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二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缘起品第四之一

已依三界辩得心等诸法差别今应思择三界是何处别有几颂曰。

 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
 此上十六处  名色界于中
 初二二三三  第四静虑八
 无色界无处  由生有四种
 依同分及命  令心等相续

论曰。那落迦等下四趣全。及天一分眷属中有。并器世间。总名欲界。天一分者。谓六欲天。一四大王众天。二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四覩史多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如是欲界地狱趣等。并器世间总有十处。地狱洲异分为二十。八大地狱名地狱异。一等活地狱。二黑绳地狱。三众合地狱。四号叫地狱。五大叫地狱。六炎热地狱。七大热地狱。八无间地狱。言洲异者。谓四大洲。一南赡部洲。二东胜身洲。三西牛货洲。四北俱卢洲。如是十二并六欲天傍生饿鬼处成二十。若有情界从自在天至无间狱。若器世界乃至风轮皆欲界摄。已说欲界并处不同。此欲界上处有十六。谓初静虑处唯有二。二三各有三。第四独有八。器及有情总名色界。言初静虑处有二者。一梵众天。二梵辅天。第二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净天。第三静虑处有三者。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遍净天。第四静虑处有八者。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并五净居处合成八。五净居者。一无繁天。二无热天。三善现天。四善见天。五色究竟天。此十六处诸器世间并诸有情。总名色界。何缘大梵及无想天。无寿量等殊不别建立。不应别立大梵一故。要依同分立天处名。非一梵王可名同分。虽寿量等与余不同。然由一身不成同分。故与梵辅合立一天。高下虽异然地无别。无想有情与彼广果。寿身量等无差别故。亦无异因。故不可立为第四处。无色界中都无方处。以无色法去来无表。皆无方所理决定故。但异熟生胜劣差别。说有四种。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由生胜劣非由方所。以于是处得彼定者命终即于是处生故。复从彼殁生欲色时。即于是处中有起故。由渐离欲渐得彼定。及生劣胜次第如是。随生因力果少多故。于无色界受生有情。以何为依心等相续。何缘于此欻复生疑。以诸法中都无有我。心心所法在欲色界。依託色身可相续转。于无色界既无色身。心等应无相续转义。为显彼有依故作是说。依同分及命心等相续。及声摄余不相应行。谓得及非得异生性生等法转所赖故名为依。心等转时要託彼故。眼等四识一一皆用无间灭意及自色根为其所依。及为依性。以自色根所依大种身根及大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但为依性。身识即用意及身根。为其所依及为依性。但以身根所依大种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为其依性非为所依。意识但以无间灭意为其所依。及为依性。身根及大同分命根。得等生等但为依性。如是欲色有情心等。依色同分命等相续。无色有情以无色故。但依同分及命根等心等相续。非无有依。依与所依二相别者。要由彼有此方得转。无则不转是为依相。定有彼相及随变者。是谓为依及所依相。虽彼诸法为心等依。而或有时心等不转。此由别法为障碍故。心等转位必有彼依。故彼得为心等依相。现见心等于死身内毕竟不生。于生身中虽暂时灭。而定当起。故彼色等依相极成。由此故知。色声香等于心心所不能为依。以外事中有色声等。然心心所曾不转故。心等不随无间灭意定有转变。如何可说。彼为所依。夫随变者。谓令改易。由前意灭。后心等起。何非所依。非同分等为心等依。如眼等根无间灭意。故所依相与依相别。如是欲色诸有情心。四蕴俱生灭为依性。唯一色蕴得为所依。酒等恼时心虽转变。而无意识色为所依。夫成所依定能生变。意识非定随色变生。以无色时心亦有故。可为依性非作所依。是故六识在欲色界。得以四蕴为俱生依。无色意识以无色故。彼俱生依唯通三蕴。若尔何故但言无色心等依于同分及命。此说定同无乱依故。谓心心所虽互为依而非定同。不自依故亦非无乱。在此地生。乱起自他心心所故。同分及命心等同依。又此地生唯此地故。依此设起不同地心。由此还令自地心起。唯依此二名此地生。牵引业生无间断故。由斯说是同不乱依。心等不然。故略不说。若无此二余地四蕴现在前时。尔时有情应名余地非此地摄。自地先业所牵引果不相续故。然不应许。是故当知。如欲色界身同分命为心等依。虽或有时异地心起。而依身等。于此生中后定当牵自地心起。如是无色虽无有身。心等定依同分及命。故颂偏说。同分命根此是牵引。业异熟故。是余异熟相续住因。譬如树根茎等依住。现见诸树叶枝茎等。虽同种生而依根住。是故不应谓眼根等唯依业住无别有依。由斯已释。生无色界业生心等须别依因。故本论中不作是说。心转即用受等为依。即由此因得非得等。及声总显不说别名。谓彼非唯业所生故。设业生者非恒续故。由此总说名为识缘。不说受等为识依性。如何彼法为心等依。谓彼若无自地心等必不生故。犹如身等。或由彼是无乱因故。非生上地成就下善。又无成异地异生性等。故彼为依性其理极成。有余师言。如坑堑等。虽无风等灯焰不生。彼法若无心等不起。故知心等用彼为依。或有门人作是徵请。不相应行应如色身。亦能为依生意识等。故但为说不相应行为心等依。非无色界俱生四蕴无相依义然于此中心与受等为所依性。非彼受等为心所依。非所随故。要心总了境界相时。受等方能取差别相。故彼随心心非随彼。然心心所名互相随。互随转者。同一果故。何缘不说欲色界中此二为依心等相续。而但说彼依于色身。欲色界中身同分等。虽恒相续。皆能为依而身麁显。是故偏说。或为成立同分命根离身别有。故作是说。非于无色或余地中业生心等恒现前故。或显同分及命根等亦依身转。故作是说。虽彼与身互相依止。而身胜故偏说为依。岂不命根为身依性亦是殊胜。命根若无。身根等法皆不转故。虽无命根彼皆不转。而身多为灾横等缘。命等随身亦有损益。故身与彼为依义胜。即由此义对法诸师。说无色中以无身故。同分命等更互相依。如本论说云何欲界。谓有诸法欲贪随增。色无色界亦复如是。为显诸法三界现行。非皆彼系。故作是说。虽诸烦恼皆所随增。贪多现行故偏说一。言欲贪者。谓欲界贪。色无色贪亦复如是。欲所属界说名欲界。如是类释上二界名。又欲之界名为欲界。由此界能任持欲故。色无色界应知亦然。若界有色而无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无色而有定者。是无色界。三界为一为复有多。三界无边如虚空量。故虽无有始起有情无量无边。佛兴于世一一化度无数有情。令证无余般涅槃界而不穷尽。犹若虚空世界当言云何安住当言傍住。故契经言。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坏或成。如于东方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不说上下。有说亦有上下二方。余部经中说十方故。色究竟上复有欲界。于欲界下有色究竟。如是展转世界无边。若有离一三界贪时。一切三界贪皆灭离。依初静虑起通慧时。所发神通但能往至自所生界。梵世非余。所余通慧应知亦尔。勿有于境太过失故。已说三界。趣复云何。何处几种。颂曰。

 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

论曰。于三界中随其所应说有五趣。如自名显。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唯于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为显有界非趣所摄。故三界中说有五趣。善染无记有情无情及中有等。皆是界性。趣体唯摄无覆无记。及与有情而非中有。言趣体唯摄无覆无记者。唯异熟生为趣体故。由此已释趣。唯有情无情中无异熟生故。趣体唯摄无覆无记。如七有经定应信受。经说七有。谓地狱有。傍生有。饿鬼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此中业有是五趣因。简趣异因。是故别说。此经为显趣体唯摄无覆无记。故简异因。理亦应然。若善染法是趣体者。趣应杂乱。一趣身中多趣惑业。皆可现起及成就故。业如中有俱别说故。是趣因故定非趣摄。非如见浊。有处说见是烦恼故。无处说业是趣体故。不可为例。唯异熟生是诸趣体。何缘证知。契经说故。经说。舍利子作是言。具寿。若有地狱诸漏现前故造作增长。顺地狱受业。彼身语意曲秽浊故。于那落迦中受五蕴异熟。异熟起已名那落迦。除五蕴法彼那落迦都不可得。此中既说。除异熟生色等五蕴无别地狱。异熟起已名那落迦。故知趣体唯是异熟。发地狱业名地狱漏。招地狱生名地狱业。非此漏业即地狱体论说五趣。一切随眠所随增者依。趣及趣能结生心说。故无失中有非趣何。缘故知由经论理为。定量故。且由经者。谓七有经别说五趣因方便故。言由论者。施设论说。四生摄五趣。非五摄四生。不摄者何。所谓中有法蕴论说。眼界云何。谓四大种所造净色。是眼眼根眼处眼界。地狱傍生鬼人天趣。修成中有。言由理者。趣谓所往中有不应是所往处。由此能往所往趣故。又彼即于死处生故。非所往处故非趣摄。若尔无色亦应非趣死处生故。不尔。无色死处即生不往余处。中有虽是死处即生。然往余处故非趣体。言中有者。谓中有地死生中间决定有故。生有无间容起死有。故无本有名中有过。或容彼在异类二生中间起故。名为中有。不可说在二趣中间。故名中有。对执中有是趣摄宗因不成故。于前所说诸界趣中。如其次第识住有七。其七者何。颂曰。

 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
 飜此身想一  并无色下三
 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

论曰。谓若略说。欲界人天并及下三静虑无色。此七生处是识住体。若广分别应随契经。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识住一分。天者谓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起。言有色有情者。是成就色身义。言身异者。谓彼色身种种显形状貌异故。彼由身异或有异身。故彼有情说名身异。言想异者。谓彼苦乐不苦不乐想差别故。彼由想异或有异想。或习异想以成其性。故彼有情说名想异。有色有情身异想一如梵众天。谓劫初起。是第二识住。所以者何。以劫初起彼梵众天同生此想。我等皆是大梵化生。大梵尔时亦生此想。是诸梵众皆我化生。何缘梵众同生此想。由见梵王处所形色及神通等皆殊胜故。又观大梵先时已有己及余天后方生故。彼不能见从上地殁依初静虑发宿住通。不能了知上地境故。何缘大梵亦生此想。彼才发心众便生故。谓己所化非速殁故。或愚业果感赴理故。或见己身形状势力寿威德等过余众故。由是缘故。梵众梵王身虽有殊而生一想。言身异者。初静虑中有表无表寻伺多识。为因感身有差别故。安立众生身有异故。有色有情身一想异。如极光净天。是第三识住。此中举后兼以摄初。应知具摄第二静虑。若不尔者。彼少光天无量光天何识住摄。彼二既有第三识住相。无缘可说非识住所收。故知此中依举显理说诸识住。非但如言彼天中无有表业等。为因所感差别身形。故言身一。此显同处身相无异。非说处别。第二静虑喜舍二想杂乱现前。故言想异。由彼天众厌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舍根现前厌近分地。舍根已起。根本地喜根现前譬如有人。于诸饮食若素若腻欣厌互增。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净天。是第四识住。言身一者。释义如前。唯有乐想故名想一。遍净天乐寂静微妙。常生欣乐无起厌时。是故无由近分交杂。故唯依此立想一名。初静虑中由染污想。故言想一。以于非因起戒禁取执为因故。第二静虑由二善想。故言想异。由等至力二受交参而现前故。第三静虑由无记想。故言想一。纯一寂静异熟乐受而现前故。下三无色名别如经。即三识住是名为七。释三无色如顺正理。此中何法名为识住。谓彼所系五蕴四蕴识于其中乐住着故。有余师说。唯有情数得识住名。契经说故。为显诸识所住着事。故契经说七识住名。由此余处非识住摄。以彼处识有损坏故。识于其中不乐住着。余处者何。谓诸恶处。第四静虑及有顶天。云何于中识有损坏。损坏识法于中有故。何等名为损坏识法。谓诸恶处有重苦受能损于识。第四静虑有无想定及无想事。有顶天中有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复说若处余处有情心乐来止。若至此处不更求出。说名识住。于诸恶处二义俱无。第四静虑心恒求出。谓诸异生求入无想。若诸圣者乐净居等。若净居天乐证寂灭。有顶昧劣故非识住。有说。若识爱力执受安住其中。说名识住。一切恶处净居天等。业力执受安住其中。无想有情及有顶处。见力执受安住其中。由是皆非识住所摄。有余复说。众生有三。所谓乐着诸境乐想。乐着境者。人及欲天。乐着乐者。下三静虑。乐着想者。下三无色。唯于此处立识住名。余无此三。故非识住。相承说者。若处具有见修所断。及无断识立识住名。异此便非识住所摄。欲界无定就所依说。有无漏识。非想有定就自性说。无无漏识。或欲人天。一身容有具三识义。非想不尔。第四静虑虽具三识。而五处全一处少分。不具三识。故少从多不立识住。是故识住数唯有七。如是解释七识住已。因兹复辩九有情居。其九者何。颂曰。

 应知兼有顶  及无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余非不乐住

论曰。前七识住及第一有无想有情是名为九。诸有情类唯于此九欣乐住故。立有情居。谓诸有情自乐安住。所依色等实物非余。以诸有情是假有故。然诸实物是假所居。故有情居唯有情法。以有情类于自依身爱住增强。非于处所。又于处所立有情居。则有情居应成杂乱。居无杂乱唯有内身。故有情居唯有情法。既言生已名有情居。知有情居不摄中有。又诸中有非久所居。故诸有情不乐安住。又必应尔。由本论说。为显生处立有情居。于生死中为显诸识。由爱住着建立识住。显诸有情于自依止爱乐安住。立有情居。故此二门建立差别。有顶无想既非识住。如何可说为有情居。此责不然。义各异故。由此二处有坏识法。识不乐居故非识住。然彼二处成有情身。有情乐居故九所摄。谓若有处余乐来居不乐迁动。有情居摄。余处皆非不乐住故。言余处者。谓诸恶处第四静虑除无想天。恶处皆非有情居者。谓非余处有乐来居。亦无住中。不乐迁动。第四静虑除无想天。所余皆非有情居者。虽从余处有乐来居。然非住中不乐迁动。谓广果等。若诸异生乐入无想。若诸圣者乐入净居或无色处。净居天处乐入涅槃。故彼皆非有情居摄。因七识住。已辩有情居余契经中。复说四识住。其四者何。颂曰。

 四识住当知  四蕴唯自地
 说独识非住  有漏四句摄

论曰。如世尊言。识随色住。广说乃至。识随行住。此四识住其体云何。谓唯除识有漏四蕴。又此唯在自地非余。非识乐随余地蕴住。虽依余地蕴识亦现前。而余地蕴中识不乐住。憙爱润识令于蕴中增长广大。契经说故。非于余地色等蕴中憙爱能润识令增长广大。故余地蕴非识住摄。又自地中唯有情数唯自相续。立为识住。非非情数。他相续中识随乐住如自相续。有余师说。彼亦识住。以于其中憙爱润识亦令增长及广大故。已依自宗建立识住。当说建立识住因缘。此中云何识非识住。又此识住其义云何。谓识于中由憙爱力。摄为所住及为所着。是识住义。识随色住住。色着色。契经说故。若尔识蕴应成识住。世尊亦说。于识食中有憙有染。有憙染故识住其中。识所乘御理应如是。唯说四者为令于识除我见心。故于识中不说识住。如说莎底契经中言。我达世尊所说法教。驰流生死唯识非余。识谓世尊异名说我。为欲除灭彼我见心。显识依他体非是我我所依性。非谓能依。故识住门唯说有四。实非识住。但四非识。今谓世尊所说识住唯色等四。不言识者。由但色等于三时中与续有识为助伴故。谓唯色等与识俱生。过未亦能为识助伴。令续有识生死驰流。识则不尔。故非识住。且眼等根及俱色等。与俱生识为所依依。已灭未生但为识境。是故色蕴于三时中望续有识。能为助伴。现在受等与识俱生。为俱有因。一分与识同缘一境有助伴用。已灭未生俱为识境。是故受等亦于三时望续有识能为助伴。识虽过未望续有识少有助能。而俱生中全无助力。不俱起故。色等望识具二助能。识唯去来故非识住。故非情数及他身中。色等四蕴亦非识住。由彼望识但为所缘。不具二门助伴用故。住谓所住。是续有识引自果时能为依义住或所着。是续有识引自果时能为境义。自身色等可有与识同一境义。设不同境然能为依。具二助能故立识住。非有情数他身色等。则不如是。故非识住。如何定知识住道理如是安立。契经说故。如世尊言。有四依取所缘识住。识随色住。住色着色。是识与色或俱时生依于色住。或于色境缘而生着。何缘生着。前说于中憙爱润故。如是乃至识随行住。皆应广说。曾无有说识随识住。随谓亲附。或谓隣近。去来定说为疎远故。现在色等亲近于识。与识俱生名识随住。定无有识与识俱生。故不应言识随识住。由此经故。唯余四蕴与续有识为伴义成。有四依取。世尊说故。言依取者。谓色等四为生死依。烦恼所取或即为依摄取众苦。由是无漏非住理成。唯说依取为识住故。无漏色等灭依取故。即彼经说。苾刍当知。若于色界已得离贪。于所随色意生系断。此系断故。即能缘识无复住着。增长广大。广说受等。三界亦然。即由此经义准三世。色等四蕴皆识住摄。为显色等与识异故。我所承宗作如是说。若法与识可俱时生。识所乘御如人船里。此法可说识住非余。如是所言。意简识住与识类别。非为欲遮去来色等言非识住。虽许去来亦识住摄。而非情数非识住收。现在与识尚为疎远。况在去来可名识住。自身色等虽在去来与识疎远。而于现在与续有识极相亲近。由种类同亦名识住。如现在世异心无心两位自身色行二蕴。去来色等理亦应然。具二助能相不失故。由此色等自相续中三世所摄。皆名识住。七四识住皆唯有漏。为十摄四。四摄七耶。非遍相摄。可为四句。有七非四。乃至广说。第一句者。谓七中识。第二句者。谓诸恶处。第四静虑及有顶中除识余蕴。第三句者。七中四蕴。第四句者。谓除前相七中有识。四中无者。由此二门建立异故。若法与识互为因果。识乐随转立七识住。若法与识可俱时生能为助伴。立四识住。由所化生禀性差别。故说七四识住不同。或乐别缘。或乐总了。或乐遍了诸法自相。或于自相不乐遍知。或耽着爱或耽着见。或有自相烦恼力强。或有共相烦恼力强。或乐境界。或乐生死。如是等类性别无边。已说识住。于前所说诸界趣中。应知其生略有四种。其四者何。颂曰。

 于中有四生  有情谓卵等
 人傍生具四  地狱及诸天
 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

论曰。前所说界通情非情。趣唯有情。然非遍摄。生唯遍摄故说有情。无非有情名众生故。然有情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名为四。生谓生类。诸有情中虽余类杂而生类等。言生类者。是众生义。若尔界趣应亦名生。不尔。界通情非情故。趣虽有情而非遍故。此唯情遍独立生名。所承诸师咸作是释。缘业合起故说为生。谓诸有情有卵胎湿三缘和合别别而生。有无别缘唯业力合。五蕴四蕴如应顿生。彼业力强不待缘故。今释一切皆业合生。佛说有情业所生故。有业生果待卵等缘方有差别。有业生果不待外缘自有差别。若说一切皆业合生。如何说为卵胎生等。不可卵等从业合生名卵等生。彼非情故。不说一切唯业合生。不说卵等体生由业。但说一切皆业合生。业合生时有缘卵等。从缘摽别名卵等生。若说业生名应非别。言卵生者。谓诸有情生从卵[穀-禾+卵]。如鵞鴈等。言胎生者。谓诸有情生从胎藏。如象马等。言湿生者。谓诸有情从皮肉骨牛粪油滓水等和合煖润气生。如虫飞蛾蚊蚰蜒等。言化生者。谓诸有情不待三缘无而欻有。具根无缺支分顿生。如那落迦天中有等。化生体兼五蕴四蕴。余三但用五蕴为体。有说。皆通异熟长养。有说。一切体唯异熟随于何趣各具几生。且人傍生。各具四种。人卵生者。谓如世罗。邬波世罗生从鹄卵。鹿母所生三十二子。给孤独女二十五子。般遮罗王五百子等。人胎生者。如今世人。人湿生者。如曼驮多遮卢邬波遮卢鸽鬘菴罗卫等。人化生者。唯劫初人。此四生人皆可得圣。得圣无受卵湿二生。以圣皆欣殊胜智见。卵湿生类性多愚痴。或诸卵生生皆再度。故飞禽等世号再生。圣怖多生故无受义。湿生多分众聚同生。圣怖杂居故亦不受。傍生三种现所共知。化生如龙妙翅鸟等。一切地狱诸天中有。皆唯化生。有说。饿鬼唯化生摄。有说。饿鬼亦有胎生如饿鬼女白目连曰。

 我夜生五子  随生皆自食
 昼生五亦然  虽尽而无饱

于四生内何者最多。有说。湿生。现见多故设有肉等聚广无边。下越三轮上过五净。容遍其量顿变为虫。是故湿生多余三种。有余师说。化生最多。谓二趣全三趣少分及诸中有。皆化生故。一切生中何生最胜。应言最胜唯是化生。支分诸根圆具勐利。身形微妙故胜余生。若尔何缘后身菩萨得生自在。不受化生见受胎生。有大利故。谓引亲属入正法故。令所化生练磨心故。令余族类生尊敬故。息诸外道谤为幻故。留遗身界饶益他故。又与化生时不同故。问答决择如顺正理。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十二

 

上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下篇:中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忏愿仪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附北凉录...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新为失译人名附三秦录 如是我闻:...

佛说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注音版】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

大方广十轮经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序品第一 如...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

佛法修学,以智慧为先导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学去大庆接受由净界法师亲自传授...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心肝在树上

有一只雄鳖和一只猕猴,两个感情非常的深厚。猕猴常常...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省庵大师论发愿的重要性

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有言: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

念佛别怕妄想,不后悔,不怀疑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 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

【佛学漫画】内观

吡钵舍那者:谓拣择诸法,最极拣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