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优婆塞戒经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

「世尊!云何名智者?」

「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当噉我时,如食草木!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于怨亲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余果,为众生故,求以弘利。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憍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妬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离苦。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濡不麁。复有三事: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

「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

「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麁穬,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妬、瞋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

「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猗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

「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善生言:「世尊!义菩萨者,云何自知是义菩萨?」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苦行时,先自诫心。善男子!我念往昔行菩萨道时,先从外道受苦行法,至心奉行,心无退转。无量世中以灰涂身,唯食胡麻、小豆、粳米、粟米、[序-予+禾]等,日各一粒;荆棘恶刺、[木*豕]木、地石以为卧具;牛屎、牛尿以为病药。盛夏之月,五热炙身;孟冬之节,冻氷儭体。或受草食、根食、茎食、叶食、果食、土食、风食,作如是等诸苦行时,自身他身俱无利益。虽尔、犹故心无退转,出胜一切外道苦行。善男子!我于往昔为四事故,舍弃身命:一者、为破众生诸烦恼故,二者、为令众生受安乐故,三者、为自除坏贪着身故,四者、为报父母生养恩故。菩萨若能不惜身命,即自定知是义菩萨。

「善男子!我于往昔为正法故,剜身为灯三千六百。我于尔时具足烦恼,身实觉痛,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尔时、即得具足三事:一者、毕竟无有退转,二者、得为实义菩萨,三者、名为不可思议,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正法故,于一劫中,周身左右受千疮苦。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又我往昔为一鸽故,弃舍是身。尔时具足一切烦恼,身实觉苦,为诸众生得度脱故,谕心令坚,不生退转,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何以故?一切凡夫无有智慧正念之心,故以烦恼而为怨敌;菩萨智慧正念具足,故以烦恼而为道伴。恶友及业,亦复如是。善男子!舍离烦恼,终不得受恶有之身。是故菩萨虽现恶业,实非身、口、意恶所作,是誓愿力。以是愿力受恶兽身,为欲调伏彼畜生故。菩萨现受畜生身已,善知人语、法语、实语、不麁恶语、不无义语,心常怜愍,修集慈悲,无有放逸,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我于往昔受熊身时,虽具烦恼,烦恼于我无自在力。何以故?具正念故。我于尔时,怜愍众生,拥护正法,修行法行。受瞿陀身,劫宾耆罗身,兔身,蛇身,龙身,象身,金翅鸟身,鸽身,鹿身,猕猴、羖羊、鸡雉、孔雀、鹦鹉、虾蟇,我受如是鸟兽身时,虽具烦恼,烦恼于我无自在力。何以故?具正念故,怜愍众生,拥护正法,修行法行。善男子!于饥馑世,我立大愿,以愿力故受大鱼身,为诸众生离于饥渴;食我身者,修道、念道、无恶罪过。疾疫世时,复立大愿,以愿力故身为药树,诸有病者,见、闻、触我,及食皮肤、血肉、骨髓,病悉除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受如是苦,心不退转,是名义菩萨。

「菩萨修行六波罗蜜时,终不悕求六波罗蜜果,但以利益众生为事。菩萨深知生死过患,所以乐处,为利众生受安乐故。菩萨了知解脱安乐、生死过患而能处之,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思反报。善男子!一切众生常求自利,菩萨所行恒求利他,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具足烦恼,于怨亲所平等利益,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若诸外道化众生时,或以恶语、鞭打、骂辱、摈之令出,然后调伏。菩萨不尔,化众生时,无麁恶语、瞋语、绮语、唯有濡语、真实之语,众生闻已,如青莲遇月,赤莲遇日。善男子!菩萨施时,财物虽少,见多乞求,不生厌心,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教化盲、聋、瘖、痖,愚痴边地恶众生时,心无疲厌,是名菩萨不可思议。

「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议:一者、所爱重物能以施人,二者、具诸烦恼能忍恶事,三者、离坏之众能令和合,四者、临终见恶说法转之;是名菩萨四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呵责一切烦恼,二者、处烦恼中而不舍之,三者、虽具烦恼及烦恼业而不放逸;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复有三事不可思议:一者、始欲施时心生欢乐,二者、施时为他不求果报,三者、施已心乐不生悔恨;是名菩萨三不可思议。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是行时,自观其心,我是名菩萨也?义菩萨乎?众生若能作如是事,当知是人即义菩萨也。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作如是事,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为如是事,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自利利他品第十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

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

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

「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一切觉,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为胜。犹如一切世间经书,十二部经为最第一。何以故?所说不谬,无颠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复如是。

「善男子!菩提道者,即是学,即是学果。云何名学?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转心,是名为学;已得不退,是名学果。未得定有,是名为学;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学果。初阿僧祇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祇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祇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修行施、戒、忍辱、进、定、智时,是名为学;到于彼岸,是名学果。

「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是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一切凡夫、外道异见、菩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施。是波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第三阿僧祇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

「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尽智、无生智也。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为学;得菩提已,是名学果。自调诸根,次调众生,是名为学;自得解脱,令众生得,是名学果。修集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名为学;具足获得十八不共法,是名学果。为利自他,造作诸业,是名为学;能利他已,是名学果。习学世法,是名为学;学出世法,是名学果。为诸众生不惜身财,是名为学;为诸众生,亦不悋惜身财、寿命,是名学果。能化众生作人天业,是名为学;作无漏业,是名学果。能施众生一切财物,是名为学;能行法施,是名学果。能自破坏悭贪、嫉妬,是名为学;破他悭贪、嫉妬之心,是名学果。受持五根,修行忆念,是名为学;教他修集成就具足,是名学果。

「善男子!菩萨信根,既自利已,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于身、命、财不生悭悋,是名自利。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于法财中生贪着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行者若令他受苦恼、自处安乐,如是菩萨不能利他。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后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

「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

「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能问义者,复有二种: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至心持者,复有二种:一者、思惟,二、不思惟。能思惟者,能利自他;不思惟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能思惟者,复有二种:一者、解义,二、不解义。能解义者,能自他利;不解义者,则不得名能自他利。

解义之人,复有二种: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如法住者,复有二种:一者、具足八智,二者、不能具足。何等八智?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他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憍慢,十六、说已不求世报。如是之人能从他听,从他听时具十六事:一者、时听,二者、乐听,三者、至心听,四者、恭敬听,五者、不求过听,六者、不为论议听,七者、不为胜听,八者、听时不轻说者,九者、听时不轻于法,十者、听时终不自轻,十一、听时远离五盖,十二、听时为受持读,十三、听时为除五欲,十四、听时为具信心,十五、听时为调众生,十六、听时为断闻根。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说能听,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则不得名自利利他。

「善男子!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而说,三者、为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五者、疑说。清净说者,复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后为说,二、为增长三宝故说,三、断自他烦恼故说,四、为分别邪正故说,五、为听者得最胜故说。善男子!不净说者,名曰垢秽,名为卖法,亦名污辱,亦名错谬,亦名失意。清净说者,名曰净洁,亦名正说,亦名实语,亦名法聚。

「善男子!若具足知十二部经,声论、因论、知因、知喻、知自他取,是名正说。听者有四:一者、略闻多解,二者、随分别解,三者、随本意解,四者、于一一字一一句解。如来说法正为三人,不为第四。何以故?以非器故。如是四人分为二种:一者、熟,二者、生。熟者、现在调伏,生者、未来调伏。

「善男子!譬如树林,凡有四种:一者、易伐难出,二者、难伐易出,三者、易伐易出,四者、难伐难出。在家之人亦有四种:一者、易调难出,二者、难调易出,三者、易调易出,四者、难调难出。如是四人分为三种:一者、呵责已调,二者、濡语而调,三者、呵责、濡语使得调伏。复有二种:一者、自能调伏不假他人,二者、自若不能请他令调。复有二种:一者、施调,二者、咒调。是调伏法,复有二时:一者、喜时,二者、苦时。为是四人说正法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

「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二者、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

「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

「善男子!众生诸根凡有三种,菩萨诸根,亦复三种,谓下中上:下根菩萨能化下根,不及中、上;中根菩萨能化中、下,不及上根;上根菩萨,能三种化。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自利利他,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二利,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自他庄严品第十一

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

善生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得寿命长,乃至大众不生怖畏?」

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憍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呵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

「如是八事,有三因缘:一者、物净,二者、心净,三者、福田净。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云何心净?施时不为生死善果,名称胜他,得色、力、财,不断家法,眷属多饶;唯为庄严菩提故施,为欲调伏众生故施,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受施之人远离八邪,名福田净。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缘故,八法具足。

「善男子!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

「善男子!是故菩萨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实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乐以化人;具足受持优婆塞戒,乐以化人。虽得妙色,终不以是而生憍慢;虽持净戒、多闻、精进、大力、好姓、多饶财宝,终不以此而生憍慢。不以幻惑欺诳众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萨具足如是等法,虽复在家,不异出家。如是菩萨终不为他作恶因缘,何以故?惭愧坚故。

「善男子!在家之人,设于一世受持如是优婆塞戒,虽复后生无三宝处,终不造作诸恶因缘。所以者何?二因缘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善男子!于后恶处不作恶事,有四因缘:一者、了知烦恼过故,二者、不随诸烦恼故,三者、能忍诸恶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萨具足如是四法,不为诸苦一切烦恼之所倾动。善男子!不动菩萨有五因缘:一者、乐修善法,二者、分别善恶,三者、亲近正法,四者、怜愍众生,五者、常识宿命。

「善男子!菩萨具足如是八法,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憍慢。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不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见有骂者,反生怜愍;见他偷时,默然不动;见来打者,生于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宁丧身命,终不虚言。何以故?知果报故。于诸烦恼应生怨想,于善法中生亲旧想。若于外法生于贪心,寻能观察贪之过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虽复久与恶人同处,终不于中生亲善想;虽与善人不同居止,终不于彼而生远想。虽复供养父母、师长,终不为是而作恶事。乏财之时,见有求者,不生恶想。虽不亲近凶恶之人,而其内心常生怜愍,恶来加已,以善报之。自受乐时,不轻他人;见他受苦,不生欢喜。身业清净,持四威仪,即以是法用化众生。口业清净,诵读如来十二部经,即以是法用化众生。意业清净,修四无量,亦以是法开化众生。假身受苦,令他受乐,甘乐为之。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所学之事,世中最胜,虽得通达,心无憍慢,以己所知勤用化人,欲令此事迳世不绝。于亲友中不令作恶,乐以上八法教化众生。说因说果,无有错谬。爱别离时,心不生恼,观无常故。受乐受时,心不耽荒,观苦、无常。善男子!菩萨具足如上八法,则能施作如是等事。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是八法,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二庄严品第十二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

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

「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若能具足是二庄严,则得微妙善巧方便,了知世法及出世法。善男子!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

「善男子!是二庄严,有一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虽复流转生死苦海,心不生悔。复次,菩萨具足二法而能庄严无上菩提:一者、不乐生死,二者、深观解脱;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财命增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菩萨若施所亲爱处,为报恩故;若施怨雠,为除恶故。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生一子想,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则名为施波罗蜜。菩萨施时,离于悭心,名尸波罗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罗蜜。所施之物,手自授与,名精进波罗蜜。至心系念,观于解脱,名禅波罗蜜。不择一切怨亲之相,名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

「善男子!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自知罪过,二者、不说他过,三者、乐瞻病人,四者、乐施贫人,五者、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上篇:佛说菩萨内戒经

下篇:清净毗尼方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苾刍五法经

佛说苾刍五法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注音版】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寂调音所问经

寂调音所问经(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 宋三藏法师法海...

须摩提经

须摩提经(按《开元录》云妙慧童女经,流志后译) 大唐...

【注音版】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金刚錍

科金刚錍序 宋云间沙门净岳撰 科分大经章段。起自关内...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如是我闻...

大势至菩萨圣诞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维耶...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净土念佛法门,虽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么人都能修,...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