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无着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
此下第五为修道得胜中无慢。如前略为八种住处,已下十二总名离障碍住处对治应知。何者十二障碍?一、慢,二、无慢而少闻,三、多闻而小攀缘作念修道,四、不小攀缘作念修道而舍众生,五、不舍众生而乐随外论散动,六、虽不散动而破影像相中无巧便,七、虽有巧便而福资粮不具,八、虽具福资粮而乐味懈怠及利养等,九、虽离懈怠利养而不能忍苦,十、虽能忍苦而智资粮不具,十一、虽具智资粮而不自摄,十二、虽能自摄而无教授。
此中,为离慢故,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等,此为依义,显示对治我得慢故。又复,须陀洹能作是念者,即为说相,显示无慢故,亦即是欲愿摄持。
经言「世尊!实无有法,不入色、声、香、味、触」者,此为安立第一义。若须陀洹如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即为有我想。若有我想,则为有慢应知,如是乃至阿罗汉亦尔。上座须菩提自显无诤行第一及离欲阿罗汉共有功德者,以己所证为令信故,以无有法得阿罗汉及无所行故,说无诤、无诤行。此中即为安立第一义。
经曰: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
此下第六为不离佛出时。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少闻故,经言「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等。谓彼佛出世,承事供养时有法可取,离此分别故,依义等及对治等随义相应应知。
经曰: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曰:
此下第七为愿净佛土。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等。若念严净土者,则于色等事分别、生味着,为离此故,经言「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
经曰: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
此下第八为成熟众生。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舍众生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为成熟欲界众生故。彼罗睺阿修罗王等一切大身,量如须弥,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余者。
经言「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法无我故;「彼体非体」者,显示法体无生、无作故。此即显示自性与相及差别故。
经曰:
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数恒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言:「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数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
论曰:
此下第九为远离随顺外论散乱。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乐外论散乱故,经说四种因缘,显示此法胜异也:一、摄取福德,二、天等供养,三、难作,四、起如来等念。经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等者,是摄取福德。经言「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等者,是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等者,是难作。经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等者,是起如来等念。于中,说者,为他直说故;授者,教授他故,显示此乐外论散乱对治法胜异已。
于如是法中,或起如言执义,为对治彼未来罪故,经言「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故。如般若波罗蜜非波罗蜜,如是亦无有余法如来说者。为显此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此显示自相及平等相法门第一义也。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世尊!」
「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曰:
此下第十明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于影像相自在中无巧便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彼不限量,攀缘作意菩萨恒于世界攀缘作意修习,故说三千大千世界。
于中,为破色身影像相故,显示二种方便:一、细作方便,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二、不念方便,如经「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故。为破众生身影像相故,经言「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于中,世界,显众生世也,但以名身,名为众生世。不念名身方便,即是显示破彼影像相,不复说细作方便也。
经曰: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
此下第十一明供养给侍如来。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具福资粮故,经言「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者,显示为福资粮故,亲近、供养如来时,不应以相成就见如来。云何见?应见第一义法身故。
经曰:
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
「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
此下第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懈怠利养等乐味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是等。于中,身有疲乏,心有热恼,以此二种,于彼精进若退若不发。
此何所显示如此舍尔许身,自所有福不及此福?云何以一身着懈怠等故而为障碍?何故此中上座须菩提流泪而言「我未曾闻如是等法门」也?以闻此胜福甚多,过于舍无量身,更不说余胜福故。若闻如是胜福故,发起精进已,若于此法中生如义想,为离此过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等。即于如是实相中,为离实相分别故,经言「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如是等。
经言「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如是等,此何义?为令味着利养、过懈怠诸菩萨生惭愧故:「于未来正法灭时,尚有菩萨于此法门受持故,无人等取及法取;云何汝等于正法兴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也?」经言「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显示无人取也;「我相即非相」等者,显示无法取也。
经言「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显示诸菩萨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亦应如是学。」此等经文,为离退精进故说。于中,言若分别、若信解者,后句释前句也。受者,受文字也。持者,持义也。
为离不发起精进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等者,以惊等故不发起精进也。于声闻乘中,世尊说有法及有空,于听闻此经时,闻法无有故惊;闻空无有故怖;于思量时,于二不有理中不能相应故畏。
更有别释,为三种无自性故应知。谓相生第一义等无自性故,经言「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者。此有何义?复说第二生惭愧处故,言:「此法如是胜上,汝等不应放逸。」于中,以于余波罗蜜中胜故,名第一波罗蜜。又,经言「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者,此言显示一切诸佛同说第一,是故名第一。
经曰:
「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
此下第十三明忍苦。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能忍苦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等。于中有二:一、能忍,二、离不能忍。
能忍有三:一、如所能忍,二、忍相,三、种类忍。于中,如所能忍,以何相生忍处?如忍差别显示,对治彼因缘故。何者能忍?谓达法无我故。云何得显示?如经言「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故。云何应知忍相?若他于己起恶等时,由无有我等相故,不生瞋想,亦不于羼提波罗蜜中生有想、于非波罗蜜中生无想。此云何显示?经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有我等相」及「无相亦非无相」等故。何者种类忍?亦有二种:一、极苦忍,二、相续苦忍。此云何显示?经言「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应生瞋恨」等。云何相续苦忍?经言「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等。
不忍因缘者,有三种苦:一、流转苦,二、众生相违苦,三、乏受用苦。于中,经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此为显示流转苦忍因缘对治。发菩提心者,以三种苦相故,则不欲发心,故说应离一切相等。此中,一切相者,为显如是等三苦相也。若着色等,则于流转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经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说。不住非法者,谓非法无我也,于非法及法无我中皆不住故。为成就彼诸不住故,说遮余事,经言:「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为非住等。
经言「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此显示对治众生相违苦忍,即为一切众生而行于舍。云何于彼「应生瞋」也?由不能无众生及众生想,以此因缘故,众生相违时,即生疲乏,故显示人无我、法无我等。
经言「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等,此何所显示?欲令信如来故能忍。于中,真语者,为显世谛相故。实语者,为显世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于中,实者,此行烦恼、此行清净故。如语者,为第一义谛相故。不异语者,为第一义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说此真语等,已于此中如言说性起执着,为遣此故,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故。无实者,如言说性非有故。无妄者,不如言说自性有故。
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如是等,显示乏受用苦忍因缘对治。若为果报布施,便着于事而行舍施。于彼喜,于欲乐、苦受中不解出离,犹如入闇,不知「我何所趣。」彼喜、欲乐亦尔。若不着于事而行布施,如有眼丈夫,夜过日出,见种种色,随意所趣,应如是见。彼无明夜过,慧日出已,种种尔焰,如实见之。彼不知解出离欲乐、苦受故喜乐、欲乐。
经曰: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千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
此下第十四离寂静味。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阙少智资粮故,经言「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等。此中,为离三摩提攀缘,显示与法相应有五种胜功德:一、如来忆念亲近,二、摄福德,三、赞叹法及修行,四、天等供养,五、灭罪。何者如来忆念亲近?经言「受持读诵」等,「如来以佛智知彼、如来以佛眼见彼」等。于中,受者,习诵故。持者,不妄故。若读若诵者,此说受持因故,为欲受故读,为欲持故诵。又复,读者,习诵故。持者,总览义故。何者摄福德?经言「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等。何者赞叹法及修行?经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等,此为赞叹法。于中,不可思者,唯自觉故。不可称者,无有等及胜故。经言「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者,此成就不可称义。于中,余乘不及故最上,烦恼障、智障净故最胜应知。经言「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等者,此为赞叹修行。于中,如来知、见成就无量功德聚者,是总说也。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者,解释故。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谓肩负菩萨重担故。经言「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谓声闻、独觉乘者故。经言「若有我等见」乃至「受持,无有是处」者,谓有人我见众生,而自谓菩萨者故。何者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等者。于中,以华、鬘、烧香、薰香、涂香、末香、衣、盖、幢旛等供养,恭敬礼拜、右绕故,名支提。何者灭罪?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等故者。此毁辱事,有无量门,为显示此,故说轻贱。经言「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灭罪故。
前所说以此因缘出生无量阿僧祇多福者,今当解释彼无量阿僧祇义应知。威力者,成熟炽然故。多者,具足故。于中,经言「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等者,此显示威力故,即是福聚威力,以彼所有福聚远绝高胜故。此中,阿僧祇劫者,乃至然灯佛故应知。过阿僧祇者,更过前故。亲承者,供养故。不空过者,常不离供养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如是等,此显示多故,或为狂因,或得乱心果应知。此之彼威力及彼多等,何人能说?是故经言:「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显示彼福体及果不可测量故。
经曰: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
此下第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行』」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我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曰: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
此下第十六求教授。
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无教授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
又,经言「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等,此有何意?「若菩提法可说,如彼然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菩提,然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我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菩提,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
又,何故彼法不可说?经言「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
或言:「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菩提,世尊后时,自得菩提。」为离此取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等故。
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者,显示真如无二故。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菩提不无世间言说故。
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上篇:金刚般若论
下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