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差别品第三之六

已辩因果相对决定。今当正辩果相差别。异熟等果其相云何。颂曰。

 异熟无记法  有情有记生
 等流似自因  离系由慧尽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为法  有为增上果

论曰。唯于无覆无记法中有异熟果。若尔则应非有情数亦是异熟。为欲简彼说有情言。唯于有情有异熟故。若尔于彼有情数中。长养等流应是异熟。又为简彼说有记生。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记异熟。故名有记。从彼后时异熟方起。非俱无间名有记生。如是名为异熟果相。岂不异熟。亦以前位异熟果体为同类因。是前异熟等流果故。则应亦说从无记生。是等流性如何乃说。从有记生非等流性。无如是失。异熟果体由同类因相有杂乱。由异熟因相无杂乱。是故但说从有记生。由此准知非等流性。以等流果与因相似有杂乱故。若异熟果与因相别无杂乱故。何故非情非异熟果。共业所得共受用故。大梵住处诸大梵共感。余可于中有受用理故。多有情业如何共感一非情果。自类因一业缘有多。亦无有过。又见少业能生多果。如何少果非多业生。能作因业。果少果多俱无所妨。异熟因力即不如是。果非共故。共果数招。非顺熟义是故异熟不摄非情。似自因法名等流果。谓似同类遍行二因。如同类因。善染无记等流果性。其相亦尔。如遍行因。唯是染污等流果性。其相亦尔。岂不俱起士用果性。亦似自因。如何可言。似自因法名等流果。无等流果不似自因。有士用果与自因异。故似自因名等流果。定无滥彼士用果失。岂不亦有等流异因。如遍行因望异部果。染性同故名似自因。士用果性有与因别。又以因者。谓果与因具二相似。一体二性。体谓受等。性谓善等。若于俱起士用果中。其性虽同而体必异。无二受等俱时生故。若于后起士用果中。性之与体皆容有异。故不可说果定似因。其等流果性必似因。于其体中亦容有似。故唯此果说似自因。然此二因互有宽狭。故别建立果望自因。俱必相似故合立一。由慧尽法名离系果。灭故名尽。择故名慧。即说择灭名离系果。由择为因离诸系缚。证得此灭故名为果。若法因彼势力所生。即说此法名士用果。此有四种。如前已说。言俱生者。谓同一时更互为因力所生法。言无间者。谓次后生如世第一法生苦法智忍。言隔越者。谓隔时生。如农夫等于穀麦等。言不生者。所谓涅槃。无间道力彼得生故。此既不生如何可说。彼力生故名士用果。现见于得亦说生名。如说。我财生是我得财义若无间道断诸随眠。所证择灭。名离系果及士用果。若无间道不断随眠。所证择灭。唯士用果非离系果。历诸位说如顺正理。诸有为法除在前生。是余有为之增上果。必无少果在因前生。果若前生后因无用。应未来法毕竟不生。士用增上二果何别。士用果名唯对作者。增上果名兼对受者。于上所说六种因中。何位何因取果与果。颂曰。

 五取果唯现  二与果亦然
 过现与二因  一与唯过去

论曰。五因取果。唯于现在定非过去。彼已取故。亦非未来。无作用故。言取果者。是能引义。谓引未来令其生等。于同体类。能为种子。于异体类由同一果。于非一果。由同性类。于异性类。而由有是。自聚相续。是故一切皆名能引。如是能引名为取果。此取果用。唯现在有。非于去来。唯此可名有为作用。相应俱有异熟三因。皆说功能名为作用。果异因故。二俱时故。所言五者。简能作因。然能作因。能取果者。定唯现在。与通过现。应如同类。遍行二因。但非一切。有增上果。可取或与故此不说。如何此因唯现取果。如本论说。过去诸法为等无间能生二心。若出无想灭尽定心。由入二定心现在时取者。则应二定永不现前。等无间缘。取与俱故。无如是事。入二定心唯现在时。能取二定及出心果。然由二定是正所求必应先起。由此为障令出定心。非于入心无间即起。据与果义说过去生二心。此义于后当更分别。故能作因如同类遍行。总取未来为自增上果。然或有说。此能作因。取果与果俱通过现。理不应然。取果作用唯现有故。俱有相应与果亦尔。唯于现在。由此二因取果与果必俱时故。同类遍行二因与果通于过现。能作因中诸有果者。应同此说。然非一切皆容有果。故此不论。同遍二因。有等流果。无间生者。即现在时。于无间果亦取亦与。此果已生二因已灭。名已取与。若此二因灭至过去。其等流果方至生时。则此二因。于生位果。先取今与。言与果者。谓此诸因正与彼力令其生等。其能作因正居现在。彼增上果有现已生。如眼根等生眼识等。有无间生。如世第一法等生苦法智忍等。有隔越生。如顺解脱分善根等生三乘菩提尽智等。有缘无缘善不善等。诸同类因。取果与果。时有同异。有四句等。如顺正理广说应知。异熟与果唯于过去。由异熟果。无与因俱。或无间故。西方诸师说五果外别有四果。一加行果。二安立果。三和合果。四修习果。此皆士用增上果摄。由是故说果唯有五。辩因果已复应思择。此中何法几因所生。应知此中法略有四。谓染污法异熟生法。初无漏法。三所余法。余法者何。谓除异熟余无记法。除初无漏诸余善法如是四法。颂曰。

 染污异熟生  余初圣如次
 除异熟遍二  及同类余生
 此谓心心所  余及除相应

论曰。诸染污法除异熟因余五因生。由异熟因所生诸法非染污。故异熟生法除遍行因余五因。生由遍行因所生诸法唯染污故。三所余法双除异熟遍行二因。余四因生由所余法非异熟性故。及非染污故。初无漏法及除同类。及言为显。亦除异熟遍行二因。余三因生。由初无漏无有前生同类法故。及是善故。如是四法。为说何等。应知唯说心及心所。若尔所余不相应行及色四法。复几因生。如心心所。除因外及除相应。应知余法。从四三二。余因所生。谓染污色。不相应行。如心心所除异熟因及除相应。余四因生异熟生色不相应行。如心心所除遍行因及除相应。余四因生三所余色不相应行。如心心所双除异熟遍行二因及除相应。余三因生初无漏色不相应行。如心心所除前三因及除相应。余二因生一因生法决定无有。今应思择一切法中。何法能为几因自性。谓或有法具足能为六因自性。次第乃至有法能为一因自性。此中有法具足能为六因性者。谓诸过现不善遍行心心所法。有法能为五因性者。谓诸过现不善非遍心心所法。或无记遍心心所法。或善有漏心心所法。或不善遍不相应行。有法能为四因性者。谓诸过现不善色法。或善有漏色心不相应行。或不善非遍心不相应行。或无记遍。不相应行。或无记非遍心心所法。或诸无漏心心所法。或诸未来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有法能为三因性者。谓诸过现无记色法。或无记非遍心不相应行。或无漏色不相应行。或未来不善及善有漏色心不相应行。或无记无漏心心所法。有法能为二因性者。谓诸未来无记无漏色心不相应行。有法能为一因性者。谓无为法无法非因有法非果。所谓虚空及非择灭。复应思择。如是六因自性相望有纯有杂且能作因。对俱有因为顺后句。谓俱有因必杂能作。有纯能作。非俱有因。谓无为法。又能作因对同类因亦顺后句。谓同类因必杂能作。有纯能作。非同类因。谓未来法及无为法。又能作因对相应因亦顺后句。谓相应因必杂能作。有纯能作。非相应因。谓诸色法不相应行及无为法。又能作因对遍行因亦顺后句。谓遍行因。必杂能作。有纯能作。非遍行因谓未来法。过去现在非遍行法及无为法。又能作因对异熟因亦顺后句。谓异熟因必杂能作有纯能作非异熟因。谓无记法及无漏法。若俱有因对同类因为顺后句。谓同类因必杂俱有。有纯俱有非同类因。谓未来法。又俱有因对相应因亦顺后句。谓相应因必杂俱有有纯俱有非相应因。谓诸色法不相应行。又俱有因对遍行因亦顺后句。谓遍行因必杂俱有。有纯俱有非遍行因。谓未来法过去现在非遍行法。又俱有因对异熟因亦顺后句。谓异熟因必杂俱有。有纯俱有非异熟因。谓诸有为中无记无漏法。若同类因对相应因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过去现在色不相应行第二句者。谓未来世心心所法。第三句者。谓过现世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谓未来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又同类因对遍行因为顺后句。谓遍行因必杂同类。有纯同类非遍行因。谓过现世非遍行法。又同类因对异熟因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过去现在无记无漏法。第二句者。谓未来不善及善有漏法。第三句者。谓过现不善及善有漏法。第四句者。谓未来世无记无漏及无为法。若相应因对遍行因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未来世心心所法。过现非遍心心所法。第二句者。谓过去现在遍不相应行。第三句者。谓过去现在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谓诸色法未来一切不相应行。过现非遍不相应行。及无为法。又相应因对异熟因亦作四句。第一句者。谓无记无漏诸心心所法。第二句者。谓不善善有漏色不相应行。第三句者谓不善善有漏诸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谓无记无漏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若遍行因对异熟因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过去现在无记遍行法。第二句者。谓未来不善及善有漏法。过现善有漏不善非遍法。第三句者。谓过去现在不善遍行法。第四句者。谓未来世无记无漏法。过现无漏无记非遍法及无为法。又应思择如是六因。色非色等诸门差别。谓六因中相应遍行。二因非色。余之四因通色非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应知亦尔。又六因中唯相应因但相应法。余通相应不相应法。有所依无所依。有发悟无发悟。有行相无行相。有所缘无所缘。应知亦尔。又六因中遍行异熟二因唯有漏。余之四因通有漏无漏。又六因中能作一因通有为无为。余之五因一向是有为。又六因中遍行一因唯是染余之五因通染及不染。有罪无罪黑白有覆无覆顺退不顺退。应知亦尔。又六因中异熟一因唯有异熟。余之五因通有异熟及无异熟。又六因中能作一因通三世非世。俱有相应异熟三因皆通三世。同类遍行二因唯通过去现在。又六因中遍行一因不善无记。异熟一因通善不善。余之四因皆通三性。又六因中遍行异熟通三界系。余之四因通三界系及通不系。又六因中遍行异熟二因。唯是非学非无学。余之四因皆通三种。又六因中遍行一因唯见所断。异熟一因通见修所断。余之四因通见修所断及非所断。又六因中能作一因通四谛摄及非谛摄。遍行异熟二因唯通苦集谛摄。余之三因通苦集道三谛所摄。又六因中相应遍行唯四蕴摄。俱有同类异熟三因通五蕴摄。能作一因通五蕴摄及非蕴摄。又六因中相应遍行意法处摄。异熟一因色声意法四处所摄。余之三因十二处摄。又六因中遍行一因意法意识三界所摄相应一因通七心界法界所摄。异熟一因通色声界及七心界法界所摄。余之三因十八界摄。此等因果诸差别相。非一切智无能遍知。已随我等觉慧所行。因果义中略辩其相。为重明了思择诸缘。何谓诸缘。颂曰。

 说有四种缘  因缘五因性
 等无间非后  心心所已生
 所缘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论曰。于何处说。谓契经中如契经中说四缘性。谓因缘性。等无间缘性。所缘缘性。增上缘性。此中缘性即是四缘。如四所居即所居性为显种类故说性言。意辩诸缘随事差别。有无量体。然括其义无非摄入四种类中。谓一切缘无过此性。于六因内除能作因。所余五因是因缘性。如本论说。何谓因缘。谓一切有为法。论既不说亦摄无为。故立五因为因缘性。无为何故不立因缘。此如前释。唯无障住立能作因。非余因摄。虽诸法性本有非无。而作用成必待因力。如诸造色体本非无。而功用成必因大种。因中胜者。其唯五因。如造色因胜者无五。非后已生心心所法。一切总说等无间缘谓除阿罗汉最后心心所。诸余已生心心所法。无不皆是等无间缘。为简未来及无为法。说已生言。为简诸色不相应行说心心所。何故等无间缘唯心心所。此与等无间缘义相应故。此缘生法等而无间。依此义立等无间名。谓一相续必无同类二法俱生。故说名等。此缘对果无同类法中间为隔。故名无间。若说此果无间续生名无间者。出无想等心等望前应非无间。或无等法于中间起名等无间。是二中间无容得有等法生义。或前俱生心心所品。等与无间后品为缘。非唯同类名等无间。何故一身心心所法。无有同类二体俱生。等无间缘无第二故。何缘无二等无间缘。一一有情一心转故。何缘一一但一心转。心于余境正驰散时。于余境中不了知故。又心在定专一境时。余境散心必不生故。又一相续若有多心。应无有能调伏心者。又若一身多心并起。为境各别为共相应若共相应。一境一相无差别故。俱起唐捐。若境各别即应染净善恶俱生。便无解脱。复有至教证一有情。唯有一心相续而转。谓契经说。受乐受时。彼于尔时二受俱灭。又契经说。心为独行。云何定知心心所法生时必藉等无间缘。由契经说。及彼能生作意正起现见觉慧定。由觉慧为先故生。若异此者。何理能遮。本无有情今时欻起。诸阿罗汉最后心心所。何缘故说非等无间缘。由彼不能牵后果故。此复何故无牵果。能以于尔时余缘阙故。许余缘阙故后识不生有牵后果能。斯有何咎。若能牵后应如前位。心心所法亦能与果。若缘阙故与果义无。应由阙缘不能牵果。或正灭时心心所法能牵能与在正生位等无间法处名等无间缘。诸阿罗汉最后心等。于正灭位。无有正生等无间法。故不可说等无间缘。若尔无想及二定前。心心所法于正灭位正生位中无心心所。应不可说等无间缘。彼定当生故亦名等无间。不相应隔不得即生。既定当生说生无咎。同类因等取果无定。是故不应以彼例此。何故未来心心所法。全不许立等无间缘。等无间缘前后所显。未来未有前后决定。若彼已有前后决定。修正加行则为唐捐。异熟因果虽前后定。而就相立不据前后。故通未来不可为例。若未来世无定前后。如何世尊记当时分。诸佛德用不可思议。因果曾当皆能现见。有说。现在有情身中。各有未来因果先相。佛因观此便知未来。证见分明非占相智佛。于此等尔焰稠林。理有所因方能证见。非一切智便无所因。于色等境能有作用。何缘诸色不相应行。俱不建立等无间缘。以一身中同类并起。或多或少非等无间。若尔命根无二俱起。何不许託等无间缘。宿业力生非前命引。虽心心所有先业生。而託境根不可为例又不决定是异熟生。然毗婆沙说心心所依缘行相皆有拘碍。由斯故立等无间缘。色不相应无如是事。非唯开避建立此缘。亦据牵生立此缘体。故极微等虽前避后后方得生。而非此缘。心等相生有定不定。故知亦据有力牵生。此定不定如顺正理。诸心心所自因力生。前无间灭有何作用。谓诸根境虽现和合。而无识等同类并生。故知前心无间灭位。有力牵后心等令生。色不相应无如是事。如说。云何心等无间法。谓心无间。余心心所法。已生正生及无想定。乃至广说。此已生言摄过现世。正生言摄未来生时。若尔便应第二念等。定及出定心。非心等无间。入心无间彼未生故。彼后正生时名心等无间。中间不隔等无间缘。故后望前亦名无间。又必当起亦名生时。果被取已必当生故。若尔违害见蕴论文。如彼问言。若法与彼法为等无间。或时此法与彼非等无间耶。彼即答言。若时此法未至已生。有何违害。等无间定要至已生。然于此中有二种释。并无违害。若时此法未已生者。此法是何为前为后。如世第一法生苦法智忍为世第一法。未至已生时非与苦法智忍为等无间。若至已生位。为等无间耶。为苦法智忍。未至已生时非与世第一法为等无间。若至已生位为等无间耶。若执前者。有心位可尔。无心位如何。谓无心定。入心已生。不可即与第二念等。定及出心。为等无间。若入定心至已生位。即与彼诸法为等无间者。等无间缘果法被取。必无有物能碍其生。则彼一切皆应顿起。若入心后出心即生。是则二定永应不起。若执后者。苦法智忍未已生时。应不与彼世第一法为等无间。然必应许苦法智忍在正生时。即名与彼世第一法为等无间。此中一类许可前执。然见蕴文约有心位。说等无间故无前失。或言设约无心位辩此失亦无。谓入定心居现在位。顿取诸定及出心果。亦与最初刹那定果。灭入过去。随后诸定。及出定心。一一生时与果非取先已取故。岂不一切等无间缘。无有异时。取果与果。此责非理。取果必顿。与果有渐。故无有失。但应责言。同一心果。何缘诸定及出定心。前后而生不俱时起。正所求者理必前生。谓入定心顺求于定。故心无间定必前生。若尔何缘诸刹那定前后而起。诸刹那定俱生无用。故不俱生。由前加行势力所引。故多念定长时续生。非多刹那定俱起用。一刹那定所不能为。故不顿生。犹如识等。然诸念定是等无间。不可说为等无间缘。若法由前心等引起。同一种类必不俱生。生已复能引后令起。可名等无间及等无间缘。诸定虽由前心等引。同一种类必不俱生。然其生已不能引后。可名等无间。非等无间缘。是故设约无心位辩。亦无有失。诸作是说。入二定心灭入过去。方能渐取第二念等定及出心。彼入定心应非过去。夫取果者是牵果能。诸牵果能是行作用。依行作用立三世别。若有作用非现在者。岂不便坏世别所依。诸有释言。过去眼等。于色等境。无有见闻嗅甞觉等。各别作用故非现在。彼释不然。应共审决眼等作用。为是于境见等功能为牵果用。若是于境见等功能。便于闇中现在眼等。未生已灭眼等何殊。而不说为未来过去。闇中眼等。虽无见闻嗅甞等用。而皆现有。牵果功能。可名作用。约有此用皆名现在。所余取境与果等用。皆非作用但是功能。如是功能三时容有。辩三世处当具思择。又过去世诸心心所。于所缘等不能为碍。故不能作此缘取果。复有一类许可后执。岂不苦法智忍在正生时。即与世第一法为等无间。理实应尔。然此中说等无间缘。要至已生此缘方立。故无有过。如是二释未已生言。于我义宗并无违害。所缘缘性即一切法。离心心所所缘境外。决定更无余法可得。以一切法是心心所生所攀附故曰所缘。即此所缘是心心所。发生缘故名所缘缘。一切法者即十二处。谓眼耳鼻舌身意识及相应法。随其次第以诸色声香味触法为所缘境。六根唯是意识所缘。何缘故知。经言多法生意识故。又眼等根皆非五识境所摄故。所识所知遍诸法故。五识所缘唯实非假。意识所缘通于假实。诸心心所缘有非无。破斥余宗如顺正理。然心心所所缘境定。谓眼识等于所缘色。乃至意识等于所缘诸法。此心心所于所缘定。为处为类为约刹那。有说。约处。谓眼识等唯缘色处。余随所应各说自境。勿于一境。多心心所。住不生法。故余非定。且眼识等于诸色中。随遇何色即缘之起。若尔如何青黄等觉体不杂乱。有避此失说约处类。非约刹那。若尔如何青黄等觉体不杂乱。如是应说处类刹那三皆决定。岂不一境。多心心所。住不生法。此无有失。未来世宽岂不容受。又心心所于自所缘。前所觉知后能随忆。且五识等境。意识等随忆。五识等不能随忆。前觉境一念缘故。无分别故。意有二种。谓染不染。随一觉知。二能随忆。复有三种。善染无记。随一觉知。三能随忆复有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随一觉知。四能随忆复有五种。谓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见苦见集及修所断。随一觉知。五能随忆。见灭见道。所断觉知。四能随忆。各除他一。广说乃至。有十二种。谓欲界四上界各三及学无学。欲善觉知十二随忆。不善色善觉知亦尔。欲覆无覆无记觉知八能随忆。除色有覆及无色三。色覆觉知。十能随忆。除欲有覆无覆无记。无色界善觉知亦尔。色界无覆无记觉知。十能随忆。除无色界有覆无覆。无色有覆无覆觉知九能随忆。除欲有覆欲色无覆。有学觉知十一随忆。除欲有覆无学觉知退法如学。若不退法七能随忆。除学及除三界四染二十心等诸门差别。觉知随忆如理应思增上缘性即能作因。以能作因。因义细故。无边际故。摄一切法。若此于彼不碍令生。是能作因。增上缘义。对三缘义。此类最多。所作寔繁。故名增上。岂不增上摄法普周。宁复对三。言此增上。非对三体。立增上名。何者对三义用而立。诸缘义用互不相通。诸缘体性更互相杂。如增上缘义类无量。所作繁广。余三不然。故此独摽增上缘称。为摄五因。及三缘性。所不摄义。立能作因。及增上缘。由此二种义类最广。故立通名。譬如行蕴。法界法处。法宝法归。法念住等。有余师说。此增上缘体类最多故名增上。所缘缘性虽遍诸法而作所缘。不通俱有。由位狭故废增上名。有余复说。所生广故名增上缘。谓一切法。唯除自体。遍能生起。一切有为。如一刹那眼识生位。除其自性用一切法为增上缘。余生亦尔。此缘体用其量无边。如契经中。说世自法三增上者。止恶行善。所观因故。立增上名。谓境现前烦恼将起。随观彼一恶止善行。于止行中得增上故。契经且说。增上有三。非余于余无增上义。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十

 

上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下篇:中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序 释道摽撰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

阿毗昙心论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阿毗昙毗婆沙论

毗婆沙序 释道挻作 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佛说解夏经

佛说解夏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大乘同性经

大乘同性经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 周...

【注音版】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海印三昧论

海印三昧论一卷(并序)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明皛所述 若夫...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佛说十八泥犁经

佛说十八泥犁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生...

佛说树提伽经

佛说树提伽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 昔有...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梦参老和尚:念万遍地藏菩萨圣号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地藏菩萨晨朝入定度众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微细的爱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 钩帘归乳燕,穴窠...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唯心净土」的正确含义

这个唯心净土,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在这里往往会...

造作十恶业的来世果报

众所周知:吾人须坚守『五戒』,方能来世保持人身;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