万法有真正的结合,那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因为你造了罪业,你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那个罪业跟你真正结合,那你怎么忏悔?我问你,你怎么忏悔?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忏悔法门,除了你每天的拜忏以外,这个“无生观”是很重要的,观察业性本空。你要观察你的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即便我们造了罪业,那也是一种虚妄的心攀缘虚妄的境,创造一种虚妄的因缘,它没有真正染污我们的清净本性。古德常讲一句话,你一个人不要老是想你业障重。你一天到晚想着你业障重,只有一个结果——你果然业障很重。因为你一天到晚想它嘛,因为你一定要取着它。

我们讲“不迷、不取、不动”,你一取着它,那你刚好相反,迷惑、取着、乱动。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公案,说有一个外道,他看到佛陀以后一直骂佛陀,一直骂佛陀,用各种不好听的话把佛陀骂得一文不值,非常严重。骂完以后,佛陀说:“你骂完了?”他说:“骂完了,差不多了。”佛陀说:“你今天煮了很多的食物请人家吃,如果我不吃的话,你要怎么办?”他说:“你不吃我就拿回去。”佛陀说:“你骂我,我不取着的话,你自己拿回去吧。”所以,你看,外境刺激我们,其实我们是有选择余地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跟外境不和合嘛!既然不和合,我为什么受干扰呢?因为你心动。仁者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因为你取着。你一取着的时候,你就受它影响。实际上我们可以不受影响,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嘛!所以,这个非和合的观念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特别是在忏悔的时候,你要相信你的清净的本性、你的本来面目跟罪业没有真正地结合,这个时候你忏悔的力量会比别人快很多,就是观察这个非和合。

这一段,从“非和合”当中我们知道,我们这念心有这种随缘不变之体。我们虽然每天“百花丛里过”,其实我们这念心永远是“片叶不沾身”。无量劫来,你不管造了多么重大的罪业,你的心还是一样清净本然。何以故?因为你的心没有跟外境真正地和合。这一点对我们成佛之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从这个清净的本性发起四弘誓愿。这就是“不和合”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短暂的十念佛号怎能灭除这么多的罪业呢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

【推荐】人为什么会发脾气,原因在哪里?

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脾气,但是我们还是发脾气,控制...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

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

我们把堕入鬼道的四种因缘简单地说明一下。 第一种,是...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劝过年吃素说

大凡普通人家过年逢节,总要办些大鱼大肉吃。因为我国...

夫妻间的10大陋习让婚姻崩溃

陋习一:夫妻谁赚钱谁就当家。 谁有钱谁就有说话权,谁...

【佛教词典】权悲

(杂语)从佛之权智而起之大悲也。秘藏宝钥上曰:后得...

【佛教词典】台阁

【台阁】 p1298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台阁者:谓解脱...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

念佛最能敌恶业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百喻经》痴人赞父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