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具备佛化家庭的八个条件

律航法师  2012/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与世法,本来分不开的。人世间事事物物,随拈一法,无不是佛法。我佛所说法门虽有八万四千之多,而归纳起来,不外自利利他而已。学佛者若欲实行利他,必须先自家庭佛化做起。

今依次说明佛化家庭的好处,及佛化家庭的殊胜,以及佛化家庭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

佛化家庭的好处:

中国人互相标榜的为诗书传家、忠孝传家,或耕读之家、积善之家等等,这是表扬他读书、耕田、忠孝、慈善的意思。而佛化家庭正包括了上述的意义,而且全家老少男女们都信仰佛教,具实行佛的教化。佛以清净、慈悲、庄严为教,若全家都为佛所化,便自然成清净家庭、慈悲家庭和庄严家庭了。

佛化家庭的殊胜:

佛法虽深广如大海,但能得其一滴,便终身受用不尽。佛以清净、慈悲、庄严为教,全家若能信受奉行,则个人的身语意业清净庄严,必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家庭方面和睦慈悲,相习成风,必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即世法所谓模范家庭了。老少又能茹素念佛,戒杀放生,家风善熏,化行俗美,于是一家清净,一乡一邑悉皆清净,何异人间乐土?但欲达此目的,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佛化家庭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

一、母教: 家庭以母亲的感化力,最深最大。父亲多在外边工作,不能常在家内教导儿女。所以人的一切习惯,全在孩提时受母亲的感化,成为第二天性。假定母亲信仰佛法,他的儿女自幼耳濡目染,也沾些佛教的气味。我们若欲佛化家庭,也应该重视母教,劝导妇女们多多学佛。

二、胎教:人性的善恶与胎教很有关系,假定母亲是一个佛教徒,受孕以后,茹素念佛,严持三皈五戒,遵行十善业道。胎儿在胎中禀受慈悲祥和的气氛,出胎之后,性情一定良善。

三、启蒙: 一般人对于四岁至七岁的儿女,以为年龄尚小,多不注意教育。哪知“教子婴孩”,古有明训。在小孩三岁以后,渐有知识,他的识田如白纸一样,为父母的给他画甚是甚。若把佛法上极浅近的道理和小故事,如助人、放生、不撒谎等类,常常讲给小孩听,再跟着大人们学习拜佛唱念,所谓“少学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一切佛化了。

四、教女: 中国人向有重男轻女之风,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不免歧视,这是大大的错误观念。盖良善的国民,多成于良善的母教。今日的童女,即是他日的贤妻良母。若不注重女子的幼年教育,则他日安能成为良母?既无良母,安有良民?印光大师常说:“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可谓探源之论。若欲佛化家庭,必须重视女子教育。

五、教材: 家人讲解,不必用高深的佛理,专就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道理,演讲得明明白白。再把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不惜回环重复加以说明,务使儿女们人人彻底了解,佛法与自己实有密切关系,遵行则身心快乐,违反则烦恼重重,自然生起信仰来。总之,以理智开导儿女,千万不可以家长身份,强迫教育。所以者何?若不启家人的真信仰,纵暂时形式佛化,日久亦流于虚伪敷衍,不能得到佛法真实利益。

六、行持: 佛法真实意义,重在实行。所以佛化家庭的起码行持,必须念佛戒杀。固为佛说念阿弥陀佛一声,可以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少杀一条生命,即少欠一个命债,少造一次新殃。所以家中设置佛堂,按家庭忙闲状况,随分朝暮课诵。家人最好全体吃素,如不能做到,亦可暂采用三净肉,家中万万不可杀生。

七、禁止恶习和工具:近代家庭以赌博为唯一的消遣,此实为最大的恶习,劳民伤财败品损德,莫此为甚。无论何种赌具,一律禁止,不准入门。

八、提倡佛教的娱乐:人生不可太枯燥,尤其青年,必须予以高尚的娱乐,始可调和其性情。佛教的法器及唱赞,梵呗悠扬,最适宜于精神修养。若请明师教授得法,可以得到无比娱乐。至于现代乐器及运动器具,亦可随力备用。

【结论】上来八条虽然简单,但是佛化家庭最基本的条件。若为家长的以身施教,对于佛法具有坚固的信仰,及纯洁的修持,则家人天性相近,自然受其感化。现在世风凉薄,人心卑劣,共业感召,空前浩劫。若不以佛法灌输家庭,潜移默化,由家而国,佛化世界,则将来人类惨祸,实不堪设想。故不揣固陋,略贡要义,尚望各界大德倡导实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惠...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家有逆子,往生还有希望吗

问: 师父慈悲开示,弟子求生的心极切,厌离心也很强...

学佛要从做人开始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没福的婆婆遇上好儿媳

紫烟的儿子要结婚了,因儿媳娘家在杭州,亲家提出先去...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内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质更重要

我们一个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间,首先你要在你内心当...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欲望不可无休止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

【佛教词典】入王众法

子题:二家、法轮、力轮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僧祇,...

【佛教词典】见位

【见位】 p0638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从此已后,...

【推荐】比「断恶修善」更高档次的教理

你可以去问问福报大的人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有时候...

结叹六度的四种威德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来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访问李木源居士时,正巧碰上居士...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

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佛菩萨的圣像中,大都...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