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六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成就舍心者。

问曰:「以何义故?说持戒后次说成就舍心。」

答曰:「以见作他利益力故。此明何义?以菩萨持戒,依持戒故得生善道,虽成就舍心而无具足资生。若尔,不能作他利益,又复不能成就诸余一切功德。何以故?为他利益摄取世间,而彼菩萨利益他时离舍财物,不能成就。以是义故,依他利益说持戒后,次说成就舍心。

「又复有义,持戒、舍心迭共相依互为利益,以彼持戒能益舍心,舍心亦能利益持戒。以是义故,次持戒后说成就舍心。

「又离持戒故生恶道中,舍心不能受于果报,如相应果则不能得具足现前;而持戒人生善道中,舍心则能受于果报,如相应果具足现前。以是义故,持戒于舍能作利益,舍心亦能利益持戒,以持戒人生善道处,无资生故,则为贫穷苦恼所逼。虽生善道即名恶道,成就舍心生善道处,于作自利及他利因,是故施能利益持戒。

「又以修行次第义故。此明何义?菩萨为欲利益众生修行义故,如是次第欲自取勘等口言功德先住持戒,次后依于不损害心起大慈悲心,为他作利益法施资生施,如彼众生可化摄取。

「又施等法能庄严戒故。此明何义?菩萨摩诃萨以施等法庄严持戒故,能成就种种胜果,如如来《娑伽罗龙王所问经》中说:『龙王!菩萨摩诃萨离杀生故,能起布施,则得成就大富资生不可破坏得长寿命,行菩萨行过诸世间所恼恶事,如是等。龙王!十善业道亦复如是,布施庄严十善业道,成就大利益;持戒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一切佛法愿;忍辱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妙音声;精进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佛法降伏一切诸魔怨敌;思惟庄严十善业道,成就闻慧思慧修慧坚固清净;般若庄严十善业道,成就离诸邪见;慈心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不害一切众生心;悲心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不舍一切众生心;喜心庄严十善业道,成就修行佛法不怯弱心;舍心庄严十善业道,成就远离爱心憎心,四摄庄严十善业道,成就教化一切众生心。』」

问曰:「舍义云何?」

答曰:「对治贪着五阴及以资生,起慈悲心为摄受彼利益他行,不着因果等法,住持修行名为舍义。」

问曰:「应说舍成就义。云何菩萨舍成就?」

答曰:「菩萨远离自取乐行,名舍成就。此义云何?又外道人求自取乐行于布施,彼外道人为自身舍,虽广行施而爱境界心之所缠故,果报微薄。又声闻、辟支佛人虽不求世间乐果报事,而心毕竟取于涅槃。舍利众生但取涅槃乐,是故施等业道功德,虽少为他而毕竟自为,毕竟专念成就自身利益果报。又菩萨摩诃萨出过一切世间,大士为利益他发起坚固大力之心,起大悲柔软所施最胜毕竟成就。

「又成就舍者,有六种因。何等为六?一者、舍自身乐;二者、观无众生;三者、求无量佛法;四者、摄取无量世住;五者、修集无量种种善根;六者、不断三宝以能成就无量果报,是名菩萨舍成就义应知。又为他利益一味心故。此明何义?世间众生多为自身弃舍利益一切众生,为求自乐为现受报为未来果施与他物。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为利益他专心一味,见诸众生贫无资财般若等法。以是义故,不着因果依法施财施,于现在世及未来世能与众生大利益事,是故菩萨摩诃萨舍成就。

「又复以舍随顺义故。此明何义?布施等事随顺摄取众生行故,则能摄取一切众生,作大利益事。虽为利益他事,而外道、声闻辟支佛等,弃舍利益一切众生,唯为成就自身利益;菩萨摩诃萨依大慈悲心起乐利益他众生行,如菩萨所求如是成就。以是义故,名舍成就。

「又以依于取佛菩提起心义故。此明何义?以菩萨摩诃萨为与一切众生乐故,自求佛菩提起于舍心,见诸众生堕坠恶趣,我于现在及未来世,令诸众生离苦恼事。是故菩萨其心日夜转转为欲利益众生,名舍成就。

「又以能摄取种种果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种种布施,于现在世及未来世,为欲摄取一切众生取种种果,是名菩萨舍成就。如《无尽意修多罗》中说,求饮食者施与饮食,为命为乐为辩为色及以为力,如是等皆悉施与。

「又为远离邪命自活求资生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布施波罗蜜相违之法贪求资生,邪命自活等皆悉远离。如《无尽意修多罗》中说,菩萨摩诃萨无颠倒邪命追求资生等布施。」

问曰:「应说清净不清净舍。云何清净?云何不清净?」

答曰:「菩萨摩诃萨依自心清净布施清净,如如来修多罗中说,有四种清净布施。何等为四?谓有布施从施主清净非是受者,如是等于彼四种清净施中,所谓施主清净非是受者,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施。又从施者受者清净,亦名菩萨清净之施。何以故?以诸菩萨施与他物不求果报,即能施与一切众生。又求布施果报者,彼人于受者边求清净,而菩萨离果报故,一切时自身心清净,以心清净故施清净。

「又以远离忽然施等。此明何义?以如来修多罗中说有九种施:一者、植施;二者、畏惧施;三者、报恩施;四者、求恩施;五者、学父母施;六者、为生天施;七者、为名称施;八者、为庄严心施;九者、眷属法施。为修行功德为得上义施。植布施者,谓得植福田求多果报故。又植施者,谓近眷属名植布施。畏惧施者,见一切物无常败坏,宁用布施故。报恩施者,谓报恩相施,彼先施我、我应还施。求报恩施者,谓求后时报恩故。施学父母施者,谓着过去修行起如是心:『我父母精进常行布施,我亦如是行于布施。』故。为生天施者,谓求天中五欲境界故。为名称施者,为令四方沙门婆罗门等知而施故。如是七种施。为智者所呵,以不清净故。又声闻、辟支佛人,离世间乐求涅槃乐,如是布施亦非清净。又菩萨摩诃萨不着自乐,唯求诸佛菩提心施,于诸施中最胜清净,是名菩萨施清净。

「又以如实知有为行体故。此明何义?以诸凡夫取着虚妄戏论我相心颠倒故,唯求五欲乐境界事,以离慧眼以为爱等烦恼诸垢之所染污。舍不清净。菩萨摩诃萨如实知见有为行体虚妄不实,是故远离我见等相,及能远离五怖畏故,无有内外可施之物不能舍者,以为求他利益所缚,及能远离自求乐等垢污之法,以是义故,名舍清净。

「又以空观观所起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空观等观观施等法,以是义故名舍清净。如《无尽意修多罗》中如来说言:『以观空观观起布施。』以是义故,施不可尽如是等。」

问曰:「应说布施差别之相?」

答曰:「略说则有一种布施,谓不贪心相应心施。

「复有二种:一、见受者;二、不见受者。不见受者者,如置物火中及恒河中。又见施主者,有施有布施。彼亦有二种:谓染、不染。染者谓家法余食及淫女人庄严具施,是名染施。不染施者,谓施贫穷孤独人等是不染施。

「复有二种施:谓法施、资生施。法施者,谓离供养恭敬等心,于法中法想,远离爱心及颠倒心说修多罗等,是名法施。

「复有三种施,即此二种加无畏施。无畏施者,作如是言:『汝莫怖畏,汝莫怖畏。』又无畏施者,见诸众生种种怖畏施与无畏。此义云何?谓见他畏起,与现世及未来世无怖畏心,而口说言:『汝莫怖畏,汝莫怖畏。我为汝作如是如是方便,随何等方便与汝毕竟无畏之处。』名无畏施。彼怖畏者,如贫穷人受于苦恼,此怖畏者亦复如是,以与无畏对治法故。

「复有四种施,即向三种,复有大施。言大施者,谓受持五戒,此是如来所说大施,以能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众生乐故。资生饮食用布施者,不能广作利益众生。受持五戒能作利益,以能尽形受持五戒,念念增长种种功德,以依止彼根本心故,诸功德聚乃至命根不断绝住。

「复有四种施,此四种施略有二种:一者、不净;二者、净。不净中有二种差别。何等为二?一者、怖畏施;二者、求报恩施。以何义故名为不净?如世间田,以为荆蕀恶草等覆,故名不净,此亦如是,以怖畏故、求报恩故,名不净施。净中亦有二种差别。何等为二?一者、敬重心施;二者、慈悲心施。除此四种更有上上胜施,如偈言:

「『下求有资生,  下下怖畏施,
  智者敬重施,  胜智慈悲施。』

「复有四种施。何等为四?一者、自利益施非他利益;二者、他利益施非自利益;三者、俱利益施;四者、俱无利益施。自利益施非他利益者,谓凡夫圣人伏离烦恼,或有非是伏离烦恼,或时施与诸佛如来,或时施与形像塔庙,是名自利益施非他利益。他利益施非自利益者,谓阿罗汉、阿那含等,除为现果施与众生,是名他利益施非自利益。俱利益施者,谓施伏离烦恼凡夫,或未伏离烦恼凡夫,是名俱利益施。俱无利益施者,除为现果,谓阿罗汉、阿那含等为塔庙施,是名俱无利益施。

「又复略说,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施,悉能摄取一切善根。何等为四?一者、平等心施;二者、对治施;三者、回向大菩提施;四者、依寂灭施。如是诸菩萨摩诃萨为满足檀波罗蜜故,如是布施应知。」

问曰:「应说布施果。云何布施果?」

答曰:「略说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

「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

「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

「复有四种果,何谓四种?一者、有果而无用;二者、有用而无果;三者、有果亦有用;四者、无果亦无用。有果而无用者,谓不至心施、不自手施、轻心布施,彼如是施,虽得无量种种果报而不能受用,如舍卫天主,虽得无量种种珍宝,而不能受用。有用而无果者,谓自不施,见他行施起随喜心。以是义故,虽得受用而自无果,如天子物一切沙门婆罗门等,虽得衣食及以受用而自无果,又如转轮圣王四兵,虽得衣食而不得果。有果亦有用者,谓至心施、不轻心施,如树提伽诸长者等。无果亦无用者,谓布施已因即灭尽,或为出世圣道障故,犹如远离烦恼圣人。

「复有五种果,谓得命、色、力、乐、辩等,如如来修多罗中说,因食得命是故施食即是施命,以是因缘后得长命。如是施色、施力、施乐、施辩才等,皆亦如是。

「复有五种胜果,所谓施与父、母、病人、法师、菩萨,得胜果报。父母恩养生长身命,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病人者,孤独可愍。以是义故,起慈悲心施病人者得胜果报。又说法者,能生法身增长法身,示导善恶、平正非平正、颠倒非颠倒,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诸菩萨等悉能摄取利益众生故,以快心故、以无因缘而能发起慈悲心故、以摄取三宝不断绝因故,以是义故,施菩萨者得胜果报。

「复有五种果,即现身得。何等为五?一者、入慈三昧;二者、入无诤三昧;三者、入灭尽定;四者、见道;五者、阿罗汉果。若布施者,即得果报。入大慈定者,能发心与无量众生安隐之乐,以与无量众生乐故名为慈心,以是慈心熏修自体,是故初起慈心三昧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入无诤三昧者,悉能防护一切众生诸烦恼心,以广摄取利益众生熏修自体,是故初起无诤三昧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入灭尽定者,则能摄取无量功德,以取无量功德熏修自体,以此三昧似于涅槃,是故初起灭尽三昧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见道者离见道烦恼,以圣道力熏修自体,以是义故,初起见道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阿罗汉果者,远离修道一切烦恼心得自在,是故初起阿罗汉果即布施者,得现果报。又菩萨摩诃萨布施果者,如《无尽意修多罗》中及余一切修多罗中广说应知。而诸菩萨摩诃萨等,修行布施胜余人施,离自取乐为欲利益他众生故而行布施。又复略说,菩萨求于二种法故而行布施:一者、求于大富资生故;二者、求得成就波罗蜜故。

「又复菩萨起如是心:『我若无有多资生者,虽有施心而无财物可以布施。』是故起心为欲成就资生大富施与众生,依此施故怨亲平等摄取利益。是故菩萨见依布施故,得成就无量福德:一者、能摄取怨;二者、恒常给济一切众生衣食等物;三者、心不怯弱;四者、余亲不欺;五者、常为众人敬信尊重;六者、一切眷属信受其语;七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八者、一切怨敌不能伤害;九者、亲属欢喜;十者、现果资生常有不空;十一者、常为他求;十二者、所作已办;十三者、情所爱敬常自围绕;十四者、所不爱敬皆悉远离;十五者、所有成就世间出世间利益胜事,常为一切亲属所庆;十六者、若无利益一切诸亲则怀忧恼;十七者、护一切恶;十八者、自令安住诸善法中;十九者、见他神通心不欣尚;二十者、恒常赞叹一切功德;二十一者、覆藏诸过;二十二者、弃舍一切非丈夫相;二十三者、成就一切大丈夫相;二十四者、无有贫穷下贱乞人看施主眼;二十五者、一切求心称事满足。

「是故菩萨摩诃萨,深见布施有如是等无量功德,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自能成办如是力故,信憙布施,以依信憙行布施故,则能满足檀波罗蜜。」

问曰:「为从胜心成就清净布施果报?从胜福田成就清净布施果报?」

答曰:「有人言:从胜心故成就清净布施果报。何以故?现见施事是一而果报差别,犹如种子。此义云何?犹如种子,地等是一,而依种子见有胜果。如是施物是一,而依胜心乃至施畜生等,以心力故得人天果,转轮圣王、声闻、辟支佛、佛菩提果。以是义故,依于胜心得胜果报,是故得知胜心为重。此复何义?若施事是重,依施事故成就清净施果报者,离重施事以慈悲心施与畜生、施与福田,如布施佛不应成就清净施果。又若离快胜尊重心等布施如来,应得成就清净施果而实不成。以是义故,成就清净布施果报,心为胜因,而施事福田能生胜心。依此义故,如来经中赞叹福田。

「复有人言:依胜福田、依重施事成清净果。何以故?以闻布施不知福田得胜果报。此明何义?不识佛等功德福田、布施佛等得胜果报,如有猕猴施如来蜜,及婆私吒加尸迦等。又如女人爱念心故,以诸幡盖及华鬘等本心实欲供养儿塔,而实供养辟支佛塔谓是儿塔,从辟支佛得无量福,不从本心儿边得福,如是等。以是义故,从胜福田及以重事得胜果报,不从心得,故知福田施事为重。

「又有人言:不知福田无福田事,不得成就清净施果。如有一人施尼乾子生罗汉想,而不成就清净果报。

「又有人言:心以福田及施事等三种和合。此明何义?若布施者从所尊重起布施心,知福田等无量功德,值遇诸佛如来福田,或时值遇如来弟子,从尊重心起布施心,所可施物是难舍事能舍布施,三种和合方得成就清净果报而心为重。以是义故,此三种中唯心一种为重为胜,是能舍主能施主者。」

问:「舍主、施主有何差别?」

答曰:「有乞求者,持他物施,是能施主;持自物施,是能舍主。又有人来乞,持自物施是能施主;若人发心求贵重物,而口不言,知心即施,是能舍主。又布施物时悭心数数中间隔起,是能施主;若无悭心数数起者,是能舍主。又虽施他物,以悭心故自求果报,是能施主;若施他物,不以悭心专求自果,是能舍主。又离喜等心而行布施,是能施主;共欢喜心于三时中不悔心施,是能舍主。又若求未来胜果报者,是能施主;离世间报求涅槃果,是能舍主。又若施求于现在未来及涅槃果,是能施主;若发心求大菩提果,唯大悲心施与众生,是能舍主。

「成就善知回向方便者。」

问曰:「何故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

答曰:「为欲示现异道功德故。此义云何?外道人等求自乐故,修戒施等回向三有。又声闻人、辟支佛等,亦自为身求涅槃乐,修戒施等回向涅槃。诸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他求大涅槃,以慈悲心一味等心与众生乐,修戒施等回向无上大菩提果,以戒施等同彼外道声闻辟支佛,是故如来示现回向胜道功德,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

「又修戒施等贪着世间乐果报心难可防护,是故如来说施戒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此明何义?以戒施等非三昧行,唯取欲界天人之中净妙色等境界果报,而彼净妙色等境界,虽作心护,贪等烦恼不可得离。何以故?以于过去无始世来习贪爱等染着境界,以心取彼色等境界难防护故。而诸菩萨彼时修行地方便法,即于彼时虽复未离贪等烦恼而修戒施,贪等烦恼不能染心。

「又为断疑,是故如来说戒施后,次说善知回向方便。此示现何义?世间有人,疑于菩萨不离烦恼修戒施等,以利根故观有为法,一切皆悉苦空无常,修戒施时贪等烦恼为染菩萨、不染菩萨?为断彼疑。菩萨尔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舍自利益乃至不求转轮王处乐果报事,唯为一切众生乐故求佛菩提,所有善根回向涅槃。以是义故,菩萨虽复未离世间,一切世间所有过患不染菩萨。

「又依清净戒回向清净故。此明何义?以依清净持戒之力,是故能舍

「以舍力故,诸所求法皆悉成就。是故如来说戒施后,次说回向方便。是故如来修多罗中说,持戒人所愿所作皆悉成就。何以故?戒清净故。」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六


上篇: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下篇: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菩萨戒羯磨文释

菩萨戒羯磨文释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译 明...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佛世...

【注音版】佛说弥勒成佛经

佛说弥勒成佛经...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内阁掌译西番蒙古诸文西番学总...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 无着菩萨造颂 世亲...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惣有其二。一外...

【注音版】无量寿经优波提舍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

分别功德论

分别功德论卷第一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建初偈所说曰迦叶...

【注音版】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

祭灶仪规

《平兴寺佛事仪轨》祭灶仪规 1、净水赞 杨枝净水 遍洒...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如是我闻:...

佛说决定总持经

佛说决定总持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目连尊者度化五百饿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时,...

勿以贫贱而轻视小的施舍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

【推荐】人生难免摔跟头

在孩子将要大学毕业的前一天,父亲把孩子带到一堵墙前...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