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净界法师  202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3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乙二、佛陀的加持力量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我们一般的圣道门,所有的功德,都是靠你自己心灵的力量,去修六波罗蜜而成就的。净土法门的功德,包括我们现世的安乐,包括我们来生所受用的净土,完全是弥陀本愿的摄受,本愿的加持。所以身为一个净土修学者,我们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感应道交,我们必须把我们心灵的力量,跟弥陀的大悲愿力,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我们所做的就是这件事情,特别是在临命终的时候,所以我们自己的准备很重要。

我想我们身为一个净土修学者,我们不管佛陀是什么时候现前,其实佛陀是随时存在的,我们应该深信诸佛皆充满。所以当我们准备好的时候,佛陀是随时感应道交的。感应道交在祖师大德讲出一个譬喻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月亮其实是经常存在,但是当我们的水平静的时候,它自然映在我们水上面。所以我们自己做好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有一位藏地的喇嘛,他有一天去外面弘法,回程的时候,在一个小石头上面,救了一只小老鼠,是一只冻伤的小老鼠,他把这只小老鼠带回自己修行的山洞,给它食物、给它温暖,这个小老鼠又活了过来。所以从此以后,这只老鼠就陪着喇嘛上师一起修学,它也活得很快乐。但是这个当中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喇嘛上师除了小老鼠以外,身边还养了一只猫,这只老鼠看到猫就浑身不自在。刚开始也是忍着,但是久了以后,它就跟上师说:师父啊,我实在对这只猫没办法接受,你可不可以用你的神通力,把我变成一只猫呢?那就圆满了。它的师父就用神通力,把它变成一只猫,诶,这个时候它就觉得那种恐惧消失掉了。

但是这只猫它有一天到外面去,看到一只大狗,它又很害怕,它回来又跟它师父求说:师父啊,你干脆把我变成一只大狗好了。它师父又把它变成一只狗。变成一只狗以后,它的恐惧也暂时消失了。但是这只狗有一天跑到森林当中,看到老虎时,它又很害怕,它说:师父啊,你干脆把我变成一只老虎得了!所以它师父又用神通力把它变成一只大老虎,它就觉得自己很威风自在了,百兽之王啊,无所畏惧。但是有一天,这只老虎它突然间从外面回来的时候,一进门看到猫的时候啊,它吓得浑身是汗,它觉得很奇怪:我已经变成一只大老虎了,为什么看到猫还害怕呢?它就问它师父。它师父说:我可以改变你的外表,但是我改变不了你的内心,你无始劫来对猫的恐惧,不是我神通可以改变的,那是你自己要突破的!

这个公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佛陀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跟能力,但是他唯一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改变我们的内心,不可以!佛陀可以创造很多的因缘,他可以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要自己去做的。佛陀不能改变我们,诸位要知道,佛陀是可以影响我们,佛陀创造很多让我们进步、成长的因缘,但是他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说他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我们,这是做不到的。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改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愿意改变!就是佛法讲诸法因缘生。生命是有条件才会出现的,不是无中生有的,事出必有因。佛教讲因缘,大乘佛法就是讲你的思想,每一个思想对于我们的生命,都有一种引导的力量。你看邪恶的思想,引导我们到三恶道去;善良的思想,引导我们到三善道去。那净土宗你要跟弥陀感应道交,也有它相应的思想,我们讲临终的正念。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要具足三种主要的思想,或者讲三种忆念:

第一个,忆念真如;

第二个,忆念弥陀;

第三个,忆念净土。

我们昨天讲到心灵的力量,讲到忆念真如。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临终正念,最大的敌人,就是心中的妄想,我一再的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你的妄想。你平常可能不感觉它的存在,但是临终的时候,肯定要你的命,因为它放不过我们的。阿赖耶识是我们一个大仓库,它会把我们过去当中所造的业,把我们过去当中所打的任何一个妄想,都记录下来,临终的时候它会跟你算账的,特别是我们很熟悉的妄想。你一天当中这个妄想,是经常出现的妄想,你要注意,这个叫做熟境界,临终肯定出现的。所以我们必须有一套方法来化解,注意,我们不是讲断烦恼,是来化解你的妄想,你断不了它的。那么化解妄想的主要的思想观念,是来自印光大师说的: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妄想存在,但是你不要住在妄想,它对你就没有影响。我们要能够不随妄转,你必须要看清楚妄想的本质。所有的过失就是来自于我们愚痴了,我们对妄想不认知,所以就马上就跟着它走了。

在《楞严经》上说我们要看到妄想的本质,必须有一个动作,就是你经常要回光返照。妄想最喜欢你顺着它向外攀缘,你一攀缘,它就有办法对治你了,它就有办法治你了,你就变成很被动,你肯定心随妄转。一个人的六根经常是向外攀缘的,你就被妄想牵着走了,你临终肯定是心随妄转,阿弥陀佛救不了你的。所以我们要学习,自己要回光返照。在《楞严经》里面,佛陀经常告诉阿难尊者说,对治妄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问妄想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妄想最怕这句话,因为妄想是没有根,它只是一个假相。你说我今天跟外境接触,我产生了贪烦恼、烦恼,这是一个妄想,它不断的干扰着我,挥之不去,怎么办?你不要急着对治,你回光返照,你问这个妄想,你这个妄想是从什么地方来?

你说:诶,他刺激我的,从外境而来——他生。

佛陀说:不对!它是外境,它怎么能生起你的妄想呢?你内心跟外境这是两回事了,如果外境一定可以生,那为什么圣人,一切的圣贤遇到外境的时候,他不打这个妄想;如果外境一定可以生起妄想,那应该放诸四海皆准,但事实上圣人遇到这个境界,他心不动,所以说——他不能生。

你说是我自己生起的。那你没有外境刺激,你会生吗?自也不能生。

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共也不能生,是故知无生。其实妄想的本质是本来是没有的,那只是我们过去的业力,成熟了,《楞严经》把它叫做循业发现。你有这个业力,你看到这个因缘,你就打这个妄想;你要没有这个业力,你不可能打这个妄想的。所以它只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一个假相,在《楞严经》说,它是一个没头没尾的假相,来无所从,去无所止,妄想打完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那么在妄想还没有生起之前,它到底又在哪里呢?未生之前它在哪里?它生了以后:生已无住处,未生无潜处,所以妄想是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它只就是你业力成熟的当下,它会出现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的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了,所以它是没有根源的。

当我们忆念真如的时候,我们忆念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妄想消失了,就像太阳出来的时候,乌云就消失掉,乌云本来就没有自体的。所以忆念真如能够让我们做到不随妄转,我们没办法断妄想,但是当你不随妄转的时候,你提起佛号,你就有自在力了。所以忆念真如,主要的目的是破除我们心中对妄想的执取。也就是说,妄想它生归它生,它去归它去,你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你就做这件事情就好了。当然这当中是一种智慧,因为不迷本身就是智慧,你要知道它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那是我个人的业力循业发现。

所以一个人要成长啊,你要保持你生命不断进步,你一定要经常向内回光返照。一个人经常去攀缘外境,把所有的成败得失都归咎于外境的时候,你很难进步的,你永远活在过去,你昨天是怎么回事,你今天还是怎么回事,你明天肯定还是这种德性,生生世世就顺着这个生命的等流性在走。直到你遇到了佛法,知道开始回光返照,我们生命才正式改变。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要试着把我们的六根回光,就是说它本来是向外的,心光是外泄的,《楞严经》讲心光外泄,把这个光这个观照力,把它拉回来观照自己,其实都是我的心的业力显现出来的,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嘛。

即空:它本来是清净的;即假:因为我有这个业力,所以我显现这个妄想。所以我们妄想出现的时候,唯一的方法是去忏悔,因为这是我的业力,跟别人没有关系,他只是一个助缘而已了。你没有这个业力,你不可能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不可能!

我们开始自我反省的时候,佛法讲自觉,这个最重要,自我觉悟。你不觉悟,佛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一个人要跳火坑,佛陀救不了你的。

自觉、自省,自我反省,自调,你就永远保持进步。保持进步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现在不够好,但是我不断的在往好的方向走,你这个人是充满了潜力,所以一个人要让生命保持一种向上的动力。我们最怕是一个人往下了,你学佛刚开始很不错,后来慢慢的变成平等,到最后越来越差。你越来越差我们会看不到你的未来,佛教是重视未来,你现在烦恼很重,你现在业障很重都没关系,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只要你不放弃努力,至少你是保持increasing,这个人是有希望了,他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前面讲到心灵的力量,就是说我们心灵最大的力量,就是调伏妄想、安住真如,你能够不受妄想的牵引。所以我们常说: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我们都是自已障碍自己了。所以从前面的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当中,我们开始从妄想当中跑出来,走出你心中的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你要走出来,你老是呆在房子里面,太阳是照不到你的,说实在,照不进来的。阿弥陀佛有大悲愿力,但是你要走出你的妄想,你才可以感应道交的。这个是我们上一堂课,花了很多时间来解释,如何发挥我们心灵的力量。

我们今天这堂课开始,来说明佛陀对我们的加持力。前面讲自力,这个讲他力。我们看讲义第四页,乙二、佛陀的加持力量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佛陀的代表,我们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谁代表阿弥陀佛呢?净土宗的所观境是什么呢?

名号!

净土宗的阿弥陀佛的代表者是谁?就是那个音声,你自己所创造的音声,这叫名以召德。当你创造一个音声的时候,这个音声就代表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因为它是一个音声佛事。阿弥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可以用任何方式出现,比方说色尘、比方说音声、比方说各式各样的六尘,但是音声是阿弥陀佛最主要的扮演角色,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容易受音声所影响,受音声所感动。所以你看我们佛教界,音声啊、持咒了、念佛了、唱梵呗……都是以音声来启发我们的善根。那么阿弥陀佛的方法也是一样,他是以名号来代表他的功德,当我们的心跟这个名号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两种加持力:

第一、他力门,  第二、果地教。

他力门,是约着现世的安乐,所谓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果地教是约着临终的接引,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我们说明一下。

当我们的心去听到你的声音的时候,一句弥佛念诵听,念从心起,你自己要有皈依的心;声从口出,靠你嘴巴的振动,创造一个音声,然后音从耳入。所以当你自己创造一个音声,你听到你音声的时候,你跟阿弥陀佛已经产生一念的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

那么这个佛号的相应,代表什么意思呢?代表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二种功德的加持:第一个,你今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第二个,这句佛号已经对你往生产生一种接引的力量,为你往生做好一种加持的力量。

这样的一个传承,在净土宗其实它是两部分,我们说明一下。

在龙树菩萨时代,就是佛灭度以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他是把整个大乘佛法判做难行道跟易行道。难行道是唯靠自力,所以他修行是困难、长久,譬如我们讲步行、走路,那么这个是过程很困难、时间是很长;易行道是仰仗佛力,譬如坐船,它是顺利而短暂,过程顺利而短暂。所以在龙树菩萨的时代,他的难行道、易行道的判教,他是鼓励大家念佛的,你看《十住毗婆沙论》,他也强调多障众生念佛观。

但是早期的念佛,偏重在启动他力门。也就是说早期的念佛人,他不是求生净土的,他是在修止观的过程当中,遇到了身心的障碍,乃至于外在的鬼神障,他忆念佛号,帮他破障,帮他消除业障,帮他破除障碍。所以早期的思想当中,念佛并没有明确的求生净土的思想,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只把弥陀的功德启发了一半,就是启发了他力加持这一块。至于临终的果地教,并没有明显的开启出来。

其实在《佛说阿弥陀经》也好,《观无量寿佛经》也好,这个净土的传承,是包括了现世的安乐,更重要的是包括来世的解脱,所谓的临终接引,包括十八愿十九愿,这两块。

那么果地教,这个果地是指什么呢?是净土的依正庄严。到了中国北魏的昙鸾大师,他的净土思想,开始提出了一个五浊恶世的概念。昙鸾大师在整个净土宗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因为他认为念佛不应该只是消业障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那么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他认为这个时代叫末法时代。也就是说正法时代已经过去,相似法,就算是法不是很纯,起码是个像法时代,也过去了,我们正式进入了末法时期。末法时期就是一种五浊恶世的到来,就是我们身心世界的污浊的力量慢慢增长了。

这样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第一个,我们的善根是障深慧浅。我们之所以生长在末法时代,表示我们善根浅薄,烦恼粗重,这是大家的共业;第二个,外在的邪恶因缘特多,包括软、硬二贼。硬贼就是他表面上障碍你修学佛法,做种种的障碍;软贼就是恩爱的眷属。他跟你过去生结了很多的善因缘,当然他喜欢你,你也喜欢他,这个也是障道:软贼。

那么也就是说,到了末法时代,我们本身的善根就浅薄了,而外在的环境对我们又产生一种不利的影响,正如印光大师说的譬如逆水中的鱼,这个鱼本身体力就羸弱了,而这个水又是逆水,所以我们不应该在三界继续的流转下去的,我们要正式的思考,应该到净土去,换一个好的环境来行菩萨道。那么这样的一个思考,就把净土宗的念佛从早期的只是消业障,就增加到求生净土的思想,所谓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所以他劝勉所有资粮位的初心菩萨,我们不应该在娑婆世界历练。他提出一个理由说:譬如小树未成。说这个树是一个幼苗,那么历经暴雨,终为所折。说你是一棵菩提幼苗,你一定要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历练,你讲这句话当然精神可嘉了,但是叫不自量力了,因为你是一棵幼苗,你放在那个暴风雨里面一吹折,结果这个幼苗善根就退转了。所以资粮位菩萨,不是你改变众生,是众生改变你,因为你的善根太薄弱。

所以到末法时代,昙鸾大师提出了一个净土的思想,到了印光大师就把这两个思想,把它结合起来:他力门、果地教。他说其实净土宗应该包括他力门――包括他力的加被、消业障,也应该包括了求生净土的思想,叫果地教。所以他提出了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就是说我们的心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毫无选择的、全部的投入弥陀的功德海当中,所谓的跟阿弥陀佛结为一体,启动了他力门,也应该启动果地教。到了印光大师这个时代,就把念佛的定位就很清楚了,包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也包括了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而且到了末流,其实净土法门,更重要是偏重来生的,更重要!

其实修净土宗的人,一般来说跟修密宗的人是不太一样,净土宗对于今生的经营,是有限的,他大部分的时间是为了来生这一块做准备的,所以净土宗它把果地教看得比他力门更重要。我们看修学的差别

整个大乘佛法的修学,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类:

一、偏重心力之修学——入道多辛苦。

你完全仰仗自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完全都不采用,你也不想跟他感应道交,那你是自己去面对无始的烦恼罪业,那你很辛苦。

二、偏重佛力之修学——修学多障碍。

我们一昧的向外攀缘佛陀的功德,而不知道把自己准备好,那么你自己就很难去解脱你心中的妄想障碍,你会障碍重重。

三、心力与佛力之结合——事半功倍。

最理想的方式是心力与佛力之结合,所谓的事半而功倍。我们一方面做正念真如的理观,调伏妄想不随妄转,一方面忆佛念佛,这样子就是我们说的禅净双修,理事无碍,事半而功倍。

这个地方就是讲到佛陀有两种的加持力。

我们再看第三段,第三段就是正式的讲到心力跟佛力的结合。

乙三、心力与佛力的结合

丙一、总述法要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这段经文,益大师说是整个净土宗修学的纲要,就在这句话里面。这句话把净土宗的因跟果讲得很清楚,我们看净土宗的因地是什么?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是净土的因,那么我们感应道交要做二件事:第一个忆佛,第二个念佛。念佛是比较偏重在持名,一种止的专注力;忆佛是偏于二个:忆念名号的功德,第二个忆念净土的庄严。忆念名号的功德,叫做成就信心;忆念净土的庄严,就成就往生的愿力。这二个都是属于忆佛。由信愿的忆佛,而带动了持名的念佛,这三资粮这是一个我们净土的因。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看果地的功德: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所以念佛人主要是见佛,把阿弥陀佛的功德显现出来。这个见,也可以说是显现,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所以蕅益大师说:净土宗的修学就是转他成自。就是把弥陀的功德,转成你内心的功德,透过你的忆佛、念佛,转他成自。你透过忆佛念佛,你就不必假借其它的方便,你自然能够心开,业障消除,开启智慧。

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就是我们本来身体没有香气,但是我们到大殿去,跟香气接触,我们就可以把外在的香气,转成你自己身体的香气,这叫香光庄严。我们跟香在一起,跟光明在一起,我们身上也能够沾染香气跟光明。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作意力

净界法师:净心与净土

净土宗的作意力就是忆佛、念佛,我们前面讲到作意,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你如理作意。忆佛是一种智慧的观照,念佛是一种禅定的专注。其实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属于《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其中一章,它这个忆佛是包括了内在的佛性,就是真如。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说,这个忆佛应该包括三种忆念:忆念真如、忆念弥陀、忆念净土。这个是整个净土宗的观照力,由这种观照的信愿,带动了持名的专注。前面那个观照是理观,这个是事修。

从净土宗的次第,是先有观照力,才有专注力的,这一点要知道。一个人是先有眼睛,你要确定你要往哪里去,才有脚的行动。我必须再讲一次很重要的观念: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有对名号产生强烈的信心,没有往生的愿力,你只就是念佛而已!

你看我在台湾,我遇到一位一贯道的道友,他问说:师父啊,你们寺庙有没有打佛七?我说:有啊,你想参加吗?他说:对啊,我想参加。那我说你对弥陀名号的功德,对净土的庄严,了解吗?他完全不相信!我说你不相信,你念佛干什么?他说:师父,你不知道啊,我做这个生意,工作很忙,但是我忙完以后我念佛,我心感到安定。他用念佛来安定内心。那当然这样子对阿弥陀佛产生一个未来的一个得度的善根,但是他今生想要产生强大的救拔力,不可能!因为他的心态没有准备好。所以这种念佛,我们不叫做净土宗的念佛,这个只是叫做念佛而已!因为他没有观照力,他这个佛号缺乏一种前导的力量,没有信心跟愿力两大引导力量。所以他没有这个引导的力量,他就不可能往弥陀的本愿去感应,顶多就是念佛让你来生有点福报,栽培点善根,如此而已。

所以那个佛号前面的引导者,两大引导者,信心跟愿力很重要。你要把每一句佛号都跟弥陀要引导到所谓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啊,要把每一句佛号,都投入到弥陀功德的大海当中,那你的信、愿是缺一不可了。

在清朝有一位老菩萨,这老菩萨以前是做生意的,她先生往生的早,所以她一个人做生意,才把子女抚养长大,很辛苦啊。到晚年以后,她相信了净土法门,专心念佛,就把事业慢慢交给她的子女去做。但她念了几年,她总是觉得不相应,总是觉得她心跟佛号啊,好像有点距离,就是没办法感觉到那种心心相印、感应道交的感觉一直生不起来,然后她就请教她的师父,说:我为什么念佛那么久,佛号还是不相应呢?她师父说那你是怎么念的?她说我就是念佛啊,有时候就是儿子请教事情,就交代一些事情。她师父说:你没有真正的念佛,你心没有真实的去跟弥陀产生强烈的皈依,你还是活在你心中的攀缘跟妄想。那她怎么办呢?她师父说:你现在遇到任何事情,你要讲三个字:随他去!

随他去,要放下你心中的妄想嘛。就是说,这个老菩萨以前是住在妄想在念佛,住在妄想,所以她佛号的加持力很有限。所以她后来就修随他去以后,她慢慢慢慢很多妄想不随妄转以后,她开始真实的万缘放下,一心提起,后来没多久,就自在往生了。后来她把自已封为百不管,在《净土圣贤录》她称为百不管老人。

所以,修行人你要能够放下外境,更重要的你要放下你心中的妄想,走出你心中的妄想,面对弥陀的光明。所以你的心力是很重要,你的观照力。净土宗,我再讲一次,它把来生看得比今生重要。这件事情,不影响你往生的,你就可以做;这件事情做了之后,你今生会得到很大的快乐,但是会牺牲来生的,你就不能做了!你要当你面临抉择,今生安乐重要,还是往生重要的时候,就考验你自己对弥陀皈依的心。

净土行者,他是宁可要保持临终的正念,也要牺牲今生的安乐的,你要有这种决心的人,你才有资格叫做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所以你心态没有准备好,你佛号很难念得好。佛号是要念到跟佛心心相应的,不是说你数量多,数量多你的本质都是妄想,你一千个妄想还是妄想。不可能说我念一万个妄想,变成是真实的感应,不可能。妄想就是妄想,就像《楞严经》说的:你拿沙去煮饭,煮了半天叫热沙,因为本质是沙嘛。所以你没有产生真实皈依的心,你怎么感应道交呢?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嘛。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观照力的引导,产生强烈的信愿,然后来带动这个佛号,这个才叫做若众生心,忆佛念佛,也能够成就今生临终的见佛,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也讲到心力跟佛力的结合,我们是用心力来启动佛力的,心是主动,佛力是被动。

甲二、正文  分三: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乙三、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前面的前言,只是把心力跟佛力的关系,做一种概略的介绍,这以下我们讲到正文有三科:第一个,观佛号功德以生信;第二个,观净土庄严以启愿力;第三个,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这就是信、愿、行。

我们的信心,主要是要去观察,观察名号的功德,才能够断疑生信的。在整个四十八愿当中,我们提出了五个地方来观察,就是我念佛,我怎么样对名号产生信心,而产生强烈的皈依呢?我们从四十八愿当中,我们提出五点的观察:

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心五

丙一、消除灾障(光明无量愿 十二)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佛陀对我们众生的加持,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显神通,第二个是放光。放光是比较直接的,用光明来照射我们。这段经文是说,设我得佛,就假设我成佛以后,我身上的光明,那么佛陀的光明有两种:一个是常光,一个是放光。常光就是说他经常显现在身上的光明,比方说我们看佛像,他后面的头顶上面有一个圆圈,那个叫常光,那就是不管他放不放,它经常存在的,这叫做常光恒常的常。第二个是放光,就是有特殊的因缘,众生有那个需要。一般都是佛陀说法之前,众生有障碍,佛陀放光;或者讲经到一半,这个难信之法,众生开始疑惑时,佛陀也放光,说你们要生起信心。这个叫放光,就是放的时候才有。

但这地方的光明是指什么?指的常光,就是阿弥陀佛,他恒常的身上的光明。这光明当然是有限量了,但即便是有限量,它最低的限量也不能够少于百千亿那由他(那由他也是一个亿),就是百千亿亿诸佛国者。我们看佛陀在经典讲话的口气,都是以一个佛国、一个佛国为单位,那是很大的。一个佛国表示什么?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能够照了百千亿亿的三千大千世界,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它是无有限量。他的光明特别的广大,你看释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一由旬,四十华里而已;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百千亿亿诸佛国,它没有限量。

第二个,它没有障碍。我们一般的日月光明遇到墙壁,是照不过去的;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是可以通过墙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障碍它的。

第三个,它的光明是摄受众生。

在台大电器有一位教授,他做一个实验说,他说你打坐的人,你身上有强大的能量,你会放出光明。他用电子仪器照,你没有打坐,身上光明是微弱的;你一打坐,身上光明很强;但是你一念佛的时候,那个光明更强。为什么?因为你某种程度是弥陀在照你的,有一部分的光明是弥陀给你的。所以我们一般人,我们的光明不能跟众生分享,你打坐打的很好,那是你自己的光明;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它是因为他本愿的力量,他可以跟众生分享,他能够摄受一切的念佛众生。

在《念佛感应录》中,讲到一个故事,说在四川有一片竹林子,竹林里住一个老人家,因为年轻人都到城市去工作,他就守在茅棚里面,每天编竹器过活。他有一天编着编着,到晚上的时候,他要睡觉的时候,突然间听到窗外有二个鬼在聊天,其中一个鬼说:啊呀,我明天要解脱了!另一个鬼问说:怎么回事呢?他说:明天有一个卖煤炭的,他早晨把煤炭卖了之后,他下午要走到这个地方,他肯定来这边喝水,我就趁这个机会把他拉下水,做我的替身,我就解脱了。另外一个鬼说:啊呀,那真是恭喜你了!这个编竹器的老人,他听得很清楚啊,这件事他听得很清楚啊。所以到了隔天,到了下午的时候,他一方面编竹器,就老是往窗外看,看看是不是有人过来。

到下午的时候,真的有一个人,挑了一些没有卖完的煤炭,就走到大石头旁,把担子一放,歇歇脚,歇完脚以后,就跑去水边喝水,但是喝了很久也没事,又走回来,又挑起煤炭又走掉了。到了晚上,这个编竹器的人,他又一听,诶,二个鬼又在一起讲话了。他说诶,你不是要解脱了吗?怎么还在呢?他说啊呀,真是的!那个卖煤炭的人真的来了,他也跑到河边喝水,他喝一口水,就说:啊呀这个水真好,阿弥陀佛!喝一口水,阿弥陀佛,那么他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身上就放光,我不敢靠近啊,所以就把这个白白的机会给错失了,喝水就喝水,干嘛要念阿弥陀佛呢!

所以说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其实就是说应该这样讲,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本来就存在,四十八愿是本来存在的真实功德,所以我们这个不取正觉,意思就是说:他说假设我没有这种功德,这个功德力不能现前,我就不成佛。那么现在成佛了,所以这四十八种力量是经常存在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把你的因缘准备了,你就可以启动弥陀的光明,就是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开始摄受你,就感应道交嘛。好像说这个宝库经常存在,你掌握它的密码,你就可以把门打开。那么这个密码是什么?

就是佛号。

所以当我们念一句佛号时,我们要深深的相信,你已经安住在弥陀的光明当中了。这是我们第一个观察——观察名号的功德。

0:00 / 0:00
净心与净土1
净心与净土2
净心与净土3
净心与净土4
净心与净土5
净心与净土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推荐】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

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

大安法师: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

问: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

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债务包括了...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念佛欲得一心,须发真实心为生死

原文: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

念佛四年,站着往生

谛闲老法师当时在金山当知客。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

阿姜查回答有关修行的问题

问∶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答∶ 修行不...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

【佛教词典】镇海寺

位于山西台怀镇之南约半公里处,面临清水河之五台山中...

【佛教词典】总相戒

如三聚戒与十善戒等叫做总相戒,如二百五十戒与十戒等...

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修行有什么快捷方式

问: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 慧...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

【推荐】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