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六五)根本分别品温泉林天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三弥提亦游王舍城,住温泉林。于是,尊者三弥提夜将向旦,从房而出,往诣温泉,脱衣岸上,入温泉浴,浴已还出,拭体着衣。

尔时,有一天形体极妙,色像巍巍,夜将向旦,往诣尊者三弥提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极妙,光明普照于温泉岸,彼天却住于一面已,白尊者三弥提曰:「比丘!受持跋地罗帝偈耶?」

尊者三弥提答彼天曰:「我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寻问彼天:「汝受持跋地罗帝偈耶?」

彼天答曰:「我亦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

尊者三弥提复问彼天:「谁受持跋地罗帝偈耶?」

彼天答曰:「世尊游此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彼受持跋地罗帝偈也。比丘!可往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所以者何?跋地罗帝偈者,有法有义,为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无家、学道,当以跋地罗帝偈善受持诵。」彼天说如是,稽首尊者三弥提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于是,尊者三弥提,天没不久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于今日夜将向旦出房往诣彼温泉所,脱衣岸上,入温泉浴,浴已便出,住岸拭身。尔时,有一天形体极妙,色像巍巍,夜将向旦,来诣我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极妙,光明普照于温泉岸。彼天却住于一面已,而白我曰:『比丘!受持跋地罗帝偈耶?』我答彼天:『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我问彼天:『汝受持跋地罗帝偈耶?』彼天答曰:『我亦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我复问:『谁受持跋地罗帝偈耶?』彼天答曰:『世尊游此王舍城,住竹林迦兰哆园,彼受持跋地罗帝偈也。比丘!可往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所以者何?跋地罗帝偈者,有义有法,为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无家、学道,当以跋地罗帝偈善受持诵。』彼天说如是,稽首我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世尊问曰:「三弥提!汝知彼天从何处来?彼天名何耶?」

尊者三弥提答曰:「世尊!我不知彼天从何所来,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三弥提!彼天子名正殿,为三十三天军将。」

于是,尊者三弥提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三弥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说。」

尊者三弥提白曰:「唯然。」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佛说如是,即从座起,入室宴坐。于是,诸比丘便作是念:「诸贤!当知世尊略说此教,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彼复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彼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诸贤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请说此义。若尊者大迦旃延为分别者,我等当善受持。」

于是,诸比丘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尊者大迦旃延!当知世尊略说此教,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我等便作是念:『诸贤!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我等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曰:「诸贤!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诸贤!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见大树成根、茎、节、枝、叶、华、实,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捨来就我而问此义。所以者何?诸贤!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此云何?此何义?』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诸贤!云何比丘念过去耶?诸贤!比丘实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爱色,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欲染着,因识欲染着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念过去。如是耳、鼻、舌、身,实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爱法,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欲染着,因识欲染着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念过去。诸贤!如是比丘念过去也。

「诸贤!云何比丘不念过去?诸贤!比丘实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爱色,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不欲染着,因识不欲染着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念过去。如是耳、鼻、舌、身,实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爱法,欲相应,心乐,扪摸本,本即过去也。彼为过去识不欲染着,因识不欲染着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念过去。诸贤!如是比丘不念过去也。

「诸贤!云何比丘愿未来耶?诸贤!比丘若有眼、色、眼识未来者,彼未得欲得,已得心愿,因心愿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愿未来;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未来者,未得欲得,已得心愿,因心愿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愿未来。诸贤!如是比丘愿未来也。

「诸贤!云何比丘不愿未来?诸贤!比丘若有眼、色、眼识未来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愿,因心不愿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愿未来;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未来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愿,因心不愿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愿未来。诸贤!如是比丘不愿未来也。

「诸贤!云何比丘受现在法?诸贤!比丘若有眼、色、眼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欲染着,因识欲染着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受现在法;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欲染着,因识欲染着已,则便乐彼,因乐彼已,便受现在法。诸贤!如是比丘受现在法也。

「诸贤!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诸贤!比丘若有眼、色、眼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不欲染着,因识不欲染着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受现在法;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识现在者,彼于现在识不欲染着,因识不欲染着已,则便不乐彼,因不乐彼已,便不受现在法。诸贤!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

「诸贤!谓世尊略说此教,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此世尊略说,不广分别,我以此句、以此文广说如是。诸贤!可往向佛具陈,若如世尊所说义者,诸贤等便可共受持。」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大迦旃延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座起,绕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向世尊略说此教,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所以者何?谓师为弟子略说此教,不广分别,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以说观义应如是也。」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温泉林天经第四竟(二千五百八十字)

(一六六)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卢夷强耆游于释中,在无事禅室。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夜将向旦,从彼禅室出,在露地禅室荫中,于绳床上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尔时,有一天形体极妙,色像巍巍,夜将向旦,往诣尊者卢夷强耆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极妙,光明普照于其禅室。彼天却住于一面已,白尊者卢夷强耆曰:「比丘!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尊者卢夷强耆答彼天曰:「我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亦不受义。」

寻问彼天:「汝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彼天答曰:「我受持跋地罗帝偈,然不受义。」

尊者卢夷强耆复问彼天:「云何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义耶?」

彼天答曰:「一时,世尊游王舍城,住竹林迦兰哆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罗帝偈,不受持义。」

尊者卢夷强耆复问彼天:「谁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彼天答曰:「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彼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比丘!可往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所以者何?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者,有义有法,为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无家、学道,当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持诵。」彼天说如是,稽首尊者卢夷强耆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天没不久,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在释中受夏坐讫。过三月已,补治衣竟,摄衣持鉢,往诣舍卫国,展转进前,至舍卫国,住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卢夷强耆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一时游于释中,在无事禅室。世尊!我于尔时夜将向旦,从彼禅室出,在露地禅室荫中,于绳床上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尔时,有一天形体极妙,色像巍巍,夜将向旦,来诣我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极妙,光明普照于其禅室。彼天却住于一面已,而白我曰:『比丘!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我答彼天:『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亦不受义。』寻问彼天:『汝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彼天答曰:『我受持跋地罗帝偈,然不受义。』我复问天:『云何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义耶?』天答我曰:『一时,佛游王舍城,住竹林迦兰哆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不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罗帝偈,不受持义也。』我复问天:『谁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天答我曰:『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彼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比丘!可往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所以者何?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者,有义有法,为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无家、学道,当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持诵。』彼天说如是,稽首我足,绕三匝已,即彼处没。」

于是,世尊问尊者卢夷强耆:「汝知彼天从何处来?彼天名何耶?」

尊者卢夷强耆答曰:「世尊!我不知彼天从何处来,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强耆!彼天子名般那,为三十三天军将。」

彼时,尊者卢夷强耆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已,当善受持。」

世尊告曰:「强耆!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广说其义。」

尊者卢夷强耆白曰:「唯然。当受教听。」

佛言: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强耆!云何比丘念过去耶?若比丘乐过去色,欲、着、住,乐过去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念过去也。强耆!云何比丘不念过去?若比丘不乐过去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过去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念过去。强耆!云何比丘愿未来耶?若比丘乐未来色,欲、着、住,乐未来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愿未来也。强耆!云何比丘不愿未来?若比丘不乐未来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未来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愿未来。

「强耆!云何比丘受现在法?若比丘乐现在色,欲、着、住,乐现在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受现在法。强耆!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若比丘不乐现在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现在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

佛说如是。尊者卢夷强耆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竟(千五百三十六字)

(一六七)中阿含根本分别品阿难说经第六(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尔时,有一比丘过夜平旦,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彼尊者阿难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于是,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阿难比丘所,作如是语:『阿难!世尊呼汝。』」

彼一比丘受世尊教,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至尊者阿难所而语曰:「世尊呼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即往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世尊问曰:「阿难!汝实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尊者阿难答曰:「唯然。」

世尊问曰:「阿难!汝云何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尊者阿难即便说曰: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为作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进,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念过去耶?」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有比丘乐过去色,欲、着、住,乐过去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念过去也。」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念过去?」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过去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过去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念过去。」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愿未来耶?」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乐未来色,欲、着、住,乐未来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愿未来也。」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愿未来?」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未来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未来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愿未来。」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受现在法?」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乐现在色,欲、着、住,乐现在觉、想、行、识,欲、着、住,如是比丘受现在法。」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现在色,不欲、不着、不住,不乐现在觉、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世尊!我以如是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义、有法。所以者何?谓弟子在师面前如是句、如是文广说此义,实如阿难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此说观义应如是也。」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难说经第六竟(七百七十二字)

(一六八)中阿含根本分别品意行经第七(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谓分别意行经,如意行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意行生?若有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梵身天中。诸梵身天者,生彼住彼,受离生喜、乐,及比丘住此,入初禅,受离生喜、乐,此二离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晃昱天中。诸晃昱天者,生彼住彼,受定生喜、乐,及比丘住此,入第二禅,受定生喜、乐,此二定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晃昱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离于喜欲,捨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捨、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遍净天中。诸遍净天者,生彼住彼,受无喜乐,及比丘住此,入第三禅,受无喜乐,此二无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遍净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果实天中。诸果实天者,生彼住彼,受捨、念、清净乐,及比丘住此,入第四禅,受捨、念、清净乐,此二捨、念、清净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果实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无量空处天中、诸无量空处天者,生彼住彼,受无量空处想,及比丘住此,受无量空处想,此二无量空处想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无量空处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度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无量识处天中。诸无量识处天者,生彼住彼,受无量识处想,及比丘住此,受无量识处想,此二无量识处想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无量识处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度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无所有处天中。诸无所有处天者,生彼住彼,受无所有处想,及比丘住此,受无所有处想,此二无所有处想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无所有处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度一切无所有处想,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此定乐欲住,彼此定乐欲住已,必有是处,住彼乐彼,命终生非有想非无想处天中。诸非有想非无想处天者,生彼住彼,受非有想非无想处想,及比丘住此,受非有想非无想处想,此二想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习、如是广布,生非有想非无想处天中,如是意行生。

「复次,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身触成就游。慧见诸漏尽断智,彼诸定中,此定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如是彼诸定中,此定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得此定、依此定、住此定已,不复受生老病死苦,是说苦边。」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意行经第七竟(千三百十九字)

(一六九)中阿含根本分别品拘楼瘦无诤经第八(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婆奇瘦剑磨瑟昙拘楼都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名分别无诤经。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有称、有讥,有无称、无讥而为说法。决定于齐,决定知已,所有内乐常求彼也。莫相导说,亦莫面前称誉,齐限说,莫求齐限,随国俗法,莫是莫非,此分别无诤经事。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者。此何因说?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是说一边,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者,是说二边。莫求欲乐、极下贱业,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者,因此故说。

「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涅槃者。此何因说?有圣道八支,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涅槃者,因此故说。有称、有讥,有无称、无讥而为说法者。此何因说?云何为称?云何为讥,而不说法。若有欲相应与喜乐俱,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自讥。所以者何?欲者,无常、苦、磨灭法,彼知欲无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讥。

「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自讥。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所可畏苦,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彼沙门、梵志复抱此苦,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讥。有结不尽,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自讥。所以者何?若有结不尽者,彼有亦不尽。是故彼一切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讥也。有结尽者,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则便自称。所以者何?若有结尽者,彼有亦尽,是故彼一切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称也。

「不求内乐,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自讥。所以者何?若有不求内乐者,彼亦不求内,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讥也。求于内乐,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则便自称。所以者何?若有求内乐者,彼亦求内,是故彼一切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称。如是有称有讥而不说法也,不称不讥而为说法。

「云何不称不讥而为说法?若欲相应与喜乐俱,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欲无常、苦、磨灭法,彼知欲无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不达此法,唯有苦法,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不达此法,唯有苦法,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也。

「有结不尽,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若有结不尽者,彼有亦不尽,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不达此法,唯有苦法,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也。有结尽者,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若有结尽者,彼有亦尽,是故彼一切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不达此法,唯无苦法,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也。

「不求内乐,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若不求内乐者,彼亦不求内。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不达此法,唯有苦法,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也。求于内乐,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若有求内乐者,彼亦求内,是故彼一切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不达此法,唯无苦法,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如是不称、不讥而为说法,有称有讥、有无称无讥而为说法者,因此故说也。

「决定于齐,决定知已,所有内乐当求彼者,此何因说?有乐,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则不可修也。有乐,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也。

「云何有乐,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不可修也?彼若因五欲功德生喜生乐,此乐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则不可修。

「云何有乐,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耶?若有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此乐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也。决定于齐,决定知已,所有内乐当求彼者,因此故说。

「莫相导说,亦莫面前称誉者,此何因说?有相导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有相导说真实、不虚妄、无义相应,有相导说真实、不虚妄、与义相应。于中若有导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者,此终不可说。于中若有导说真实、不虚妄、无义相应者,彼亦当学不说是也。于中若有导说真实、不虚妄、义相应者,彼为知时,正智正念,令成就彼,如是面前称誉,莫相导说,亦莫面前称誉者,因此故说。

「齐限说,莫不齐限者,此何因说?不齐限说者,烦身,念憙忘,心疲极,声坏,向智者不自在也。齐限说者,不烦身,念不憙忘,心不疲极,声不坏,向智者得自在也。齐限说,莫不齐限者,因此故说。

「随国俗法,莫是莫非者,此何因说?云何随国俗法?是及非耶?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木*堕],或说杅,或说椀,或说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木*堕],或说杅,或说椀,或说器,彼彼事随其力,一向说此是真谛,余者虚妄。如是随国俗法,是及非也。云何随国俗法?不是不非耶?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木*堕],或说杅,或说椀,或说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木*堕],或说杅,或说椀,或说器。彼彼事不随其力,不一向说此是真谛,余者虚妄。如是随国俗法,不是不非也。随国俗法,莫是莫非者,因此故说。

「有诤法、无诤法。云何有诤法?云何无诤法?若欲相应与喜乐俱,极下贱业,为凡夫行,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若自身苦行,至苦非圣行,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离此二边,则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有结不尽,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有结灭尽,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不求内乐,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求于内乐,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于中若有乐,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则不可修,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乐,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也,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于中若有导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导说真实、不虚妄、无义相应,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于中若有导说真实、不虚妄、与义相应,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无齐限说者,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齐限说者,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

「随国俗法,是及非,此法有诤。以何等故此法有诤?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慼邪行,是故此法则有诤也。随国俗法,不是不非,此法无诤。以何等故此法无诤?此法无苦、无烦、无热、无忧慼正行,是故此法则无诤也。是谓诤法。汝等当知诤法及无诤法,知诤法及无诤法已,弃捨诤法,修习无诤法,汝等当学。」

如是须菩提族姓子以无诤道,于后知法如法。

「知法如真实,  须菩提说偈,
 此行真实空,  捨此住止息。」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拘楼瘦无诤经第八竟(三千一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九千二百二十三字)(第四分别诵)

 

上篇:中阿含经

下篇:佛说七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注音版】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说受新岁经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放牛经

佛说放牛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出增一阿含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 闻...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佛说铁城泥犁经

佛说铁城泥犁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佛在舍卫祇洹...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是我闻...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一 终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门释...

宝女所问经

宝女所问经卷第一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问慧品第一...

净业痛策

净业痛策附刻序 净业痛策者。乃涔阳空灵大师。讳照莹...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

福业与波罗密有什么差别

问: 请问尊者,什么是福业?什么是波罗密?它们两者...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象

不论东西方都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饮食能影响健康,...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

昼夜十万佛号如何理解

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尝试之,自今初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