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六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十门品之十

复有三事故名三昧。一住一缘。二系在一缘。三正思惟。复有三事故名三昧。一自正心。二生种善根。三令心正。直相续。复有三事故名三昧。一于缘中不从。二持种种善法。三能令种种善心住一缘中尊者和须蜜说曰。何故名三昧。答曰。能令种种善心住一缘中。余说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三昧有多名。有善法三昧。有不善法三昧。有无记法三昧。有九次第三昧。此中说心正三昧名三昧。

界者。有漏者。三界系。无漏者不系。地者。有漏者在十一地。无漏者在九地。所依身者。依三界身行者。空有二行。无愿有十行。无相有四行。缘者空三昧。有漏者缘一切。无漏者缘苦谛。无愿缘三谛。无相缘灭谛。念处者空无愿三昧是四念处。无相三昧是法念处。智者空三昧与四智俱。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无愿三昧与七智俱。除灭智。无相三昧与四智俱。谓法智比智等智灭智。三昧者即三昧根者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缘三世法者。空三昧缘三世及非世法。无愿缘三世。无相缘非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空无愿缘三种。无相缘善。是三界系不系者。或三界系或不系。缘三界系及不系者。空三昧。有漏者缘三界系及不系。无漏者缘三界系。无愿缘三界系及不系。无相缘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三种。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空三昧。有漏者。缘三种。无漏者缘非学非无学。无愿缘三种。无相缘非学非无学。是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有漏者是修道断。无漏者不断。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空三昧。有漏者缘三种。无漏者缘见道断修道断。无愿缘三种。无相缘不断。缘名缘义者。空无愿缘义缘名。无相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者。空三昧。有漏者缘三种。无漏者及无愿缘自身他身。无相缘非身。若空三昧。尽行空行耶。答曰。或空三昧不行空行。乃至广作四句。空三昧不行空行者。空三昧行无我行。行空行非空三昧者。行空行空三昧相应法。空三昧行空行者。行空行空三昧。非空三昧非行空行者。若即取此种性行无我行空三昧相应法。若不即取此种性。除上尔所事。已行当行亦如是。如空三昧空行作四句。空三昧行无我行亦如是。无愿作三十四句。无相作十二四句。合四十八四句。问曰。三昧解脱门。有何差别。答曰。三昧是有漏无漏。解脱门唯无漏。问曰。何故三昧是有漏无漏。解脱门唯无漏耶。答曰。解脱门不应是有漏。不应是系缚。问曰。为以得正决定。为以尽漏立解脱门耶。若以得正决定者。苦法忍相应定。应是解脱门。若以尽漏者。金刚喻定。应是解脱门。答曰。应作是说。以得正决定亦以尽漏故。名解脱门。所以者何。得一切圣道。尽名决定。一切断尽名尽漏。如世第一法次第得苦法忍。苦次第得集。集次第得灭。灭次第得道。尽漏者。或依空三昧。尽三界漏。或依无愿三昧。尽三界漏。或依无相三昧。尽三界漏。问曰。何故名解脱门。答曰。如楯法故。譬如斗人执楯在前断怨敌头。行者尔时持如楯解脱门在前。断烦恼怨家成就头堕着不成就地。如说。定是正道。不定是邪道。定心得解脱非不定心。有定者能知阴生灭。

施设经广说空。谓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无所有空。第一义空。空空。问曰。施设经何故广说空耶。答曰。以空是二十身见近对治。

佛经说。若圣弟子。具足三三昧鬘者。能断不善法。修行善法。问曰。何故说三三昧名鬘。答曰。以其妙好世人生欣上心故。如少年时首系花鬘。若男若女。生爱敬心。行者亦尔。若系三昧鬘。诸天世人。则生爱敬。复次如人首系华鬘风则不乱其发。诸功德首。若系三昧华鬘者。掉风不能乱。譬如花若系以为鬘。则所用处多。诸功德亦尔。若系以为鬘则多有所用能得正决定。得果离欲尽漏。复次世人于所系华作鬘想。贤圣亦尔。以三三昧。系诸功德。亦作鬘想。亦如世人次第系华而生鬘想。贤圣亦尔。次第系心于一缘中。亦作鬘想。

佛经说。空三昧是上座住处。问曰。何故说空三昧是上座住处。答曰。以诸上座多住是处故。三界中佛是有德上座。次辟支佛。彼尊者舍利弗。常住此处故。言上座住处。复次空是内道中不共法。内道一切皆是上座。外道一切皆是年少。内道中年八岁者。皆是上座。所以者何。成就上座法故。外道年八十者。皆是年少。所以者何。成就年少法故。问曰。诸外道有无愿无相耶。答曰。虽无根本者。有相似者。麁行似无愿止行似无相空乃至无相似者。况根本。复次以能生上座法故。空名上座住处。上座法者。是道道果。谁能生者。谓空能生。复次安住审谛法故。空名上座住处。众生若不得空三昧。则情性轻躁躁动。若得空三昧。情性则不动如山。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若知解脱法。则情性审谛。情性审谛。名上座。是故说空是上座住处。复次行者住空法时。适意不适意好不好。有利益事。无利益事。资生乐事。资生苦事。于此事中。心不移动。曾闻。尊者舍利弗。其母命终共住弟子还俗长齿比丘。常于尊者舍利弗。有怨嫌心。作如是念。我今应往告其不吉之事。尔时长齿比丘。便诣尊者舍利弗所。作如是语。长老当知。汝母命过。共住弟子还俗。尊者舍利弗。作如是答。我母命过。此是有身之法。我弟子还俗。此是凡夫之法时长齿比丘。作是念。长老舍利弗。虽作是言。心必有异。尔时尊者舍利弗。以是事故。明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饮食讫。还诣住处。举衣钵洗足已。以尼师檀着肩上。从祇桓林。诣安乐林。于昼日露处坐一树下。心生是念。世间颇有可爱妙色。变易散灭之时。令我生忧悲苦恼者。不遍观见无有者。尔时尊者舍利弗。以日暮时。从安陀林。还祇桓林。尔时长老阿难。于所住精舍门边经行。见尊者舍利弗来。问言。尊者舍利弗。从何处来。舍利弗答言。我从安陀林来复问。尊者舍利弗。汝于安陀林。多住何三昧。舍利弗答言。住觉观三昧。阿难复问。住何觉何观耶。舍利弗言。我昼日于安陀林。有如是觉。世间颇有可爱妙色。乃至广说。阿难问言。尊者舍利弗。于意云何。为有如是色不。舍利弗答言。无也。阿难复语尊者舍利弗言。汝常作是说。若佛不出世。我等便为无目而死。佛是可爱妙色。若当变易散灭。汝不生忧悲苦恼耶。尊者舍利弗答言。若令世尊变易散灭。我亦不生忧悲苦恼。但有是念。世尊速般涅槃。世间眼速灭。尔时长老阿难叹言。善哉善哉。尊者舍利弗。善除我见我所见及与我慢。断其根本。如断多罗树头更不复生。如来虽是可爱色。若当变易散灭者。当有何忧悲苦恼耶。是故行者住彼法时。于适意不适意好不好有利益无利益资生乐事资生苦事。心不移动。是故名空是上座住处。复说。尊者舍利弗。于俱萨罗国。住一林中。尔时有一阿耆婆梵志。亦住彼林。去尊者舍利弗不远。值彼人民。设四月节会时。彼梵志。诣村落中。多饮好酒。饱食猪肉。复持余肉及酒一瓶。还所住林。见尊者舍利弗坐一树下。生轻贱心。彼之与我。俱是出家。我今极乐。而彼比丘极苦。即说偈言。

 我饮粳粮酒  窃持一瓶来
 地上山草木  视之犹金聚

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如死梵志。向我说如是偈。我今亦应说偈。时尊者舍利弗。便说此偈。

 我饮无相酒  复窃持空瓶
 地上山草木  视之犹唾聚

此偈中尊者舍利弗。以三解脱门。作师子吼。如说。我饮无相酒。是无相解脱门。复窃持空瓶者。是空解脱门。地上山草木视之犹唾聚。是无愿解脱门。

说无相有多名。或说空是无相。或说见道是无相。或说不动心解脱是无相。或说非想非非想处是无相。或说无相是无相。说空是无相者。如经说。有一比丘。得无相心定。彼比丘根钝不知是定有何功德有何果报。作是思惟。谁知此定功德果报。复作此念。长老阿难。佛所称誉。诸梵行者之所信敬。必知此定所有功德果报。我今应往问如是事。复作是念。长老阿难。善知物相。若我往问。当还问我。汝得是定耶。若答言得。彼比丘是少欲覆藏。言法者不欲显己功德。若答言不得。是现前妄语。若作余言。不正答者。则是恼乱上座比丘。我由来不曾恼乱上座比丘。我今但应随逐其后。若为他人说是法者。我当得闻。时彼比丘。于六年中。随阿难后。而犹不闻为他解说。尔时比丘。问长老阿难言。若人得无相心定。心无增减。住难得行。犹水停住。已住故解脱。已解脱故住。世尊说是空有何功德有何果报耶。尔时长老阿难。问彼比丘。汝得此定耶。时彼比丘。作如是念。如我所畏。今果问之。即便默然。尔时阿难。作如是说。若比丘于无相心定。无增无减。乃至广说。佛说此定。所有果报。得一切知见。能生智慧。修道尽漏。汝亦不久当得此法。不增者。是断我见。不减者。断我所见。五我见十五我所见亦如是。不增者。是生死。不减者。是涅槃。住难得行者。此行难得多用功多有所作。如水停住者。譬如水从其源出。停住一处。更不余流。如是彼定。住于一缘。更不余缘。住故解脱者。是自体解脱。解脱故住者。是身中解脱。是中说空是无相。余处亦说无相是空。如法印经说。若断色相观色。乃至广说。众生相是境界相。若彼比丘。见于空法则除众生相。于境界不见有男相女相。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众生相是境界相。若有是空行。于境界不见有男相女相。说见道是无相者。如说。目揵连提舍梵志。不说第六人行无相耶。云何第六人行无相。答曰。第六人行无相者。是坚信坚法。所以者何。彼是无相。不可数不可易知。在此在彼。若苦法忍若苦法智。乃至道比忍比智。问曰。何故见道名无相。答曰。此道是速疾道。不起期心道故。不动心解脱是无相者。如说。长老伽婆多贪欲是相恚痴是相不动心解脱。是最胜无相。问曰。何故不动心解脱名无相耶。答曰。烦恼是相。彼心不为烦恼所覆。不为所坏。不以上着下。非不净自在。是故说不动心解脱名无相。非想非非想处。名无相者。如说。我多用功德无相心定。问曰。何故说非想非非想处名无相定。答曰。以非想非非想处愚痴不勐利不决定。犹如疑亦无了了有想相。亦无了了无想相。说无相名无相者。如此中说。经说。

佛在舍卫国。住东方精舍弥伽罗母堂。尔时长老阿难。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昔于一时。世尊住于释种弥周吒村。我从世尊。闻如是义。我今多住空三昧。我为善受持忆念如是说不。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善受持忆念如我所说。而无有异。问曰。若善受持。不应生疑。若生疑者。不名善受持。答曰。以是事故。名善受持。所以者何。不生邪见。不转教余人。不都忘失故。问曰。如长老阿难。多闻总持一切智所说八万法聚。以正念器盛之。何故于一句中。而生疑心。答曰。闻此法时。心有愁恼。害诸释时。是此论因缘。如愚痴瑠璃王杀害诸释。尔时阿难。将一比丘入迦毗罗城。此城本时如诸天城。当是之时。其犹丘塚。所有楼观。却敌睥睨。种种窓牖。皆悉毁坏。清泉诸池。悉皆娆浊。鸿雁鸳鸯孔雀鹦鹉鸜翅罗鸟。为烟火逼。皆飞翔虚空。诸小男女。皆啼哭逐阿难后。作如是言。大德阿难。我母命过。我父命过。我父母命过。尔时长老阿难。复至修迦罗。处梵志精舍。愚痴琉璃王。于其处。埋迦毗罗诸释。半身在于地中。以铁末末之。杀七万七千贤圣。尔时阿难。见是事已。极生愁恼。次复世尊诸根无异。其心安住。不动如山。善御其心。如持油钵制伏五根。如马正视入迦毗罗城。尔时长老阿难观世尊面颜色和悦。见已作是念。如我亲族离别。生处毁坏。世尊不尔。我今苦恼。而世尊心不动如山。尔时世尊知阿难所念。而告之言。我多住空三昧故。汝心住村落想。我住阿兰若想。汝住亲族想处。我住凡人想。汝作众生想处。我作满足法想。尔时世尊知阿难及诸比丘不堪行道。便将诸比丘。渐次游行到舍卫国东方精舍弥迦罗母堂。尔时长老阿难愁恼转灭。往诣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广说如上。以是事故。阿难问此事时。心有愁恼。闻佛所说。我常住空三昧。所以生疑。问曰。佛说我多住空。为住何空。答曰。或有说者。住无所行空。所以者何。无所行空随顺四威仪法行时余三威仪空余威仪时亦尔。评曰。应作是说。住性空。所以者何。但观法性故。是故阿难比丘若欲多住空者。当观聚落及众生住阿练若想。时诸比丘皆有是念。此住空法。是佛不共法佛为除。比丘心所疑。而告阿难。若比丘欲多住空三昧者。除聚落及众生想住阿练若想。问曰。何故佛告比丘。除此二想。答曰。以诸比丘于此二想生苦恼故。阿难若比丘除聚落想及众生想。住阿练若想当作地想。乃至作非想非非想处想。问曰。何故世尊一切时除下想说上想。不说其根本耶。答曰。此说是旧法。过去恒沙诸佛说法皆尔。复次欲令所说不乱故。若世尊说不除下想便说上想者。则所说法乱。诸佛说法而无有乱。复次欲离重说法过故。若世尊不除下想。说于上想。则是重说法。佛世尊不重说法。复次定是略要法。若世尊一切时说根本者。则经文多。复次欲现论议道故。论议之道。若有所说。必定其言。若重定前言。则坏论议道。佛是无对论师。善知论议道故。问曰。说村落想。为现何事。乃至说非想非非想处。为现何事。答曰。村落想为现迦毗罗想。众生想者现诸释想。阿练若想者。现尼拘陀精舍想。亦现诸比丘行道处想。地想者现观色是散坏想。所以者何。有色故有截手足耳鼻。苦空想者。现观空想。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现观非想非非想处想。复次村落想者。是十五我所见。众生想者。是五我见。阿练若处想者。是空三昧。地想者是所缘。彼诸对治。是无色定。复次村落想者。是欲界器世界。众生想。是欲界众生世界。阿练若想。是初禅二禅地想。是第三第四禅。彼诸对治。是无色定。复次村落想是欲界。所以者何。欲界说名村落。如偈说。

 若伏村落刺  亦无骂系害
 苦乐心不动  是名为比丘

众生想是初禅。所以者何。彼中有尊卑眷属故。阿练若想。是第二禅。所以者何。第二禅是贤圣默然法故。地想。是第四禅。所以者何。彼中有胜处一切处故。彼诸对治。是无色定。阿难。是名入无上空。所谓尽漏不多用功心得解脱。问曰。云何多用功心得解脱。不多用功心得解脱。答曰。时解脱多用功。非时解脱不多用功。复次五种阿罗汉。名多用功。不动阿罗汉。不多用功。若依未至中间三无色定。所得解脱。名多用功。若依根本禅所得解脱。名不多用功。

复有三三昧。谓空空三昧。无愿无愿三昧。无相无相三昧。云何空空三昧。答曰。如施设经说。若比丘观有漏取行是空。此有漏取行空中。无有常不变易法空无我无我所。作如是思惟时。复更生心心数法。观前思惟心是空。中无有常不变易法空无我无我所。譬如有人欲烧十木百木千木聚以为积然火烧之。复捉长竿在边其中。若有堕落不烧者。以长竿聚之知木已烧。所捉长竿亦投火中。行者亦尔。先观有漏取行是空。广说如上。云何无愿无愿三昧。答曰。若比丘观有漏取行是无常是变易法。如是思惟时。复更生心心数法。观前思惟心。亦是无常变易法。如人烧木。广说如上。比丘亦尔观有漏取行是无常。乃至广说。是名无愿无愿。云何无相无相三昧。答曰。若比丘观寂灭法此是妙离。所谓尽爱离欲灭尽涅槃。作是思惟时。复更生心心数法。观前思惟心亦是寂灭。乃至广说如上。是名取阴是空。次生空空三昧。即观空是空。汝空亦空。无愿三昧观五取阴是无常。后生无愿无愿三昧。观前无愿。汝无愿亦是无常。无相三昧。观寂灭涅槃。后生无相无相三昧。观前无相三昧非数寂灭。汝无相三昧非数灭。无三相故。亦是寂灭。譬如旃陀罗烧死尸时。手执长竿绕其边行。若其中有堕落者。当以此竿聚之。知其烧尽。亦以长竿投之火中。空三昧亦尔。观五取阴是空。后生空空三昧。观空三昧。汝亦是空。无愿无相说亦如是。问曰。云何得此三昧。答曰。或有说者。是见道边得。如见道边等智。或有说者。离欲界欲时。如变化心。评曰。应作是说。若应得三昧者。离非想非非想欲时。得作方便现在前。

问曰。几智后起此三昧现在前。答曰。四法智比智苦智灭智。总而言之四智后。欲界者三智后法智苦智灭智。色无色界。亦三智后。比智苦智灭智。若是欲界。空空等三昧依未至禅所摄无漏道。后起现在前。非想非非想处者。无所有处所摄无漏道后起现在前。余者即自地无漏道。后起现前。

界者在三界。地者在十一地。所依身者依欲界身。行者空有二行空空有一行唯空行。问曰。何故空二行空空唯一行耶。答曰。以在行空。行空三昧后生故。复次此行与有相违。能舍生死。此善根能观无漏是过患。何况生死。问曰。何故不行无我行。答曰。若见诸法无我。不见空者。虽厌离生死。其心不胜。若见诸法空。则厌离生死心胜。如人在道。独行之时。不大愁惘。若共伴行离别之时。则大愁惘。彼亦如是。无愿行十行。无愿无愿唯行无常行。问曰。何故无愿行十行。无愿无愿唯行无常行。答曰。以在行无常行无愿后生故。复次此行与有相违。能舍生死。此善根能观无漏道是过患。何况生死。何故不行苦行。答曰。不观道。作如此行。何故不行习等行。答曰。若行习等行。则观圣道。是有相续法故。何故不行道等四行。答曰。若行道等行。则适可圣道。不名过患。无相行四行。无相无相行止行。问曰。何故无相行四行无相无相行止行。答曰。以在行止行无相后生故。问曰。何故不行灭行。答曰。灭有二种。有非数灭。有无常灭。不知为缘何灭。何故不行妙行。答曰。波伽罗那说。云何妙法。无漏无为法。彼是中法。是故不行妙行。问曰。何故不行离行。答曰。波伽罗那说云何离法。答曰。欲界系善戒。色无色界出要善定。学法无学法及数灭。彼无有是一相缘者。空空无愿无愿。或有说者。缘最后圣道刹那。或有说者。缘最后圣道刹那俱五阴。或有说者。缘一生中圣道。或有说者。缘一生中圣道俱五阴。无相无相缘非数灭。念处者是法念处。智者与等智俱。定者即是定。根者总而言之与三根相应。世者在三世。缘世者空空无愿无愿。若作是说。缘最后圣道刹那者。过去现在缘过去未来。最初当生者缘现在。余未来刹那缘三世。若作是说。缘一生中圣道者。空空无愿无愿二俱缘三世。无相无相缘。非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空空无愿无愿缘善。无相无相缘无记。系者是三界系。缘三界系不系者。缘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空空无愿无愿。缘无学无相无相缘非学非无学。是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是修道断。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缘不断。缘名缘义者。是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者。空空无愿无愿。缘自身。无相无相缘非身。问曰。何处起是三昧。答曰。欲界中非色无色界起者。是人趣中非余趣。人中三天下非郁单越。依男身女身者俱能。瞿沙跋摩作如是说。唯阎浮提非余方。依男身非女身。所以者何。此善根依牢强身。女人身劣弱。评曰。如前说者好。所以者何。男子心得自在。定得自在。女人亦心得自在。定得自在。为是学人为是无学人者。是无学人。时解脱非时解脱者。是非时解脱。所以者何。何等人能起此定。谓于定自在。身中无烦恼信解脱人。不于定得自在。亦不身中无烦恼。见到虽于定得自在。不身中无烦恼。时解脱虽身中无烦恼。于定不得自在。非时解脱身中无烦恼。于定得自在。问曰。何者是三昧。为初刹那是后相续者是。若初者是。余何所为。若后相续者是。识身所说云何通。如说颇法是世俗有漏。是取阴所摄。从内起。因慧生。是善是欲界系。次圣道生缘无漏。是不共法。唯圣人不共凡夫耶。答曰。有欲界系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也。答曰。应作是说。初刹那是。问曰。若然者。余刹那为是何耶。答曰。是似彼善根。复有说者。相续者尽是。问曰。若然者。识身所说云何通。答曰。初者是圣道次第缘无漏。余者虽非圣道。次第亦缘无漏。

问曰。何时起此三昧现在前。答曰。般涅槃时。阿罗汉。欲般涅槃时。从圣道起已。起此三昧现在前。从此三昧起已。便般涅槃。更不复起。更不复起圣道。评曰。应作是说。得此三昧已。欲用便起现在前。问曰。圣道后起此三昧现在前。此三昧后。复起圣道现在前不耶。答曰。或有说者不起。所以者何。此三昧憎恶圣道故。复有说者能起。问曰。若能起者。云何名憎恶圣道。答曰。此三昧虽复憎恶圣道。不如圣道憎恶。于有圣道后。犹起有漏心。何况此定后不起无漏心耶。然圣道次第起此定。此定次第不起无漏心。此定唯是有漏。问曰。此定何以唯是有漏。答曰。以不断结故。

问曰。圣人何故修此定耶。答曰。以四事故修。一欲住现法乐故。二欲游戏故。三欲观本所作故。四受用圣法故。复次此定是胜法圣人欲游此定故。

◎阿毗昙毗婆沙论智犍度八道品第一

佛说学人成就八种学道迹。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成就十种无学道。学人八种学道迹。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现在。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十种无学道。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现在。如此章及解章义。此中应广说优波提舍。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于世中愚言无过去未来世成就说现在世是无为法者意故。亦明过去未来行成就是实有法。若过去未来行。非实有者。则无成就不成就。过去未来行者。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无有成就不成就者。以有成就过去未来行故。知过去未来行是实有法。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有说成就非实有法。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说。成就无体。非实有法。所以者何。若众生不离彼法。名为成就。然不离是分别相待和合法。无有实体。如五指聚。名之为拳。散则非拳。若众生不离彼法名为成就。若离彼法不名成就。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转轮王成就七宝。彼为成就他身法及非众生数法耶。若转轮王成就轮宝神珠宝者。则坏法体。所以者何。亦是众生数。亦非众生数故。若成就象马宝者则坏趣。所以者何。亦是人趣。亦是畜生趣故。若成就玉女宝者则坏身。所以者何。亦是男身。亦是女身故。若成就主藏主兵臣者则坏业。所以者何。亦是尊贵。亦是卑贱故。欲令无如是过故。说成就无有实体。欲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成就有实体。若成就无实体者。则违此经。如说学人成就八种学道迹。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成就十种无学道。圣人有漏心现在前时。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无漏道故。则不成就。复违余经。如说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无记法。若善法现在前时。则离不善。无记法。不应成就。不善法现在前时。则离善法。无记法。不应成就。无记法现在前时。则离善不善法。不应成就。复违余经。如说比丘成就七法。于现法中。多住喜乐。若修方便。必能尽漏。无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七法中。若起一一法现在前。则成就一法。若起余法现在前。于七法中。则不成就。复违余经。如说如来成就十力。无有如来成就十力者。若成就一力。若不成就如来。于十力中。若起一一力现在前。则成就一力。所以者何。于一刹那中。无两慧并现在前何况多。若起余法现在前。则不成就力。复有余过。凡夫人可言离三界结。离三界结人可言凡夫人。凡夫人可言离三界结者。凡夫人善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时。则不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三界结。应是离三界欲人。离三界欲人是凡夫者。阿罗汉起善有漏及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时。则不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漏法。以不成就无漏法故。应是凡夫。欲令无如是过故。说成就是实有法。问曰。若成就是实有法者。譬喻者所引经云何通耶。答曰。转轮王于七宝中。得随意自在用故。世尊说名成就。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说成就是实有法不成就非实有法。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不成就是实有法。若不成就非实有者。成就亦非实有。所以者何。因不成就故。施设成就。如因明有闇因夜有昼因寒有热。因不成就有成就亦尔。复次不成就与成就。是两两近相对法。如贪与不贪恚与不恚痴与不痴。是两两近相对法。彼亦如是。复次若不成就无实体者。则无施设有断烦恼法。所以者何。圣道生时。断于烦恼。非如以石磨香。圣道生时。断烦恼得证解脱得故。名断烦恼。复有说所以作论者。或有说圣道是无为法。如毗婆阇婆提说。圣道是无为法。彼作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法。诸佛出世。尽觉悟此道。譬如庄严象马之乘。多人更乘人人虽异而乘常一。如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诸佛出世皆悟此道。诸佛虽异。其道常一。问曰。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依于佛经。佛经说。我得过去诸仙所得旧道。以佛说道是旧法故。言是无为。为止如是说者意故亦明道在世中。若道在世。必是有为非是无为。所以者何。无有无为法在于世者。若道是无为法者。则违此经。如说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檀摩提那比丘尼所。作如是问。道为是有为为是无为耶。彼作是答。毗舍佉优婆夷道是有为非是无为。问曰。若道是有为非无为者。毗婆阇婆提所说经云何通。答曰。以五事同故。说名旧道。一以方便同。二以地同。三以行同。四以境界同。五以所作同。方便同者。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满足六波罗蜜。诸佛亦尔。地同者。其道尽在第四禅地。行同者尽行十六行。境界同者尽缘四谛。所作同者。如一佛以道灭烦恼。一切佛亦尔。以此义通彼经。若如经所说。不依义者。即此经中说。我曾过旧城旧村城村。可是无为法耶。虽说城村是旧。而非无为。道亦如是。虽说旧道。而非无为。如偈说。

 若断欲无余  如莲华在水
 比丘离彼此  如蛇脱旧皮

蛇皮可是无为法耶。如是蛇皮虽说是旧。而非无为。道亦如是。是故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八种者。正见乃至正定。成就者。问曰。谁成就。为法成就。为人成就耶。若法成就。一切法无所欲。云何成就。若人成就。于实义中。人不可得。若无有人。云何成就。答曰。应作是说。成就非法非人。实义中有成就不成就。而无成就不成就者。实义中有缚有解。而无缚者解者。有烦恼有出要。而无烦恼者出要者。有生有死。而无生者死者。有业有业报。而无作业受业报者。有道有道果。而无修道证道果者。于实义中。有成就不成就。而无成就不成就者。或有说者法成就。问曰。若然者。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亦成就眼入耶。答曰。若作是说。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成就眼入而无过。评曰。应作是说。成就非法非人。然四阴五阴生时。有如是相似得。名成就不成就。尊者和须蜜说曰。一切法无所欲。于无所欲法中。有何成就不成就者。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此人成就善不善法。答曰。此是如来随俗言说而无有实。问曰。云何是成就义。尊者和须蜜答曰。不断义是成就义。问曰。若然者。具缚凡夫于一切法。不断尽成就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复次不弃义是成就义。问曰。若然者。学人不弃无学法。成就彼法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得而不失义。是成就义。若得彼法不失。是名成就。问曰。何故名学为学。学法故名学耶。为得学法故名学耶。若学学法是学者。定犍度所说云何通。如说学住自性。若得学法是学者。佛经云何通。如说佛告尸婆迦。学学法故名学。答曰。应作是说。学学法故名学。问曰。若然者。佛经善通。定犍度所说云何通。答曰。彼中说得学法故名学人。复有说者。得学法故名学。问曰。若然者。定犍度所说善通。佛经云何通。答曰。佛经中说。不舍期心。不舍方便。学人若住善不善无记心。而不舍趣涅槃心故名学。如人在道路中止息。他人问言。欲何所趣。彼人答言。欲趣某方。其人以不舍去心故。虽住言去。彼亦如是学迹者。问曰。无学迹于学迹。明净胜妙。何故但说学迹。不说无学迹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此说始起初入法者已说学。当知亦说无学。复次以所作各各不同故。学人以道迹所作胜。无学人以解脱所作胜。如王与臣所作各各不同。王以尊贵降伏所作为胜。臣以执仗斗战所作为胜。彼亦如是。复次学道迹。能断烦恼。犹如器仗。能破怨敌。无学不尔。复次学道迹。能作断烦恼方便及断烦恼。无学不尔。复次数数行义是道迹义。无学不数数行故。不名为迹。

学人成就八种道迹。几成就过去。几成就未来。几成就现在。答曰。若依有觉有观三昧。有觉有观三昧者。是未至及初禅。问曰。此中何者是依。答曰。或有说者。俱生故是依。复有说者。次第缘是依。评曰。应作是说。依彼二地起此法故名依。初者有四种。一得正决定初。二得果初。三转根初。四离欲初。得正决定初者。依彼二地得正决定。得果初者。依彼二地初得学果。转根初者。依彼二地信解脱转根作见到。离欲初者。以世俗道离欲依彼二地。初起无漏道现在前。此中依四种初而作论。随相而说学见现在前。问曰。学人或起非学非无学见。何故但说学人学见现在前耶。答曰。应作是说。或学见现在前。而不说者。当知学人必起学见。不起非学非无学见。如所说诸初刹那现在前无过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刹那经生灭者。设有生灭。以得果转根故。而舍八未来成就。修八现在成就。若灭已不舍。灭者是无常。灭不舍者。舍圣道有三种。一得果。二退。三转根。若不得果。不退不转根。即依彼地灭已复起现在前。问曰。何故依彼地灭已复起现在前耶。答曰。学人依彼地。共烦恼战得胜。破结怨敌。念其恩故。复起现在前。如人着铠执仗。与怨共斗。既得胜已。其人后时。以念恩故。数数修治器仗。而覆藏之。不令毁坏。彼亦如是。复次以四事故。重起现在前。一欲受现法乐故。二欲游戏故。三欲观先所作故。四欲受用圣法故。学第二刹那顷。八成就过去。是前刹那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八成就现在。是现在前者。彼灭已不舍。若依无觉无观三昧。学见现在前。八成就过去。是依有觉有观地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七成就现在。是现在前者。除正觉。所以者何。地无正觉故。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学见现在前。八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地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四成就现在。除正觉正语正业正命。彼地无故。彼灭已不舍。若入灭定。若起世俗心现在前。八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地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现在无。若入灭定。是时无心。有心者能修道。若起世俗心现在前。彼心是有漏。此中但说无漏道种。若依无觉无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是第二第三第四禅。问曰。此中何故不说中间禅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已在后所说中故。所以者何。更无异种。与第二第三第四禅种同故。依义如先说。初者有四种。如先说。学见现在前如说。初刹那不成就过去。如先说。八成就未来七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如先说。复依无觉无观三昧。学见现在前。第二刹那顷。七成就过去。是依无觉无观地。生灭者。八成就未来。七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学见现在前。七成就过去。是无觉无观地生灭者。八未来四现在成就。如先说。彼灭已不舍。入灭定。若起世俗心。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学见现在前。七成就过去。是无觉无观地。生灭者。八未来八现在成就。如先说。若依无色定。无色定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依者如先说。初者四种初。如先说。此中依离欲初而作论。非得正决定初。所以者何。无有依无色定得正决定者。非得果初。所以者何。无有依无色定得学果者。非转根初。所以者何。无有依无色定转学根者。以世俗道。离下地欲。后依彼地初起无漏道现在前。最初刹那无过去。八未来四现在成就。如先说。问曰。如世俗无色定非不因世俗禅。无漏无色定非不因无漏禅。世俗禅。是世俗无色定方便所依门。无漏禅是无漏无色定方便所依门。何故说无过去耶。答曰。道种或有在禅地者。或有在无色地者。彼虽起在禅地者。未起在无色地者。是故无过去灭者。是无常灭不舍者舍圣道有三种。如先说。依彼地生灭圣道复起现在前。问曰。何故依彼地生灭圣道复起现在前耶。答曰。以念恩故。广说如上。第二刹那顷。四成就过去。是依无色定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四成就现在。是起现在前者。除正觉正语正业正命。彼地无故。彼灭已不舍。若入灭定。若起世俗心现在前。四成就过去。八成就未来。现在无。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学见现在前。四成就过去。是依无色定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八成就现在。是起现在前者。问曰。无色定次第能起有觉有观三昧耶。答曰。不能。此说说次第。不说定次第。此说说随顺。不说定随顺。彼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昧。学见现在前。四成就过去。是依无色定生灭者。问曰。过去有八。是依有觉有观三昧生灭者。何故说四耶。答曰。此中一切处唯说最初生灭者。八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七成就现在。是起现在前者。除正觉。彼地无故。问曰。此中说何等学人。答曰。此中说习学次第入一切定。犹如登石上梯者。先入有觉有观三昧。次入无觉无观三昧。次入无色定。次入灭定。次起世俗心。说如是学人。若先入有觉有观三昧。次入无觉无观三昧。次入无色定。次入灭定。不起世俗心。不说如是学人。余如杂揵度。人品中说十二枝缘端正女人喻。

有四种道。一苦迟慧道。二苦速慧道。三乐迟慧道。四乐速慧道。问曰。应说一道。谓尽苦道。尽生死有道。尽老死道。应说二道。一尽色道。二尽名道。应说三道。一尽欲界道。二尽色界道。三尽无色界道。应说五道。谓尽色道。乃至尽识道。应说十一道。谓尽老死道。乃至尽行道。若以在身若在刹那。则有无量无边道。何故世尊于一道广说四道。于无量无边道。略说四道。云何施设立四道耶。答曰。以三事故。一以地。二以根。三以人。总而言之。以三事应以二事。或以地以根。或以地以人。以地以根者。依未至中间三无色定。钝根人所行道。是名苦迟慧。即依此地利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禅。钝根人所行道。是名乐迟慧道。即依此禅。利根人所行道。是名乐速慧道。是名以地以根。以地以人者。依未至中间禅三无色定。坚信信解脱时解脱人所行道。是名苦迟慧道。即依此地坚法见到。非时解脱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禅。坚信信解脱时解脱人所行道。是名乐迟慧道。即依此禅。坚法见到。非时解脱人所行道。是名乐速慧道。是名以地以人。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六

 

上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下篇:鞞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序 释道摽撰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

佛说善生子经

佛说善生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 一时,众祐...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序品...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净土全书

净土全书序 盖闻愿生净土者。必先净其心。其心净则其...

七天报恩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欢迎大家来道场白华庵听法,...

不拿佛法做人情——记来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经忏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净土法门两个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个唯识学的教理跟净土...

普贤化美女 考验僧德行

昙翼法师是浙江余杭人,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

诵哪部经回向给父母最好

问: 父母不在本地,诵哪部经回向给他们最好? 仁清法...

文殊发塔下的深思

大约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贫女乞斋》中观看了文殊...

梦参老和尚念佛三问

问: 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行者,还需要闻思修吗...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信愿持名,心不颠倒

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告诉我们,所谓的开权显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