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缘起品第三之一

已依三界。辩得心等。今应思择。三界是何。各于其中。处别有几。颂曰。

 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
 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三静虑各三  第四静虑八
 无色界无处  由生有四种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续

论曰。那落迦等下四趣全。及天一分。眷属中有。并器世间。总名欲界。天一分者。谓六欲天。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覩史多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如是欲界地狱趣等。并器世间。总有十处。地狱洲异。分为二十。八大地狱。名地狱异。一等活地狱。二黑绳地狱。三众合地狱。四号叫地狱。五大叫地狱。六炎热地狱。七大热地狱。八无间地狱。言洲异者。谓四大洲。一南赡部洲。二东胜身洲。三西牛货洲。四北俱卢洲。如是十二。并六欲天。傍生饿鬼。处成二十。若有情界。从自在天。至无间狱。若器世界。乃至风轮。皆欲界摄。已说欲界并处不同。此欲界上。处有十七。谓三静虑处各有三。第四静虑处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第一静虑处有三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并五净居处合成八。五净居者。一无繁天。二无热天。三善现天四善见天。五色究竟天。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后殁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领。故名梵众。于大梵前。行列侍卫。故名梵辅。自地天内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转胜量难测故。名无量光。净光遍照自地处故。名极光净。意地受乐。说名为净。于自地中此净最劣。故名少净。此净转增量难测故。名无量净。此净周普。故名遍净。意显更无乐能过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云密合。故说名云。此上诸天。更无云地。在无云首。故说无云。更有异生胜福方所可往生故。说名福生。居在方所。异生果中此最殊胜。故名广果。离欲诸圣。以圣道水。濯烦恼垢。故名为净。净身所止。故名净居。或住于此。穷生死边。如还债尽。故名为净。净者所住。故名净居。或此天中。无异生杂。纯圣所止。故名净居。繁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繁杂中此最初故。繁广天中此最劣故。说名无繁。或名无求。不求趣入无色界故。已善伏除杂修静虑上中品障。意乐调柔。离诸热恼。故名无热。或令下生烦恼名热。此初离远。得无热名。或复热者。炽盛为义。谓上品修静虑及果。此犹未证。故名无热。已得上品杂修静虑。果德易彰。故名善见。杂修定障。余品至微。见极清澈。故名善见。更无有处于有色中能过于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众苦所依身最后边。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积集色。至彼后边。名色究竟。此十七处。诸器世间。并诸有情。总名色界。有余别说十七处名。初静虑中。总立二处。第四静虑。别说无想。彼师应言。处有十八。以彼大梵。望梵辅天。寿量身量。无寻受等。皆有别故。岂不无想望广果天。唯异生等有差别故。前亦应言处有十八。此难非理。无想天生。即广果天系业果故。若尔大梵所受生身。亦梵辅天系业果故。不应别说为一天处。即梵辅天上品系业。招大梵果。此业望彼。少有差别。故招寿等。亦少不同。若大梵天。望彼梵辅。寿量等别。合为一处。则少光等。寿等虽殊。应合一处成大过失。此例不然。大梵一故。要依同分。立天处名。非一梵王可名同分。虽寿量等与余不同。然由一身不成同分。故与梵辅合立一天。高下虽殊。然地无别。少光天等。与此相违。故彼不应引之为例。上座色界立十八天。故作是言。修诸静虑。各有三品。谓上中下。随三品因。生三天处。第一静虑。大梵天王。自类相望。得有同分。与梵辅处。胜劣有殊。如聚落边阿练若处。虽相隣近。而处不同。无想有情。于第四定。为第四处。与广果天。有差别故。处成十八。此亦不然。初静虑地。处应四故。无想有情。应离广果不别立故。若谓随修三品静虑。诸静虑地。处各三者。则大梵王。寿等胜故。应异初定上中下因别用中间胜定业感。故应大梵异初定三。别业所招。成第四处。或应大梵无别有因。无想有情。与彼广果。寿身量等。无差别故。应无异因。处非第四。故立十八。理必不成。又若必然。应色究竟寿量身量三十二十。或六十四。然俱不许。是故不可约修静虑三品不同立处有别。因虽有四。处但立三。因但有三。处立四故。又初静虑。处若有三。应大梵王望梵辅处。高广逈隔。如上下天。亦应倍增寿量身量。是则一切建立不成。然梵众天。寿量半劫。身量亦有半踰缮那。至大梵天。量皆一半。若立大梵处为第三。应寿与身量增至二。是则以上。皆应倍增。诸所建立。皆不成就。是故迦湿弥罗国。诸大论师。咸说大梵王所居。即梵辅处。由兹色界。处唯十六。如是所说。善顺契经。七识住中。唯举边故。如极光净及遍净天。若谓不然。契经应说。如大梵处非梵众天。无想有情望广果处。寿等无异。如何别立。彼复说言。第一静虑。非无寿等建立差别。以彼三天半半增故。若尔大梵。应亦倍增。是则上天建立皆坏。无斯过失。许少光天望大梵天亦半增故。此唯妄执。未见色天。别处极成。有半增故。又坏正理。所以者何。既许依修三品静虑。得三品果。建立三天。何理中天倍增于下。然其上处半胜于中。故彼所言。唯凭妄执。是故建立色界诸天。唯我国师。所说无乱。已说色界并处不同。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过去未来。无表无色。不住方所。理决然故。但异熟生。胜劣差别。说有四种。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此四非由处有上下。但由生故。胜劣有殊。复云何知。彼无方处。谓于是处。得彼定者。命终即于是处生故。复从彼殁。生欲色时。即于是处。中有起故。虽由生故四种不同。而无上下方处差别。四种何缘次第如是。由渐离欲渐得定故。或即由生次第如是。随生因力。果少多故。如有色界。一切有情。要依色身。心等相续。于无色界。受生有情。以何为依。心等相续。何缘于此欻复生疑。以诸法中都无有我。心心所法。在欲色中。依託色身。可相续转。于无色界。既无色身。心等应无相续转义。故今于此可复生疑。当知彼依同分及命。心等相续。非我为依。及声摄余不相应行。谓得非得。及与生等。非于此中显同分等实有自体。前已成故。但显彼用。谓能为缘。缘谓为依令心等续。眼等四识。一一皆用无间灭意及自色根。为其所依。及为依性。以自色根所依大种。身根及大。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但为依性。身识即用意及身根。为其所依。及为依性。但以身根所依大种。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为其依性。非为所依。意识但以无间灭意。为其所依。及为依性。身根及大。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但为依性。如是欲色有情心等。依色同分命等相续。无色有情。以无色故。但依同分及命根等。心等相续。非无有依。依与所依。二相何别。今详宗趣。二相别者。要由彼有此方得生。无则不生。是为依相。定有彼相及随变者。是谓为依及所依相。岂不虽有色同分等。而或有时心等不续。如何说彼为心等依。此责不然。以有别法。能违心等。令不续故。心等续位必有彼依。故彼得为心等依相。现见心等。于死身内。毕竟不生。于生身中。心心所法。决定当起。故彼色等。依相极成。由此故知。色声香等。于心心所。不能为依。以外事中有色声等。然心心所。曾不转故。前所依相。应非遍有。非诸心等皆随所依而转变故。心等不随无间灭意定有转变。如何可说彼为所依。心等定随意根转变。夫随变者。谓令改易。无间灭意。于正灭时。令后心等入正生位。意根已灭。心等已生。如是即成后随前变。非同分等为心等依。如眼等根无间灭意。故所依相与依相别。遍诸所依无相滥过。如是欲色诸有情心。四蕴俱生。咸为依性。唯一色蕴。得为所依。意识所依。亦应兼色。随色变故。现见大种。酒等恼时。心便改易。无容意识色为所依。夫成所依。定能生变意识非定随大变生。设大种无。此亦有故。由是大种。望于意识。唯可成依。非所依性。是故六识欲色界中。用四蕴为俱生依性。无色意识。无复色依。彼俱生依。但通三蕴。若尔何故。但言无色心等依于同分及命。此说定同无乱依故。谓心心所。虽互为依。而非定同。不自依故。亦非无乱。在此地生。乱起自他心心所故。同分及命。心等同依。又此地生。唯此地故。依此设起不同地心。由此还令自地心起。唯依此二。名此地生。牵引业生。无间断故。由斯说是同不乱依。心等不然。故略不说。若无此二。余地四蕴。现在前时。尔时有情。应名余地。非此地摄。自地先业。所牵引果。不相续故。然不应许。是故当知。如欲色界。身同分命。为心等依。虽或有时异地心起。而依身等。于此生中。后定当牵自地心起。如是无色。虽无有身。心等定依同分及命。故颂偏说。同分命根。此是牵引业异熟故。是余异熟相续住因。譬如树根茎等依住。现见诸树叶枝茎等。虽同种生。而依根住。是故不应谓眼根等唯依业住无别有依。由斯已释。生无色界业生心等。须别依因。故本论中。不作是说。心转即用相应为依。即由此因得非得等。及声总显不说别名。谓彼非唯业所生故。设业生者。非恒续故。如何彼法。为心等依。谓彼若无。自地心等。必不生故。犹如身等。或由彼是无乱因故。非生上地成就下善。又无成异地异生性等故。彼为依性。其理极成。有余师言。如坑堑等。虽无风等。灯焰不生。彼法若无。心等不起。故知心等用彼为依。或有门人。作是徵诘。不相应行。应如色身。亦能为依。生意识等。故但为说不相应行为心等依。非无色界俱生四蕴无相依义。然于此中。心与受等。为所依性。非彼受等为心所依。非所随故。要心总了境界相时。受等方能取差别相。故彼随心。非心随彼。然心心所。名互相依。互随转者。同一果故。何缘不说。欲色界中。此二为依。心等相续。而但说彼依于色身。欲色界中。身同分等。虽恒相续。皆能为依。而身麁显。是故偏说。或为成立同分命根离身别有。故作是说。非于无色。或余地中。业生心等。恒现前故。或显同分及命根等亦依身转。故作是说。虽彼与身互相依止。而身胜故。偏说为依。岂不命根为身依性。亦是殊胜。命根若无。身根等法。皆不转故。虽无命根彼皆不转。而身多遇灾横等缘。命等随身亦有损益。故身与彼为依义胜。即由此义。对法诸师说。无色中以无身故。同分命等。更互相依。经主此中。假为宾主。谬增正义。作是难言。若尔有色有情心等。何不但依此二相续。谓对法者。作是释言。有色界生。此二劣故。无色此二。因何故强。彼界二从胜定生故。由彼等至。能伏色想。若尔于彼。心等相续。但依胜定。何用别依。又今应说。如有色界受生有情。同分命根。依色而转。无色此二。以何为依。此二更互相依而转。有色此二。何不相依。有色界生。此二劣故。无色此二。因何故强。彼界二从胜定生故。前说彼定能伏色想。是则还同心相续难。或心心所。唯互相依。经主定于阿毗达磨。无所承禀。谬述此言。或由自心憎厌对法。矫作是说。惑乱正宗。谁有妙通诸法相者。当作如是酬前所问。彼立自宗言。无色界心等相续。无别有依。谓若有因。未离色爱。引起心等。所引心等。与色俱生。依色而转。若因于色。已得离爱。厌背色故。所引心等。非色俱生。不依色转。此亦非理。若引因力。令彼心等相续转者。善与染心。现在前位。心等相续。应无所依。又如有情在欲色界。引因力故。心等相续。与色俱生。依色而转。如是有情。在无色界。引因力故。心等相续。与众同分命根俱生。不依于色。唯依同分命根而转。既许欲色有情心等。不依色身定无转义。何因无色有情心等。都无所依。而有转义。又彼现许欲色界中心等相续。虽一业果。而必依余心等方转。于无色界何不许然。又不应说唯有于色未离爱因所引心等依色而转。现有于色已离爱因。所引心等。与色俱生。依色而转。生欲色界。色爱已除。无色界心。现在前故。彼虽无色心现在前。而彼有情。不名无色。未离色爱。因果为依。此无色心。相续转故。下界现起无色界心。既别有依。上亦应尔。又生无色。起余地心。或起无漏。若无自地少法为依心相续者。当言此是何地有情。如是推徵。前已数辩。是故经主。所见非妙。上座此中。言无色界心与心所更互相依。如二芦束相依而住。或如下界名色相依。应诘彼言。如欲色界。虽名四蕴。更互相依。而许彼名别依色转。如是无色心所与心虽相依止。然复应许别有所依。得相续住。是故违背对法正理。必无有能证义真实。如本论说。云何欲界。谓有诸法。欲贪随增。色无色界。亦复如是。为显诸法三界现行。非皆彼系。故作是说。岂不诸法非异界地烦恼随增。应举一切自界烦恼随增显别。理实应然。但说多分随眠显别。以诸有情多分现起贪随眠故。言欲贪者。谓欲界贪。色无色贪。亦复如是。略说段食。淫所引贪。可立欲名。如经颂说。

 世诸妙境非真欲  真欲谓人分别贪
 妙境如本住世间  智者于中已除欲

为显贪欲名异体同。故说此颂。欲所属界。说名欲界。色所属界。说名色界。略去中言。故作是说。如胡椒饮。如金刚环。于彼界中。色非有故。名为无色。所言色者。是变碍义。或示现义。彼体非色。立无色名。非彼但用色无为体。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略去中言。喻如前说。又欲之界。名为欲界。由此界能任持欲故。色无色界。应知亦然。若界有色而无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无色而有定者。是无色界。或界有色有欲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无欲境者。是名色界。若界俱无。是无色界。或界虽有五蕴异熟。而无五蕴为异熟因同得一果。是名欲界。若界俱有。是名色界。若界俱无。是无色界。或界多分具一切色。是名欲界。若界一切于色阙减。是名色界。若界一切色法皆无。是无色界。或界有色。亦有多趣。是名欲界。若界有色。而无多趣。是名色界。若界无色。亦无多趣。是无色界。如是等别。有无量种。三界为一。为复有多。三界无边。如虚空量。故虽无有始起有情。无量无边佛出于世。一一化度无数有情。令证无余般涅槃界。而不穷尽。犹若虚空。世界当言云何安住。当言傍生。故契经言。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澍。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坏或成。如于东方。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不说上下。有说。亦有上下二方。余部经中。说十方故。色究竟上。复有欲界。于欲界下。有色究竟。如是展转。世界无边。若有离一三界贪时。诸三界贪。无不灭离。依初静虑。起通慧时。所发神通。但能往至自所生界梵世非余。所余通慧。应知亦尔。勿有于境太过失故。已说三界。趣复云何。何处几种。颂曰。

 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

论曰。于三界中。随其所应。说有五趣。如自名显。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于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为显有界非趣所摄。故三界中说有五趣。善染无记。有情无情。及中有等。皆是界性。趣体唯摄无覆无记及与有情。而非中有。言趣体唯摄无覆无记者。唯异熟生。为趣体故。由此已释。趣唯有情。无情中无异熟生故。中有非趣。后当广辩。趣体唯摄无覆无记。有何圣教。能定证知。谓七有经。且可为证。经说七有。谓地狱有。傍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此中业有。是五趣因。简趣异因。是故别说。此经为显趣体唯摄无覆无记。故简异因。然经主言非别说故。定非彼摄。如五浊中。烦恼与见别说为浊。非别说故。彼见定非烦恼所摄。如是业有。虽亦是趣。为显趣因所以别说。故有说趣体兼善染。彼言非理。无处说故。有处说见亦是烦恼。虽有所因。别说为浊。而准余说。知即烦恼。曾无有处说诸趣因业即趣体可为诚证。虽有所因。别说为有。而准彼说。知业是趣。如何定知业是趣体。有所因故。有中别说。而非业有。体非是趣。为显趣因说为业有。故所引喻。于证无能。又彼所言。有太过失。应执中有亦趣摄故。然彼释言。由与趣义不相应故。二趣中间。故名中有。此若趣摄。应非中有。如是所释。后更研寻。且五浊经。于证无力曾无处说业是趣故。既许中有。由与趣义不相应故。非是趣体。业亦应然。亦与趣义不相应故。定非趣体。业若趣体。趣应相杂。于一趣身中。有多趣业故。若趣因业即是趣者。人有地狱业或现前。彼应是人亦是地狱。亦不应说地狱趣体。虽现在前。而非地狱。如是则有太过失故。谓异熟果正现在前。应非地狱。无差别故。然契经说。异熟起已。名那落迦。故业非趣。又业是趣。与理相违。犹如中有。是趣因故。趣谓所往。中有不应是所往处。由此能往正所生处。故非趣摄。如是业有。既许趣因。非所趣处。亦非趣摄。是故应知。趣体唯摄无覆无记。其理极成。唯异熟生。是诸趣体。何缘证知。契经说故。经说舍利子作是言。具寿。若有地狱诸漏现前故。造作增长顺地狱受业。彼身语意曲秽浊故。于那落迦中。受五蕴异熟。异熟起已。名那落迦。除五蕴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此中既说。除异熟生色等五蕴。无别地狱。异熟起已。名那落迦。故知趣体唯是异熟。虽彼释言为遮实有能往诸趣补特伽罗。故作是说。除五蕴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非遮余蕴。故作是言。然是自心虚妄计度。经说异熟五蕴起已方得名为那落迦故。又言除此异熟蕴法。彼那落迦不可得故。非蕴法言是总相说。乘前异熟五蕴起故。此言亦能兼遮实有。能往诸趣补特伽罗。许异熟蕴。总遮余故。又彼所言。异熟起已名地狱者。说异熟起方名地狱。非说地狱唯是异熟。此亦随情妄作斯解。其次即有简别说故。谓除次前异熟蕴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若诸趣体非唯异熟。何故要言。异熟起已方名地狱。非于前位异熟诸蕴。先未起时已有地狱。能招业有。非于尔时已名地狱。故知地狱唯异熟生。非彼地狱能招业有。于异熟起未起位中。现行成就。少有差别。是故趣体唯异熟生。非善染等。理极成立。有余师说。亦通长养。彼违契经。不可依信。言地狱诸漏现在前故者。应言地狱烦恼是何。而今说为地狱诸漏。非地狱等诸趣烦恼。如初定等系地各别。然诸趣业定有别故。能起烦恼。如业而说。非趣体唯无覆无记。便与品类足论相违。彼说五趣一切随眠。所随增者。彼依五部能结生心。故作是说。趣及人心。总说为趣。无相违过。譬如村落及村落边总名村落。中有非趣。何缘故知。由经论理为定量故。且由经者。谓七有经。别说五趣。因方便故。言由论者。施设论说。四生摄五趣。非五摄四生。不摄者何所谓中有。法蕴论说。眼界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是眼眼根眼处眼界。地狱傍生鬼人天趣。修成中有。言由理者。趣谓所往。中有不然。如前已说。又彼即于死处生故。非所往处。故非趣体。然有难言。若尔无色亦应非趣。即于死处受生故者。彼难非理。以诸无色死处即生。不往余处。故是趣体。中有虽是死处即生。然往余处。故非趣体。经主复言。既尔中有名中有故。不应名趣。二趣中故名中有者。此不应理。因不成故。若许中有非趣极成。可作是言。二趣中故名为中有。中有非趣。既不极成。如何可言。二趣中故名为中有。名中有故。因义不成。设许中有是趣体者。顺彼受业。若未离贪。定在死生二有中起。故名中有。非说彼在二趣中故名为中有。然无本有名中有过。在中有地生死中间。容有不起本有者故。谓或容有生有无间死有现前。非起本有。必无容有在中有地死有无间生有现前。故中有名。不滥余有。虽亦有说欲色界中非定一切有中有者。此后思择中有义中。当立定有破彼所说。或容彼在异类二生中间起故。名为中有。非在二趣中间有故其本有等。无如是事。又经主言。此若趣摄。非中间故。是则不应名中有者。亦不应理。所以者何。设是趣摄。如前所释。成中有故。中有非趣。前说理成。经主后言不堪为证。此中上座作如是言。若许中有非趣所摄。彼即应说。离五趣外。别有能感中有起业。此无有失。是所许故。谓我宗中。许五趣体唯是无记。中有起业。唯是不善善有漏故。由是当知。离五趣外。别有能感中有起业。然此中有。即趣业果。谓业能招诸趣果者。此即能感往趣方便。往趣方便。即名中有。如同所许。化非化生。是一业果。如是应许趣非趣摄。一业所招。中般涅槃。由此成立。顺定受业。已与果故。若别业果。生有等业。未与果故。应不能起永断余结圣道现前。岂不生结彼已断故。能起如是圣道现前。如契经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已断生结。未断起结。故不成证。如何二结同一地系。而前后断。与理无违。故应思求彼经意趣。我今于此。审谛思求见彼契经。有如是意。谓依二断说如是言。二断者何。一得永对治断。二得永不行断。此中初断。谓起结全生结少分。于色界贪。得永离故。于无色贪。未永离故。若第二断。唯是生结。于欲色界。未离贪者。二时容有起结现行。谓住本有。发满业时。及住中有。续中有时。异生位中。造牵引业。已能感此应所受生。彼对治力伏相续故。觉了生有深过患故。住本有中。不能现起能发生有圆满业结。由此毕竟彼业不生。住中有中。彼无现起圣道障故。未至生处。便断余结而般涅槃。由彼无容结生有故。第二生结永不现行。先已得彼非择灭故。由此诸趣。与彼中有。是一业果。其理极成。又必应然。除在中有般涅槃者。无住中有不至生有而命终故。若别业果。应同所余别异业果。以何因故。诸受中有。必复至生。若余有情。在中有位。生有等业。亦已与果。何不同彼中般有情未至生处中有便死。此例不齐。以不还果是中般者。一切生结皆已断故。与生相违。胜对治道已现行故。顺彼受业。已与果故。不至生有便般涅槃。诸余有情。住在中有。生结未断。又无违生胜治道故。顺彼受业。虽已与果。而必当受生有异熟。诸业异熟。势勐速故。然彼上座。觉慧衰微。于无过中。妄兴过难。言若中有非趣所摄。彼即应说离五趣外。别有能感中有起业。胜智于中不应收採。如是总释诸趣体已。次应别解一一趣名。那落名人。迦名为恶。人多造恶。颠坠其中。由是故名那落迦趣。或近人故。名那落迦。造重罪人。速堕彼故。或复迦者是乐异名。那者言无。落是与义。无乐相与。名那落迦。或复落迦是救济义。那名不可。不可救济。名那落迦。或复落迦是爱乐义。不可爱乐。名那落迦。言傍生者。彼趣多分身横住故。或彼趣中。容有少分傍行者故。又类多故。多愚痴故。名曰傍生。言饿鬼者。谓余生中憙盗他物。习悭贪等。又复多是所祀祖宗。又多希求以自存济。又多怯劣。其形瘦悴。身心轻躁。故名饿鬼。人谓令天缘之起慢。我于此类善趣中尊或彼自心多增上慢。或多思虑。故名为人。天谓光明。威德炽盛。游戏谈论。勇悍相陵。或复尊高。神用自在。众所祈告。故名为天。有作是言。阿素洛者。与诸天众。违诤交通。言本是天。威德殊胜。由斯等故。天趣所收。谛现观中。无堪能故。似非人故。多谄曲故。定非天趣。是鬼趣摄。与诸天众。相违诤等。皆非证因。以不定故。且相违诤。非证天因。曾闻有人。共罗刹斗。又闻罗刹与猕猴斗。曼驮多王。破阿素洛。如斯等事。其类寔多。然诸天中。苏陀味胜。阿素洛女。容貌端严。由是相侵。数兴违诤。不由同趣。故彼非天。言互交通。亦不成证。现见贵贱亦互交通。诸耽欲人。重色非族。曾闻大树紧那罗王。有女端严。名为夺意。善财菩萨。纳以为妻。言本是天。亦不成证。是天帝释。赞妻父言。诸赞美言。或实非实。重设支故。矫赞其父。谄爱发言。岂足为证。又彼本住妙高山顶。为天所逼。退就下居。言本是天。亦无有失。又彼傲慢。自谓是天。数与诸天兴师相伐。释天为止。巧慰令欣。应时处言。设虚无过。威德殊胜。亦非证因。曾闻曼驮多王。威德胜于天故。难陀跋难陀等。虽是傍生。然其威德自在。胜诸天众。故阿素洛。唯鬼趣收。亦非第六。曾不说故。然不说为恶趣摄者。恐彼于佛。起毒恶心。因兹长夜受诸剧苦。又由训词。遮彼天摄。素洛名天。是自在义。阿是非义。显彼非天。自在减天。名阿素洛又素洛者。谓极可爱。天极可爱。得素洛名。虽彼亦多受诸快乐。由多谄曲。非极可爱。有说。诸趣或体相杂。异趣相因。而生子故。如鱼身者。鹿子仙人。自昔传闻。其类无量。一身两趣。故有相杂。彼说不然。自业趣定。而彼生缘有种种故。见非情内有有情生。岂彼一身。情非情摄。如菴罗女。因树而生。乔答摩宗。因日光起。故相因有。非证杂因。传说化生有因胎藏。既因胎藏。何谓化生。俗论多虚。不应依信。或异相託。理亦无违。鹿子仙人鱼身者等。由满业异形相不同。其实是人。故趣无杂。自余感赴。因果不同。思择业中。当广分别。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一

 

上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

玉女耶经

玉耶女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上 失译人名附三秦录 如是我闻:...

光赞经

光赞经卷第一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光赞品...

起世因本经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阎浮洲品第一...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一切一其心, ...

【注音版】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观自在菩萨章

善财童子参观自在菩萨章...

佛说分别布施经

佛说分别布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佛说浴像功德经

佛说浴像功德经...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

护持正法的功德

什么是护持正法? 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诵经的六个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