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八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使揵度不善品之四

此三结几不善几无记。乃至九十八使。几不善几无记。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烦恼。尽是不善。以无巧便所持故。如譬喻者。作如是说。为断如是意亦明烦恼是不善无记故。若无巧便所持是不善者。诸烦恼。应言无巧便。不应言是不善。所以者何。无巧便是无知持是相应。不可以自体还应自体。复次或有说。欲界诸烦恼。尽是不善。色无色界诸烦恼。尽是无记。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身见边见是无记法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所以作论。为何义故。而作论。答曰。欲令此义成立故作此论。是故先作是问。以何义故。彼尊者作论先立章。答曰。欲现门故。今欲现问故作此论。此三结。几不善。几无记。答曰。一是无记。谓身见。问曰。何故身见是无记耶。答曰。若法是无惭无愧。与无惭无愧相应。从无惭无愧生。与无惭无愧作依果者。是不善。身见不与无惭无愧相应。不从无惭无愧生。不与无惭无愧作依果故。是无记。复次此结不一向坏期心。云何不一向坏期心。答曰。即如上义。复次此结不与施戒修相远故。是无记。若人计我。修行布施。欲令我乐。持戒欲令我生天。习修欲令我得解脱。复次此结于自体愚。不逼切他。若人计我。眼见色时。不作是念。眼能见色。色是可见。而作见念。我能见色。我所是可见。乃至意知法。不作是念。意能知法。法是可知。而作是念。我能知法。我所是可知。不逼切他者。如是等颠倒见。不逼切他。复次以身见。不生报故。是无记。尊者和须蜜说曰。何故此见是无记耶。答曰。此见不能起麁身口业。问曰。若然者。不善烦恼。亦有不能起麁身口业者。答曰。贪恚愚痴增盛时能起。复次此见不能令人堕恶道。问曰。若然者不善烦恼。亦有不能令人堕恶道者。答曰。贪恚愚痴增盛时。能令人堕恶道。此见增盛时。不能令人堕恶道。复次此见不能生不爱果。问曰。此见能生后有。即是生不爱果。所以者何。如佛说。比丘若起后有。乃至一刹那者。我不称美。所以者何。起于有者。是苦法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见所取是颠倒。亦生颠倒。应是不善。若当身见非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亦说。乃至小愚亦是不善。二当分别。问曰。何故言分别。答曰。此义应分别。是不善分。是无记分。复次此义当破故言分别。毗婆阇婆提作是说。此义应解脱分明故言分别。戒取疑若在欲界是不善。若在色无色界是无记。问曰。何故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耶。答曰。若法是无惭无愧。与无惭无愧相应。从无惭无愧生。与无惭无愧作依果者是不善。色无色界烦恼。与上相远故是无记。复次此烦恼不坏期心。云何不坏期心。以上义故。复次色无色界烦恼。不能生报。以不生报故是无记。所以不能生于报者。以为四枝五枝定所制伏故。犹如毒蛇为咒术制伏则不能螫人。彼亦如是。复次非报器故。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若当色无色界能生报者。为生何报。应生苦受。苦受是欲界法。不可以色无色界烦恼于欲界中受报。复次色无色界。非一向能生颠倒。有少相似法。如色无色界邪见。谤言无苦。有少乐分见取见。色无色界阴是第一。彼有少分第一戒取见。色无色界有少分净。亦有能净欲界道。无色界有能净色界道。尊者和须密说曰。何故色无色界诸烦恼是无记。答曰。不能起麁身口业故。问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起麁身口业者。答曰。贪恚痴增盛时。能起麁身口业。彼诸烦恼增盛时。不能起麁身口业。复次彼诸烦恼。不能令人堕恶趣。

◎问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令人堕恶道者。答曰。贪恚痴增盛时。能令人堕恶道。彼诸烦恼增盛时。不能令人堕恶道。复次彼诸烦恼。不能生不爱果。问曰。若生少后有是不爱果。广说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当色无色界烦恼非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亦说。烦恼生业。应是不善。三不善根。即是不善。所以者何。此不善根。是不善烦恼。为不善法。作因作根。作出处作本。作有作缘。作集作生故。三漏。一是无记。二当分别。一无记者。是有漏。所以是无记。应如上说。二当分别者。谓欲漏无明漏。欲漏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欲漏。是无惭无愧。亦与无惭无愧相应者。是不善无惭无愧。即是自体。与无惭无愧相应者。取三十四种。一向不善者三种。少分谓睡眠掉举。无惭无愧相应者是不善。云何无记欲漏。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是则说身见边见。亦说三种。少分谓睡眠掉举。身见边见相应者。是名无记。问曰。无惭不与无惭相应。无愧不与无愧相应。可是无记欲漏所摄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云何无记。无惭无愧所不摄不相应欲漏。无惭无愧不摄。则余无惭无愧不相应。则余无惭无愧相应。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无惭虽不与无惭相应与无愧相应。无愧虽不与无愧相应而与无惭相应。所以者何。不相离故。是故非无记欲漏所摄。无明漏。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无明漏。与无惭无愧相应。如是则说欲界四种所断无明。谓集灭道修道所断。及苦谛所断。少分谓三见疑爱恚慢相应无明。及不共无明。云何无记无明漏。不与无惭无愧相应者。如是则说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无明。色无色界五种所断无明。问曰。何故十缠中。唯说与无惭无愧相应不说余耶。答曰。彼作经者。有如是欲如是意。随其欲意。而造此论。亦不违法相。复次此二缠一向不善。与一切不善烦恼相应。忿缠覆缠嫉缠悭缠。虽一向不善。而不与一切不善烦恼相应。睡缠掉缠。虽与一切不善烦恼相应。而不一向不善。所以者何。以不善无记故。眠缠悔缠。非一向不善。所以者何。眠有善不善无记。悔有善不善无记故。无惭无愧。一向不善。与一切不善烦恼相应故。随有尔许无惭无愧相应。有尔许不善烦恼。有尔许不善烦恼。有尔许无惭无愧相应。随有尔许函。有尔许盖。彼亦如是。四流。一无记。谓有流。所以者何。以是色无色界法故。如说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此亦如是。三当分别。谓欲流见流无明流欲流。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无惭无愧。及相应欲流。无惭无愧。则说无惭无愧体。相应欲流。则说二十四种。一向不善者。及三种少分。谓睡眠掉举。无惭无愧相应者。云何无记。谓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欲流。如是则说睡眠掉少分与欲界身见边见相应者。见流。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欲界系三见。谓邪见见取戒取。云何无记。欲界系二见。谓身见边见。色无色界系五见。无明流。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谓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流。云何无记。谓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流如流。扼亦如是。四取。一无记。谓我语取。所以者何。以是色无色界法故。如说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此亦如是。三当分别。谓欲取见取戒取。欲取。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无渐无愧。及相应欲取。无惭无愧则说自体。及相应欲取则说二十八。一向不善者。及四种少分。谓睡眠掉无明。与无惭无愧相应者。云何无记。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欲取。是则说四种少分。谓睡眠掉无明。与欲界系身见边见相应者。见取。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欲界系二见。谓邪见。见取。云何无记。欲界系二见。谓身见边见。色无色界四见。戒取。欲界是不善。色无色界是无记。四缚二缚。是不善。谓贪身缚。恚身缚。二当分别。谓见取身缚。戒取身缚。欲界系者是不善。色无色界系者是无记。五盖唯不善。五结。三不善。谓恚结悭结嫉结。二当分别。谓爱结慢结。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五下分。二不善。谓欲爱恚结。一无记。谓身见。二当分别。谓戒取疑。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上分结唯无记。五见。二无记。谓身见边见。三当分别。谓邪见见取戒取。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六爱身。二不善。谓鼻触生爱身。口触生爱身。四当分别。谓眼触生爱身。耳触生爱身。身触生爱身。欲界系是不善。梵世系是无记。意触生爱身。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七使二是不善。谓欲爱使恚使。一是无记。谓有爱使。四当分别。谓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慢使。疑使。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无明使。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使云何无记。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使。见使。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欲界系三见云何无记。欲界系二见。色无色界系五见。九结。三不善谓恚结悭结嫉结。六当分别。谓爱结。慢结。取结。疑结。欲界系是不善。色无色界系是无记。无明结。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云何无记。不与无惭无愧相应无明。见结。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欲界系邪见。云何无记。欲界系身见色界系三见。九十八使。三十三不善。六十四无记。一当分别。欲界系见苦所断无明使。或不善或无记。云何不善。与无惭无愧相应者。云何无记。不与无惭无愧相应者。此门毗婆沙优波提舍。是应广分别。问曰。何故名善。何故名不善。何故名无记耶。答曰。若为巧便所持生爱果。安隐故名善。巧便所持者是道谛。生爱果者。是苦集谛少分。安隐者是灭谛。若不为巧便所持。生不爱果。不安隐者是不善。此说苦集谛少分此相违是无记。复次生爱果。生乐受果是善。生不爱果。生苦受果是不善。与此相违是无记。复次生可爱有种子是善。生不可爱有种子是不善。与此相违是无记。复次生可爱趣中是善。生不可爱趣中是不善。与此相违是无记。复次于寂静分中。体性轻举者是善。于增盛分中。体性重没者是不善。与此相违是无记。尊者婆多说曰。以四事故名善。一体。二亲近。三能起。四实义。体者是自体。或有说。惭愧是自体。或有说三善根是自体。亲近者。谓心心数法。能起者。能起身口业及心不相应行。实义者是涅槃。以安隐故说善。是以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自体善者是智。亲近善者是识。能起善者。能起身口业。实义善者是涅槃。以四事故。名不善。一体。二亲近。三能起。四实义。体者是自体。或有说。无惭无愧是自体。或有说。三不善根是自体。亲近者。是心心数法。能起者。能起身口业及心不相应行。实义者。是生死不安隐故说不善。是以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自体者是愚痴。亲近者是识。能起者能起身口业。实义者是生死。尊者波奢说曰。若法是正观。与正观相应。从正观生依果解脱果。是名善。若法非正观。乃至不从正观生依果是名不善。与此相违是名无记。如正观不正观。惭愧无惭愧。善根不善根。信等五根五盖。说亦如是。集法经说。何故名善。答曰。有爱果妙果适意果可意果。故名善。报果说亦如是。何故名不善。答曰。有不爱果不妙果不适意果不可意果。故名不善。报果说亦如是。与此相违是无记。问曰。世尊定记苦。定记集。定记灭。定记道。广说十二入施设解说显现。何以言无记耶。答曰。不以不解说。故言无记。但世尊善法记善。不善法记不善。此法非善法所记。非不善法所记。故言无记。复次世尊说。善法有爱果。不善法有不爱果。此法不生爱不爱果。故言无记。复次善以二事故名善。一以自体。二以有报。不善亦尔。无记虽有自体。不生于报。故说无记。世尊或有不解说名无记(天竺音无记是无答)。如经说沙门瞿昙。世界常耶。佛言此不应答。问曰。何故佛不答此问耶。答曰。外道计人是常。彼诸外道。往诣佛所。作如是问。沙门瞿昙。人为是常。为非常耶。佛作是念。无人我。答言无。彼诸外道。当作是说。我不问有无。若当说常无常者。无法云何说有常无常。如问人石女儿为恭敬孝顺不。彼作是念石女无儿。我若答言无彼当作是说。我不问有无。若当说恭敬孝顺。彼当作是说。石女无儿。云何当说恭敬孝顺。彼亦如是。此论非有非实。以非有非实故。世尊不答。四种答如杂揵度智品广说。此三结。几有报几无报。乃至九十八使。几有报几无报。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如譬喻者说。除思无报因。除受无报果。为断如是说者意亦现五阴是报果。复次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已受报因则无体。如迦叶维部。彼作是说。因义乃至报未熟。若报熟彼无因义。犹如种子。牙未生时。有种子义若牙生无种子义。彼亦如是。为断如是意亦明报虽熟因故有体。复有说者。何故作此论。答曰。为外道故。外道说善恶业无有果报。为断如是意亦明善恶业有果报。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假使莫为止他义莫为显己义。但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如初门文所说。此门文亦应如是说。三结若不善者有报。无记者无报。乃至九十八使亦尔。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为以自法报俱言有报。为以他法报俱言有报耶。若以自法报俱言有报者。云何因果不并耶。亦违偈说。如说。

 作恶不即熟  如萨遮投乳
 不即烧愚小  犹如灰底火

有草名萨遮。若磨为散。投之乳中。即便成酪。因果不尔。云何尔耶。答曰。如灰底火。初蹈不热。久住乃热。如是不善业。因时生喜乐。变成果时。生诸恶趣阴界入若以他法报俱言有报者。无漏圣道。亦与他法报俱。应言有报。答曰。应作是说。与自法报俱故言有报。问曰。若然者云何因果不并耶。亦违偈说。答曰。俱有二种。一者有俱。二者并俱。有俱者有因有果有缘有报是也。有因有果者如百亿劫前造因。虽灭为后生法作因。此法于因虽远而名有因。彼法于果虽远而名有果。有缘者如日月。去此四千由旬。眼若缘者。便生眼识。境界虽远而生眼识。名之有缘。有报者百亿劫前所造业。虽灭于今身生报。彼业于此报虽远而言有报。并俱者如有觉有观有喜有用。有觉者觉相应法。有观者观相应法。有喜者喜根相应法。有用者作观相应法。此中以有俱而作论。不以并俱。复次俱有二种。一有俱二不相离俱。有俱者如说。有因乃至有报。不相离俱者如说。有觉乃至有用。此中以有俱而作论。不说不相离俱。复有三种俱。有近俱有远俱有近远俱。近俱者如说。有觉乃至有用。远俱者如说。有因乃至有报。近远俱者如说。有漏有使有缘有体。有漏者有漏法。或与漏相应。或与漏作所缘相应。作缘俱是有漏。如有漏有使亦尔。有缘者缘有近有远。近缘远缘俱是有缘。如有缘者体亦尔。此中以远俱而作论。不以近俱。不以近远俱。问曰。何故名报。答曰。生不相似法故名报。报有二种。有相似。有不相似。相似者。如依善法生善法。依不善法生不善法。依无记法生无记法。不相似者。如善不善法生无记报除余报义。如杂揵度智品广说。

此三结。几见道断几修道断。乃至九十八使。几见道断几修道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凡夫不能离欲。圣人不能以世俗道断结。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若凡夫人。不能断结。而能制缠。如是说者。名不覆说。问曰。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依佛经故。佛经说。比丘当知。若以圣慧。知见法者。是名为断。凡夫人。无有圣慧。无圣慧故。不名为断。问曰。若然者此经云何通。如说比丘当知。郁头蓝弗。断欲爱色爱。断空处爱。乃至无所有处爱。生非想非非想处。亦说。外道仙人。能离欲爱。彼作是答。此经不断说断。不离欲说离欲。余经亦说。不断是断。不离欲是离欲。不断是断者。如偈说。

 人计诸物是我有  死时皆断不持去
 如是智者不应计  于诸物中我有想

不离欲说离欲者。如说如村落中童男童女造作土舍。若于此土舍。未离欲时。心生渴爱。修治拥护。计是我有。若离欲时。毁坏舍去。如此经不断说断。彼经亦尔。然凡夫人。不能断结。言凡夫人离欲界欲者。以世俗道。制伏下界烦恼。上缘初禅。如阇楼虫行法。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非想非非想处。更无上地而可上缘。得离非想非非想处欲。如人上树从枝至枝。若至树端更无有枝。而便还下。如是凡夫人。缘上地法。能制伏下地烦恼。而不能断。犹如狼狗从麻苇中过。虽能摧卧。而不能断。彼亦如是。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凡夫人能离欲世俗道能断结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圣人不以世俗道断结。所以者何。彼圣人何为舍无漏道而用世俗道。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圣人以世俗道能断结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为止说顿断沙门意故。有沙门说顿断法。如金刚喻定断一切结。无结不断不破不入不得其边故。喻如金刚无物不断不破不入不得其边。谓若铁牙贝珂玉石摩尼等。彼亦如是。彼说有四沙门果金刚喻定断一切结。问曰。若然者何用三沙门果。为彼作是答。三沙门果。已制伏烦恼。后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断一切结。犹如农夫左手执草右手一时以鎌断之。彼亦如是。为断如是说者意亦明烦恼有二种。有二种对治。一见道断。二修道断。见道断者。以见道为对治。修道断者。以修道为对治。复次何故作论者。答曰。或有说。一时见谛。非次第见。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见谛有次第故。若当一时见谛非次第者。则违佛经。如经说给孤独居士。往诣佛所。作如是问。世尊为一时见谛。为次第见耶。佛答言。居士次第见谛。如登梯法。复次所以作论者。欲明烦恼有二种有二种对治。一见道断种。二修道断种。见道为见道断种作对治。修道为修道断种作对治。是故欲止他义欲显己义。亦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假使莫止他义莫显己义。但欲说法相应义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见道断。几修道断。见道在前有二种身见在前有二种。或见道断或见道修道断。问曰。在前是何义。答曰。立分义。先答义。是在前义。立分义者。先立见道所断分。后立不定。先答义者。先答见道所断。后答不定。云何见道断。若身见是非想非非想处系。若坚信坚法。以苦忍断。身见在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以世俗道断。欲界身见。乃至无所有处。于非想非非想处世俗道便在。更无势用。而还起见道现在前。断非想非非想处身见。若说身见。则定体。若说非想非非想处系。则定地。若说坚信坚法。则定人。若说苦忍。则定对治。若说断。则定己作事。此则说身见。是不共对治。决定对治。圣人能断。凡夫不能。用无漏道。不用世俗道唯用见道。不用修道。以忍不用智。此中则说如是身见。余身见。若凡夫断。以修道断。世尊弟子。以见道断。何者是余身见。欲界乃至无所有处。若凡夫人。以修道断。圣人以见道断。凡夫人以世俗道断。圣人以无漏道断。凡夫人以智断。圣人以忍断。凡夫人。九种身见。作九时断。圣人九种身见。作一时断。凡夫人断有止息。圣人断无止息。凡夫人断不见谛。圣人断见谛。是故作如是答。余身见。若凡夫人。以修道断。世尊弟子。以见道断。戒取疑见道在前有二种。或见道断。或见道修道断。在前义。如上说。云何见道断。若戒取疑。在非想非非想处系。若坚信坚法。以诸忍断。戒取疑。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世俗道现在前断欲界戒取疑。乃至无所有处世俗道。于非想非非想处便住。更无势用。而还起见道现在前。断非想非非想处戒取疑。若说戒取疑。则定体。若说非想非非想处系。则定地。若说坚信坚法。则定人。若说诸忍。则定对治。若说断。则定己作事。此则说戒取疑是不共对治决定对治。圣人能断。凡夫人不能。用无漏道。不用世俗道。唯以见道。不用修道。以忍不用智。此中则说如是戒取疑。余戒取疑。凡夫人断。以修道断。世尊弟子。以见道断。余如上说。贪恚痴及欲漏修道在前有二种。或修道断。或见道修道断。在前是何义。答曰。立分义。先答义。是在前义。立分义者。先立修道所断分。后立不定。先答义者。先答修道所断。后答不定。云何修道断。答曰。贪恚痴。及欲漏学见迹。以修道断。贪恚痴及欲漏有五种。见苦断种。乃至修道断种。见道现在前断。苦谛所断。乃至道谛所断。贪恚痴及欲漏。于修道所断便生。更无势用。而还起修道现在前。断修道所断贪恚痴及欲漏。若说贪恚痴及欲漏。则定体。若说学见迹。则定人。若说修道。则定对治。若说断。则定己作事。此贪恚痴及欲漏。是不共对治。决定对治。是圣人所断。非凡夫人。是修道断。非见道断。智断非忍断。此中则说如是贪恚痴及欲漏。余者若凡夫人断。修道断。世尊弟子见道断。余何者是耶。答曰。余者有四种。谓见苦所断。乃至见道所断。若凡夫人断。修道断。世尊弟子见道断。余广说如上。以是事故。而作是说。若凡夫人断。是修道断。世尊弟子见道断。问曰。若说学见迹以修道断贪恚痴及欲漏。则说圣人身中修道所断者。余若说凡夫人断以修道断。若圣人断以见道断。是则说凡夫圣人身中见苦集灭道所断贪恚痴及欲漏。此中有何余未称说者。答曰。凡夫人身中修道所断贪恚痴及欲漏。问曰。此何以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已说在先所说中。所以者何。以种故立作烦恼种。不以在身中立烦恼种。齐五种无第六种。圣人以见道断见道所断种。以修道断修道所断种。凡夫人。若见道所断。若修道所断。尽合集以修道断。所以者何。凡夫人于五种所断烦恼。必以修道断此义决定。以是事故。当知已说在前所说中。有漏无明漏见道在前有三种。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或见道修道断。何者是在前义。答曰。立分义。先答义是在前义。先立见道断种。次立修道断种。后立不定。先答者先答见道所断种。次答修道所断种。后答不定。云何见道断。若有漏无明漏。在非想非非想处系。若坚信坚法。以诸忍断有漏。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无明漏。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世俗道现在前断无明漏。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断有漏。从初禅乃至无所有处。于非想非非想处便住。更无势用。而还起见道现在前。断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有漏无明漏。见道于修道所断便住。更无势用。而还起修道现在前。断修道所断有漏无明漏。若说有漏无明漏。则定体。若说非想非非想处系。则定地。若说坚信坚法。则定人。若说诸忍。则定对治。若说断。则定己作事。有漏无明漏。是不共对治。决定对治。圣人所断。非凡夫人。以无漏道断。非世俗道。以见道断。非修道。以忍断非智。此中则说如是有漏无明漏。云何修道断。答曰。有漏无明漏学见迹。以修道断。有漏无明漏有五种。谓见苦断。乃至修道断。见道断。苦谛所断。乃至道谛所断。有漏无明漏见道。于修道所断便住。更无势用。而还起修道现在前。断修道所断有漏无明漏。若说有漏无明漏。则定体。若说学见迹。则定人。若说修道。则定对治。若说断则定己作事。有漏无明漏。是不共对治。决定对治。是圣人断非凡夫人。是修道断。非见道。是无漏道断。非世俗道。是智断。非忍断。此中则说如是有漏无明漏。余者若凡夫断。以修道断。世尊弟子以见道断。问曰。何者是余耶。答曰。无明漏。欲界有四种。有漏无明漏。从初禅乃至无所有处有四种。此若凡夫断。以修道断。若圣人断。以见道断。余广说如上。在前有三种。一不共。二毕竟。三最初不共在前者。如三结。毕竟在前者。如贪恚痴及欲漏。最初在前者。如有漏无明漏。若烦恼是三界见道所断。应作见道在前二种句。如三结是也。若是欲界五种所断。应作修道在前二种句。如贪恚痴及欲漏是也。若是三界五种所断。应作见道在前三种句。如有漏无明漏是也。此说是略。毗婆沙五盖中。悔是修道断。疑若凡夫断。以修道断。世尊弟子断。以见道断。五上分结。是修道断。五爱身。是修道断。嫉结悭结。是修道断。九十八使。二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余若凡夫断。是修道断。世尊弟子断。是见道断。

◎问曰。如波伽罗那说九十八使。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中何故说二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耶答曰。此文是了义彼文是未了义。此文无余意彼文有余意。此文无所以彼文有所以。此文是实义谛。彼文是俗谛。复次波伽罗那。说顺次法。说具缚人。非超越人。此中不说顺次法。不说具缚人。不说超越人。复次彼中说凡夫圣人离欲圣道所作世俗道所作。此中说圣人离欲。不说凡夫。说圣道所作。不说世俗道。复次彼中说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得正决定者。先以世俗道。断欲界烦恼。乃至无所有处。彼见道断烦恼解脱得差别作证。所以者何。彼解脱得。以见道故。而有差别。以是事故。彼作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二十八使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何故波伽罗那。作如是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彼作是答。二十八决定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六十不定。不定者。于见道中。而有差别。波伽罗那说。次第故说八十八是见道断十是修道断。此门是广分别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耶。如见不离修。修不离见。见道中如实修亦可得。修道中如实见亦可得。见名为慧。修名不放逸。如实是何义耶。答曰。数数义偏重义是如实义。见道中慧多不放逸少。修道中不放逸多慧少。复次等量义是如实义。如见道中慧亦有尔许不放逸。如修道中不放逸亦有尔许慧。是故等量义是如实义。尊者和须蜜说曰。见四真谛。断诸烦恼。云何分别此是见道断此是修道断耶。答曰。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故言见道断。复有说者。见道所断烦恼。亦应言修道所断。所以者何。见道中如实修可得故。如我义。以见断。以见制伏。以见吐诸烦恼。名见道断。何故名修道断。答曰。随所得道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复有作是说者。修道所断烦恼。亦可言见道断。所以者何。修道中亦有如实见故。如我义。随所得道。修行广布。断诸生分。断其量断其种渐使薄。令究竟断故名修道断。此是何义耶。答曰。见道是勐利道。若缘彼时九种烦恼一时断。修道是不勐利道。数数修习九种烦恼。九时而断。譬如利鈇之刀以用割物利者一下断。钝者数数乃断。彼亦如是。复次若以见偏多道断者。名见道断。若以修偏多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二相道断者。名见道断。二相者。谓见相慧相。若以三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三相者。谓见相慧相智相。复次若以四相道断者。名见道断。四相者谓眼明觉慧。若以五相道断者。名修道断。五相者。谓眼明觉慧智。复次若以忍断者是见道断。以智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九种结一时断者是见道断。九种结九时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未知欲知根断者是见道断。以知根断者是修道断。复次断时如石裂者是见道断。断时如藕绝者是修道断。复次与发意相违者是见道断。与方便相违者是修道断。复次未曾见谛。而见谛断者是见道断。已曾见谛。而重观断者是修道断。复次以一因道断者是见道断。以二因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如力士着铠断者是见道断。如无足人行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即彼智所知行修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是余智余所知余行修是修道断。复次若是向人不成就果断者是见道断。若是向成就果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坚信坚法断者。是见道断。若信解脱见到身证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初出道断者。是见道断。若数数出道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是四沙门果摄者。是见道断。若断或三或二或一沙门果摄者。修道断。复次若缘无所有生者。是见道断。若缘有所有生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已不退者。是见道断。若断已或退不退者。是修道断。复次断已更不缚不系。是见道断。断已或缚或系。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忍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智。是无碍道智。是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智作方便道。忍作无碍道。智作解脱道者。是见道断。欲若断时。智作方便无碍解脱道者。是修道断。复次若先得非数灭者。是见道断。或先得非数灭。后得数灭。或先得数灭。后得非数灭。或一时得数灭非数灭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缘一谛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缘四谛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四行道修者。是见断。若断时。十六行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相似道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相似不相似道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若一三昧修者。是见道断。若断时。若三三昧修者。是修道断。复次若断时。不起者是见道断。若断时或起或不起者是修道断。

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乃至九十八使。几见苦断。乃至几修道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门止说顿断沙门意。不止说一时见谛。亦不明次第见谛。今欲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前门止说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而不麁现明了。今欲麁现明了。止一时见谛者意。亦明次第见谛故。而作此论。复次欲显现来种断烦恼及五种对治法故。五种断烦恼者。谓见苦断种。乃至修道断种。五种对治法者。谓苦忍苦智。是见苦断对治。乃至道忍道智。是见道断对治。智是修道断对治。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论。此三结。几见苦断。乃至广说。答曰。一见苦断。谓身见。问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耶。答曰。缘苦生故。还见苦断。复次此见缘果而生。若以慧观果时。此见即断。

复次身见是颠倒性。一切颠倒。尽见苦断。若颠倒断时。此见即断。所以者何。同一对治故。复次此烦恼麁故。以初无碍道断。余细烦恼。后金刚喻定断。譬如尘垢不坚着者。抖捒便堕。若坚着者。乃以淳灰。多用力然后乃净。亦如瓦器。腻不深入。水荡便去。若腻深入。以汤煮之。然后乃去。彼亦如是。复次以此见根不深入所缘地。以不深入故性劣。性劣故最初无碍道断。余烦恼根。深入所缘地。以后无碍道乃至金刚喻定断。譬如树根。不深入者。小风吹时。而能摧卧。其根深入者。大风吹时。不能令卧。彼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何故身见唯见苦断。答曰。身见缘五阴。后如实见五阴时。身见便断。复次此见从常想乐想净想我想生。若见无常想苦想不净想无我想。此见便断。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此见从自身生。故名身见。若见自身无我。此见便断。戒取或见苦断。或见道断问曰。何故戒取非见集见灭断耶。答曰。为外道故。外道所行。与苦道相违。不与集灭相违。所以者何。外道计集。如垢计灭。如洗浴处。为求洗浴处故。行种种苦行诸苦行故。烦恼垢益更染心。如人为去垢故。入浊水澡浴。更增其垢。彼亦如是。复次因苦生故。还见苦断。因道生故。还见道断。复次因垢生者。是见苦断。因净生者。是见道断。复次内道所行。是见苦断。外道所行。是见道断。

复次非因计因。是见苦断。非道计道。是见道断。疑见苦集灭道断。问曰。何故修道断中无疑耶。答曰。若未见其体。心生犹豫。已见其体。心则决定。是故修道所断无有疑。三不善根三漏。见苦断。乃至修道断。总而言之。五种断。或有一种二种四种五种断者。余门广说如经本。此门是广说优波提舍毗婆沙。问曰。何故名见道断乃至名修道断耶。答曰。若缘决定。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处所决定。若缘决定。若对治决定者。名见道断。若处所不决定。缘不决定。对治不决定者。名修道断。复次若以苦忍苦智作对治。乃至道忍道智作对治者。名见道断。若以智对治者。名修道断。

复次若见苦断者。名见苦断。若见道断者。名见道断。若或见苦。或见集。或见灭。或见道断者。名修道断。复次若违苦者。名见苦断。乃至若违道者。名见道断。若违苦集灭道断者。名修道断。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八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为世尊,...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法海经

法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瞻波国,...

【注音版】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

劝发菩提心集

劝发菩提心集卷上 翻经沙门慧沼撰 一明菩萨种姓相门 ...

佛说佛医经

佛说佛医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越译 人身中本有四病...

勅修百丈清规

勅修百丈清规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 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

静心念佛见弥陀,百岁老人生西方

崔成贵老居士往生纪实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圣一老和尚《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佛学漫画】生命底层的代码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编写生命的代码,这些身体、语言以及...

好色纵欲就是自杀,不但害己也害人

影响人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刀枪水火,天灾人祸,这些...

弯腰拾起的尊严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推荐】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

【佛学漫画】骄慢的怀疑

念佛!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里面我们只要称...

大安法师出家因缘及体会

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