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九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问曰:「行以名色二因缘识而重说者,此有何胜?」

答曰:「初託胎识行为因缘,以彼能作种子义故;已种种子名色为因缘,以能和合成就事故,以二因缘住持成就依止,能取境界观故。又行因缘而业得名,是故经中说诸业因为能生因,名色因缘而爱得名,是故经中说彼爱缘为能生缘,以二因缘于境界中依境界住。又行因缘初生心得名,名色因缘已生,六入未成就六入得名。又行因缘依一门行。此以何义?彼行因缘唯意门行,名色因缘依二门行。此以何义?名色依于身根意根二门而行,以二因缘依六门行。又行因缘唯恶道中以依罪业能摄住故,如经中说,彼诸众生于恶道中乃至恶业未尽不死,业尽乃死。如是等名色因缘,人及天道欲色界中,以彼处有名色二事,无色界中无二因缘。」

问曰:「如来于彼《城喻经》中、《大因缘》等修多罗中说,依名色因缘于识。何故于此修多罗中而说依识因缘名色?」

答曰:「名色因缘依识而有。此以何义?以实有识,名色与识迭共相因,而依识有,有名色有。如依所依是故有依。此以何义?如王及臣迭共相依而王为胜,以王去时臣亦随去。此亦如是,识与名色迭共相依,而识为胜,是故依识而有名色。若识因缘不託母胎,诸心数法则不得有。以识託胎,诸心数法皆亦随从。又因根本心成歌罗逻,以赤白等和合则能成歌罗逻,为成众生。彼处识心为根本因,如大因缘法门中说,佛告阿难:『若彼识心不託母胎,彼歌罗逻及名色等亦不成就。』是故识为诸苦种子,为欲示现根本义故,是故唯说识缘名色,不说名色因缘于识。」

问曰:「有人说言:十二因缘有于时节,彼人依识因缘名色义则不成。何以故?无因缘故。此以何义?为识灭已然后能作名色因缘、为识不灭能作因缘?若识灭已作名色因缘,此义不成。何以故?以灭种子不能与芽作生因缘故。又复有过,中间断绝众生体故。若识不灭能与名色作因缘者,一众生身于一念中并有二识。以是义故,识不能作名色因缘。」

答曰:「相续不断不绝,因缘如灯焰,体相续不断。此以何义?如焰相续不断不绝而能有用,非先焰灭而后焰生。若先焰灭从焰生者,是则灭已后时更生。又复有过,后焰生时无因而生。又复有过,若无因生则应常生。又亦非是先生焰住后余焰生。若先焰住后焰生者,先焰便应第二念住,而佛法中无如是义。又复有过,先生之焰无因而生。又复有过,焰应增长。又复有过,应多焰生。又亦非即先焰住时更生余焰。何以故?不容受故。此以何义?随先生焰,以何等处、何等因缘?即彼生处、即彼因缘,即先生焰即时俱谢,是故得容余焰余因缘。又复有过,前灯焰灭、后灯焰生,不从无火因缘而生。此义不然。何以灯炷焰前后次第不断不绝相续而生?如是识名色等次第生灭能成因果应知。以是义故,依识因缘能生名色,因果义成。」

问曰:「名色因缘有六入者,以何等因?」

答曰:「以彼因故。何以故?以色清净因缘五入,以名清净因缘意入,故说名色因缘六入。」

问曰:「若以名色缘六入者,此义不成。何以故?以虽有彼而无彼故。此以何义?歌罗逻等时虽有名色、无六入等,以是义故,此义不成。又复所以此义不成,以众生有盲聋等故。此以何义?若名色能作六入因者,则不应有盲聋众生,一切悉应具足诸根。」

答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不离彼有成,犹如云雨。此以何义?如汝天雨,若先有云后时雨者,非离云雨;亦有有云而无有雨。如是六入若有名色,有六入者非离名色,复有名色而无六入。」

问曰:「以何义故,有彼名色而无六入?」

答曰:「以诸因缘不具足故。此以何义?犹如眼识,如实有眼,以诸因缘不具足故不成眼识。又复犹如实有种子,以诸因缘不和合故不能成芽。此亦如是,歌罗逻等时中因缘不具足故,眼等诸入亦不具足。」

问曰:「彼诸因缘云何具足?」

答曰:「以烦恼业,名色和合淳熟故成。」

问曰:「云何得知烦恼亦是六入因缘?」

答曰:「以阿罗汉不复生故。此以何义?以阿罗汉虽复有业而无烦恼,是故不生。以不生故无有六入,是故得知,烦恼亦是六入远因业,亦是彼六入因缘。何以故?以成盲等故。是故虽复实有烦恼随种类生,具六种业有盲聋等,是故知业亦六入因。又以十二入有种种故。此以何义?以入种种迭共不同,但一众生一身体中种种不同,何况种种众生身中诸业不同,家力色命皆悉不同,如是等以诸众生家力色等一切差别此皆依业。以是义故,彼业亦是六入因缘,名色亦是六入因缘,以彼六入依种子故。此以何义?以虽复有烦恼业等,名色种子生于六入,不离名色能生六入,如不离子而能生芽,是故得知近因名色生于六入,亦依彼业生于六入。何以故?以虽有彼而无彼故。此以何义?以虽复有烦恼业等,而彼名色不具成就。如歌罗逻等时中无眼等入,而依彼故成就六入,如始结子终能成果。是故得知烦恼业等名色淳熟,而能作彼六入因缘。」

问曰:「汝说因缘犹不具足。何以故?是中不说外因缘故。此以何义?唯除声入。名色等缘共六入生。若如是者,但说六入因缘。不具足说名色因缘,此是过失?」

答曰:「彼不须说。何以故?以二处见故。此以何义?以彼外入二处见故,以依众生摄、依非众生摄。此以何义?此中但依众生次第说彼十二因缘,而不依彼非众生说十二因缘,是故但依众生所摄入说,不依非众生说。以是义故,此中但依众生所摄内因缘说,而非依彼外因缘说。」

问曰:「若尔,不应说于名色。此以何义?若如是者,名色有支中不应说名色,以色二处见故。」

答曰:「实如所难。虽然,若于彼处不说名色,但言以名缘六入者,如是不说五种色入,彼六入中色亦清净,非但名色入清净。此以何义?应说可见色等入缘,是故彼处亦说色名。以是故,说识因缘名、名缘意入如是等,如是三时无有分别,是故如来于此中说,是名正说。」

问曰:「何故不说外入因缘?」

答曰:「说眼等者,是即成说。此以何义?此修多罗中具足成就说众生体。此复何义?随何等处眼等诸入,彼处必有色等外入。何以故?以不远离色等境界有眼识等。以是义故,说眼等入则已摄得外色等入,是故不别说外入等。又以依内入得名字故。此以何义?依内入故得众生名,非依外入。以是义故,唯说内入不说外入。」

问曰:「何故名触?」

答曰:「对到名触。」

问曰:「此以何义?」

答曰:「于念境界中识相对法故,以眼识等于彼色等诸境界中彼此相对,是名为触。复有触者,近对和合到一处等,名异义一。又和合生意地法,故名为触。」

问曰:「说触因缘犹不满足,以三种法和合因缘而生触故。此以何义?以有三法和合生触,佛如是说。此中唯说六入因缘而生于触,是故此中不具足说生触因缘,此是过咎。」

答曰:「以说内因缘摄得外故,如彼鼓声。此以何义?如人鼓桴和合生声,唯说鼓声,如是三法和合生触,虽依内说而摄得外,是故无过。又不同义如种子芽。此以何义?如虽有时及地水等和合能作生芽因缘,而说种子名为胜因。子能生芽是芽胜因,此是稻芽此是麦芽不说共因。触亦如是,有不同义,虽有三法和合故生,唯说内入不说共因。

「又以胜因故。此以何义?虽有三事和合生触,以依根能生而说内因,以彼胜故,以依根故诸识能生,以盲聋等无识等故,以色等法识境界故。是故依根三法和合能生彼法,虽三法生而根是胜,是故如来唯说胜法如说六入。又虽说六入而摄得三法和合成触,以说入名即说六识,以彼相随,以说眼等入即摄色等入。何以故?不离色等入有眼等入。以是义故,如说六入,此亦如是。」

问曰:「六入缘触,此是何因?」

答曰:「以盲等人无眼等触,余者有故。此以何义?以有眼等根有眼等触,离眼等根无眼等触,如盲等人唯有意识,此亦如是六入缘触。」

问曰:「依触缘受,此是何因?」

答曰:「以乐受等境界和合有乐受等。此以何义?如人患热依热逼恼,求于雪冷摩尼珠等及以荫凉。又如有人依寒逼恼,求火求衣求温水等一切暖触。」

问曰:「触缘受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共触生故。此以何义?触共受生,以是义故触缘受者此义不成,如两角共生,右角不作左角因缘、左角不作右角因缘。此亦如是,是故应依余因缘生,非触因缘。又若共生而触能作受因缘者,以何义故,受不能与触为因缘?以受触生相应因故。」

答曰:「虽复共生,而一是因,一非是因。此以何义?有二种法,虽复共生而有一法能作彼因,非第二法作彼法因,如明与焰虽复共生,焰是明因、明非焰因。又如日与光二法共生,而日能与光明作因、光明不能与日作因。又如芽共生芽作影因,影非芽因。触亦如是,虽共受生,触为受因、受非触因,是疑已断。复有异义,我此法中非触共生次第因缘。此以何义?我此法中非受与触一时俱生。云何而生?依过去时,即与后时受法作因次第缘生。此云何知?以说一因。此以何义?以说依触因缘生受,不说依受因缘生触。此以何义?若此二法共俱生者,应说迭因。以是义故,说次第缘,不说一时。」

问曰:「依受缘爱,此是何因?」

答曰:「以受为因,欲取乐故而生于爱。」

问曰:「若如是者,苦不应生?」

答曰:「以求离故。」

问曰:「求乐受者见乐故求,不应求苦,以不用故。」

答曰:「虽不求苦而亦有爱,以不欲得彼苦受故,求欲离苦彼即是爱,是故苦受亦爱因缘。又乐受者欲爱因缘,苦受远离有爱因缘。此以何义?如人有苦依苦逼恼,不知无力为杀害身,以不求苦以不求乐而爱因缘。又依无明盲故取苦,如彼渴人闇夜饮于粪和合水。此亦如是。」

问曰:「色等境界皆是爱缘,何故但说受为爱缘?」

答曰:「为乐受故求彼色等。此以何义?乐受之生必有伴侣。以是义故,于色等法皆生爱心,受为胜因非色香等,是故但说受为爱因不说色等。」

问曰:「取有何义?」

答曰:「取近染着皆名为取,求于有支及资生等一切染着,以得染着不相舍离名之为取。此有四种。何者为四?欲取、见取、戒取、我取。又欲取者,贪于五欲境界功德。戒取触者,谓以持戒取三种见:见、取身见及以我见。又执着我,名为我取。彼人着我为我求乐,是故求彼五欲境界求诸天乐,或取欲见诸天苦行如是等法,是名见取。若已求得五欲境界贪着彼法,是名欲取。着未来世欲境界因,不能远离五欲境界。如是持戒,是名戒取。又着己身随顺二边,是名见取。此义云何?若堕断边,即便坚着五欲境界,是名欲取。若堕常边,贪着五欲为胜生处,如是持戒是名戒取。」

问曰:「爱缘取者此是何因?」

答曰:「不足爱故更求增长,如饮醎水转增长渴。又依爱故有四种取。此以何义?依爱缘故求于现在五欲境界,如经中说依爱因缘求于诸欲是名欲取。又依爱故求未来世五欲境界,为彼爱故起于持戒是名戒取。以彼但求五欲境界,若以求得五欲境界,不欲舍离求诸天故,好日祭祀是我所欲,如是着我名为我取。是名依爱因缘于取。」

问曰:「以何等爱、缘何等取?」

答曰:「欲爱欲取,有爱能取;戒取、我取,离有支爱能取见取。又复众生我爱见取、生爱戒取、受爱欲取,于一切取贪着见取。又四取中欲取、戒取二取是爱,余二以为无明根本。」

问曰:「有义云何?」

答曰:「此能生故,依此能生此,能勤修依此法故能生余法,是故名有。」

问曰:「依有缘生,此是何因?」

答曰:「依业有生,如向前说,依行有识此中亦尔,应具足说。」

问曰:「烦恼亦是生支因缘,如经中说爱因能生,何故唯说有因缘生不说取缘?」

答曰:「依胜生因故如是说。此以何义?此中唯说生法胜因。云何为胜?此是地狱、此是人、此是天。如是等此种种身业为近因而非烦恼,彼种种因复有已生、同类生中各有差别,谓家力色、长寿短寿、有病无病、受用资生一切差别。此中亦尔,业种种故,知是近因非烦恼也,是以说有因缘有生,非取因缘。」

问曰:「若有能作生因缘者。何以故说有因缘生,而不说生因缘于有?」

答曰:「以有定、不定故。此以何义?以有有支必有生支,有生支者不必有有。犹如依彼第二谛故必有初谛,而不必因有初谛故有第二谛。若不尔者,毕竟无有解脱因缘,是故说依有支因缘必有生支,非生缘有。」

问曰:「老者何义?」

答曰:「消皱力减,名之为老。有人说言:所谓老者以变异故。此义不成。何以故?以不住故。以有为行刹那不住,若有为行念念不住者,云何而言变异名老?又复有过,法若变者便应第二刹那中住,法若第二刹那住者非佛法义。又复有过,言变异者舍于实体,若即前法有变异者,彼法便应即舍本体。又若彼法不变异者,则不得言有变有异。若法不舍彼本体者,亦不得言变异名老,是故不得言有转变名为老也。先说老相,彼是老义。」

问曰:「心心数法云何知老?」

答曰:「以见心法依止法异,所谓诸根四大损减、思惟念薄、忘失所有诸法门等,闻声不了、见境界难,见如是等知心有老。」

问曰:「死有何义?」

答曰:「死者舍命终亡谢灭,异世去等是名为死。如是此死及先说老,此二合故名老死支。又复有言:根四大等后时损减微细难别,是名为老,破坏名死,如柯渐尽。又四大破坏是名为老,散尽名死,如朽故车破坏散尽。又于五阴随顺灭故,是名为老。灭名为死,如故舍坏。」

问曰:「生缘老死,此有何义?」

答曰:「坏彼法故得有此法,若无彼法亦无此法。此以何义?如初作瓶后时朽故。又先作瓶后时破坏。此亦如是,有众生生,后有老死,非是不生,是故说依生缘老死。」

问曰:「若生念中即时死者,彼中云何生缘老死?」

答曰:「命灭。此以何义?彼处有命损现前命,五阴灭故是名为老,犹如彼雨有云故雨,无云无雨,亦有有云而无有雨,彼处亦尔。」

问曰:「何故有为三相法中,一处唯说生为生支,一处说老以为老支?」

答曰:「随顺义故,法欲生时生能随顺,法欲灭时老支随顺。又老死支随顺坏法,生支与彼老死相违。老死二法迭共随顺。言随顺者,随顺破坏故名为老,死亦如是,是故老死合为一支,生者别支。」

问曰:「何故不说忧等为支?」

答曰:「不遍一切诸众生故。此以何义?忧等诸法不遍三界,以是义故不说为支。」

问曰:「无明灭则行灭者,有何次第?」

答曰:「如来次第说,无明等十二因缘能生于有,以诸众生不能识知十二因缘,堕断见故。如来次第说无明灭余亦皆灭,以诸众生不能见知无明因缘,堕常见故。又如先说,云何世间有以不见知十二因缘堕于无边?以是义故,如来说云何世间灭?以不见知何等法故堕于有边。以是义故,如来次说。如如来《迦旃延经》中说。又已说身见集谛道谛,未说身见苦谛灭谛,是故欲说。又已说染谛,未说净谛。又已说缚谛,未说解脱谛,今欲说故,是故说言无明灭行亦灭如是等。」

问曰:「此诸因缘有于几种?」

答曰:「略说四种。何者为四?一者、有时十二因缘;二者、刹那;三者、次第;四者、不断绝。时者,到时名因缘时。此以何义?无明时者,谓过去时。生烦恼者是无明时。言行时者,过去时业是名行时。言识时者,谓託生心共眷属生是名识时。名色时者,未和合成即歌罗逻、安浮陀、枇尼坚支等,如是时中未生眼等五情诸根,六入未满,彼时生体是名名色时。六入时者,以生眼等诸根满足,六入诸根未能有力作彼心心数法依止,是名六入时。言触时者,随何等时诸根于彼心心数法能作依止,而不能作分别苦乐,亦不能作好恶诸事,未有胜行,是名触时。言受时者,谓受苦乐分别苦乐,摄好恶事爱食非爱,欲资生等未有取力,是名受时。言爱时者,爱欲资生行非分别有无,是名爱时。言取时者,知有无分别,求如是起,是名取时。言有时者,求于此世未来世中五欲境界,追求推觅,为未来生起种种业,是名有时。言生时者,此生已退,即次后生所託生处,是名生时。老死时者,自此以后破坏诸根,名老死时。

「言刹那者,名色等支名为刹那,以一念中具足一切十二有支。此义云何?如人依止贪心杀生,彼处所有迷愚痴等名为无明;彼处所有相应思心是名为行;彼处所有相应意法是名为识;彼处所有共识生法相等,四大及依四大所生四尘,如是等法名为名色;彼处所有依入作业而非离入名为六入;彼处所有相应对法,是名为触;彼处所有相应觉者,是名为受;彼处所有相应贪心,是名为爱;彼处所有不舍爱心,是名为取;彼处所有身口意业,是名为有;彼处所有如是等法所起之法,是名为生;彼处所有诸法变异,是名为老;彼处所有诸法散灭,是名为死。

「有次第者,无始义故。此以何义?以彼因果不断绝故,以是义故不知其始。

「不断绝者,以彼因因不断绝故。此以何义?远来义故。又复非但十二有支能生因缘,以彼一切有为诸法名为因缘。」

问曰:「深心等法有何次第?」

答曰:「以成就一切胜功德故,以一切法中不失菩提心以为根本故。此以何义?于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功德中,说彼深心以为根本,以诸菩萨成就深心,以为不失菩提心因。如深心,诸行亦尔,自然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修行,是以如来为欲示现如实修行次第义故,说深心后次说行心。

「又以菩萨成就深心、成就行心,然后于他利益修行,为欲示现如是胜义,说修行后次说成就舍心。又以菩萨持戒布施等如实修行相回向胜法,依如是义示现修行助菩萨道,是故次说成就回向。又从持戒乃至回向非定善根,次欲示现胜三昧法,欲令众生住慈悲等诸善根中。以是义故,说回向后次说成就大慈悲等,已置定法妙乐善根,为欲离彼贪着心故,说慈悲后次说方便,以有方便故有智慧明见诸法。以是义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是故如来说方便后次说成就般若波罗蜜。

「又复略说成就深心乃至方便,示现成就助道功德,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者,示现成就助道智慧。

「又成就深心乃至方便,示现成就菩提功德道,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示现成就菩提智慧道。

「又成就深心乃至回向,示现成就戒身,慈悲二法示现成就定身,方便般若示现成就慧身。

「又成就深心即是示现成就直心,自余七句示现成就修行。

「又成就深心、成就行心示现戒家;成就舍心成就回向,示现施家;成就大慈成就大悲,示现灭家;成就方便成就般若波罗蜜,示现智家。如是有碍无碍等一切诸法,诸余一切修多罗中广说应知。此修多罗依诸菩萨摩诃萨学戒义说,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无量无边诸法门等,皆应类知。」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第九

此经旧为六卷。《开元录》作五卷,子注或七卷、或十卷。据此,今开初卷为二,总为七卷。即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是也。


上篇: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

下篇: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菩萨戒羯磨文释

菩萨戒羯磨文释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译 明...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佛世...

【注音版】佛说弥勒成佛经

佛说弥勒成佛经...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内阁掌译西番蒙古诸文西番学总...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 无着菩萨造颂 世亲...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惣有其二。一外...

【注音版】无量寿经优波提舍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

分别功德论

分别功德论卷第一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建初偈所说曰迦叶...

【注音版】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

祭灶仪规

《平兴寺佛事仪轨》祭灶仪规 1、净水赞 杨枝净水 遍洒...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如是我闻:...

佛说决定总持经

佛说决定总持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奉 ...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目连尊者度化五百饿鬼

一天,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在王舍城乞食时,...

勿以贫贱而轻视小的施舍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

【推荐】人生难免摔跟头

在孩子将要大学毕业的前一天,父亲把孩子带到一堵墙前...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