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秽品第三(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

 秽、求、比丘请  智、周那问见
 华喻、水净梵  黑、住、无在后

(八七)中阿含秽品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婆奇瘦,在鼍山怖林鹿野园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世有四种人。云何为四?或有一人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或有一人内实有秽自知,内有秽知如真;或有一人内实无秽不自知,内无秽不知如真;或有一人内实无秽自知,内无秽知如真。

「诸贤!若有一人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下贱。若有一人内实有秽自知,内有秽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胜也。若有一人内实无秽不自知,内无秽不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下贱。若有一人内实无秽自知,内无秽知如真者,此人于诸人中为最胜也。」

于是,有一比丘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尊者舍梨子,白曰:「尊者舍梨子!何因、何缘说前二人俱有秽,秽污心,一者下贱,一者最胜?复何因缘说后二人俱无秽,不秽污心,一者下贱,一者最胜?」

于是,尊者舍梨子答彼比丘曰:「贤者!若有一人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人不欲断秽,不求方便,不精勤学,彼便有秽,秽污心命终;彼因有秽,秽污心命终故,便不贤死,生不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有秽,秽污心命终故。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槃来,尘垢所污,彼持来已,不数洗尘,不数揩拭,亦不日炙,又着饶尘处,如是铜槃增受尘垢。贤者!如是若有一人内实有秽不自知,内有秽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人不欲断秽,不求方便,不精勤学,彼便有秽,秽污心命终;彼因有秽,秽污心命终故,便不贤死,生不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有秽,秽污心命终故。

「贤者!若有一人我内有秽,我内实有此秽知如真者,当知彼人欲断此秽,求方便,精勤学,彼便无秽,不秽污心命终;彼因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便贤死,生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槃来,尘垢所污,彼持来已,数数洗尘,数数揩拭,数数日炙,不着饶尘处,如是铜槃便极净洁。贤者!如是若有一人我内有秽,我内实有此秽知如真者,当知彼人欲断此秽,求方便,精勤学,彼便无秽,不秽污心命终;彼因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便贤死,生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

「贤者!若有一人我内无秽,我内实无此秽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人不护由眼耳所知法,彼因不护由眼耳所知法故,则为欲心缠,彼便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彼因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故,便不贤死,生不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故。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槃来,无垢净洁,彼持来已,不数洗尘,不数揩拭,不数日炙,着饶尘处,如是铜槃必受尘垢。贤者!如是若有一人我内无秽,我内实无此秽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人不护由眼耳所知法,彼因不护由眼耳所知法故,则为欲心缠,彼便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彼因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故,便不贤死,生不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有欲有秽,秽污心命终故。

「贤者!若有一人我内无秽,我内实无此秽知如真者,当知彼人护由眼耳所知法,彼因护由眼耳所知法故,则不为欲心缠,彼便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彼因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便贤死,生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槃来,无垢净洁,彼持来已,数数洗磨,数数揩拭,数数日炙,不着饶尘处,如是铜槃便极净洁。贤者!如是若有一人我内无秽,我内实无此秽知如真者,当知彼人护由眼耳所知法,彼因护由眼耳所知法故,则不为欲心缠,彼便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彼因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便贤死,生善处。所以者何?彼因无欲无秽,不秽污心命终故。

「贤者!因是缘是,说前二人俱有秽,秽污心,一者下贱,一者最胜。因是缘是,说后二人俱无秽秽污心,一者下贱,一者最胜。」

于是,复有比丘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尊者舍梨子,白曰:「尊者舍梨子!所说秽者,何等为秽?」

尊者舍梨子答比丘曰:「贤者!无量恶不善法从欲生,谓之秽。所以者何?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我所犯戒,莫令他人知我犯戒。』贤者!或有他人知彼犯戒,彼因他人知犯戒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我所犯戒,当令他人于屏处诃,莫令在众诃我犯戒。』贤者!或有他人于众中诃,不在屏处,彼因他人在众中诃,不在屏处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我所犯戒,令胜人诃,莫令不如人诃我犯戒。』贤者!或有不如人诃彼犯戒,非是胜人,彼因不如人诃,非胜人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莫令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贤者!或有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彼因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诸比丘入内时,令我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我将入内,莫令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彼因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诸比丘已入内时,令我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莫令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彼因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令我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莫令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彼因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令我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莫令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贤者!或有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彼因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莫令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贤者!或有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彼因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莫令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贤者!或有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彼因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生如是欲:『令我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莫令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贤者!或有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因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故,心便生恶,若彼心生恶及心生欲者,俱是不善。

「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不知彼生如是无量恶不善心欲者,如是彼非沙门沙门想,非智沙门智沙门想,非正智正智想,非正念正念想,非清净清净想。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无量恶不善心欲者,如是彼非沙门非沙门想,非智沙门非智沙门想,非正智非正智想,非正念非正念想,非清净非清净想。

「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合槃来,盛满中粪,盖覆其上便持而去,经过店肆,近众人行,彼众见已,皆欲得食,意甚爱乐,而不憎恶,则生净想;彼持去已,住在一处便开示之,众人见已,皆不欲食,无爱乐意,甚憎恶之,生不净想。若欲食者则不复用,况其本自不欲食耶?

「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不知彼生如是无量恶不善心欲者,如是彼非沙门沙门想,非智沙门智沙门想,非正智正智想,非正念正念想,非清净清净想。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无量恶不善心欲者,如是彼非沙门非沙门想,非智沙门非智沙门想,非正智非正智想,非正念非正念想,非清净非清净想。贤者!当知如是人莫得亲近,莫恭敬礼事。若比丘不应亲近便亲近,不应恭敬礼事便恭敬礼事者,如是彼便长夜得无利无义,则不饶益,不安隐快乐,生苦忧慼。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我所犯戒,莫令他人知我犯戒。』贤者!或有他人知彼犯戒,彼因他人知犯戒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我所犯戒,当令他人于屏处诃,莫令在众诃我犯戒。』贤者!或有他人于众中诃,不在屏处,彼因在众中诃,不在屏处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我所犯戒,令胜人诃,莫令不如人诃我犯戒。』贤者!或有不如人诃彼犯戒,非是胜人,彼因不如人诃,非胜人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莫令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贤者!或有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彼因余比丘在佛前坐,问世尊法,为诸比丘说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诸比丘入内时,令我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我将入内,莫令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彼因余比丘诸比丘入内时,最在其前,诸比丘侍从彼将入内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诸比丘已入内时,令我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莫令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彼因余比丘诸比丘已入内时,最在上坐,得第一座,第一澡水,得第一食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我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莫令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贤者!或有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彼因余比丘诸比丘食竟,收摄食器,行澡水已,为诸居士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令我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莫令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贤者!或有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彼因余比丘诸居士往诣众园时,与共会共集,共坐共论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莫令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贤者!或有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彼因余比丘为王者所识,及王大臣、梵志、居士、国中人民所知重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莫令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贤者!或有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彼因余比丘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所敬重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或有一人心不生如是欲:『令我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莫令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贤者!或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彼因余比丘得衣被、饮食、床褥、汤药、诸生活具故,心不生恶;若彼心无恶,心不生欲者,是二俱善。

「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不知彼生如是无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门非沙门想,智沙门非智沙门想,正智非正智想,正念非正念想,清净非清净想。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无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门沙门想,智沙门智沙门想,正智正智想,正念正念想,清净清净想。

「贤者!犹如有人或从市肆,或从铜作家,买铜合槃来,盛满种种净美饮食,盖覆其上便持而去,经过店肆,近众人行,彼众见已,皆不欲食,无爱乐意,甚憎恶之,生不净想,便作是说:『即彼粪去,即彼粪去。』彼持去已,住在一处便开示之,众人见已,则皆欲食,意甚爱乐而不憎恶,则生净想。彼若本不用食者,见已欲食,况复其本欲得食耶?

「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不知彼生如是无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门非沙门想,智沙门非智沙门想,正智非正智想,正念非正念想,清净非清净想。贤者!如是彼人若有诸智梵行者,知彼生如是无量善心欲者,如是彼沙门沙门想,智沙门智沙门想,正智正智想,正念正念想,清净清净想。贤者!当知如是人应亲近之,恭敬礼事;若比丘应亲近者便亲近,应恭敬礼事者便恭敬礼事。如是彼便长夜得利得义,则得饶益安隐快乐,亦得无苦,无忧愁慼。」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彼众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白曰:「尊者舍梨子!我今欲为此事说喻,听我说耶?」

尊者舍梨子告曰:「贤者大目揵连!欲说喻者便可说之。」

尊者大目揵连则便白曰:「尊者舍梨子!我忆一时游王舍城,在岩山中,我于尔时过夜平旦,着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诣旧车师无衣满子家。时,彼比舍更有车师斫治车轴,是时,旧车师无衣满子往至彼家。于是,旧车师无衣满子见彼治轴,心生是念:『若彼车师执斧治轴,斫彼彼恶处者,如是彼轴便当极好。』时,彼车师即如旧车师无衣满子心中所念,便持斧斫彼彼恶处。于是,旧车师无衣满子极大欢喜,而作是说:『车师子!汝心如是,则知我心。所以者何?以汝持斧斫治车轴彼彼恶处,如我意故。』如是,尊者舍梨子!若有谀谄、欺诳、嫉妬、无信、懈怠,无正念正智,无定无慧,其心狂惑,不护诸根,不修沙门,无所分别。尊者舍梨子!心为知彼心故,而说此法。尊者舍梨子!若有人不谀谄,不欺诳,无嫉妬,有信,精进而无懈怠,有正念正智,修定修慧,心不狂惑,守护诸根,广修沙门而善分别。彼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法者,犹饥欲得食,渴欲得饮,口及意也。

「尊者舍梨子!犹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端正姝好,极净沐浴,以香涂身,着明净衣,种种璎珞严饰其容;或复有人为念彼女,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以青莲华鬘,或薝卜华鬘;或修摩那华鬘,或婆师华鬘;或阿提牟哆华鬘,持与彼女。彼女欢喜,两手受之,以严其头。尊者舍梨子!如是,若有人不谀谄,不欺诳,无嫉妬,有信,精进而无懈怠,有正念正智,修定修慧,心不狂惑,守护诸根,广修沙门而善分别,彼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法者,犹饥欲食,渴欲得饮,口及意也。尊者舍梨子甚奇!甚特!尊者舍梨子常拔济诸梵行者,令离不善,安立善处。」

如是二尊更相称说,从座起去。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尊者大目揵连及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秽经第一竟(五千一百九十六字)

(八八)中阿含秽品求法经第二(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娑罗国,与大比丘众俱,往诣五娑罗村北尸摄惒林中,及诸名德、上尊长老、大弟子等,谓尊者舍梨子、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旃延、尊者阿那律陀、尊者丽越、尊者阿难,如是比余名德、上尊长老、大弟子等,亦在五娑罗村并皆近佛叶屋边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行求法,莫行求饮食。所以者何?我慈愍弟子故,欲令行求法,不行求饮食。若汝等行求饮食,不行求法者,汝等既自恶,我亦无名称。若汝等行求法,不行求饮食者,汝等既自好,我亦有名称。

「云何诸弟子为求饮食故而依佛行,非为求法?我饱食讫,食事已办,犹有残食,于后有二比丘来,饥渴力羸,我语彼曰:『我饱食讫,食事已办,犹有残食,汝等欲食者便取食之。若汝不取者,我便取以泻着净地,或复泻着无虫水中。』彼二比丘,第一比丘便作是念:『世尊食讫,食事已办,犹有残食,若我不取者,世尊必取泻着净地,或复泻着无虫水中,我今宁可取而食之。』即便取食。

「彼比丘取此食已,虽一日一夜乐而得安隐,但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所以者何?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得少欲,不知厌足,不得易养,不得易满,不得知时,不知节限,不得精进,不得宴坐,不得净行,不得远离,不得一心,不得精勤,亦不得涅槃。是以彼比丘因取此食故,不可佛意。是谓诸弟子为行求饮食故而依佛行,非为求法。

「云何诸弟子行求法,不行求饮食?彼二比丘,第二比丘便作是念:『世尊食讫,食事已办,犹有残食,若我不取者,世尊必取泻着净地,或复泻着无虫水中;又世尊说食中之下极者,谓残余食也,我今宁可不取此食。』作是念已,即便不取。

「彼比丘不取此食已,虽一日一夜苦而不安隐,但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可佛意。所以者何?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少欲,得知足,得易养,得易满,得知时,得节限,得精进,得宴坐,得净行,得远离,得一心,得精勤,亦得涅槃。是以彼比丘因不取此食故,得可佛意。是谓诸弟子为行求法故而依佛行,非为求饮食。」

于是,世尊告诸弟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不乐住远离者,彼法、律不饶益多人,多人不得乐,非为愍伤世间,亦非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不乐住远离者,彼法、律不饶益多人,多人不得乐,非为愍伤世间,亦非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亦乐住远离者,彼法、律饶益多人,多人得乐,为愍伤世间,亦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亦乐住远离者,彼法、律饶益多人,多人得乐,为愍伤世间,亦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

是时,尊者舍梨子亦在众中。彼时,世尊告曰:「舍梨子!汝为诸比丘说法如法,我患背痛,今欲小息。」

尊者舍梨子即受佛教:「唯然。世尊!」于是,世尊四叠优多罗僧以敷床上,卷僧伽梨作枕,右脇而卧,足足相累,作光明想,正念正智,常念欲起。

是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当知世尊向略说法。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不乐住远离者,彼法、律不饶益多人,多人不得乐,不为愍伤世间,亦非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不乐住远离者,彼法、律不饶益多人,多人不得乐,不为愍伤世间,亦非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亦乐住远离者,彼法、律饶益多人,多人得乐,为愍伤世间,亦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亦乐住远离者,彼法、律饶益多人,多人得乐,为愍伤世间,亦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然世尊说此法极略,汝等云何解义?云何广分别?」

彼时,众中或有比丘作如是说:「尊者舍梨子!若诸长老上尊自说:『我得究竟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诸梵行者闻彼比丘自说我得究竟智,便得欢喜。」

复有比丘作如是说:「尊者舍梨子!若中、下弟子求愿无上涅槃,诸梵行者见彼行已,便得欢喜。如是彼比丘而说此义,不可尊者舍梨子意。」

尊者舍梨子告彼比丘:「诸贤等!听我为汝说。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不乐住远离者,上弟子有三事可毁。云何为三?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不学捨离,上弟子以此可毁。尊师若说可断法,上弟子不断彼法,上弟子以此可毁。所可受证,上弟子而捨方便,上弟子以此可毁。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不乐住远离者,上弟子有此三事可毁。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不乐住远离者,中、下弟子有三事可毁。云何为三?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不学捨离,中、下弟子以此可毁。尊师若说可断法,中、下弟子不断彼法,中、下弟子以此可毁。所可受证,中、下弟子而捨方便,中、下弟子以此可毁。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不乐住远离者,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毁。

「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亦乐住远离者,上弟子有三事可称。云何为三?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亦学捨离,上弟子以此可称。尊师若说可断法,上弟子便断彼法,上弟子以此可称。所可受证,上弟子精进勤学,不捨方便,上弟子以此可称。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上弟子亦乐住远离者,上弟子有此三事可称。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亦乐住远离者,中、下弟子有三事可称。云何为三?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亦学捨离,中、下弟子以此可称。尊师若说可断法,中、下弟子便断彼法,中、下弟子以此可称。所可受证,中、下弟子精进勤学,不捨方便,中、下弟子以此可称。诸贤!若有法、律尊师乐住远离,中、下弟子亦乐住远离者,中、下弟子有此三事可称。」

尊者舍梨子复告诸比丘:「诸贤!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诸贤!云何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诸贤!念欲恶,恶念欲亦恶,彼断念欲,亦断恶念欲;如是恚、怨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慙、无愧、慢、最上慢、贡高、放逸、豪贵、憎诤。诸贤!贪亦恶,着亦恶,彼断贪,亦断着。诸贤!是谓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

「诸贤!复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诸贤!云何复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诸贤!是谓复有中道能得心住,得定得乐,顺法次法,得通得觉,亦得涅槃。」

于是,世尊所患即除而得安隐,从卧寤起,结跏趺坐,叹尊者舍梨子:「善哉!善哉!舍梨子为诸比丘说法如法。舍梨子!汝当复为诸比丘说法如法。舍梨子!汝当数数为诸比丘说法如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共受法如法,诵习执持。所以者何?此法如法,有法有义,为梵行本,得通得觉,亦得涅槃。诸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此法如法,当善受持。」

佛说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求法经第二竟(二千二百八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七千四百八十二字)(第二小土城诵)

 

上篇:中阿含经

下篇:佛说七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咸水喻经

佛说咸水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婆...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王...

佛说诸法本经

佛说诸法本经(出《中阿含》别翻)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说月喻经

佛说月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咸水喻经

佛说咸水喻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婆...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尔时,文殊...

金刚三昧经

金刚三昧经序品第一 北凉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净译本)...

金光明最胜忏仪

金光明最胜忏仪 宋传天台教观四明沙门知礼集 一切恭敬...

犍陀国王经

犍陀国王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地藏王菩萨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注音版】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法照大师得文殊菩萨开示念佛法门

大历二年,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住在衡州云峰寺,勤修不...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