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九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定品第九之二

如是别释。静虑事已。诸等至得云何。颂曰。

 全不成而得  净由离染生
 无漏由离染  染由生及退

论曰。八本等至随其所应。若全不成而获得者。诸净等至由二因缘。一由离染。谓在下地离下染时。二由受生。谓从上地生自地时。下七皆然。有顶不尔。唯由离染无上地故。无从上地于彼受生。此中但说本等至者。以诸近分未离染时。有全不成。由加行得。遮何故说。全不成言。为遮已成。更得少分。如由加行得净本等至及由退。故得彼顺退分。即依此义作是问言。颇有净定。由离染得。由离染舍。由退得。由退舍。由生得。由生舍耶。曰有。谓顺退分。且初静虑顺退分摄。离欲染时得。离自染时舍。退离自染得。退离欲染舍。从上生自得。从自生下舍。余地所摄。应如理思。无漏但由离染故得。谓圣离下染得上地无漏此亦但据全不成者。若先已成。余时亦得。谓尽智位得无学道。于练根时得学无学。余加行及退。皆如理应思。虽有由入正性离生获得根本无漏等至。而非决定。以次第者。尔时未得根本定故。此中但论决定得者圣离下染必定获得。上地根本无漏定故。染由受生及退故得。谓上地没生下地时。得下地染。及于此地离染退时得此地染。无由离染及加行得。如是二时能舍染故。何等至无间。有几等至生颂曰。

 无漏次生善  上下至第三
 净次生亦然  兼生自地染
 染生自净染  并下一地净
 死净生一切  染生自下染

论曰。无漏次生自上下善善言具摄净及无漏。极相违故必不生染。然于上下各至第三远故。无能超生第四故。于无漏七等至中。从初静虑无间生六。谓自二三各净无漏。无所有处无间生七。谓自下六上地唯净。第二静虑无间生八。谓自上六并下地二识。无边处无间生九。谓自下六并上地三。第三四空无间生十。谓上下八并自地二。类智无间能生无色。法智不然。依缘别故。从净等至所生亦然。而各兼生自地染污。故有顶净无间生六。谓自净染下净无漏。从初静虑无间生七。无所有八。第二定九。识处生十。余生十一。从染等至生自净染。并生次下一地净定。谓为自地烦恼所逼。于下净定亦生尊重。故有从染生次下净。极相违故不生无漏。若于染净能正了知。可能从染转生下净。是则此净还从净生。以正了知是净摄故。非诸染污能正了知。如何彼能从染生净。先愿力故。谓先愿言。宁得下净。不须上染。先愿势力随相续转。故后从染生下净定。如先立愿方趣睡眠。至所期时便能觉寤。如是所说净染生染。但约在定净及染说。若生净染生染不然。谓命终时从生得净。一一无间生一切染。若从生染一一无间能生自地一切下染不生上者。未离下故。所言从净生无漏者。为一切种皆能生耶。不尔云何。颂曰。

 净定有四种  谓即顺退分
 顺住顺胜进  顺决择分摄
 如次顺烦恼  自上地无漏
 互相望如次  生二三三一

论曰。诸净等至总有四种。一顺退分摄。二顺住分摄。三顺胜进分摄。四顺决择分摄。地各有四。有顶唯三。由彼更无上地可趣故。彼地无有顺胜进分摄。于此四中唯第四分能生无漏。所以者何。由此四种有如是相顺退分。能顺烦恼顺住分。能顺自地顺胜进分。能顺上地顺决择分。能顺无漏。故诸无漏唯从此生。有余师言。顺退分者住彼可退。顺住分者住彼不退。亦不胜进顺胜进分者住彼能胜进。顺决择分者住彼起圣道。有言住彼顺通达谛。由此无间能入离生。应知此中决定义者。谓诸圣道必此无间生。非此无间必能生圣道。若异此者。是则应说唯世第一法名顺决择分。有余师言。顺退分者。与诸烦恼下上相杂。染净展转现在前故。顺住分者。能以种种麁等行相弃背下地静等行相摄受自地。顺胜进分者。观自地过上地功德。顺决择分者。如煖顶忍世第一法无漏无间何分现前。有说通三。除顺退分。理实唯二。谓后二种诸有修习超等至等。唯顺决择最坚胜故。诸瑜伽师作如是说。若观行者。于自地定。不善通达不恒安住。于上地定。不能欣求。数数现行顺下地想。彼之等持名顺退分。或由自地离染退得名顺退分。成就此定补特伽罗名为退者。如成牛行说名为牛。凶勃难回说名牛行。于自地定耽着不舍。于上地定不能欣求。彼之等持名顺住分。于自地定虽能多住。而不耽着。于上地定欣乐牵引。彼之等持名顺胜进分。于自上定皆不耽着多住厌想。为欲令断彼之等持。名顺决择分。诸有安住顺退分者。于广大果心多系缚。诸有安住顺住分者。数住自定不能上求。诸有安住顺胜进者。能展转求所余胜定。然胜进分总有二种。一者自地殊胜功德。二者上地殊胜功德。若能牵引彼名顺胜进分。此有二类。或厌或欣。诸有安住顺决择者。乐断诸有乐修无漏。是名安住。四分者别。若顺烦恼名顺退分。诸阿罗汉宁有退理。非彼犹有顺退分定。可令现行离染舍故。虽有此难而实无违。谓顺住中有顺退者。亦得建立顺退分名。从彼有退如先已说。此四相望互相生者。初能生二。谓顺退住。第二生三。除顺决择。第三生三。除顺退分。第四生一。谓自非余。有说亦生顺胜进分。如上所言。净及无漏。皆能上下超至第三。行者如何修超等至。加行成满差别云何。颂曰。

 二类定顺逆  均间次及超
 至间超为成  三洲利无学

论曰。本善等至分为二类。一者有漏。二者无漏。往上名顺。还下名逆。同类名均。异类名间。相邻名次。越一名超。谓观行者修超定时。先于有漏八地等至。顺逆均次现前数习。次于无漏七地等至。顺逆均次现前数习。次于有漏无漏等至。顺逆间次现前数习。次于有漏顺逆均超现前数习。次于无漏顺逆均超现前数习。是名修习超加行满。后于有漏无漏等至。顺逆间超名超定成。此中超者。谓顿超二。一者超地。二者超法。唯能超一故至第三。远故无能超入第四。修超等至唯欲三洲。除北俱卢。然通男女。不时解脱诸阿罗汉。要得无诤妙愿智等。边际定者能超非余。定自在故。无烦恼故。时解脱者。虽无烦恼定不自在。诸见至者虽定自在。有余烦恼。故皆不能修超等至。胜解作意不能无间修超等至势力劣故。此诸等至依何身起。颂曰。

 诸定依自下  非上无用故
 唯生有顶圣  起下尽余惑

论曰。诸等至起依自下身。依上地身无容起下。上地起下无所用故。自有胜定故。下势力劣故。已弃舍故。可厌毁故。总相虽然。若委细说。圣生有顶必超无漏。无所有处为尽自地。所余烦恼自无圣道。欣乐起故唯无所有。最隣近故起彼现前尽余烦恼。离无漏道必无有能。断彼余惑成阿罗汉。是故有顶无漏无所有处依九地身。有漏无所有处依八地身。有漏无漏识无边处依七地身。空无边处依六地身。乃至初定依二地身。谓自及欲若成就依有漏如起无漏一切依九地身诸等至中谁缘何境。颂曰。

 味定缘自系  净无漏遍缘
 根本善无色  不缘下有漏

论曰。味定但缘自地有漏法。以有漏法是所系事故。所系言显是三有摄。不缘无漏法。爱行相转故。若爱无漏应非烦恼。不缘上地法。爱界地别故。不缘下地法。已离彼贪故。净及无漏俱能遍缘自上下地。有为无为皆为境故。有差别者。无记无为非无漏境。唯有于法说能遍缘无非所缘。前已说故根本地摄。善无色定不缘下地诸有漏法。以下地法不寂静故。本善无色极寂静故。由此理故经于无色皆言超越一切下地。于诸静虑不如是说。以本无色不缘下系。是故于下说超越言。诸静虑中有遍缘智。故于下地不言超越。既说超越色想等言。故知但依超所缘说。若此超越为显离系。应说超一切。非唯色想等。又静虑中应言超越。自上地法无不能缘。虽亦能缘下地无漏。而但缘类不缘法品。以但能缘自全治故。法非全治。如先已说。又法品道于无色界。虽能对治是客非主。亦不能缘下地法灭。既遮无色根本缘下义准近分有缘下能彼无间道必缘下故。味净无漏三等至中。何等力能断诸烦恼。颂曰。

 无漏能断惑  及诸净近分

论曰。诸无漏定皆能断惑。本净尚无能。况诸染能断。谓本净定不能断下。已离染故不能断上。以胜己故。不能断自与自地惑。同一缚故。又自于自非对治故。若净近分亦能断惑。以皆能断次下地故。中间摄净亦不能断。近分有几何受相应。于味等三为皆具不。颂曰。

 近分八舍净  初亦圣惑三

论曰。诸近分定亦有八种。与八根本为入门故。一切唯一舍受相应。作功用转故。未离下怖故。此八近分皆净定摄。唯初近分亦通无漏。皆无有味离染道故。上七近分无无漏者。于自地法不厌背故。唯初近分通无漏者。于自地法能厌背故。此地极隣近。多灾患界故。以诸欲贪由寻伺起。此地犹有寻伺随故。若尔何缘毗婆沙说。诸近分地有结生心。非无染心有结生理。故应近分。有味相应。今于此中遮有定染不遮生染。故不相违。或有余师作如是说。初近分定亦有定染。未起根本。亦贪此故。由此未至具有三种。中间静虑与诸近分。为无别义为亦有殊。义亦有殊。谓诸近分是离染道。入根本因。中间不然。复有别义。颂曰。

 中静虑无寻  具三唯舍受

论曰。初本近分寻伺相应。上七定中皆无寻伺。唯中静虑有伺无寻。故彼胜初未及第二。依此义故立中间名。由此上无中间静虑。一地昇降无如此故。谓中间定初静虑摄。而有差别。谓此减寻上立中间。减何成异。故中间定初有上无。岂不契经说七依定。宁知别有未至中间。由有契经及正理故。且有未至。如契经言。诸有未能入初定等。具足安住而由圣慧。于现法中得诸漏尽。若无未至圣慧依何。又苏使摩契经中说。有慧解脱者。不得根本定。岂不依定成慧解脱。由此证知。有未至定。有中间定。如契经说。有寻伺等三三摩地。经说初定与寻伺俱。第二等中寻伺皆息。若无中静虑。谁有伺无寻。以心心所渐次息故。理应有定有伺无寻。又大梵王是世界主。离中间定谁为胜因。由此证知。有中间定。然佛不数说有未至中间。以二即初静虑摄故。说初静虑即已说彼唯初近分名未至者。为欲简别余近分故。非此近分乘先定起。又非住此已起爱味。依如是义立未至名。非上定边亦名未至。皆乘先定势力引生。及住彼时已起味故。毗婆沙者作如是说。未至本地立未至名。是本地德未现前义。此中间定具味等三。以别系属一生处故。谓极修习中间定者。未来当在大梵处生。故亦具三。如根本定。非根本地起爱贪。彼如所味有别能味亦别故。此有胜德可爱味故。无漏定生亦渐减故。此亦一向舍受相应。无三识身故无乐受。无喜受者已不共初。然于初贪未能离故。又由自勉功用转故。由此说为苦通行摄。非忧苦者已出欲故。由此一向舍受相应。此定能招大梵处果。多修习者为大梵故。已辩等至。云何等持。经说等持总有三种。一有寻有伺三摩地。二无寻唯伺三摩地三无寻无伺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初下有寻伺  中唯伺上无

论曰。前来因事屡辩此三。今于此中略显别相。有寻有伺三摩地者。谓与寻伺相应等持。此初静虑及未至摄。无寻唯伺三摩地者。谓唯与伺相应等持。此即中间静虑地摄。无寻无伺三摩地者。谓非寻伺相应等持。此从第二静虑近分乃至非想非非想摄。契经复说三种等持。一空三摩地。二无愿三摩地。三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空谓空非我  无相谓灭四
 无愿谓余十  谛行相相应
 此通净无漏  无漏三脱门

论曰。空三摩地。谓空非我二种行相相应等持。故说空等持近治有身见。身见亦有二行相故。谓空行相近治我所见。非我行相近治我见。观法非我。名非我行相观。此中无我。名空行相。由此空行相。近治我所见。以此中都无我。故此法非我所。无相三摩地。谓缘灭谛四种行相相应等持。涅槃离诸相故名无相。缘彼三摩地。得无相名。相略有十。谓色等五。男女二种。三有为相。或复相者。是因异名。涅槃无因故名无相。或相谓世蕴上中下。涅槃异彼故名无相。无愿三摩地。谓缘余谛十种行相相应等持。十行相者。谓苦非常因集生缘道如行出。如是空等三三摩地。三摩地相虽无差别。而依对治意乐所缘。如其次第建立三种。由意乐故不愿三有。理且可然有过患故。宁由意乐不愿圣道。以诸圣道依属有故。若尔何用修习圣道。以是涅槃能趣因故。非离圣道有得涅槃。为求涅槃故修圣道。道如船筏必应舍故。亦由意乐不愿圣道故。缘道行相亦得无愿名。以本期心厌有为故。空非我相非所厌舍。以与涅槃相相似故。由此二行相。虽缘可厌法。不取可厌相。不得无愿名。此三等持通净无漏。世出世间等持摄故。世间摄故。通十一地。出世摄者。唯通九地上七定边无胜德故。于中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与涅槃为入门故。非诸有漏法是真解脱门。性住世间违解脱故。三三摩地缘境别者。若有漏空缘一切法。若无漏空唯缘苦谛。无愿能缘苦集道谛。无相唯缘灭谛为境。三三摩地念住别者。无相唯法。余皆通四。契经复说三重等持。一空空三摩地。二无愿无愿三摩地。三无相无相三摩地。如是三种相别云何。颂曰。

 重二缘无学  取空非常相
 后缘无相定  非择灭为静
 有漏人不时  离上七近分

论曰。此三等持缘前空等取空等相。故立空空等名。空空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取彼空相。空相顺厌。胜非我故。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思惟空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空三摩地思惟空相。于空取空。故名空空。如烧死尸以杖回转。尸既尽已杖亦应烧。如是由空烧烦恼已。复起空定厌舍前空。重空等持空行相后。起即复还与空行相相应。唯此最能顺厌舍故。非我行相则不如是。见非我者。于诸有为法起厌背心不如见空故诸有已见诸法非我而于诸有犹生乐者。以于诸行中不审见空故。由此空定虽二行相俱。而但名空不说为非我。空于厌舍极随顺故。无愿无愿缘前无学无愿等持。取非常相。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五取蕴中思惟非常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缘前无学无愿三摩地思惟非常相。于无愿不愿名无愿无愿。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愿等持非常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非常行相相应。唯此可能缘厌道故。非苦行相能缘圣道。圣道非苦趣苦灭故。苦法不能趣苦寂灭。亦非因等四能缘圣道。以圣道不能令苦续故。非道等四者此厌舍道故。非欣行相能为厌舍。岂不如无愿不愿圣道而作道等四。此亦应然。此例不然。无愿正厌有兼于圣道起不愿心故。谓前无愿正厌于有。圣道依有故兼不愿。虽圣意乐说不愿道。而于圣道非正憎厌。故亦能作道等四种。无愿无愿正憎厌道。故以非常观道过失。道等行相无容厌道。是故于此不作彼四。无相无相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以无漏法无择灭故。但取静相非灭妙离。谓彼先起无学等持。于择灭中思惟静相。从此后起殊胜善根相应等持。即缘无学无相三摩地非择灭为境。思惟静相。于无相灭复观为无相。名无相无相。举喻显示。如前应知。重无相等持静行相后起。即复还与静行相相应。唯此能观非择灭故。非妙行相境无记故。非离行相以虽证得。彼非择灭犹缚随故。非灭行相。以非择灭非永解脱一切苦故。又若观灭滥非常故。所言静者。唯显止息。故非择灭得有静相。以修圣道经久劬劳。于彼息中便生乐想。故重无相取静非余。重三等持唯是有漏。以于圣道生厌舍故。非无漏定厌舍圣道。二缘圣道取空非常。理可名为厌舍圣道。无相无相但缘无为作静行相。何名厌道。此欣无学无相等持不转之因。故名厌道。谓彼定起义作是言。无相等持不生为善。此既欣赞圣道不生。如何不名厌舍圣道。前无相定非此所缘。如何此名无相无相。或应许此定不缘非择灭。但缘无学无相不生。此亦不然。准前释故。谓缘无相之非择灭。此非择灭亦离诸相。缘无相无相故。得无相无相名。缘无相境作静行相。是故此定从境立名。唯三洲人能起此定。通依男女。以依女身亦能自在延促寿故。唯无学位。以有学者但欣圣道未能厌故。此亦非一切。唯不时解脱。以时解脱爱圣道故。依十一地除上七边。以上七边无胜德故。若在欲界从未至摄。圣道后起若在有顶。无所有摄圣道后生。余皆自地圣道后起。就总类说。此从法类苦灭四智无间而生。若就别说。欲界摄者非类后生。上界摄者非法后起。前二非灭后起第三非苦。后生余行相。后起此定故。应得此者。皆尽智时由离染得。后由加行方起现前。唯我世尊不由加行。顺趣解脱起此现前。于道尚厌岂欣诸有。此后亦起圣道现前。然厌道故非无间起。欲界摄者是思所成。余修所成依定起故。契经复说四修等持。一为住现法乐修三摩地。二为得胜知见修三摩地。三为得分别慧修三摩地。四为诸漏永尽修三摩地。如是四种相别云何。颂曰。

 为得现法乐  修诸善净虑
 为得胜知见  修净天眼通
 为得分别慧  修诸加行善
 为得诸漏尽  修金刚喻定

论曰。如契经说。有修等持。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得现乐住。乃至广说。善言通摄净及无漏。修诸善静虑。得住现法乐。而经但说初静虑者。于中乐想最增盛故。谓超欲界众多过失。故于此中乐想增盛。如游砂碛热渴疲劳。创饮浊水亦为胜乐。或圣道乐此具有故。谓具一切菩提分法四沙门果九断遍知三界对治。又诸定首诸定乐因。是故偏说。岂不经说。如是苾刍。住此先受离生喜乐。后生梵众受乐同此。何故不言住后法乐。详此唯说现法乐者。为令弃舍乐现欲乐。说现定乐令其欣乐。或现乐住是后乐依。但说所依能依已显。如契经说。先住此间入诸等至。后方生彼或现法乐。三乘皆住后乐不定。是故不说。谓或退堕。或上受生。或般涅槃。便不住故。虽诸静虑即现法乐。依近分故说为得言。修近分力得根本故。或即依现乐说为得言。如言身子体。故无有过。有说。此定佛依自说。如说菩萨居赡部林。起初世间依无漏定。能引一切有情共乐。由此不说后法乐住。即由此故亦但说初。菩萨尔时唯得初故。若依诸定修天眼通。便能获得殊胜知见。此依何义立知见名。本静虑中有遍照智。此遍照故。立以见名。见体即知。故名知见。眼根名见。世所极成。为简异彼。以知摽见。或即此见决断所缘。故名为知。即亦名见。谓本静虑是乐行道。不多劬劳而现前故。不劬劳故其体坚牢。由体坚牢故用决定。用决定故立以知名。见义如前。故名知见。为知为见。修此等持即是为求决定照义。此亦善逝依自而说。谓为显佛以天眼通观诸有情死生险难。方为拔济起静虑等。故为知见修天眼通。有余师言。为欲胜伏诸随烦恼起胜知见。起此胜知见不离光明想。此光明想引天眼通。由天眼通得胜知见。若修三界诸加行善及无漏善得分别慧。谓从欲界乃至有顶。诸闻思修所成善法。及余一切无漏有为。总说名为加行善法。修此善法能引慧生。于诸境中差别而转。故言修此得分别慧。如说善逝住二寻思。能如实知诸受起等。此显修善得分别慧。说加行言为简生得。非修习生得。得未曾得故。若修金刚喻定。便得诸漏永尽。谓若修习第四静虑金刚喻定并随转法。便能获得诸漏永尽。第四静虑佛依自说。无上菩提依此得故。金刚喻定顿证漏尽引尽智生。是故偏说。有说。一切有顿断治。第四静虑皆此所摄。此经所说。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义差别者。为欲显示习修得修。所治更远如其次第。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三十九

 

上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下篇:中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佛说尊上经

佛说尊上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孝子经

佛说孝子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

贤劫经

贤劫经卷第一(亦名颰陀劫三昧,晋曰贤劫定意经) 西晋...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弥陀要解便蒙钞序 切以。诸佛心要者。乃净土妙门不可...

佛说杂藏经

佛说杂藏经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佛弟子诸阿罗汉,诸行...

佛说奈女耆婆经

佛说奈女耆婆经 后汉安世高译 佛在世时,维耶离国王苑...

【注音版】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问法身经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尘埃里开出鲜花

低到尘埃里,并且在那里开出花来。这是张爱玲说的话,...

戒律是我们生命自由的指南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盂兰盆节的来历故事

一天,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