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蕅益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七

古吴蕅益沙门 智旭 汇释

○十三嫌骂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

若比丘。嫌骂。波逸提。

缘 沓婆摩罗子。知僧卧具及差僧食。慈地比丘于眼见耳不闻处。言其有爱恚怖痴。故制。后更于耳闻眼不见处。言其有爱恚怖痴。乃更结戒。

相 若面见讥嫌。若背面骂。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其人实有是事。恐后有悔。语令如法发露。及戏笑说。独说。梦说。错说。

善见律云。讥嫌被僧差人。波逸提。嫌余人。突吉罗。

○十四敷僧卧具不举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制。

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敷。若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缘 舍卫城有长者饭僧。十七群比丘。取僧坐具在露地敷而经行。望食时到。时到已。不收摄便赴食。僧坐具为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故制。

释 绳床木床。各有五种。旋脚。直脚。曲脚。入陛。无脚。

相 初出门。波逸提。一足在门外。一足在门内。欲去而不去。还悔。一切突吉罗。若二人共一床。下座应收而去。下座谓上座当收。而上座不收。下座犯波逸提。复以非威仪。犯突吉罗。上座谓下座当收。而下座不收。上座犯波逸提。若二人不前后。俱不收。二俱波逸提。若余空绳床木床踞床几浴床。或卧具表里。或地敷。绳索。毳纻。放在露地。不收便去。突吉罗。敷僧卧具在露地。不收而入房坐思惟。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

善见律云。他人私物不举。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好持戒大沙弥。亦得付嘱之。

摩得勒伽云。自卧具不举。不使人举。突吉罗。

十诵律云。诸比丘食竟。有诸白衣即坐僧卧具床上。应待白衣食竟。若有病者不能久待。应去。随见者应举。若失户钩户钥。无举处。若八难中一一难起。不举无犯。

律摄云。有五种人。不堪嘱授。谓无惭愧。有仇隙。年衰老。身带病。未圆人。忆而不举。得本罪。若忘念者。但得恶作。凡是僧伽所有衣服。不将余物儭替。不合受用。其所替物。亦非疏破。若僧敷具有破穿处。应须缝补。若断坏者。应为连接。若不堪修补者。用充灯炷。或为拂帚。或斩和泥。用涂墙壁。填孔隙。令施福增。凡听法时。不应与苾刍尼及俗人求寂授学人相近而坐。有难缘者非犯。无夏者。不应共三夏者同座。一夏者。不得与四夏者同座。二夏以去。得共大三夏者同座。若白衣舍。处所迮时。虽邬波驮耶。同座非犯。不应一床二人同卧。有惭愧者无犯。若在行途。得大帔。中间衣隔。同卧非犯。若有施主以衣布地。延请法众愿为蹈者。或宝庄饰师子座上。以俗人衣敷设。应生愍念。作无常想。蹈坐非犯。若施主借僧褥席。应与。事了。应令送归。有污。应洗。若火烧寺。先出自己衣钵。次出常住赀财。令无力人一处看守。其火若盛。不应辄入。大水来漂。亦应准此。

○十五僧房不举卧具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制。

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缘 佛在祇桓。有客比丘语旧住。我在边僧房中敷卧具宿。后不语旧住便去。僧卧具烂坏虫啮。旧住久不见客比丘。到房看之。见已讥嫌。白佛结戒。

相 出界外。波逸提。一脚在界外等。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时还不久。及诸难缘等。

○十六强夺止宿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学。

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

缘 六群与十七群道路行。至无比丘住处。十七群语六群言。汝是我等上座。应先求住处。六群报言。汝等自去。我不求住处。十七群即往求住处。自敷卧具止宿。六群乃往语言。汝等起。当以大小次第止。十七群不允。即强敷卧具。十七群高声言。诸尊莫尔。少欲比丘闻而讥嫌。白佛结戒。于是比丘。不知先住处非先住处。后乃知是先住处。或有波逸提忏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无犯。

释 中间者。若头边。若脚边。若两胁边。

相 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宽广不相妨碍。若有亲旧教。若病倒系缚等。

僧祇律云。若住处少。一比丘当一柱间敷床褥。尼师坛覆上已。向二师或礼拜问讯。或受诵去。后比丘来。却先尼师坛。自敷尼师坛而坐。作细声呗。先住比丘来见已。作是念。谁能断他法。即持尼师坛去。是后比丘波逸提罪。坐禅。病。亦如是。若复来眠他床是上座者。应语言。长老不知世尊制戒那。若眠比丘是下座者。应诃责汝不善。不知戒相。云何后来眠他床上。若比丘。在他处经行者。见先比丘来。应避去。若夜眠时。虽振动寱语。不作扰乱意。无罪。

十诵律云。能敷者。波逸提。不能敷者。突吉罗。若为恼他故。闭户。开户。闭向。开向。然火。灭火。然灯。灭灯。梵呗。读经。说法。问难。随他不喜事作。一一波逸提。

○十七牵他出房戒。大乘同制。

若比丘。瞋他比丘。不喜僧房舍中。若自牵出。教他牵出。波逸提。

缘 亦起自六群牵十七群出。故制。

相 随所牵多少。随出户多少。一一波逸提。若持他物着户外。及闭他着户外。尽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无恚心。随次第出。若遣共宿至三夜未受戒人出。若破戒破见。乃至应摈等。

五分律云。若将其所不喜人来共房住。欲令自出。若出若不出。皆突吉罗。牵余四众出。突吉罗。尼牵比丘比丘尼出。波逸提。牵余三众出。突吉罗。若牵无惭愧人。若欲降伏弟子而牵出者。不犯。

律摄云。舍欲崩倒。牵出病人。不犯。若有苾刍是斗诤者。戒见轨式。多有亏违。如此之人。瞋而曳出。若无善心。亦得恶作。若于非僧房处曳出清净苾刍得恶作罪。若破戒人。大众应共驱出。若倚门。若抱柱。咸应斫去。并推出之。事殄息后。所斫截处。僧应修补。或门徒等。冀其惩恶。牵出房时。无犯然不应令出其住处。若无破戒罪。但难共语者。应为曳缰法而折伏之。仍遣智人就彼开谏。令其息恶而来忏谢(曳缰法。解现第六十四戒)。若于住处。龙蛇忽至。应弹指语曰。贤首。汝应远去。勿恼苾刍。若告已不去者。应持软物而罥去之。勿以毛绳等系。勿令伤损。于草丛处。安详解放。待入穴已。然后舍去。若弃蚤虱等。应于故布帛上。观时冷热而安置之。此若无者。应安壁隙柱孔。任其自活。

僧祇律云。若骆驼牛马在塔寺中。畏污坏塔寺。驱出者无罪。

○十八重阁坐脱脚床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缘 有比丘住重阁上。坐脱脚床。坐不安详。床脚下脱。打在下比丘。身伤血出。故制。

释 重阁者。立头不至上者是。

相 除脱脚床已。若在独坐床。或一板床。或浴床。一切突吉罗。比丘尼逸波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坐旋脚直脚曲脚无脚床。及阁有板覆等。

僧祇律云。阁下无人坐。无犯。

萨婆多论云。凡坐卧法一切安详。不审详者。必有所伤。兼坏威仪。

○十九虫水浇泥草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自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

缘 阐陀起大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诸长者见而嫌责。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不知有虫。若虫大。以手触水令去。若漉水洒地。

五分律云。有虫水者。囊漉所得。肉眼所见。若有虫。有虫想。疑。皆波逸提。无虫。有虫想。疑。皆突吉罗。用有内外。内用者。饮食之属。外用者。浇灌浣濯洗浴之属。

十诵律云。随虫死。一一波逸提。

僧祗律云。若比丘营作房舍。须水。若池。若河。若井。漉取满器看。无虫然后用。若故有虫。当重囊漉谛观之。若故有虫至三重。若故有虫。当更作井。如前谛观。若故有虫当舍所营事至余处去。虫生无常。或先无今有。或今有后无。是故比丘日日谛观。无虫便用。

萨婆多论云。若三重作漉囊。故有虫者。此处不应住。

○二十覆房过三节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学。

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扉窗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波逸提。

缘 阐陀起大房。覆有余草。复更重覆。三犹不止。屋便摧破。诸居士见而嫌责。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

五分律云。若至第四重。若草。若瓦。若板覆。一一波逸提。方便及烧斫时。皆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是熟砖及以石木。或可施主欲得疾成。虽过重数。并皆无犯。

○二十一自往教尼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必若观机。知有大益。不犯。然在末法。尤宜慎重。

若比丘。僧不差。教戒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 佛在祇洹。大爱道请佛听诸比丘与尼教戒说法。佛敕阿难随次差上座往。时般陀尊者当往。而所诵惟一偈。三说已。三入第四禅。诸罗汉尼皆大欢喜。六群尼调戏讥嫌。于是尊者现通而去。时六群比丘自往教戒。不说正法。惟说一切世论。乃至笑儛跛行等。六群尼大欢喜。大爱道白佛。佛制僧中差教授尼人。白二羯磨。于是六群。即出界外更互相差。大爱道重白佛。佛制成就十法。然后得教授尼。戒律具足(一)。多闻诵二部戒利(二)。决断无疑(三)。善能说法(四)。族姓出家(五)。颜貌端正(六)。尼众见便欢喜(七)。堪任与尼众说法劝令欢喜(八)。不为佛出家而被法服犯重法(九)。满二十岁若过(十)。如此等可与尼教戒。遂结此戒。

根本律云。具七法者众应差教授尼。一持戒。二多闻。三住耆宿位。四善都城语。五不曾以身污尼。六于八他胜法善能分别。七于八尊重法能善解释。

释 教授者。八不可违法。百腊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迎逆问讯礼拜请坐(一)。不得骂詈诃谤比丘(二)。不得举比丘罪。及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三)。从众僧求授大戒(四)。若犯僧残。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五)。于半月。当从僧中求教授人(六)。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七)。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八)。如此八事。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相 非教授日。往说八不可违法。突吉罗。若僧差往。应克时到。尼亦克时迎。克时不到。突吉罗。

僧祇律云。教诫尼。不得从日没至明相未出。不得深猥处。不得露现处。当在不深不露处。若讲堂。若树下。不得十四日十五日月一日二日三日。应从四日至十三日往教诫。不得教诫不和合尼众。到已。应问尼僧和合不。若言和合。应遣使呼来。若不得来者。应与教诫欲。不得偏教诫。不得长语教诫。

五分律云。若不差教诫尼。语语波逸提。教诫余二女众。突吉罗。

善见律云。若不说八敬。先说余法。突吉罗。

十诵律云。比丘应诵尼戒。莫令忘失。何以故。诸女人喜忘。智慧散乱。我泥洹后。诸尼当从大僧问戒法。

附 五分律云。若比丘。僧不差。为教授故。入比丘尼住处。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比丘尼病。是名因缘。若僧不差。为教授故。入尼住处。随入多少。步步波逸提。若一脚入门。突吉罗(僧祇律亦有此戒。故并附此)。

○二十二教尼至暮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缘 难陀好音声(萨婆多论云。非佛弟难陀也)。为尼说法。听者乐闻。遂至日暮。尼出祇洹入城。城门已闭。即依城堑中宿。晨旦在前入城。诸长者谤为与比丘宿。故制。

相 除教授。若受经诵经等事至日暮。突吉罗。为余妇女受经等至日暮。突吉罗。不犯者。船济处说法。尼听。共贾客行夜说法。尼听。若至尼寺中说法。若说戒日来请教诫人。值说法便听。

律摄云。虽在时中。若诸尼立而不坐。或营务纷扰未息。或时有拘碍。而为说者。亦名非时。日暮日暮想等六句。二重。二轻。二无犯。若通夜说法。或寺门相近。或城门不闭。或同在城中。或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其教授尼人。一被差已。尽寿教授。不须差。

○二十三讥论教尼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语诸比丘作如是语。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 尼闻教授师来。半由旬迎。安处房舍。办饮食洗浴处。六群不为僧差。心生嫉妒。作如是言。故制。

相 说而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余四众突吉罗。不犯者。其事实尔。乃至梦说错说等。

五分律云。若言为供养故。教诫比丘及余三众。突吉罗。若言比丘行十二头陀行。坐禅。诵经。作诸功德。皆为供养利故。语语突吉罗。

○二十四与非亲里尼衣戒。大乘不同学。然在未法。应须审慎。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缘 舍卫城有一乞食比丘。威仪具足。时有尼见。便生善心。数请彼比丘。比丘不受。异时众僧分衣物。此比丘持衣分出祇桓门。见此尼来。即以与之。意彼不受。尼辄便受。比丘数数同人嫌责。故制。

相 余四众突吉罗。

五分律云。若与破戒邪见亲里尼衣。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亲。亲想。非亲。亲想。与衣无犯。若见遭难无衣服者与之。或因受戒而施。无犯。

萨婆多论云。与余二女众衣。同犯。

○二十五与非亲里尼作衣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缘 迦留陀夷为一尼作衣。乃作男女行欲像。襞衣与之。语令不得披看。亦莫示人若白时到。当着此衣在尼僧后行。尼如其教。诸居士见而讥笑。大爱道问知其故。诸尼白诸比丘。转白世尊结戒。

相 余四众突吉罗。

五分律云。取衣时。突吉罗。割截时。染时。皆波逸提。缝时。针针波逸提。

○二十六与尼屏坐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缘 迦留陀夷。至偷兰难陀所。在门外共一处坐。居士讥嫌。故制。

释 屏处如不定法中说。

相 盲不聋。聋不盲。突吉罗。余四众突吉罗。不犯者。有伴。若行过卒倒地等。

五分律云。与余二女众屏处坐。亦波逸提。

律摄云。设余威仪。亦皆同犯。

○二十七与尼同行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学。

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同一道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与估客行。若疑畏怖时。是谓异时。

缘 六群与六群尼人间游行。居士嫌之。故制。于是道路卒相遇者。畏慎不敢共行。佛言。不期无犯。又众比丘及比丘尼。从舍卫国至毗舍离。以不得同行。诸尼在后。为贼所劫。故更开异时。

释 十诵律云。疑有二种。一疑失衣钵。二疑失粮食。若有疑者。尼之衣食。比丘应取持去。至安隐处应还。语言。姊妹。汝等随意。不得共行。

相 若与尼期行。乃至村间分齐处。随众多少。界多少。一一波逸提。空处行十里。波逸提。若减一村。减十里。若力便欲行。尽突吉罗。余四众突吉罗。不犯者。力势所持等。

僧祇律云。若共随车伴行。止息发去时。唤尼来。勿使不及伴。波逸提。若言去去。勿使失伴。无罪。乃至问路问檀越家。亦尔。

律摄云。地行为契。后遂乘空。现身共期。隐形而去。皆得恶作。乘船亦尔。

萨婆多论云。不期而偶共同道。当使相去不闻声处。若相闻已内。突吉罗。与余二女众期行。同犯。

十诵律云。若有王夫人共行。不犯。

附 律摄云。苾刍有仇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时。应忏摩已同去。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若至天神祠庙。诵佛伽陀。弹指而进。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路次暂止息处。或泉池取水之处。皆诵伽陀。其止宿处应诵三启。汲水绳索。亦应持行。若有机缘与尼同行。尼食苾刍应持。食时更相授与有病苾刍应共卑去。若人少者。尼亦助卑。若至村落。为觅医药。若乞食时。令人看物。持食来与。若尼有病。准此应知。

○二十八与尼同船戒。大乘同学。

若丘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缘 缘起同前。直渡者。有众比丘及尼欲度恒水。诸尼在后。暴雨水涨。船未还。日已暮。为贼所劫。故开。

相 期同船上水下水入船里。波逸提。一脚上船。方便欲入等。突吉罗。余四众突吉罗。不犯者。不共期。及被系等。

十诵律云。若欲直渡。为水漂去。不犯。

○二十九尼赞得食戒。大乘同制。是邪命故。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有意者。波逸提。

缘 舍卫城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犍连饭食。偷兰难陀谤为下贱人。赞提婆达等为龙中之龙。顷二人至。即言龙中之龙已至。居士嫌责偷兰难陀二人食已。还白佛。佛乃诃责提婆达等结戒。是后比丘不知有劝化。无劝化。佛言。不知无犯。又罗阅城有大长者。欲待梨师达至。供养众僧。后梨师达至城。有尼往语长者。因即设斋。梨师达恐犯戒。不受食。故更除檀越先有意者。

释 教化者。十二头陀行。乃至多闻。法师。持律。坐禅也。食者。从旦至中得食。

相 知尼赞叹得食食。咽咽波逸提。得余衬体衣灯油等。突吉罗。余四众突吉罗。

五分律云。以余四众赞叹因缘得食食。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若不曲赞功德。但说布施沙门福德甚大。食者无罪。

○三十妇女同行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缘 有毗舍离女。嫁舍卫国人。与姑共诤。还诣本国。时阿那律从舍卫至毗舍离。彼妇女欲随行。尊者许之。夫主追至打尊者几死。尊者下道。静处加趺。入火光三昧。夫主待其定起。礼拜忏悔。尊者为说法而去。还告众僧。白佛结戒。不期无犯。因缘如前。

相 犯轻重如前。余四众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他遣女人引道。或迷于道路。女人为指授。无犯。

○三十一过受一食施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施一食处。无病比丘应一食。若过受者。波逸提。

缘 有无住处村。居士为比丘作住处。常供给饮食。止听一食。六群得美好饮食。复住第二宿。乃至于此数数食。居士讥嫌。故制。后舍利弗于彼处得病。恐犯此戒。扶病而去。病遂增剧。故更增无病之言。

释 十诵律云。病者。下至竹叶所伤。

相 丘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有心请留。及诸阻难等。

十诵律云。过一宿不食。突吉罗。余处宿是中食。波逸提。

○三十二展转食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展转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施衣时。是谓余时(根本律云。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施衣时。此是时)。

缘 有沙[少/兔]婆罗门。以五百乘车。载满饮食。经冬涉夏随逐世尊。伺候空缺设供。而不得便。阿难为其白佛。佛听作饼粥供僧。时诸居士。闻佛听僧食粥及饼。皆大欢喜。有一少信大臣。见佛及僧大得供养。生福田想。办肥美饮食请僧。僧先食浓粥。不复能多食。大臣嫌之。罗阅城少信乐师。其事亦尔。佛乃结戒。于是诸病比丘。所请食处。无随病食及药。若有随病食及药。畏慎不敢食。佛听病比丘展转食。又一居士既请佛僧。复有居士亦请佛僧施食及衣。比丘畏慎白佛。佛听施衣时展转食。

释 浓粥者。以草画之不合不得食。展转食者。请也。请有二种。若僧次请。别请也。施衣时如舍堕中说。

相 若今日得多请食。应自受一请。余者当施于人如是施与言。长老。我应往彼。今布施汝。若不舍前请。受后请食。咽咽波逸提。若不舍后请。受前请食。咽咽突吉罗。不犯者。若请与非食。或食不足。或无请食者。或食已更得食。或一处有前食后食。

十诵律云。病比丘若一请处不能饱。应受二请。若第二处不能饱。应受三请。若第三处不能饱。应受已渐渐食乃至日中。不应受第四请。

听节日数数食。

毗尼序云。阿难先受他请。时忘不忆。复同佛受波斯匿王请。以食着口。乃忆知有二请。不与他一请。不敢吐食。为恭敬佛故。又不敢咽食。为持戒故。佛知阿难心悔。告令心念与他便食。优波离问佛。余人亦得尔不。佛言。除五人。一坐禅人(专心在道故)。二独处(无人可对说故)。三远行(造次就路。容有忘念故。又或同根本部。许数数食故)。四长病。五饥饿时依亲里住。余悉不听。

摩得勒伽云。语比丘言。就此食。当为汝觅衣食。食不犯。语比丘。此间食。余处随意食。食不犯。

律摄云。若于一舍。或在寺中。或阿兰若。为求肥悦。或乐美食。而数食者。得恶作罪。若轻贱心。矫诈不食。亦得恶作。

○三十三别众食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道行时。乘船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缘 提婆达利养断绝。与五比丘俱。家家乞食。故制。

释 别众食者。若四人。若过四人。食者。饭麨干饼鱼肉。病者。下至脚跛躄。作衣施衣时如上。道行者。下至半由旬。乘船亦尔。沙门施食者。在此沙门释子外诸出家者。及从外道出家者是。

十诵律云。大众集者。极少八人。四旧比丘。四客比丘。

五分律云。若于界内别请四人以上。名别众食。若次请。不犯。

根本律云。别众食者。谓别别而食。

律摄云。别众者。谓不同处食。若四苾刍同一界内。下至一人不共同食。并名别众。此言食者。谓是正食。余食无犯。

辩 按此别众。凡有二义。一者别为众。如四分等所明。二者别于众。如律摄中所释。然则乞食不得四人同行。受请必须僧次差往。僧中净食。要打楗椎。请食私房。无缘不听。圣制昭然。不可越矣。

相 无因缘别众食。咽咽波逸提。有因缘不说者。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

十诵律云。以二利故。遮别众食。一者随护檀越。以怜愍故。二者破诸恶欲比丘力势故。若三比丘别共一处食。第四人取食分。不犯。若道行乘船。昨日来。今日食。明日行。今日食。皆波逸提。

僧祇律云。若三人食。一人不食。若三圆具。一未圆具。皆无犯。若以食送彼。乃至盐一匕与彼众处。食皆无犯。或施主言。但来入者。我皆与食。或施主别造房施。住我房者我皆与食。斯亦无过。

戒因缘经云。若比丘。众中不唱。私去会者犯堕。起自毗舍佉母别请五百僧。故制。凡欲别请大德人等。必须兼请僧伽。乃至众中若有一人随次受请。便不名别众也。

附 根本律云。有五因缘。早请食来在房中食。一是客新来。二将欲行去。三身婴病苦。四是看病人。五身充知事。

目得迦云。若检校人。应于斋食先取自分食之。无过。

○三十四过三钵受请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学。

若比丘。至白衣家。请比丘与饼麨饭。若比丘欲须者。当二三钵受。还至僧伽蓝中。应分与余比丘食。若比丘。无病。过两三钵受。持还至僧伽蓝中。不分与余比丘食者。波逸提。

缘 舍卫国大村女。嫁郁禅国。逸父母家。施比丘食。其夫呼还。因诸比丘尽取其食。方更办具。其夫已更取妇。又波罗柰城外。众商贾车伴共宿。有比丘于一信乐商贾处得食。展转告余比丘。乞令食尽。彼方更市粮食。诸伴先去。道路为贼所劫。故制。

相 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有病故受。乃至彼自送来。

十诵律云。过取。波逸提。出外见比丘不与者。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取他食时过四升半米饭分量已上。皆得堕罪。若施主任取多少者。无犯。

律摄云。有五处不应乞食。谓唱令家。淫女家。酟酒家。王宫内。旃陀罗家。若知女人性多淫染。亦不从乞。恐生患故。若于非人及外道家过三钵取。咸得恶作。若即此座过三而食。或除饼麨。但将余物。或施主欢喜随意将去。并皆无犯。有三种虚损信施。一施主信心施持戒者。受已与犯戒人。二信心施正见者。受已与邪见人。三过量而受。不自啖食。乃至长受一掬之食。除其施主先有随意。如斯三事。并名虚损信施。当招恶报。

○三十五不作余食法戒。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足食竟。或时受请。不作余食法而食者。波逸提。

缘 世尊赞叹一食法。比丘奉行。体色枯悴。佛听一坐食乃至饱足。又听食饭麨等五种食令饱足。又听病比丘数数食。因弃余食。众鸟争鸣。又听瞻病人食残食。及听取所受食作余食法。又听诸比丘从彼处持食还。作余食法而食之。当作如是余食法言大德。我足食已。知是看是。此作余食法。彼应取少许食已。语言。我止。汝取食之。是名余食法。时舍卫国有一贪餮比丘。不知足食不足食。不知余食不余食。得便食之。故制。

释 有五种足食。知是饭(谓五正食也。余不名足食)。知持来(从人受也)。知遮(言不须也)。知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皆得受食也)。知舍威仪(行者止。住者移步。坐者离座。卧者转侧身起。是名舍威仪)。十诵律云。以二利故。听受残食法(即作余食法也)。一者看病比丘因缘故。二者比丘有因缘食不足故。

相 足食已。舍威仪。不作余食法而食。咽咽波逸提。若已足食为他作余食法。若知他足食已。向之作余食法。若自手捉食作余食法。若置地作。若使净人作。若向净人作。若以不好食覆好食上作。若受他余食法。尽持去。皆不成。余食法。尽突吉罗。

僧祇律云。若作残食时。即于钵上碗中作残者。正得碗中名作残食。钵中食不名作。若碗中食汁流入钵中。得俱名残食。若并两钵求作残。前人止食一钵中食者。正一钵名作残食。若或饼或菜通覆横二钵上者。二俱得名作残食。余种种器亦尔。若比丘足食已。有大檀越。持种种饮食至。应问。有直月维那知事人未足食者。从彼作残食。若彼已足食。当从上座未足者作。若上座羞。不能人中作者。当合坐举至屏处作。若上座已足食。有客比丘来。应问彼若未足。即向彼作。若客已足食。僧应作方便。勿破檀越善心。或众中有大沙弥。将至戒场。与受具。教作残食法已。然后当食(五分律与此同)。

律摄云。有五蒲膳尼即可啖食。一饭。二麦豆饭。三麨。四肉。五饼。又五珂但尼。即可嚼食。谓根茎叶华果。若先食五嚼食及乳酪菜等。后食五啖食。无犯。若先食五啖食。更食五嚼食及乳酪菜等。名犯。应知有五未足之言。谓授食时未即须者。应报言且待。且去。且有。且待我食。且待我尽。若兼且言。名曰未足。若无且声。便是遮足。若未为足意。设作足言亦不成足。得恶作罪。由言不称法故。若得余食。作法食者。自身乐住。施主得福。欲作法时。洗手受食。持就一未足苾刍。或虽已足。未离座者。对彼作法。彼若自未遮足。应取两三口食。若自足已。便不合食。应以手按而告之言。斯是汝物。随意食之。有五不成作余食法。一身在界内。对界外人。二不相及处。三在傍边。四在背后。五前人离座。翻此便成。若一人作法。设余人食。并皆无犯。若遮足已。作遮足想疑。不作余食法而吞咽者。便得堕罪。虽未遮足。为遮足想疑。俱得恶作。后二无犯。若北方果。及天神蕅。斯等难得之物。或复饥年。饮食难得。不作余食法食之。无犯。

证 毗尼母经云。比丘受人施。不如法。为施所堕。堕有二种。一者食他人施。不如法修道。放心纵逸。无善可记。二者与施转施。施不如法。因此二处。当堕三涂。应施者。若父母贫苦。应先受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若不贫。虽受归戒。不中施与。复有施处。治塔人。奉僧人。治僧房人。计其功劳。当酬作价。若过分与。为施所堕。施病者食。当作慈心。随所宜与之。若错误与食。为施所堕。婴儿。牢狱系人。怀妊者。当以慈心施之。勿望出入得报。诣僧坊乞者。若自有粮。不须施之。若无粮食。施之无咎。若比丘。不坐禅。不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施。为施所堕。若前人无此三业。知而转施。与者受者。皆为施所堕。宁吞铁丸而死。不以无戒食人信施。若足食已。更强食者。不加色力。但增其患。是故不应无度食也。

大般涅槃经云。若一切法无常苦无我。云何为食起身口意三种恶业。若为贪食。起三恶业。所得财物。众皆共言。后受苦果。无共分者。复观一切众生为饮食故。身心受苦。我当云何于是食中而生贪着。复次因于饮食身为增长。我今出家受戒修道为欲舍身。今贪此食。云何当得舍此身耶。如是观已。虽复受食。犹如旷野食其子肉。其心厌恶。都不甘乐。深观揣食。有如是过。次观触食。如被剥牛。为无量虫之所啑食。次观思食。如大火聚。识食。犹如三百[矛*赞]矛。若有比丘乞食。预作是念。愿得好者。愿必多得。亦愿速得。不名于食得厌离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惭当增长。若欲乞食。先当愿言。令诸乞者悉得饱满。其施食者得无量福。我若得食。为疗毒身。修习善法。利益众生。作是愿时。所修善法。日夜增长。不善之法。惭当消灭。

○三十六使他犯余食法戒。大乘比丘同学。

若比丘。知他比丘足食已。若受请不作余食法。殷勤请与食。长老取是食。以是因缘非余。欲使他犯。波逸提。

缘 贪餮。比丘为他所诃。心怀恚恨。故令他犯。故制。

相 若彼受食。咽咽二俱波逸提。若彼不食。与者突吉罗。想疑等同上。不犯者。不知已足食。不令他犯。

○三十七非时食戒。大乘同学。

若比丘。非时受食食者。波逸提。

缘 迦留陀夷日暮乞食。一妊妇持食出门。值天雷电。暂见其面。怖称是鬼。即便堕身。恚言。沙门释子。宁自破腹。不应夜乞食。故制。

根本律云。十七众入城乞食。闻女人作可愧耻语。即忍饥不复巡家。有诸俗侣在园游宴。日时已过。持与饱食。邬波难陀问之。答曰。午前不得。中后不[(歹*又)/食]。岂我忍饥而取命过。佛闻诃责而制学处。

释 时者。明相出至日中。非时者。日中至明相未出。

相 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啖黑石蜜。病服吐下药。煮麦不令皮破。漉汁饮之。若喉中哯出还咽。

根本律云。非时。非时想。疑。皆堕罪。时非时想。疑。皆恶作罪。时。时想。非时。时想。不犯。

证 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有诸檀越。造僧伽蓝。厚置资给。供来世僧。有似出家人。非时就典食者索食。与者食者。得何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亦犯盗人。盗檀越物。非施主意。施主无福。以失物故。但有发心置立之善。舍利弗言。时受时食。食不尽者。非时复食。或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不。佛言。时食净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戒劫盗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者。以时非时。非时辄与。是典食者是名退道恶魔。名三恶道破器癞病人。坏善果故。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况我弟子知法行法。而当尔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非法之人。盗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酢。死堕燋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生饿鬼。还伽蓝中。处都圊内。啖食粪秽。并百千万岁。更生人中。贫穷下贱。所可言说。人不信用。不如盗一人物。其罪尚轻。割夺多人福田故。断出世道故。

附 根本尼陀那云。有病苾刍。医令以水和麨。非时可食。佛言。有无齿牛食麦。后时便出。其粒仍全。用此为麨。非时应服。服犹不瘥。用生麦麨。多将水搅。以物滤之。然后应服。服犹不瘥。佛言。医人处方令服麨饮。若稠若团。随意应服。凡所有事。我为病人非时开者。于病瘥后。咸不应作。

百一羯磨云。有五种果。若时非时。若病无病。并随意食。一诃梨勒。此云天主持来。二毗醯勒。三庵摩勒。即岭南余甘子。形似槟榔。食之除风。四末粟者。即胡椒。五毕茇利。即蒟酱。

删补羯磨云。有渴病因缘。许受非时浆。谓果浆蜜浆等。澄如水色。以水渧净。受之。有风热病因缘。许受五种七日药。有诸病因缘。听受尽形寿药。谓一切咸苦酸辛不任食者。如姜椒之类乃至白术散丸汤膏之类。若非时浆不得留至明日。若七日药。不得畜至八日。

南海寄归云。牙中食在。舌上腻存。未将净水重漱已来。涎唾必须外弃。若日时过。更犯非时。

观水观时。是曰律师。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七

音义

音摘。迫也。

诗廉切。草覆屋也。

般陀

亦云娑伽陀。此翻继道。亦翻小路边生。

八他胜法

尼有八弃罪。于淫盗杀妄外。更加触八覆随四戒。具如尼戒中广明。

泥洹

即涅槃。此翻灭度。

音忌。亦音其。举也。俗作舁。读如异。并讹。

优波离

或云邬波离。此翻上首。以其持律。为众纲纪。或翻近执。佛为太子时。彼为亲近执事之臣。

音帖。贪食也。

维那

梵云羯磨陀那。此翻事知。亦翻悦众。维那二字。华梵双举。维是纲维。华言也。那是梵语。略去羯磨陀三字也。

北方果

北俱卢州自然粳等。

天神蕅

阿耨达池中之蕅也。

揣食

即抟食。亦名段食有形段故。

触食

前六识相应之触心所。对前境生喜乐。如观剧戏。终日不食而自饱等。又凉援诸触能滋养身。

思食

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于可意境而生希望。意思资润。诸根增长。又思想饮食。令人不死。如小儿视梁上悬袋。及望梅止渴等。

识食

第八识执持之相。由前三食势分所资。令此识增胜。能持诸根大种故。又第七识执第八识为自内我。此是三界生因。名之为食。若入灭受想定。令第七识染分心心所灭不复执第八识为我。便于三界不得久住。故知识是食也。若约六道分别者。人畜具四食。段食显胜。鬼神欲天除段食。则具三食。触食显胜。禅天除段触二食。则具二食。思食显胜。无想四空并无间狱。除段触思三食。唯依识食而住。

作答切。啮也。

[矛*赞]

作管切。音缵。鋋也。鋋音禅。小矛也。

音谋。兵器如鋋而有三廉。

十七众

即十七群童子。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共求出家。因呼为十七群比丘。

邬波难陀

即跋难陀也。

以浅切。音衍。

音清。溷也。厕也。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清洁也。

音举。果也。似王瓜蔓。生子长大。苗为留藤。实似桑椹。皮黑肉白。食之辛香。今岭南人取其叶合槟榔食之。


上篇:八识规矩直解

下篇:禅门要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疏部目录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菩萨戒本经笺要

菩萨戒本经笺要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 昙无谶第二...

梵网经合注

梵网合注绿起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观夫内契...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四分比丘戒本疏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观夫内契...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作者非无标名显别) 京兆崇义...

尼羯磨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翻刻教诫律仪叙 诸善律仪,佛家之柱石也;道品之楼观...

正讹集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 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

奋迅王问经

奋迅王问经翻译之记 一初菩萨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

蕅益大师:见闻录

见闻录 古吴沙门 智旭 随笔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

五苦章句经

五苦章句经(一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经,一名诸天五苦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注音版】礼拜观世音菩萨仪轨

.post-content img {display: block;height: auto;ma...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肇论疏

肇论疏卷上 序 释元康撰 肇论序小招提达法师作者 就...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一切都将过去!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这个讲到国王的名言。...

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虚云老和尚《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

深信因果,正道发财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人世间很多的事情,都是注定,...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妙莲老和尚:劝人吃素菩萨道

诸位现在学佛觉悟了,假如想到过去吃肉伤的生命太多了...

简单判断肾功能的好坏

补肾的广告满天飞,补肾的大菜一个比一个受欢迎。然而...

珍惜「上有老」的日子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