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其他法师文章(第3页)
【随机推荐】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世人多重金,我爱刹...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皈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
凡夫念佛十疑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①...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
可以败给他人,但要战胜自己
恨是毒汁,不仅毒人,更会毒己。 因为恨,少年时,也曾有过将果树砍光的一闪...
一句念佛是谁,戒定慧三学兼备
十一月初十开示(四七第四日) 三学兼修,一参具备。三学就是戒、定、慧。教...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斋,...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地狱苦」,为什么要想地...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
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之地上庄严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无耐烦心,无向上心...
穿千佛衣如法吗
莲池大师谈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修慧一事,极为重大;满世间人只说聪明、不说智慧者,何以故?当知慧从心修,...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
【推荐】
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古来,佛在第一次说法...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福乐,可是...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
走路或做家务时,可否同时来完成每日的功课
问: 请问师父,弟子每天的课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务的时候,可否同时...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不过我在这里,...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烦得很,坐也不是,睡也...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的皈依,但这样的皈依...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①。作...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迷,失智慧种;食众生肉...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
【推荐】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者,摄法身愿(弥陀自...
一念净心成正觉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浮图七宝塔, 宝塔究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要是...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
天台六即佛义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号无机子,原...
【推荐】
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实,四大假合所成。有病...
【推荐】
《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 常思己过,对不起自己叫惭,对不起别...
【推荐】
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达目前生灭,凡起一念,...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
观世音圣号应何而得名
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句俗语千百年来的广泛流传,可知观音信仰早已深入民...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这是识心幻现,要坚住...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暇满难得,快去净土...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没有意义...
天底下最难的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观 天底下,我们最不能正确面对的就是是与非这个问题。我们在生活...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一一具陈,向下正与学人...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的人,应该清楚明白参禅...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发无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在不明白上面来着手。心...
《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华座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或用头碰地,眼泪挂脸上...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又戒...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他的声也烦恼。多念佛、...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即亲近奉事三宝和受持五...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舍离懈怠心,应当用心听《妙法莲华经》。听闻此经后,再...
高谈玄妙拨无净土之失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
《观无量寿佛经》第三观:地观
【经文】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
阿弥陀佛的因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经文】 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
《观无量寿佛经》第二观:水观
【经文】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
《观无量寿佛经》第一观:日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动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
如何诵《地藏经》
诵经他有一个规矩的,按照这个诵经的规定呢,上来一般就是唱《炉香赞》就行了...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心见性,不管是学禅、学...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的,到哪里都会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不...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堂,罕思出离,惟逆境当...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
行住坐卧把持一句佛号
我们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行、住、坐、卧、睡觉、乃至于...
净土修行为何也需要明师、看经教
【原文】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说出来,其他的经也说了...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所发出的弘誓...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
人生就是一场戏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个很重要,对于十信位...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
净土法门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弥陀佛,则...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学著作,规模空前的译经...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逐逐, 慈光常照夜...
感恩所有成就你的人
我们要心存感恩,这个特别重要!今天的人爱怨天尤人,包括刚才讲的嫉妒。一嫉...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你们自己该知道用...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威神加被,能够消除,悔...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禅病种种
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参禅之士尚须提防禅病,以防走错了路头。这里所说的禅病...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呢?感恩法师。 ...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里,落实到每个当下一个...
七佛传法偈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慈悲心切,故与此世...
纵遇善知识,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纵遇善知识,但以耳为目,遇而不识,当面错过。 这个也没办法。这些都是我们...
【推荐】
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于这一念心。迹是外在所...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劝愿后,望...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
道镜、善道《念佛十劝》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劝君二 唯思念佛...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时...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说,两者是一样的。...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难销陨,何时得成妙观等...
念佛功德有七种胜
《甘露疏》云: 一、词少易行胜,唯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人可念故; 二...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证过的,他曾经就告诉...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修行,而不是不修。因为...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学一个木工、瓦工也不容...
历代宗门大德开示观心法要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 五祖弘忍大师开示观心,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三非处,四非时。 ?...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
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判教
道绰大师继承龙树、昙鸾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之判教,根据佛法三期法运说,加以进...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 二者,劝...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楞严经》上说的见...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
不贪不染,这就是出世法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有染,没有爱,没有嗔,...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真如门讲性空,...
【推荐】
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
转粗重为轻安
三善十一者:言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沉,转依为业。...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
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
原文: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
【推荐】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在华严法会上的...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对于三宝、...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
在寺院上早晚课的方法
对各位来说,现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课,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这些咒语,字也看不...
这不是证圣,若作圣解即受群魔
我们每天坐禅,每天念佛。障多众生念佛观:业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来,就一心...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业力...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言苦苦具...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谁
障碍我们见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其实分别心与我们要见的心性并不是...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在本体上我、众生...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这里所谓不可取的意思,是说...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前...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土法门于理极为圆顿究竟...
十恶五逆,都是因为这个贪心
我们要断除贪心,祖师大德作了一个偈子说: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万般诸烦...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
【推荐】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地藏十轮经》;《占察...
【推荐】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惑,妄起计着,究其大...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
上一页
第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观音菩萨
定力
界诠法师
弘一大师
心灵解脱
戒杀放生
涅槃
倓虚法师
李炳南老居士
般若
离苦得乐
工作事业
大悲咒
断除口业
佛学问答
生活
如瑞法师
惟贤长老
忏云法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jwz.org/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