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三十九(夜摩天之二十五)

「复次,夜摩天王——善时鹅王及说法鸟众现前,为令魔王大臣放逸等得调伏故,说迦叶如来修多罗,从昔天子传闻而说。『已说六种白法断除尘垢,我今当说第七垢法,白法能断。何等垢法?所谓见本生处而生乐心。乐见亲里,远离断之。知识亲里,心常乐见,常念亲近,昼夜不离,不乐修禅习业,不近善师、供养三宝,不念未来业。于三业中不为他说,亦不自作,但念亲里,欲见亲里知识亲旧。「云何修理生业?以何自活?」作是念已,忧愁所覆,虽为解脱住林树间,不随顺行,是为无智,心入忧海。既入忧海,复入无等生老病死大忧海中,欲见亲里亲旧知识,入魔网中。见亲里故,增长爱心,家家请食,便生贪心,随俗所作。闻在家者有所言说,心则乐着。以心乐故,如其所作,失自利益,愚痴故退,不畏未来恶道之苦,亦不思惟地狱、饿鬼、畜生及余生处,亦不思惟现在怖畏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亦不思惟一切所爱皆当别离。以怖亲里知识亲戚而行出家,还复习近,乐于亲里知识亲旧,爱他饮食,数至他门,身坏命终堕于恶道,或生地狱或生饿鬼或生畜生,所为出家,皆悉退失。既堕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恼,亲里知识莫能救护。是故,一切比丘若畏地狱、饿鬼、畜生,不应乐见生处亲里及诸知识。以近此故,得无利益。为念爱尽义故而行出家,断除爱网;以愚痴故,习近爱网,如人畏火舍之迯走,更入大火。如是畏家,舍家出家,还入畏处,亦复如是。舍离亲里,入林树间,还复习近,是为无眼无知所闭,诸根不调,是名染法。

「『云何而断?若不能以智慧断除,或不能遮或不能持,应当长久远避遮之。若无智人不能以余方便断爱,当远避之。一切人爱,以不见故断。一切爱法,皆当别离。至于死时,无人能救,唯除善业,无量百千生处善法之业最为能救,非诸亲里能救于人,亦非兄弟。如是比丘舍离亲属,独处闲居,能断垢法。老病死时,非诸亲里而能救护。比丘如是思惟,断一切爱,或得微薄,是名比丘断亲里爱。

「『复次在家、出家断于第八染法。何等染法?所谓无义语,以正语断之。若在家人空无义语,众人轻贱犹如草芥。有义之言,第一财物,诸余财物所不能及;无义之言,虽复富乐,犹名贫穷。空无义语,空而无实,人所轻贱,犹如白羊,无言说财,智人视之犹如畜生,第一轻毁。如是等法,云何而断空无义语?所谓正语。正语有二,何等为二?一者默然;二者四种正语。何等为四?一者不妄语;二者不恶口;三者不两舌;四者不破坏语。是名正语。在家、出家若能如是,则不轻毁。在家、出家有六因缘,速为人轻。何等为六?谓无义语,突入人家,贪爱他食,坐于尊处,虚说无实。如是六法,人所轻笑,在家、出家应离此法。

「『复次,第九垢染,白法能断。云何白法断于垢法?谓轻掉法,正住能断。轻掉法者,障一切法。心性轻掉,以掉动故,不信不觉,不知世间所作,不知言语、不知时节,不近善友。以轻掉放逸故,于世间法不能了达。如是轻掉恶垢,能败现在及未来世不得利益。在家、出家应以正住白法断除轻掉。在家、出家若身口意离掉正住,众人供养,正戒、正智、正意离魔境界,善法满足,终得涅槃。于世间法,智者赞叹。世间所作皆能成就,众所供养。所至之处常得安乐,所作成就。如是在家、出家离于轻掉,为一切人之所赞叹。』

「复次,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为说法鸟众、善时鹅王及以魔王放逸大臣等,以本曾从旧天子所次第传闻迦叶佛经为天众说。

「『复次,第十垢法,可轻可毁,智人所舍。何等垢法?所谓贫穷。贫有二种:一者贫戒;二者贫智。复有二种:一者贫施;二者贫慧。复有二种:一、贫种姓;二者贫见。复有二种:一、贫宝物;二、贫师尊。复有二种:一、贫亲族;二、贫亲旧。一切贫穷皆可轻毁——若男、若女。云何而断?所谓布施。一切贫穷,布施能断,譬如灯明能灭诸闇。一切愚痴,智能灭之。一切异见,正见能断。如是非法,法能断之。第一最胜,一切智者之所爱摄,断众恶道,现在、未来二世安隐。云何布施?施有多种,所谓智施、戒施、法施、安慰施、示正道施,失道路者示道路施,于道行者示以水施,命施、资具施、无畏施、实语施、断疑施、五戒施、出家戒施、具足戒施、病医药施、眼目等施。如是等种种布施能利现在及未来世,犹如父母,常思修已,断诸贫穷,断于恶道,于天人中而受安乐。既受乐已,终得涅槃。如是布施能断贫穷,是故智者应行布施。

「『复次,第十一闇法能缚生死,闇障诸法。何等闇法?所谓无智。无量无知乃至无明闇,缚一切生。一切闇聚以缚其颈,无知如刀如火如毒。无知亦如一切无明,一切无明因缘而起,能令流转一切地狱、饿鬼、畜生,能缚众生,令其流转。如是怨垢云何断除?谓无漏智。犹如明灯,为救为归,于诸众生如父如母。犹如医师亦如良药,断无知缚,更不复生,如断树根,树则不生。如火烧薪,不复更生,亦如流水,不复更返,以无漏智烧于无知亦复如是,不复更生。是故应当于一切时勤修精进,以无漏智断除无知。

「『如此所说十一种法,放逸根本。随逐放逸,放逸故生,是故应断一切放逸。一切放逸根本皆无利益,能成放逸。譬如依大地故,有一切药草、树木丛林、流水河池、隄防城邑、聚落园林及须弥山王皆依大地。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亦复如是,皆依放逸。是故智者应当舍离。』

「尔时,夜摩天王以偈颂曰:

「『老人身皮皱,  无力拄杖行,
  老而不知法,  皆由放逸故。
  以病破坏身,  偃卧于床席,
  而不生厌离,  皆由愚痴故。
  若遇于饥渴,  若入嶮恶道,
  而不生厌离,  皆由放逸故。
  若得爱别离,  而生于苦恼,
  一切放逸故,  如来如是说。
  若于五道中,  具受种种苦,
  众生常苦恼,  以其愚痴故。
  呜呼不厌离,  生死诸世间,
  诸业大轮转,  循环不暂停。
  三界皆无乐,  亦无有少常,
  如是愚痴人,  不知生厌离。
  境界皆虚空,  三界犹如梦,
  一切皆悉苦,  无目不见知。
  如是愚痴人,  为放逸所害,
  死畏欲至时,  无有能遮救。
  为于不善观,  恼乱其心意,
  死王欲将至,  而人不觉知。
  死王将欲至,  夺人保命心,
  三种无利益,  恼害诸众生。
  老病死等苦,  以放逸故生,
  追求恼人中,  放逸害诸天;
  饥渴恼饿鬼,  地狱苦所恼,
  畜生多愚痴,  迭互相残害;
  如是众苦恼,  恼害诸众生,
  以顺非法行,  放逸愚痴故。
  犹如依大地,  生诸药草第,
  放逸亦如是,  增长诸烦恼。
  此魔王军众,  第一大臣等,
  摧以智金刚,  如日光除闇。
  于此所说中,  知功德及过,
  放逸果受苦,  无放逸果乐。』
 「如是夜摩王,  无量分别说,
  放逸之过恶,  不放逸功德。
 『老病死诸苦,  爱别怨憎会,
  无量诸衰恼,  遍满生死中。
  若人知方便,  遮于未来苦,
  恶业是苦因,  不作恶业乐。
  灭烦恼最乐,  智者如是说,
  此是涅槃道,  真智所演说。
  调伏不放逸,  住于闲静处,
  勇勐离贪心,  去涅槃不远。
  离怨及亲友,  灭除于有欲,
  境界不放逸,  去涅槃不远。
  若人舍离恶,  修行慈悲心,
  怖畏生死者,  去涅槃不远。
  以智断烦恼,  智慧心清凉,
  度于懈怠垢,  去涅槃不远。
  与四谛相应,  断于三种过,
  于诸根自在,  去涅槃不远。
  知阿那般那,  修行二种相,
  解了智所知,  去涅槃不远。
  若脱于过畏,  若乐不缚心,
  以能度彼岸,  是故名牟尼。』

「如是夜摩天王为说法鸟众、善时鹅王说迦叶如来正法经典。离放逸故,如是无量正法调伏妙音勇胜说法。

「尔时,魔王军众、放逸大臣闻正法已,作如是念:『我今不能转动夜摩天王如此之法。难知深法,不可回转。』作是念已,具告同伴:『今此牟修楼陀此法道中,不可转动,乃至一句。』如是魔臣共思惟已,势力劣弱,本念破坏,失大威德,飞昇虚空,于须臾顷还至他化自在天宫魔波旬所。到已,时一切魔问使臣言:『汝所作事如忆念不?事究竟不?』时三大臣闻是语已,白魔王言:『天王!我失势力,夜摩天王牟修楼陀有大智慧,于正法中乃至一句,不可动转。及其天众,亦复如是,我不能乱。』

「时,魔波旬闻此语已,作如是念:『放逸行天,我能令其住于欲中。虽有大力,以放逸故,住我境界。』作是念已,告魔众言:『却后我能破夜摩天,汝勿急速。我有大力悉能坏乱一切天众,后当破之。』时,魔波旬说是语已,复受无等六欲之乐,于放逸地转增无量成就大乐。

「夜摩天王共善时鹅王及说法鸟众说无量种法,魔军放逸既已退还,时诸天众所作已办。

「尔时,新生天众游戏欢娱,于园林中来向天王说法之处,及善时鹅王、说法鸟众。尔时,夜摩天王见此天众,告善时言:『汝观如是放逸行天,今来向此。我今当游寂静园林。』说是语已,飞昇虚空入寂静林。

「此诸天众放逸游行,五欲具足,园林池中娱乐,乃至爱业所集业尽,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余业生于人中,财富具足,为世大人,或为大王或为大臣,大乐之处,众人所爱。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彼以闻慧见:夜摩天所住地处,名一向乐。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以闻慧见:有善人持戒,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淫。不犯邪行,第一难持,能舍不作。若见禽兽牝牡和合,不生心念,舍不欲见,亦不思惟。于邪行报,生怖畏心,是故舍离见邪行者,劝令不作,说邪行报,令住善道。以此因缘,说如是法言:『是邪淫得不爱报,毕定堕于地狱之报。』既自不作,教他不作。如是之人自利利他,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一向乐地。以善业故,乐常不断,无量诸乐皆悉增长。

「于此地中有诸园林,见之爱乐。如意之林,一切欲乐随念皆得,于园林中爱乐受乐。新生天子有诸园林:一名光明乐;二名流水乐;三名山聚乐。有莲花池名曰杂池、有名香流,复有园林山池,复有异山,天之功德无数具足,林池可爱。新生天子游戏受乐,千倍功德,所谓摩尼栏楯池,次名众鸟音乐池,次名天欢喜池,次名常游戏池,次名受乐池,次名无浊池,次名实有池,次名见当有池,此池周遍有诸天鸟出妙音声,色量具足充满池中,如意之树遍于池侧,无量功德皆悉具足。以善业故,与无量天女受五欲乐。诸天之色,随念顺行,乐观不离,次第观之,受五欲乐。以其持戒集善业故,得如是报。于花池中游戏歌舞,受五欲乐。如是五欲,渴爱刺林,复以天女而自围绕,于摩尼庄严间错之池。复往诣于余莲花池、庄严之山游戏受乐,天鬘天衣,五境界乐,目视可爱。昇此山上,欲受快乐,所上山峯名曰山谷,甚可爱乐。于彼山上复有余天,天鬘天衣以自庄严,从金山下,天众围绕游戏而来,百百千千相随而下。新生天子见诸天众,问天女言:『如彼天众共诸天女游戏受乐,我亦如是游戏受乐?』诸天女言:『愿随其意。』时,初生天子知天女心,共诸天女围绕游戏,第一欢喜,五乐音声以为歌颂。二众共集,游戏受乐不知厌足。

「山上有鸟,名曰山冠孔雀王,为诸天众以偈颂曰:

「『世间业庄严,  天亦业庄严,
  天处无常故,  业尽还破坏。
  世间爱和合,  不爱于别离,
  和合必有离,  世间法如是。
  心爱乐诸乐,  为境界所诳,
  诸天命速尽,  如心之生灭。
  老病死破坏,  离别一切人,
  常有此死法,  愚者不觉知。
  老使次第来,  死时垂欲至,
  为病军能破,  愚者不觉知。
  六种失人身,  五根能破坏,
  如人失正道,  处处皆障碍。
  若人念因果,  常念而不失,
  是人见实果,  于后不生悔。
  若人于境界,  实见不贪着,
  此人于爱境,  则能速得脱。
  若脱于爱网,  则度恶旷野,
  能远放逸火,  是人大智慧。
  五种大怖畏,  坏一切世间,
  以其自业故,  老病死离别。』

「如是山冠鸟种种庄严孔雀王菩提萨埵,以愿力故,受孔雀身,利益他人及利孔雀,为天说法,断除放逸。

「尔时,天众见新生天子心生欢喜,以放逸故,于善法语心不信受,或歌或舞游戏受乐,五乐音声。于山峯园林,有无量种不可譬喻金光明窟、如意之林庄严此山,无量众鸟、百千山河、花林庄严。共诸天女,具一切欲,天乐具足,无量游戏。如是天众游戏次第,昇杂摩尼间错之山。于此山上有七宝树如意之林庄严其山,纵广五由旬。于其林中有孔雀王,名种种庄严,住在此林,为天说法。为令天子、诸天女等离放逸故,爱说法故,游园林中、莲花林中,种种杂林、河泉流水、山峯之中,宝庄严处、百千众鸟妙音之处、一切天众庄严之处、诸天女众庄严之处,多有天子天女和合受乐,此孔雀王则至其所。以善业故,受种种乐,一切游戏,如是游戏无量差别,不可譬喻,随念皆得。

「尔时,孔雀王于摩尼间错山峯之中,见诸天众受放逸乐,为令天众离放逸故,以偈颂曰:

「『现在若未来,  色境无厌足,
  忆念火所烧,  数数求境界。
  虽得生天上,  生已还归灭,
  为业网所缚,  复堕于地狱,
  出受鬼畜生,  受无量苦恼。
  众生行五道,  以业因缘故。
  众生种种业,  甚多不可量,
  故得种种果。  天中无量乐,
  业尽故还退,  有生则有灭,
  见于真谛者,  能见天退灭。
  此死时欲至,  其命则破坏,
  一切能恼乱,  愚者不觉知。
  以种种调伏,  种种说利益,
  天众乐所迷,  而不生厌离。
  善语法相应,  二世得安乐,
  愚者不摄受,  后则生大悔。
  以多法调伏,  语真义亦明,
  而天着放逸,  不知真利益。
  死怨害天命,  大力无能救,
  大力速驰奔,  死时欲来至。
  诸天龙夜叉、  乾闼毗舍阇,
  一切无能敌,  是故死力大。
  若知力无力,  是人真知业,
  不为恶业污,  不行于恶道。
  常修行诸善,  离不善境界,
  如是作业人,  则无众苦恼。
  随顺于法行,  增长信精进,
  三昧力相应,  如母利益子。
  善法于五道,  一切能救护,
  非父非母力,  能行于彼处。
  信顺于正法,  能救恶道苦,
  随其所至处,  信常有大力。
  如灯能除闇,  如病得良药,
  如盲者得眼,  如贫人得财,
  如水漂溺人,  信为大船栰,
  若人放逸行,  信为能除灭。
  死时得信故,  能除生有海,
  则得寂灭处,  古世牟尼说。
  以得信力故,  名正智修行,
  信及不放逸,  精进知止足,
  集智近善友,  此六解脱因。
  施戒善寂灭,  慈心利众生,
  及行悲喜舍,  此法得因缘。
  轻躁近恶友,  麁犷喜妄语,
  邪见放逸行,  此法地狱因。
  悭嫉苦恶语,  放逸行离善,
  心常贪他物,  圣说饿鬼因。
  近痴离智慧,  爱欲远正法,
  贪食乐睡眠,  佛说畜生因。
  若人身口意,  作三种不善,
  如是无智人,  则堕于地狱。
  若作如是因,  受果则不差,
  如种穀得穀,  善恶业如是。
  见此众多人,  作生死苦因,
  如是愚天众,  而犹不觉知。
  放逸初虽乐,  后则大苦恼,
  若法后时苦,  智者应舍离。
  乃至未解脱,  终无有少乐;
  若得解脱者,  常乐得成就。
  无常放逸乐,  智者所不说,
  若得常乐者,  智者说为乐。
  上上次相续,  诸业皆如是,
  其果亦如是,  上上而不断。
  既知业果已,  应舍离放逸,
  当起智慧心,  此乐为无上。』

「如是孔雀王菩萨种种方便为天说法,断除放逸,种种无畏美妙音声,悉蔽诸天歌咏之音。以善业故,其声遍满二万由旬,闻者悦乐,法乐相应。

「尔时,诸天众为求乐故,空中旋转,如四天王、行使天等或去或来,此诸天众亦复如是。

「尔时,兜率陀诸天众闻此声已,七万天众从上而下,敬重正法,放逸薄故,向夜摩天种种庄严孔雀王所。

「时,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知兜率陀天以心欢喜,告诸天子:『善来真天!少放逸故,能来至此求未来果。若欲得闻种种法要,汝当速下,如我所闻寂静之法,当为汝说。我已修集,能至涅槃。我于往昔所闻之法,一切师等本所不闻。我于迦罗村陀佛所,得闻此法。生生之处,以愿力故,常不忘失,为他人说。』

「尔时,兜率陀天闻孔雀王说是语已,从空中下,敬重正法。于山峯中、大众共会山峯之中无量莲花池、无量流泉、无量宝性,无量众鸟出妙音声。于摩尼间错山峯之中围绕孔雀王,四面而住。威德殊胜,色相具足,一切光明胜夜摩天。如夜摩天比阎浮提人,兜率陀天胜夜摩天亦复如是。时,夜摩天见兜率天破坏色慢及自在乐,往诣孔雀王菩萨所。有乐游戏入于林中,未曾见于兜率天故,瞻仰而住,或上山顶欲求游戏。复有诸天围绕孔雀王四面而住。

「尔时,孔雀王菩萨告诸天众:『有二十二法,我今当说。我所敬习,利益天人,第一安乐,一切众生令得正行。此二十二法利益安乐天人爱法。现在、未来天人爱法,能断放逸,灭令不生。若诸天人能离放逸,常得安乐,乃至涅槃。此法利益,父母利益所不能及。何等二十二?一者悔心;二者畏恶道;三者忍;四者精进;五者说法;六者悲心;七者软心;八者调伏;九者信业;十者不住坏处;十一者住心;十二者畏恶名;十三者不乐着;十四者独行;十五者心不散乱;十六者念死;十七者离色富财种姓憍慢;十八者软语;十九者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二十者知足;二十一者畏于境界;二十二者舍不信心。此二十二法,若天、若人如实修行,不堕恶道,速得涅槃。

「『云何名悔?云何悔已而得安隐?既生悔已,断不善法。云何生悔?若见他人造作不善身口意业,他作身业而呵毁之,应生悔心,不共同住。若有因缘,自起不善觉观之心,随生即舍,不生忆念,不味不着,内心生惭愧于他人,勤修精进令其不生,不受觉观,心呵恶觉观。譬如大坑,满中粪屎死狗不净,有清净人入中求净,既入坑中不净没咽,尔时其人心生厌恶。若有起于不善觉观,其心生悔亦复如是。譬如异人常求净行,以不知故,误食粪秽。或有强力怨家强令食粪,食已恶贱,心生悔恨,后更不食。若有行于善业之人惭愧、呵毁不善觉观亦复如是。勤修精进,断除觉观,是名初法。不生放逸,断除放逸,破坏放逸,是故天人应当修学。若有善人欲求真谛,怖畏生死,若生微少不善觉观,应生悔心,不生愿心,不生放逸。不放逸人能起悔心,放逸之人则不能悔。如是一法,是诸善业之根本也。所谓断除不善觉观而生悔心,是名初法。

「『复次,第二善法增长善法,所谓畏于恶道,名大出法,灭于放逸,能断放逸。一切人天畏恶道行。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复余人,若畏恶道,不作恶业,若见他作亦不随喜,知不善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不作恶不善业。恶业之因,堕于恶道。何以故?于少恶业习近喜乐,令恶增长,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沙门、若婆罗门及余畏恶道者应如是学,常应怖畏,不善果报甚为大恶,成就地狱、饿鬼、畜生。放逸行人、少智之人若能如是畏恶道者,不作放逸,不作身口意三种恶业,如是之人常修善业,舍不善业,是名畏恶道。譬如有人知自他力,畏于毒蛇及以刀火能断人命;畏恶道者,怖畏恶业亦复如是。如是之人于微细业舍而不作,不行放逸。舍放逸故,生天人中,受大富乐。受富乐已,后入涅槃。以胜乐故,无死无变、无退无尽,是故常应怖畏恶道。若有沙门、若婆罗门及余行者能如是行,得无上处。

「『彼时,世尊说此偈言:

「『「若人畏恶道,  应舍放逸垢,
   修善求功德,  则到涅槃城。
   若人畏恶道,  其人心正直,
   以其正心故,  从乐得乐处。
   若不畏恶道,  则多造恶业,
   为恶火所烧,  将入于地狱。
   譬如微少火,  虽小亦能烧,
   恶道亦如是,  经劫犹得报。
   若人欲得乐,  应畏于恶道,
   怖畏救恶道,  则能得安乐。」

「『如是法中,若天、若人、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若畏恶道,于少不善,寻即悔过,心不随喜亦不思惟,心念地狱、饿鬼、畜生,怖畏苦果。念已畏于三不善道,舍十恶业,止而不作,不教他作亦不随喜,不近如是恶业之人,修行善业,舍一切恶,行净无垢,舍离放逸,止一切恶,于不善法流转有中而得解脱。于一切法得解脱已,解脱诸过则能安隐,度有彼岸。是故应当常畏恶道,当如是学,一切天人若爱此法,能至涅槃。

「『复次,彼佛世尊说离放逸能至涅槃,利益安乐一切天人。我于先世人中得闻,忆念不忘,我今当为诸天众说。云何名为第三忍法?如是忍者,第一善法、第一清净,佛所赞叹。忍有二种:一者法忍;一者生忍。云何法忍?缘法道行,思惟白法——忍坚固法,思惟善道胜故能忍,故名为忍。譬如大地忍诸世间山河、园林无量种类,忍之不疲,一切法忍亦复如是。能到涅槃,一切法忍坚固最胜,白净善法,涅槃道摄,故名法忍。如是之人坚固世间忍故,能至涅槃。

「『复次,第二忍。所谓若沙门、婆罗门、若复余人欲起瞋恚,忍令不起,知瞋过故,作是思惟:「若起瞋恚,自烧其身,其心噤毒颜色变异,他人所弃,皆悉惊避,众人不爱,轻毁鄙贱,身坏命终堕于地狱。以瞋恚故,无恶不作,是故智者舍瞋如火。」知瞋过故,能自利益,为欲自利、利益他人,应当行忍。譬如大火焚烧屋宅,有勇健者以水灭之,智慧之人忍灭瞋恚亦复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瞋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众人视之犹如父母。是忍辱人,众人亲近。是故瞋怒犹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灭之,能令皆尽。能忍瞋恚,是名为忍。若有善人欲修行善,应作是念:「忍者如宝,应善护之。」如是忍者,能破瞋恚。正法忍光犹如炬火,能灭瞋闇。如盲者眼贫。正法者之财贿除邪见之贫穷,犹如父母利益其子。瞋恚没溺,忍为大船。堕恶道者,忍为救拔。忍如大水灭地狱火,忍力能断饿鬼悭嫉饥渴之恼。若堕畜生互相残害,忍力则能施其身命。应乐行忍,常习不舍,若畏恶道,当勤精进思惟忍力。』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若人忍庄严,  诸庄严中胜,
  财物可劫盗,  忍则不可失。
  若人修行忍,  一切众所爱,
  后时得安隐,  忍为第一戒。
  若人修行忍,  舍一切瞋恚,
  现在及未来,  常得安隐处。
  忍辱戒智慧,  如是三种财,
  此财最第一,  非珍宝能譬。
  若人修行忍,  一切应供养,
  善人所赞叹,  是故应行忍。
  忍药为第一,  能除于瞋毒,
  忍能灭瞋恚,  令其不复生。
  闇覆愚痴人,  忍为胜光明,
  如灯能除闇,  忍示于正道。
  若离正法财,  流转于五道,
  若有忍财物,  于世最豪富。
  瞋恚大旷野,  黑闇甚难度,
  忍资粮具足,  能过无留难。
  若迷正法路,  忍能为正导,
  怖畏恶道者,  忍力为救护。
  常令众生乐,  能灭于苦恼,
  常得安隐乐,  永离诸怖畏,
  善人之所爱,  能生信功德,
  和集善吉祥,  舍离不善法,
  示人正解脱,  能灭生死畏,
  昇天之阶陛,  灭除地狱火,
  饿鬼畜生界,  忍为能救护。
  忍能满功德,  令众生寂灭,
  欲得吉祥乐,  当修行忍辱。』

「『如是忍者,名第一法,以修行故,现在未来常得安乐,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后得涅槃。是故为不放逸生天人中,当修行忍。

「『复次,第四善业能离放逸。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作何等善业?所谓精进勤求善法。与善相应,道法精进,正时相应,时处寂静,修习世间、出世间法相应寂静,非不相应。若沙门、婆罗门于世间、出世间法,初夜后夜知时止息,知时知处及知方便,如是则得安隐而住精进,能破一切懈怠。若沙门、婆罗门为破烦恼,勤修精进,既生精进,于色声香味触境界不起着心。若得因缘,持心令住,正心精进,二法为伴。摄心令离一切境界。若不善力起,精进遮之,正念断除。一切法中,精进第一。以此二法为同伴故,令诸善法坚固不坏而得果报。正心精进功德力故,终得涅槃。若沙门、婆罗门及余善人知此功德,当勤精进。于世间中,精进最胜。若世间业,以勤修故,而得坚固。以勤修故,而得果报。久住于世,他不能坏。若人精进,于命终时,其心清净亦不怯弱,心不散乱、不恐不怖。虽得衰恼,不休不息,常勤修习,诸善增长,怨不能坏,无有人能说其过恶。随所作业,具足成就。如是世间善业精进,智者所赞,何况出世正智精进而不胜妙。是故一切法、一切时、一切智,有智和合现前精进,知时知处,正见勤修。发精进故,得一切乐。若行颠倒,则得无利衰恼忧患。若无智慧,虽复勤苦,不名精进。』

「尔时,孔雀王菩萨以偈颂曰:

「『时处相应故,  令作业增长,
  如法勤精进,  则得善果报。
  虽法处作业,  舍离于正法,
  作业不成就,  以离精进故。
  如法勤精进,  智慧得涅槃,
  如空中投戟,  即生于天上。
  若人勤作业,  而修行精进,
  所作皆和合,  得广大成就。
  若于世间义,  若出世间义,
  皆由精进力,  一切得成就。
  若离精进力,  及离于正法,
  彼人无富乐,  如求月中垢。
  贤圣八分道,  念为能守护,
  精进大力人,  能到第一道。
  精进得菩提,  精进故生天,
  一切诸道果,  无非精进得。
  既知此功德,  精进调诸根,
  意发勤精进,  无与精进等。』

「如是孔雀王菩萨为兜率陀天众、夜摩天众,说于本生所持经法。时,诸天众皆悉听受,离于放逸,诸根调伏,一心谛听。时孔雀王知诸天心生大欢喜,发勤精进,以清净心为之说法,令集安隐,寂灭涅槃,利益安乐一切诸天。一切菩萨法利众生。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维摩诘经

佛说维摩诘经卷上(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

佛说无希望经

佛说无希望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 康僧会序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

佛说报恩奉盆经

佛说报恩奉盆经(亦云报像功德经) 阙译附东晋录 闻如是...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旧杂譬喻经

旧杂譬喻经卷上 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 (一) 昔无数世...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大...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曹山大师语录序 本寂禅师之于洞山。盖泻瓶而已。自一...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黑氏梵志经

佛说黑氏梵志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杀生遭现世报三例

我姓陈,家住嘉义。最近听了一些因为残杀动物后来遭受...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我今天在过堂的时候,看见各人吃饭,渐渐有些散乱。吃...

藏传佛教的吉祥八宝

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八宝吉祥,藏语称扎...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学佛之通病

初学佛人,易犯种种过失,成为修学路上较大障碍,自己...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