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修道的六大宗旨

宣化上人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道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道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邪法就是有争、有贪、有求、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有了这六种心,就是邪知邪见。正邪的关键在于此,所以这是正邪的分水岭;向前流是正法,向后流是邪法。这一点,大家要认清楚。

如果没有邪知邪见,不论魔王如何来扰乱,而你的定力坚固,不会动摇你的道心。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教你不要执著境界,就是佛来也不接受,何况是魔呢?在境界中的预兆,虽然有时很灵验,可是不要相信。那么,要相信什么?就相信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六种宗旨,就是六把斩魔剑、降魔杵。

有了这种的正知正见之后,就算有天人现身来供养、来叩头,也不动心。如果一动心,或生出欢喜心,欢喜魔便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修道,令你发狂。若生忧愁心,那么,忧愁魔得其方便,乘机而入,来扰乱你的心,令你烦恼。或者动了执著心,或者动了我慢心,都会受魔来扰乱,使思想不清净。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奇奇怪怪的境界,不要相信,不要动心。要相信自己的智慧,要明白自性能生万法,明白自性本来清净,明白自性本无染污,明白自性本不颠倒。若能这样,还有什么可求呢?

凡是有所求,就是染污。有争、有贪、有自私、有自利、打妄语,都是染污。无论什么法,可以用这六大宗旨来衡量、来观察,做为尺度。合者是正法,不合者是邪法。这六大宗旨,能破天魔外道的邪知邪见。天魔外道所行所作,皆有所求。总是在争、贪、求、自私、自利、妄语中打主意,一切为自己,而不为他人,这就是旁门左道的思想。

修道人,要行所无事,积功累行,不可执著。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不可说:‘我有什么功夫,我有什么修行。’或者‘我有什么境界,我有什么神通。’就算是有的话,都是虚妄不实,不可相信,免上其当。若相信异端神通,就不能成就正定正受。要晓得正定正受不是从外边得来,乃是从自性中所生出来。怎样能生出来?就是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才有成就。

万佛圣城是万圣集会的地方,可是在四周也有魔王在等待机会。如有修道人的心不清净,尽打妄想,魔王就入其窍,做你的顾问,譬如令你先知今天尚未发生的事。你若认为这是神通,就上了魔王的大当,做为他的眷属。不要听到一点声音,便认为虚空在说话,虚空本来无言语。所谓‘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假如听到虚空有声音,那就是魔的境界,不是大圆镜智所应该有的。为什么要耽著雕虫小技?这是没有出息的行为。

修道人,心要清净,不要贪图预先知道的事。先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反而有麻烦,令你分心,精神不能集中,无法专一来修道,妄想纷飞,烦恼重重。不知道,不烦恼,即无挂碍。在《心经》上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才是修道人所趣向的目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在佛法里面能够修行,要有两个条件

世间上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加阿修罗就是六道...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微笑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

证严法师: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再去照顾...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拿这16种人当镜子照一照自己

⑴ 能吃亏的人是有福的人 ⑵ 能施舍的人是富贵的人 ⑶...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宣化上人:妄想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学佛法的人,一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除殆尽,不让它...

宣化上人:忉利天

「忉利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这三十...

宣化上人:出什么家

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

宣化上人: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

【佛教词典】四爱生

【四爱生】 一衣服爱,二饮食爱,三卧具爱,四有无有爱...

【佛教词典】四种根律仪

【四种根律仪】 p0446 瑜伽七十卷四页云:复次依二种对...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推荐】吃素是福,不再与众生结恶缘

母亲打来电话,颇为伤感:我们村里的人说你好瘦,人又...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