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

东土震旦地里图

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州。周大封建。盖千八百国。春秋之世见于经传者。百二十有四国。下至战国七雄并而为秦。惩周封建之弊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及南平百越。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四郡。两汉以十三州统治(汉武帝置十三部刺史)晋为十九州。唐为十道。后又为十五。採访使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宋朝元丰颁行。李德刍等所撰九域志。分为二十三路(见于图)郡凡二百九十有五。县千一百三十有一。化外羁縻之州不与焉。

汉盛时。四履之地。东乐浪。西敦煌。南日南。北雁门。东西九千里。南北万三千里。

古长城。战国时赵筑之。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二州名)以备胡。燕亦筑妫州之北至辽东。秦始皇令蒙恬筑长城。起临洮入高丽。

四渎。河出积石。江出岷山(松州嘉诚县)淮出桐柏(唐州)济出王屋山(孟州今河阳府)。

三江。自豫章而下入彭蠡。而东至海为南江。自蜀岷山至九江彭蠡。以入海为中江。自幡塚导漾东流为汉过三澨。大别以入于江汇于彭蠡。以入海为北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以上为三。下而至于秣陵京口以入海。则不複三矣。

九河。鬲津徒骇。在今瀛州钩槃。太史胡苏。在今沧州马颊在今济州。覆釜简洁漫不可考。当在东光成平鬲县之间。以汉许商之言考之。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齐小白塞之为一。今河间弓高以东。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盖塞其八枝。并归于徒骇也(九域志)。

五岳。中岳嵩山。在洛州(西京)东岳泰山。在兖州。南岳衡山。在潭州。西岳华山。在华州。北岳常山。在真定府。

东夷。初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汉灭之置玄菟郡○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本濊地○高句丽。其始王朱蒙。出自夫余居升骨城。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在辽东千里。南接朝鲜濊貊。东接沃沮。北接夫余。人皆随山而居○三韩者。一马韩。在西五十四国。北接乐浪。南接倭国。二辰韩。在东十二国。北接濊貊。亦曰秦韩。言秦人避役适韩国。三辨韩。在辰韩之南十二国。南接倭。马韩最大。尽王三韩之地。○新罗辰韩种也。在高丽东南居汉乐浪。地多山险。文字甲兵同于中国。○百济。马韩之属国。于带方故地。初以百家济故名。东接新罗。句丽。西南俱限大海。有僧尼寺塔。爱坟史颇解属文○挹娄。古肃慎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其北不知所极。人多勇力。矢用楛(音户)青石为镞。土气极寒常穴居○辽东郡。大辽水出塞外南入海。行千二百里。辽西令支县有孤竹城。故伯夷国○倭国。在百济新罗东南。水陆三千里。依山岛而居。汉魏译通中国者三十余国。皆称王。大倭王居邪摩堆。其地在会稽东。俗皆文身。自云太伯之后。自倭国东千里名拘奴国。南四千里名朱儒国。人长三四尺。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倭国始于百济求得佛经。隋大业十三年遣使朝贡。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流求国居海岛。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炀帝遣陈稜至其国。虏男女载军实而还○虾蛦。唐太宗时倭国遣使。偕虾蛦人来朝。高宗平高丽。倭国遣使来贺。始改日本。言其国在东近日所出也○扶桑国。在东海中。齐永元初。僧慧深来建康。言其国在大汉东三万里。宋大明五年罽宾国沙门。至其国传佛法。

北狄。周有山戎玁狁。秦汉有匈奴。桓灵时有鲜卑。后魏蠕蠕(音软)西魏突厥。唐回纥。皆匈奴故地。唐契丹居松漠间。至宋朝益盛称大辽。后有女真称大金。鞑靼称蒙古○西羌。三代为患。至秦汉逐之河塞之外。汉宣帝时赵充国。破先零(音怜)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东汉屡为患。段熲击破之。魏晋多乱关陇。永嘉后有谷浑。唐初吐蕃并吐谷浑党项诸羌。遂为强国○海南诸国。扶南。丹丹。交趾。真腊。故临。大食。白达。大秦。卢眉。勿斯里(岛夷杂记)宋朝来贡者。占城。三佛齐。勃尼。阇婆。注辇。丹流眉蒲端。

炀帝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裴矩掌其事。撰西域图记云。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音克寒北虏主之号)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鏺汗。苏勒沙那。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陀。度葱岭。经护密。吐火罗。挹[怡-台+(日/工)]。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

T49p0312_01.gif亦各有路。南北交通。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总凑敦煌(云云)。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令矩往张掖引致西蕃四十余国(隋书裴矩传)。

高昌。即车师前王庭(交河是也)有贪污山。夏有积雪。山北即铁勒界也。目敦煌向其国多沙碛(七亦切)茫然无蹊径。欲往者寻人畜骸骨而去。或闻歌哭声。盖魑魅所为也。商旅往来多取伊吾路(北史西域传)。

述曰。谈天地之极际者。无若佛经。其言须弥四洲。犹太仓一粟耳。至如阎浮提者。则又四洲之南境。经言。纵广七千由旬。周围之可得二十八万里。以一由旬四十里。计之也。从辽东西行。出阳关踰葱岭。经五竺尽西海际。从南海北行出雁门。踰沙漠极。北至瀚海。纵横皆可九万里。而世人乏通识见。汉时四履之盛不出万里。以故乍闻此说莫之能信。须知此方居东。天竺居中。自此方西至天竺。为四万五千里。自天竺西向尽西海。亦四万五千里。如此则此地为阎浮之东方。信矣。世儒谓之中国。且据此地。自论四方之中耳。儒家谈地止及万里。则不知五竺之殷盛西海之有截也。道家谈天止及三境。则不知六欲四禅四空之高远无色之无极也。况欲知万亿须弥三千大千之天地耶。况欲知华藏世界周遍建立如帝网耶。是则谈天地之极际者。非凭佛经。不足以尽其致也。

T49p0313_01.gif

赡部洲中心名阿耨达池。在香山南大雪山北。周八百里。十地菩萨化为龙王。于中潜宅。出清冷水以给赡部。池之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池之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之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绕池一匝。入西北海。池之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积石山为东华河源云(赡部解见前四洲九山图。阿耨达此云无热恼。其池四宝严饰。从四兽口流出其水。殑伽此云天堂来。言来处高也。信度此云验河。缚刍此云青河。徙多此云吟河赡部一名阎浮提)自高昌近者。曰阿耆尼国(有伽蓝十数汉书曰焉耆)西南九百里曰屈支(伽蓝百所。屈居勿反。旧曰龟兹。音丘慈)西南六百里曰跋录迦(旧曰姑墨)西北六百里至凌山。葱岭之北原行四百里至清池。北行五百里素叶水城。西四百里千泉。南面雪山。三垂平陆。突厥来此避暑。西至呾罗私。西南白水。西南恭御城。南笯赤建。西石国西窣堵利。西北康国。南至米国。北至曹国。西至何国。西东安。西中安。西至西安。西南货利○自康国西南至史国。东南入铁门。南出至覩货罗(即前引隋书吐火罗)东扼葱岭。西接波剌斯。南面雪山。北据铁门○顺缚刍河北流至怛密东。至赤鄂衍。又东至忽路摩。又东至愉漫。西南临河至鞠和衍。又东至镬沙。又东至珂咄罗。东接葱岭至拘谜陀。南至尸弃陀。渡河至达摩帝○自活国东南至阔悉多。西至缚伽浪。南至纥利健。西南忽懔。东至缚喝。北临河。伽蓝百所。人谓之小王舍

T49p0314_01.gif城。从此西南入雪山阿至锐末陀。西南至。从缚喝南至揭职。东南入大雪山至梵衍那(有卧佛千尺。商那和修胎生九条衣尚存)东踰黑岭至迦毕试(北面雪山伽蓝百所)东入北印度境至滥波。东至健驮罗(大塔高五百尺。元魏胡太后遣使持大幡五百尺。往挂之。脚才及地)南至那揭曷(北印度境)北至乌仗那(释种被斥王此云昔轮王之苑。僧常万人)东至钵路罗(大雪山中)南度信度河至怛叉罗。东南至僧诃补。东南至乌剌尸。东南至迦湿弥罗(旧曰罽宾伽蓝百所)东南至曷阇罗。南至磔迦。东至那僕底。东北至阇烂达。东北至屈路多。北至洛护罗。又北至末罗娑○自屈路多南至设多卢(已上并北印度)西南至波理怛(自此为中印境)东至末兔罗(毱多度人石室盈筹之处)东北至湿伐罗。东北至窣禄那(东临殑伽河)东度河至末底罗。北至婆罗补(此係北印)北雪山中有金氏国(女为王。夫亦为王不知政事。此国东接吐蕃。北接于阗。西接末罗婆)○自末底罗东至瞿毗霜。东南至醯呾(佛为文鳞龙王。七日说法处)南度殑伽河至毗罗刚。东南至劫比他(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帝释奉三道宝阶之处)西北至曲女城。东南度殑伽河至阿踰陀东至阿那穆。东南至钵罗那。西南至拘睒弥北至鞞索迦。东北至舍卫国(城南五里给孤独园)东南至迦毗罗卫(佛生处。净饭王殿。摩耶夫人殿。菩萨降胎处。并建精舍。佛还本生国。时止尼俱卢伽蓝。受姨母金缕袈裟。度八王子五百释种)东北至拘尸那(娑罗林佛灭处)西南至波罗柰(鹿苑转法轮处。近鹿苑有支那寺。国王为大唐僧众所造。支那此云大唐)○顺殑伽河东北至毗耶离(旧名毗舍离有维摩方丈)东北至弗栗恃(北印境)西北至尼波罗(其国北境即东女国。与吐蕃接。人来国命往还。率由此地。唐梵相去万里。自古取道迂回致成远阻)○自毗耶离南度殑伽河至摩竭提(又名摩伽陀。中印境。王舍城在此国中。华氏城在河南岸。西南度尼连禅河。即伽耶城。城西六里。至伽耶山。俗呼灵山。西南菩提树。佛成道处。树高五丈。周垣五百步。中有金刚座。千佛坐之入金刚定。鸡园伽蓝。无忧王建。常供千僧。那烂陀寺。五王共造。僧徒数千。并俊才高学)东至瞻波。东至揭朱祇。东度殑伽河至奔那伐(已上并中印度)东至迦摩缕(其国已历千世。至今不信佛法。国之东境山阜连接。可两月行入蜀西南境)南至三摩怛(东印)东北大海滨至室利罗。东南大海隅至迦摩浪。东至堕罗钵。又东至伊赏补。又东至摩诃瞻波(即此方林邑)又西南至阎摩那(此六国道阻不及往)○自三摩呾西至耽摩立底(东境滨海界温)西北至揭罗剌。西南至乌荼(东南临大海有城海商中止之地。南去师子国二万里。静夜望其国。佛牙塔宝珠光。犹如大炬)西南至恭御陀(已上东印。临海滨。不信佛法)西南至揭稜伽(南印)西北至憍萨罗(中印国王名引正。为龙勐建伽蓝。招集千僧。计工人所食盐价。用九亿金钱)南至桉达罗(此下南印)南至驮那揭。西南至朱利耶南至达罗毗。南至末罗矩(南境滨海。有末刺耶山。此山之东有布呾洛迦山。山顶有池。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游舍于此。有愿见者厉水登山)东南至执师子国(此非印度境。有佛牙精舍。上建表柱。置大宝珠若明星王宫侧建大厨。日营万八千僧食。食时持钵来受。各还其居。自有佛教。便兴此供)○自达罗毗北至恭建补(南印境有多罗树林。其叶长广。诸国书写莫不采用)西北至摩诃剌。西至跋禄婆(业海煮盐)西北至摩腊婆(五印之境。有两国重学。西南摩腊婆。东北摩竭陀。名僧极盛。此国南至海)西北至阿吒釐○自摩腊婆西北至契吒。北至伐腊毗(已上南印)西北至补罗(自此西印)○自伐腊毗北至瞿折罗(西印)东南邬阇衍(南印)东北至掷枳陀(南印)北至摩醯补(中印)○自瞿折罗北度信度河至信度国(西印)东度河东岸至茂罗部(西印)东北至钵伐多(北印)○自信度国西南至阿默翅(西印隣大海)西至狼揭罗(西印大海滨)西北至波斯(北印度境)西北至怫懔(隋史拂菻)西南至海岛西女国(皆女人。拂懔岁遣丈夫。偶得男不举)○自阿默翅北至臂多势(西印) 东北至阿荼(西印)东北至伐剌拏(西印属迦毕试)西至稽畺那。西北出印度境至漕矩吒。北至弗栗那。东北至大雪山犀那大岭。赡部之中斯岭特高。下岭至安呾罗(属突厥)西北至阔悉多(属突厥)西北至活国(属突厥主管铁门已南诸小国)从此东入葱岭。此岭当赡部中。南接大雪山。北至热海千泉西至活国。东至乌杀国。四方各数千里。崖岭数百重。永雪风寒山阜葱翠。故此为名。东至瞢健(属突厥)北至阿利尼。东至曷罗胡○从瞢健东至讫栗瑟。东北至钵利曷。从讫栗瑟东至呬摩呾。西至钵锷那。东南至淫薄健。东南至屈浪拏。东北至铁帝北至尸弃陀越铁帝大山。南至商弥。东北至波谜川(东西千里)南至钵露罗。自川登山至竭盘陀。下葱岭东冈至乌杀。西北至佉沙(旧名疏勒)东南至沮渠(经典极盛)东至于阗。东入沙硕至尼壤城。为东境之关。又东入大流沙。其沙随风聚散。人多迷路。往来聚遗骸以记。东至且末。东北至楼兰故地(即鄯善国)○印度者。天竺之正名(此云月)北背雪山。三垂大海。地形南狭如月上弦。川平地广。周九万里。七千余城依止其中尽三海际同一王命(唐玄奘三藏西域记)。

光明经。八万四千城邑聚落。仁王经。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楞严经。此阎浮提大国二千三百。

楼炭经。葱河以东名为震旦。唐彦琮法师云。葱岭已西。并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有指五竺为胡国。梵典为胡经。梵僧为胡僧。此类皆大误)唐义净三藏。于咸亨二年自番禺附舶(普潘愚今广州)西至诃陵。次室利佛逝。次末罗瑜。次揭荼。北行十日至裸人(在蜀西南男女皆裸形)西北半行至耽摩立底(东印境海口升舶归唐处)正西至莫诃菩提国(即摩竭提)那烂陀寺有七十驿(又云耽摩去莫诃有十日)那烂陀礼根本塔。耆阇崛山观叠衣处。大觉寺礼真像(即菩提道场金刚座处)。

拘尸方丈。鹿园鸡岭。遍礼圣迹。住那烂陀十年。求经还耽摩立底。升舶过揭荼。将梵本寄佛逝。作南海寄归传求法高僧传。永昌元年秋回广府。至冬复附舶至佛逝。住三载。证圣元年回洛京译经。

述曰。赡部一洲在西为五印度。飞行轮王之所治。是为梵天之种。东则震旦。皇王周孔之所化。是为君子之国。北为狄种。猃狁匈奴胡人之乡。封域分殊。不为指梵为胡以自溷滥。如旧称胡跪胡经胡汉老胡。皆无稽之言不足用也。诸经言国城数不定者。古今离合不同也。如此方周千八百国。春秋七十余国。秦七国。魏三国。晋十六国。或离或合。为国不一。要不出此一境也。又诸经华梵不同者。罗什洹河。奘师殑伽。什云须弥。奘云苏迷卢。并指什译为讹。此说未可为定。盖由求法沙门所问土音中边不同古今有异。而诠其实则一也。如此方南北音转名处名物其语各殊。又如此方同一震旦而周秦汉晋为号不同。岂当定是非于古今之际。能识此意。则华梵不同。自可心会也。

新婆沙论。南洲下至无间。共四万由旬。上尖下阔犹如穀聚○萨婆多论。南洲下土泥五百由旬。白墡五百由旬。等活至极热七狱。共高一万九千由旬。各广万由旬。无间高广二万由旬。阿毗昙论。等活寿五百岁。黑绳千岁。众合二千岁。号叫四千岁。大叫八千岁。炎热一万六千岁。极热半劫。无间一劫。俱舍论。等活一昼夜当四天王五百岁。次第至炎热一昼夜当他化一万六千岁(余狱次第对例)成实论。五无间者。一趣果无间。舍身即生彼故。二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此狱纵广八万由旬。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多论二万由旬)。

八热地狱图

T49p0316_01.gif

新婆沙论。八热狱。一一狱有四门。一一门外有四游增。有情游彼其苦增故。地狱有情其形如人。正法念经。阿鼻苦千倍过前七大地狱。

四门十六游增T49p0316_02.gif
八寒地狱图
一頞浮陀 二尼赖陀三阿吒吒 四阿波波五呕喉  六郁波罗七波头摩 八分陀利

此八狱在铁围山底。仰向居止受寒冻苦(三法度经)頞浮陀寿。如憍萨罗国斛量。胡麻满二十斛。有一丈夫满百年取一胡麻。如是取尽。复以二十頞浮陀寿。为一泥赖陀寿。余次第准此(起世因本经)泥犁耶此名非道。欲界最下劣故(阿毗昙论)捺落迦此云恶人(新婆沙论)人所作善恶。随人如形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书火灭字存火至复成。今世作行后世成之(那先比丘所问经)。

地狱有三。一热。二寒。三边。一热地狱者有八。一名等活。罪人手生铁爪相掴肉堕。或狱卒唱生。或冷风吹活。两缘虽异令活一等。人受苦已复至黑沙狱乃至沸屎狱。次第至寒氷狱。然后命终。由身口意造不善业堕此狱中。一一大狱各有十六小狱。周匝围绕(即婆沙论十六游增)二名黑绳。以热铁绳絣量肢体后方斩锯。久受苦已至黑沙狱乃至寒氷狱。然后命终。准前受苦加重。由恶意向父母及声闻堕此狱中。三名众合。众多苦具炽然勐热合来逼恼(余义准前作)由造三恶业堕此狱中。四名叫唤。狱卒捉人掷铁镬中。涌沸叫唤。由瞋恚怀毒堕此狱中。五名大叫唤。置铁镬中号咷大叫。由习邪见恶行堕此狱中。六名炎热。置铁城中火然焦烂。由烧炙众生堕此狱中。八名无间(梵语阿鼻或作阿毗)狱卒捉彼罪人剥皮缠身着火车上。万毒并至无不苦时。为极重罪堕此狱中(十恶五逆也。已上参用长阿含经文)此八地狱在阎浮洲下。重累而住受热恼苦。前二有主治。次三少主治。后三无主治。二寒地狱者有八。一名頞浮陀。寒苦所切肉生细泡。二名尼赖浮陀。寒风所吹通身成泡。此二从身相受名。三名阿吒吒。脣动不得舌作此声。四名阿波波。舌不得动脣作此声。五名呕喉。喉内振气作声。此三从声相受名。六名郁波罗。此是青莲华。肉色细拆似此华。七名波头摩。此是赤莲华。肉色大拆似此华开。八名分陀利。此是白莲华。由彼骨拆似此华开。此三从疮相受名。此八狱在铁围山底。仰向居止受寒冻苦。三边地狱者有三。山间水间旷野。受别业报。此应寒热杂受(三法度经鍑方宥切大釜)。

阎浮洲南。二铁围山外有阎摩罗王宫殿。纵广正等六千由旬。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园苑花池种种美果。香风远薰众鸟和鸣。王以恶业。昼夜六时自然有赤融铜汁。在前出生。宫殿即变为铁。狱卒取王扑热铁地。以铜汁写置口中。时王怖畏作念愿我舍身于人间。受生如来法中正信出家。发是善念。宫殿还成七宝。五欲具足(起世经)。

阎罗王昔为毗沙国王。与维陀始生王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众。同立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众者诸阿旁是(问地狱经阿旁此云无间)琰摩罗此言双王。兄主男狱。妹主女狱(正法念经)兄妹皆作狱主。故云双王。又苦乐并受故(经音义)。

阿鼻地狱。纵广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重铁网。有十八鬲子(郎的切鼎属)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四大铜狗。十八狱卒。八头六十四角。六十四眼。有七铁幢火涌如沸。若有罪逆。命终之时铜狗化十八车状如宝盖。一切火焰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喜欲往。风刀解体寒急作声。宁得好火。安在车上。即便火然。罪人命终来生火车。屈申臂顷直入阿鼻。从上鬲下如旋火轮至于下鬲。化阎罗王大声告勅。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见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狱。如是大苦一日一夜。如人间六十小劫。如是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淫逸无道。此人罪报经八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子。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阿鼻即无救也(观佛三昧正海经○鼻音毗。智炬经。阿毗地狱应时破坏。当知毗音无疑。楞严经。既言阿鼻。又出无间。今阿鼻自云无救。当知阿鼻大狱在无间之外)。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终)

孝武时始通西域。三十六国。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西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二关皆在敦煌西界)西则限以葱岭(其山葱翠又云多葱葱同)。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音烛连也)。其河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音田)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积石。为中国河源云。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一从鄯善旁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西域诸国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皆役属于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都尉领西域。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古地降昆邪休屠王(骠频妙反。昆音浑。屠音储。匈奴二王)始筑令居以西(令音铃)初置酒泉郡(有水味甘)。后稍分置武威.张掖.敦煌(敦音屯)。列四郡据两关。自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天马。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宣帝朝日逐玉来降。乃令使者郑吉并护北道号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里。于西域为中(西汉书西域书)。

明帝永平中。班超使西域到鄯善斩匈奴使者。鄯善王怖纳子为质。后发诸国兵击莎车斩疏勒王。击破月氏副王。降龟兹.姑墨.温宿。斩焉耆尉犁二王。威震西域。五十余国皆纳质内属(东汉班超传)。

 

上篇:佛祖统纪

下篇:阿弥陀佛百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史传部目录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释门自镜录

释门自镜录序 蓝谷沙门怀信述 余九岁出家。于今过六十...

马鸣菩萨传

马鸣菩萨传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有大师名马鸣菩萨。长...

法华经显应录

法华经显应录卷上(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 宗晓 编 昔永...

宋高僧传

进高僧传表 端拱元年十月日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臣...

佛说见正经

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兴善寺大曼拏攞阿阇梨三藏智慧论述 佛...

佛说谏王经

佛说谏王经 宋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拣魔辨异录

伪造印信 魔忍曰: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注音版】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注音版】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念佛平时须相续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

印光大师: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聪明女人有「三气」

聪明女人有三气,即骨气、灵气和大气。 骨气就是不因...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

修福从恭敬三宝开始

问: 请问法师,弟子刚刚皈依,应当如何理解三宝的功德...

为法忘躯的玄奘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西行求法的...

珍惜把握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在《百喻经》中,有一篇《猕猴把豆》的譬喻故事。说的...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