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衍慈法师  2013/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缘才能成就这一粒米呢?农夫播种、耕耘、施肥等等,辛劳的付出,还要有阳光、水份等各种助缘,及不遇上天灾,才可享用这粒米。社会上无论是富人或穷人,在日常生活上,有些人会珍惜一切,也有些人习惯浪费,其中浪费食物是最普遍的现象,如把剩下的饭菜倒掉,若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不要,在家里或餐馆,常见有这种情况。衣服也一样,要追上时尚,不合潮流或不喜欢的就不要,一点都不懂得珍惜,平时日用的东西也随便浪费,反正有钱便可再买。看似平常的事,一般人都不留意,不会放在心中。须知人一生当中,所穿所吃的,一切物质皆得之不易。

弘一大师自小受到家庭教育,要惜福,有这样的一句话;“惜衣、惜食不为惜财,为惜福。”浪费衣食即是浪费福报,福报是前生积善修来的,如果将自己的福报糟蹋,不但不惜福反而折福,没有福报是很苦的,尤如一个银行户口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一样,必会坐吃山空。这“银行户口”应该如何保持常满呢?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从惜福做起,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要珍惜、爱护,需有计划,要勤俭,不乱挥霍,而且还要培福,广结人缘,凡遇见有需要帮助的情况,应量力援助,布施是富裕之因,所以不论金钱物质,身体力量,无畏言语,时间及精力等都要布施,这都是培福的方法。

要知道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往往是“贪之无厌。”至于好或差,视乎你懂得惜福与否?有谓:“知足常乐。”不珍惜日常一切物质,如食物随意浪费,必然落因果,《地藏经》中云:“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报。”因果是自负,丝毫不爽,他人是无可代受的,谁也保障不了你将来果报呢!所以大家要惜福。

佛世时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天人化为一个老婆婆在纺棉花,阿难去乞食,婆婆给他七粒米,阿难动念嫌少,老婆婆即说:“六月太阳如火烧,种田农夫背晒焦,七粒白米非少可,我家罪业要你消。”阿难返回佛所,佛已知此事,嘱阿难将袈裟拿到海边浸一下,海上风浪很大,阿难使用神力,将须弥山也移来压在袈裟上,风浪仍旧不止。佛嘱阿难从中取一粒米放在袈裟上,阿难依教奉行,大海即风平浪静。佛故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所讲一粒米不可以轻视也,佛陀的这番话虽然是用来训示修道人,但喻意深远。

在六道人伦中,还是以贫困受苦的众生居多哩!君不见我们的世界有多少人天天在忍受着饥饿的痛苦。佛的眼中,一粒米有如此伟大的意义,大家实应记得,一粒米都要珍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野老得斧而不知宝

【经文】 昔有贫穷孤独老人,无业资生,偶得一斧,乃是...

心律法师:既为夫妻,就当珍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则是家庭的基本构成部分。人...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把握因缘广植福田

过去,弗羯罗卫国有一位画师,名为羯那。羯那有个因缘...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念死无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自性。经上说:呜...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共10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你真的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

为何要先修布施才能够持戒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佛教词典】如所有性

【如所有性】 p0578   如事边际性中说。   二解 ...

【佛教词典】津送

(仪式)禅家送亡者曰津送。有二义:一,本为送生人之...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未成佛前,要先结人缘

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被度,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

随顺世缘少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不可为贪功德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是《梵网经》,《金光明经》等所说到的。佛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