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二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四

我生已尽者。为尽过去生。为尽未来生。为尽现在生。言我生尽耶。若尽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尽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尽现在生。现在生不住。答曰。应作是说。尽三世生。所以者何。此中言生者。是非想非非想处四阴。行者于三世中。尽明见故能离非想非非想处欲。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佛经说。牟尼见生尽。亦作是问。为见过去生未来生现在生尽言生尽耶。答曰。应作是说。见未来生尽。所以者何。行者修一切梵行苦行。尽为止未来生故。如人有三厄难。一者已受。二者今受。三者当受。已受者受竟。今受者忍受。当受者若以财物。若因亲族力。作诸方便。断当生者。行者亦尔。过去不用功已灭。现在生当忍受竟。未来生以正方便灭。永令不生。生有多种。或说。入母胎时名生。或说。出母胎时名生。或说。时五阴名生。或说。不相应行阴少分名生。或说。非想非非想处四阴名生。何处说入母胎时名生者。如经说。诸家生彼彼处生出现。出母胎时名生者。如说。菩萨已生。行于七步。说时五阴名生者。如说。有缘生。说不相应行阴名生者。如说。一刹那顷。谁起耶。谓生也。说非想非非想处四阴名生者。如此中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者。为立学道。名梵行已立。为立无学道。名梵行已立。答曰。已立学道。名梵行。已立无学道。名今立。所作已办者。已断一切烦恼所作事已竟。复次毕竟尽一切界。毕竟尽一切生。毕竟断一切增长生死法。名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者。是明无生智。尊者和须蜜说曰。若不断烦恼。不名生尽。若断烦恼。名为生尽。若不断烦恼。不名梵行已立。若断烦恼。名梵行已立。若不断烦恼。不名所作已办。若断烦恼。名所作已办。若不断烦恼。名受后有。若断烦恼。名不受后有。问曰。一切阿罗汉。不尽得无生智。何以故。一切经中。尽说不受后有耶。答曰。佛说利根。与经相应者。然集经法者。一切经中皆说。复有说者。集法诸尊者。皆有愿智无碍智。以观察之。若利根与经相应者说之。后有不善诵持经者。一切经中。皆作是说。评曰。应作是说。一切阿罗汉。尽不受后有。

问曰。何等阿罗汉。修二种慧。何等阿罗汉。修三种慧。答曰。或有阿罗汉。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或有心善解脱慧不善解脱。若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者。修三种慧。若心善解脱慧不善解脱者。修二种慧。复次或有以苦智集智尽三界结者。或有灭智道智尽三界结者。若以苦智集智尽三界结者。修三种慧。若以灭智道智尽三界结者。修二种慧。复次或以空苦集无愿三昧。尽三界结者。或以无相道无愿三昧。尽三界结者。若以空苦集无愿三昧。尽三界结者。修三种慧。若以无相道无愿三昧。尽三界结者。修二种慧。复次或有为定入圣道。或有为慧入圣道。若为定入圣道者。修三种慧。如定道慧道。定多道。慧多道。欲可定道。欲可慧道。钝根利根。缘力因力。说亦如是。复次或有以定修心以慧得解脱者。修二种慧。或有以慧修心以定得解脱者。修三种慧。复次得内心寂静不得观慧法。或有得内心寂静亦得观慧法。前者。修二种慧。后者。修三种慧。复次若人成就四法。甚为希有。一亲近善知识。二从其闻法。三内正思惟。四如法修行。若成就初二种法者。修二种慧。若成就后二种法者。修三种慧。复次或有从他闻法多。或有内正思惟多。若从他闻法多者。修二种慧。若内正思惟多者。修三种慧。或有无贪善根多。或有无痴善根多。若无贪善根多者。修二种慧。若无痴善根多者。修三种慧。

我生已尽。是说尽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说无生智。复有说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是说尽智。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说无生智。复次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是说尽智。不受后有。是说无生智。问曰。无有阿罗汉二尽智刹那后起无生智者。何况多。何故作是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是尽智耶。答曰。虽是一刹那。而有三种义。故作是说。尊者波奢说曰。如是说者。不说尽智。不说无生智。亦不说无学正见。此是赞叹阿罗汉辞言。阿罗汉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复次我生已尽。是说尽智。梵行已立。是说道智。所作已办。是说灭智。不受后有。是说无生智。复次我生已尽。是说知集。梵行已立。是说知道。所作已办。是说知灭。不受后有。是说知苦。说尽作证亦如是。复次我生已尽。是说断集。梵行已立。是说修道。所作已办。是说证灭。不受后有。是说知苦。复次我生已尽。是说断因。梵行已立。是说修道。所作已办。是说得果。不受后有。是说知体。复次我生已尽。是说集智。梵行已立。是说道智。所作已办。是说灭智。不受后有。是说苦智。复次我生已尽。是说集无愿。梵行已立。是说道无愿。所作已办。是说无相。不受后有是说空及苦无愿。

问曰。何故名尽智。为以缘尽故名尽智。为以烦恼尽身中生故名尽智耶。若以缘尽故名尽智者。灭智应是尽智。若以烦恼尽身中生名尽智者。无生智无学正见。亦应是尽智。答曰。应作是说。烦恼尽身中生故名尽智。问曰。若然者无生智无学正见。应是尽智。答曰。若智在初。一切皆有者。名尽智。无学正见。虽一切皆有。而不在初。无生智不在初。亦非一切皆有。尽智在初。一切皆有故。问曰。十六圣行外。更有无漏慧。不此中问答。广说如杂揵度。云何学明。云何学智。云何无学明。云何无学智。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世间以种种世俗诸论。以为明想。不识真明。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明真明义故。而作此论。复有说。所以作此论者。此是佛经。经说。佛告居士。如汝以学智学见学明见四圣谛。今此耶奢童子。亦以无学智无学见无学明。见四圣谛。不复更住居士家受五欲乐。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分别故。而作此论。

云何学明。答曰。学慧是也。云何学智。答曰。学八智是也。云何无学明。答曰。无学慧是也。云何无学智。答曰。无学八智是也。谓四法智四比智。此是明体性。乃至广说。

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明。明是何义。答曰。觉识了了义是明义。问曰。若觉识了了义是明义者。善有漏慧。亦觉识了了。是明义耶。答曰。若于四真谛。觉识了了。毕竟了了。更不生颠倒。广说如杂揵度。问曰。若善有漏慧。不名明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无学有三种明。无学念前世智证明。无学生死智证明。无学漏尽智证明。答曰。有少分明势故名明。何者是少分明。与烦恼相违。亦不杂烦恼故。名少分明。复次此二明。能生能随顺实义无漏明故名明。是故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第一实义。无漏明者。是漏尽明。余二明。能生此明故名明。复次念前世智证明。知前际增长法。生死智证明。知后际增长法。漏尽智证明。知涅槃寂静法。尊者佛陀提婆。亦作是说。念前世智证明。知此众生从彼处没来生此间过去世因果相续法。生死智证明。知此众生作如是业当生彼处未来因果相续法。漏尽智证明。知此众生以如是道能尽漏因果毕竟法。是名第一实义明。复次念前世智证明。觉识了了过去世事。生死智证明。觉识了了未来世事。漏尽智证明。觉识了了无为涅槃。复次念前世智证明。除过去无知黑闇。生死智证明。除未来无知黑闇。漏尽智证明。除于涅槃无知黑闇。问曰。何故六通中。三立明三不立明耶。答曰。身通是工巧法。天耳通。闻声而已。他心智通。缘别相法。此三明。能随顺厌离法。能弃生死。随顺善法。能到涅槃。问曰。此三明。云何能随顺厌离法能弃生死。随顺善法能到涅槃耶。答曰。念前世智证明。见过去世事。生大厌离。生死智证明。见未来世事。生大厌离。以厌离故。漏尽智证明。能作正观。断于烦恼。复次念前世智证明。知过去相续种种诸因。生死智证明。见诸众生未来阴。如散微尘。生大厌离故。漏尽智证明。能作正观。断于烦恼。复次念前世智证明。知过去自身衰恼事。生大厌离。生死智证明。见未来他身衰恼事。生大厌离。以厌离故。漏尽智证明。能作正观断于烦恼。复次念前世智证明。除于有愚。生死智证明。除众生愚。漏尽智证明。除于法愚。复次念前世智证明。对治常见。生死智证明。对治断见。漏尽智证明。对治二边。住于中道。复次念前世智证明。能生空。生死智证明。能生无愿。漏尽智证明。能生无相。以如是等义故。此三明随顺厌离之法。能弃生死随顺善法。到于涅槃。集法经说。有三种无学明。谓念前世智证明。生死智证明。漏尽智证明。云何无学念前世智证明。答言。知诸众生生死为相续法无学智。云何无学生死智证明。答言。知诸众生自所作业无学智。云何无学漏尽智证明。答言。尽漏无学智。问曰。漏尽智证明。言是无学可尔。余二明是非学非无学。何故说是无学明耶。答曰。集法经。应作是说。无学人有三明。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二明虽是非学非无学。以是无学人身中可得故。亦名无学。如施设经说。三昧有二种。一是圣。二非是圣。圣三昧有三种。一善有漏。二无漏。三不隐没无记。善有漏三昧。以善故名圣。不以无漏。无漏三昧。以善故以无漏故名圣。不隐没无记三昧。亦非善亦非无漏。而名圣者。以是圣人身中可得故名圣。彼亦如是。问曰。何故无学人身中立明。学人身中不立明耶。答曰。以明义胜故。若以法而言。无学法胜于学法。若以人而言。无学人胜于学人。复次不杂无明故名明。学人身中慧。杂无明故不名明。

如来身中所有漏尽智有四事。一名通。二名明。三名力。四名示现。通者是漏尽通。明者是漏尽明。力者是漏尽力。示现者是说法示现。辟支佛无学声闻所有漏尽智有三事。一是漏尽通。二是漏尽明。三是示现非力。如来身中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三事。一是通。二是明。三是力非示现。辟支佛无学声闻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二事。是通。是明。非力非示现。学人身中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有一事。谓是通。非明。非力。非示现。问曰。如来身中所有智立力。非辟支佛声闻身中智耶。答曰。无障碍义是力义。声闻辟支佛智为无智所障碍故非力。曾闻佛世尊。尊者舍利弗。共一处经行。有一众生。来诣其所。佛告舍利弗。汝可观是众生。过去世中。何处与是众生而共同止。时尊者舍利弗。即以初禅念前世智观不知。乃至以第四禅念前世智观亦不知。即从定起。而白佛言。我观是众生。都不能见所从来处。佛告舍利弗。辟支佛所有智见。过于汝等。复过辟支佛所有智见。此众生从某世界来生此间。后时世尊与舍利弗。复在一处经行。时有一人命终。世尊见已。告舍利弗言。汝可观是人。为生何处。时尊者舍利弗。即以初禅天眼观之。而不能见。乃至起第四禅天眼观之。亦不能见。即从定起。而白佛言。我以天眼观察是人。不知为生何处。佛告舍利弗。过辟支佛所知境界。有某国土。此人生于彼中。问曰。如来所有念前世智生死智胜妙可尔。如佛漏尽智声闻辟支佛亦尔。何故佛漏尽智立力。非声闻辟支佛耶。答曰。佛漏尽智亦胜妙。如来身中所有漏尽智。其性勐利。若缘烦恼。烦恼即断。声闻辟支佛漏尽智。不勐利故。数数缘烦恼。烦恼乃断。譬如二人斫树。一人勇健加用利斧。一人性劣又用钝斧。虽俱斫树。而勇健以利斧者疾。非性劣以钝斧斫者。彼亦如是。非以自身所有漏尽智名为力。令彼众生得漏尽故名力。世尊知此众生以苦迟通能尽漏。此众生以乐速通能尽漏。是故名力。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二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卷第一 提婆设摩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

【注音版】佛说妙色陀罗尼经

佛说妙色陀罗尼经...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

佛说受新岁经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请佛品第一...

【注音版】庄严菩提心经

庄严菩提心经...

法界图记丛髓录

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上之一 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

【佛学漫画】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是何因缘,一家八口,相继出家,同往净土...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如何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护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一切处,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地藏菩萨能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

至诚供佛斋僧,种下殊胜福田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

求观音菩萨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和疾病

南无观音菩萨,今天观音佛七正式起七了。这次观音七因...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

皈依后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吗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

神通不是辨别正法与邪法的标准

神通,根据佛经上讲,有妖通、报通、证通。证通就是一...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群牛喻人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