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三十八(夜摩天之二十四)

「尔时,菩萨鹅王名曰善时,摄诸鹅众,以正念心、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观诸鹅众心受快乐,独在一窟思惟念法。如是善时鹅王爱念法乐,为他说法以为悦乐。复有余鹅亦思念法。尔时天众以欢喜心,为求乐故,来向此处,观此大池周遍可爱,一切时树花果具足。天众观之,及天女众欢喜歌舞,游戏受乐,百倍增长,围绕大池。

「尔时,菩萨鹅王见天众已,以成就慧而说颂曰:

「『智者不放逸,  能断于放逸,
  则昇智慧台,  得无上安隐。
  若断于放逸,  得胜寂灭道,
  入此广大道,  智慧到涅槃。
  放逸能障道,  令心过相续,
  以是放逸故,  破坏法桥梁。
  能坏于善念,  失于解脱道,
  以是放逸故,  将人至恶道。
  以放逸乱心,  不觉时利益,
  不知语作法,  不觉如死人。
  虽住于天身,  如畜生无异,
  放逸痴所坏,  或舞或歌笑。
  或生或退没,  常生已复灭,
  三界诸众生,  放逸故转行。
  造作一切过,  恶业之所缚;
  迷惑一切法,  放逸怨所转。
  以放逸所害,  不知于内法,
  亦不知外法,  不觉失其心。
  智者所轻笑,  而天子行之,
  无羞无人罚,  为放逸所害。
  心乐于游戏,  亦常乐歌舞,
  于境界无厌,  退失于天处。
  为放逸所诳,  于怖处而笑,
  犹如盲冥人,  不知道非道。』

「如是善时菩萨鹅王利益他故,观天众已,住于第一可爱说法鸟众之中,说调伏偈。而诸天众虽闻其说而不听受,歌舞戏笑,受五欲乐,绕池而住,乐观境界。

「夜摩天中有三大士,常为放逸行天夜摩天众而演说法。何等为三?一者,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二者,善时鹅王菩萨;三者,种种庄严孔雀王菩萨。是三大士常为利他而演说法,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如是大士超魔境界。

「时,魔波旬作如是念:『此诸大士,空我境界,欲舍我去。人中沙门,四天王中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中憍尸迦,夜摩天中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兜率陀天寂静天王及其眷属,此等诸人虽住我境而不属我。六天及人,我使能败,除化乐天,虽我境界而有大力,我不能乱。我今当遣智慧大臣至夜摩天,往乱其法。』作是念已,即与大臣而共筹量:『汝当往诣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所,而败坏之。汝等三人善能言语、善能变化,有大势力——其三人者:一名欢喜;二名放逸;三名欲迷——汝去当至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所,说法败之。』

「时,三大臣闻是语已,即下往诣夜摩天众,至善时鹅王所。到已见此鹅王威德勇健,胜相无畏,其声调伏,为诸天众说偈颂曰:

「『此非放逸时,  不应生欢喜,
  此二法生痴,  死时有大力。
  喜烟放逸火,  烧无量大众,
  境界所迷惑,  无目不觉知。
  能断于相续,  及以众生行,
  为境界所迷,  不觉知利益。』

「时,三大臣闻是语已,而说偈言:

「『放逸最欢喜,  一切乐缘转。
  放逸故生爱,  云何如是说?』

「善时鹅王以偈答曰:

「『无放逸欢喜,  一切乐缘转。
  放逸生苦恼,  故说莲花池。』

「时,魔大臣放逸复说偈言:

「『乐及于境界,  放逸诸天女,
  及以诸技术,  为第一可爱。』

「善时鹅王复以偈答:

「『若法生放逸,  一切皆是苦,
  能失诸善根,  行于三恶道。』

「尔时,放逸复说偈言:

「『或处于园林,  若在莲花池,
  或于重阁处,  放逸故受乐。』

「善时鹅王复以偈答:

「『于山园林中,  旷野寂静处,
  无放逸寂静,  能断于魔缚。
  放逸入地狱,  或堕畜生中,
  复生于饿鬼,  放逸痴心故。』

「如是善时鹅王说是偈颂答放逸时,牟修楼陀于金窟中远离放逸而修禅定,及余天子远离放逸亦修禅定。牟修楼陀既知此事,来向大池。无量百千天女围绕,遍满虚空,歌舞作乐出众妙音,近于天王。不放逸天不歌不舞,于答难时,忽然而至。

「尔时,牟修楼陀闻鹅王说一切偈颂,忆念如已:『魔王大臣名曰放逸,三人同侣,我于余天闻其至此。一名放逸,二名欢喜,三名欲迷,于痴人所增长重惑。我当为此放逸大臣说十一法答难法门,破此魔众。』

「尔时,夜摩天王思惟此事,与善时鹅王共筹量已,从空而下,坐莲花台,与无量放逸行天而自围绕,说此十一种胜上答难法门,告诸天众:『汝今谛听放逸之过。我从往昔曾见无放逸天子,名曰安隐,为我宣说,令我得闻如此之法,乃是迦叶如来之所演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一切天众、说法鸟众、善时鹅王及魔王众、放逸大臣、颠倒说者、为诸世间作无利益、住魔伴党……一切谛听。十一问难胜上法门,所谓十一白法断于十一垢染之法。欲求真实、欲求涅槃、欲离魔界,畏生死缚,住于寂静阿兰若处,独一无侣,欲求实谛,欲灭黑闇,一心谛听。何等十一胜上法门断十一法?一者以调伏断于憍慢;二者正心不乱断除二种破戒;三者精进能灭懈怠;四者白法能断垢法;五者白法能断恶法;六者知足能断多欲;七者以远离住断近亲里;八者以正语断无义语;九者正住断于轻掉;十者布施断于贫穷;十一者智慧断于无知。如是十一垢染之法缚人着于放逸树枝,欲离魔境,应当断灭。畏生死者,应断放逸。夫放逸者,是生死本;不放逸者,是解脱因。尔时,迦叶如来欲令一切诸众生等离生死故,说如是法。我昔从于先旧天子闻说此法,如是天子亦从迦叶如来闻如此法,为我宣说。次第传闻,我为汝说。

「『以何等法调伏憍慢?调伏之人,一切众生之所爱重,住调伏故,断此憍慢麁恶之法。憍慢有五,何等为五?所谓若入聚落城邑或行道路,其行速疾,不慎威仪。或行道路或行非道,或抖擞衣或佯跛行,正心之人见之生瞋:「云何此人行不顺法?为醉?为狂?」是则名为第一憍慢。如是憍慢,云何而断?应正直行,不转不顾,直视一寻,威仪齐整,不抖擞衣、不高举足——限齐四指,不通肩被衣、袈裟齐等,行不掉臂。此不放逸能断放逸。复有四种放逸,诸比丘、比丘等应当断离,所谓说无益语,心不思念、不知多少;至施主家不唤突入,亦不弹指,在上而坐,说于无量无义之言而不觉知;于静坐处发大音声;观众女人,无缘而瞋;左右顾视,不观前后;眷属憍慢;盗入他家。如是比丘,一切世人皆悉不爱,寂静行者说此比丘名为憍慢,在家、出家皆亦如是。如斯等过,云何断除?若于施主及以余人说正法语,前后相应,观人而说、观心而说、依时处说、不相违说、软语而说、令易解说、法相应说,如说而行,不观女人,弹指而入,知时出入,亦知其相,不抖擞衣,不掉臂行,不作高唾,不大音声,美语说法,待问而说,不断他语,少言美说,以法语说。是名毗尼断于憍慢。

「『复次,第二调伏能断憍慢。云何调伏?所谓比丘及比丘等,入于他家,若闻歌伎作乐戏笑、游戏之中,于他言笑不听不乐、不味不愿,不作多语,不说他恶,不自严饰而至他家,不数数入,不常乞求。如是比丘入于他家,若本施主、若至异家,以此调伏而断憍慢。

「『复次第三,比丘至施主家,离说法语,说世俗语、说国土论、说天生论、说于游戏歌舞之论、说于过去染爱之事,近女人坐,着杂色衣而入他家。若比丘等如是憍慢炽然增长,何等毗尼能断灭之?所谓若比丘、比丘等,入于他家,说出家法、说布施论、说持戒论、赞智功德、说于无常败坏之法、说老说病、说爱别离、说自业作、说死离别、说知足法、说调柔法、说苦说集、说灭说道、说地进退、说破戒过、说厌离法、说断悭法;色憍慢人为说色过、为说食过、无常破坏、说少壮过必归老坏。观人深心,相应而说。如是比丘以调伏故,破坏憍慢。

「『复次,第四调伏,断除憍慢,不数受于多诸饮食,若更有人贪着食味不知厌足,喜至他家,亦不亲近。随其所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若多若少,知足受畜,不念他乐亦不味着,不生觉观,一心而行、调伏而行、正威仪行。调伏比丘及比丘等,调伏之法,如是憍慢以调伏法而断灭之。一切憍慢,放逸故生,放逸为本,于诸功德皆无利益。是故欲求涅槃,应断放逸。』

「如是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善时鹅王为魔王大臣名放逸等,现前为说往昔天子从迦叶如来三藐三佛陀次第传闻,为魔众说。『云何第二问答?所谓于不持戒,正念现前而断灭之。戒有二种:世间、出世间,略说心为能持。戒有多种,略说二种:一者性重戒;二者离恶戒。若破性重戒,则非迦叶如来弟子。性重戒者,所谓杀生、非梵行、偷盗具满三钵梨沙槃,或盗佛物或盗法物,盗已食之,心不悔过亦不还偿,覆藏不说。如是比丘则非迦叶如来弟子,腐烂败坏,不名法器,但以妄语庄严衣服。是名破于性重之戒。以放逸故,是故迦叶如来告诸比丘应离放逸。』如是夜摩天王为善时鹅王菩萨说法,鹅众及魔王众、放逸臣等坐莲花台。牟修楼陀说如是法。

「『复次,第三离恶,略说九种。何等为九?一者净修一行;二者常速悔故;三者顺行;四者半行;五者多行;六者轻犯即悔;七者说道尽行;八者破坏行;九者一切行。是名九种离戒。一切愚痴凡夫或沙门、沙门等,以放逸故,名不学者、名无智者,恶不净行。云何一行?云何离恶?轻慢恶见,以放逸故,毁破轻戒,破已复悔,所谓掘地断草,是名一行。

「『若沙门、沙门等,若放逸行,毁破轻戒,还复悔过。如是沙门破一行戒,或一或二或三,破轻戒已,我还悔过。如是数作数悔,是名舍离恶戒,非敬重法、非离放逸,心常散乱,是名破戒悔过行。

「『云何顺行?放逸增长,轻心轻戒,不勇勐学戒,能说能知破戒因缘,知实不实,于戒法中知破重戒得大重罪,坚持不犯。若有难缘,破于轻戒,不持不敬,不重正法。是名破戒悔过比丘。

「『若沙门、沙门等,云何半行?唯学戒法,知重知轻或持不持,其心思念护余戒众。如是摄心行于半戒,余戒不行,是名半行。比丘行放逸行,放逸所使,住放逸境,不能速得涅槃。

「『云何多行?若比丘、比丘尼或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具足持戒,如是顺法多行,多持离戒,不缺不穿不空,虽坚固持,不能尽护,是名多行。

「『若沙门、沙门等,云何轻犯速悔?如是比丘,或放逸故,或近恶友,于戒慢缓,速悔令净。或畏地狱恶道之苦,寻即悔过,令心清净,于僧前说:「我作不善。」心不覆藏,悔已不作,是名比丘犯已随悔。

「『云所比丘说道尽行?若比丘、比丘等,或于重戒中或破或缓,或以放逸或近恶友,速向师悔,或布萨时向众僧说,心不覆藏。众僧示导,得闻道故,不复更作,畏三恶道,不破不缓。是则名为善时鹅王说道尽行。

「『云何破坏行?尽形慢缓、离于禅诵、心不爱乐,游天庙中,为求衣服饮食,处处游行施主之家,亲近俗人,为其骋使,以求安乐。是名破坏行。如是比丘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善时!云何一切行?信一切法毗尼,为他人说,于轻戒中或不能持一戒二戒,或以性故或无习故不能具持,非不敬重,作已悔过。善时!是名一切行,其恶薄少。若比丘、比丘等,少恶破戒,一切皆由放逸过故。』如是夜摩天王住莲花台,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如是法。

「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偈颂曰:

「『为放逸所盲,  饮于放逸毒,
  放逸之所缚,  将入于地狱。
  若人放逸行,  世间所轻贱,
  现得不利益,  命终入地狱。
  痴人于昼夜,  或住或道行,
  一切放逸者,  不得一念乐。
  以其放逸故,  流行于欲界,
  轮转五道中,  或从禅中退。
  若得世间定,  生于无色处,
  轮转于诸有,  皆由放逸故。
  一切三界中,  为于爱网羂,
  放逸之所缚,  痴人不觉知。』

「如是夜摩天王于往昔时,从旧天子次第得闻迦叶佛经,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及魔大臣放逸等,说于十一法中,已说三法。何等为三?一者调伏,断于憍慢。二者正心不乱,断除二种破戒:一者性戒,二者离戒。若种善根,亲近善友,破性重戒。近善友故,得脱生死,何况离戒。是故智者应当勤求近善知识。三者舍离一法。云何一法?所谓懈怠。舍离懈怠,勤行精进,若能精进,则能灭于一切懈怠,犹如放逸于一切法能作无益,一切善法、亲近善友以为根本。

「『复次,第四白法能断垢法。何等白法?以勤精进,断于懈怠。譬如光明灭一切闇,以勤精进断除懈怠亦复如是。夫懈怠者,害一切法。随生懈怠转转增长,能坏世间、出世间法、现在未来不可称说无量诸法。懈怠之人势力薄少,人所轻贱,亦复不能修理家业,贫穷下贱,不能营作治生贸易、耕田种殖,及以余事悉不能作,不能亲近善友知识。以懈怠故,人所轻贱,皆共指笑,不学智慧,痴无所知,不知时处、不知自力、不知他力。若依时节应有所作,现在、未来一切应作,皆不成就。

「『若人精进,则能断除如是懈怠,众人所爱,众所敬重,初夜后夜心不疲惓,离睡易觉,知时而起、知时而卧、知时相应,思惟而作。坚固精进,精进为伴,以精进水澡懈怠垢。一切所作,离垢成就。有所作业,或得衰恼,精进不退,不怯不惓、不间不息。若作大事,精进伴故,则能成就而不毁坏。凡所造作,不假他人,识好恶人,知自他力。善人所赞,众人供养,或王大臣之所供养。大富大力,一切斗诤,无敢为敌,诸大力人不能破坏。善友为伴,知识增长,多善友故有大势力,多受安乐。随所行处,若至异方,常得安隐。若游余方,善人亲近,随所有人亲近其人,致敬供养,以礼待之。离懈怠故,得如是等无量功德,被大坚固精进之铠,离懈怠垢,能破魔军、能出生死,一切善人之所爱敬。发勤精进为同伴故,复得出世间无漏无垢,得涅槃道。初坚牢恶尘垢之处,缓而难脱,以此家宅缚诸世间,妻子眷属、姊妹兄弟、奴婢田宅、财物仓库,大爱瀑河。精进为伴,则能离于生死怖畏,舍家出家,服三法衣。精进为伴,于家缚中勤精进故,而得出离,得无住道,勤修禅定,习诵正法,欲入涅槃而得解脱。知时所应,发勤精进,如实知于身口出没,谛知自相,如实知于阴界诸入生灭等相。昼夜不息,精进不懈,亲近善师。以智方便,发勤精进,习道尽过,断无始流转生死之缚。如是懈怠一切无利犹如闇冥,一切众生不利益事,是坚固恶,以精进故则能灭之。其人如是随所得道,随其所得,发勤精进,则能散灭一切和合,不乐烦恼染缚境界。诳惑一切愚痴凡夫,爱诈亲善,是色香味触境界之中,犹如恶贼,劫善法财物,破坏善法,能作一切无利益事,不爱果报,非爱财物,恼乱一切愚痴凡夫,能令迷乱。是故应当舍离境界,不应味着,修解脱道,令心清净,随心清净则能精进,正念无疑。以正修行破坏怨家,复以精进为伴侣故,能断贪欲、瞋恚、愚痴。正观察断,不受诸有,杀怨家已,如阎浮提中观于虚空净无云瞖,日月清净,光明显耀,其人清净亦复如是。如病得差,如贫得财,犹如盲人行大旷野,失于正路,得道得眼。其人如是以持禁戒正修行故,修行现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离于尘垢,于一切缚而得解脱,度于彼岸。智慧勇勐离于尘垢,一切皆由精进伴故。是故发大精进能断懈怠及以放逸生死诸缚。』

「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以迦叶佛偈而说颂曰:

「『发于精进念,  常乐独静处,
  得脱于恶业,  智慧得涅槃。
  发精进为伴,  离于懈怠垢,
  得脱旷野怖,  是人得常乐。
  懈怠及放逸,  能障一切法,
  以此大过故,  令众生苦乐。
  若求现未乐,  应离于懈怠,
  放逸懈怠人,  如狗等无异。』

「如是夜摩天王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放逸、欲迷等,说彼迦叶如来经典,从昔天子传闻而说。

「『复次,第五白法能断恶法。何等恶法?所谓乐入城邑聚落,常习愦閙,不乐住于阿兰若处,坏沙门法。云何坏法?如是比丘离于修禅及以读诵,或入聚落或入城邑,处处乐住白衣之家,或共男子或共女人多有言说。若共女人言语谈说,能系缚人,失一切利益或生欲心。何以故?女人如火,近之转近,若近女人渐令心乱。以是义故,比丘不应入于聚落城邑之中。若共丈夫言语谈说,失于一切自利之事,于无漏法心不清净,如是比丘自坏其法。复次,若有比丘乐入聚落及以城邑,得多过咎。得何等过?以入他家令心恼乱,见白衣舍富乐饮食、床褥卧具,心生贪着。犹如食吐。离阿兰若,游于人间,舍道入俗,舍闲静乐,为家所缚,行贪瞋痴。以是过故,复堕地狱、饿鬼、畜生。以何因缘得如是苦?由其乐入城邑聚落。是故比丘若欲得地,应离此过。

「『云何舍离?以住阿兰若故,能摄一切无住功德。无住所摄,第一安隐。若有比丘独住在于阿兰若处,诸根寂静,其心清净,意如鍊金,第一寂静善护诸根,离于怖畏、离于垢污,第一安隐,得无漏乐。六欲天中一切欲乐,作善业故。一天之乐可爱无等,况复六天一切诸乐。若得尽漏,一念之乐,无分譬喻,一切思量、算数不能譬喻。是故若求第一义乐,应离愦閙,不入聚落,以求禅定三昧正受。常独行于山谷岩窟阿兰若处、若草聚边,独一而行,求无漏乐。远离知识亲里眷属,当观知识亲里之乐无常无住,是别离法,非无住处,浊垢恼乱,无有自在,多怀怖畏。是故若有愚人智慧薄少,舍第一义,乐求有漏乐——名相似乐,其人则为远离光明而求黑闇。痴人退没,以其不知功德过相。是故应当舍离聚落城邑之乐,常独住于阿兰若处。如是离于聚落城邑,住林树间,得无住乐,是名第五以白净法断于垢业。若欲求乐,欲离魔境,以白净法断除垢法。』

「如是牟修楼陀知说法鸟众其心调善,善时菩萨利益他心,为说迦叶佛经,从昔天子次第传闻,为魔王大臣放逸等说:『十一法中,已说五法,余有六法,今当次说。汝集一心,今正是时。汝今已得离难具足,若不说法、若不听法,是大欺诳。是故已得离难具足、诸根具足,当为说法。三种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云何说法?云何听法?畜生之中互相残害,饿鬼饥渴,地狱苦逼,云何闻法?若人、天中不放逸行,则能闻法。我离放逸,汝善信心。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法难得闻,离难具足亦复甚难。

「『复次,第六垢浊欺诳。云何垢法?所谓多欲。夫多欲者,第一垢染,恶贪住处。云何而灭?当以知足则能灭之。若多欲者在家、出家,不得安乐。若在家、出家其心多欲,常于昼夜不得安乐。若得物已,心不寂静,所得财物不知厌是。在家多欲,未足为妨;如出家人,若出家多欲,不名在家,不名出家。云何名为出家人也?断除憍慢、嫉妬、多欲。以要言之,若多欲者一切轻毁。若有比丘意多所欲,常悕财物,如是比丘于善法中心不清净。心不净故,诸根不净,行亦不净。若以憍慢经行僧地,乃至一步,则入地狱,何况卧具、病瘦医药而无罪过,纯地狱行。若破戒多欲而行恶法,实非沙门,自称沙门。犹如野干着师子皮,如虚伪宝,声如蠡声,内空无物。若多欲比丘自称:「我是迦叶如来声闻弟子。」迦叶如来法中出家,多欲所烧,过于大火。多欲迷闷,过毒入身。多欲伤人,过于衰老。多欲利刀,伐于善树,过于刀害。多欲之患,过于恶病。多欲之心,常求人便,欲断人命,过于怨家求便害人。是故当知:此多欲过破坏二世,应当舍此多欲垢秽。昼夜思惟,终不得乐。』「尔时,夜摩天王牟修楼陀说迦叶如来所说偈言:

「『多欲如利刀,  斩害愚痴人,
  舍之如刀剑,  杀害盲冥人。
  多欲大恶疮,  若生于心中,
  其人贪欲故,  昼夜不得乐。
  欲火忆念薪,  爱风之所吹,
  勐火大炽然,  焚烧众生心。
  以贪覆心故,  令人心轻动,
  爱着财物故,  而丧其身命。
  若人于世间,  造作诸恶业,
  皆由贪慢故,  智者如是说。
  若人心勇决,  能入大火中,
  皆由贪心故,  自作无利益。
  若刀恼乱苦,  若种种斗诤,
  皆由心因缘,  亲近愚人故。
  当知此衰恼,  皆由贪过故,
  不应亲近贪,  智者如是说。』

「如是牟修楼陀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此大过云何断除?当以白法。云何白法?所谓少欲。夫少欲者,名曰一切安乐之法。若人少欲,常得安乐,其人不畏王贼水火。多欲之人爱财物故,亲近他家以求财物,近于小人以求财物。若人少欲,则不至于恶人门下,不作妄语,不作虚诳歌舞戏笑,不作绮语,不作恶业,不为贪财欲火所烧,见他得乐不生忧恼,不为贪财近恶知识,不生疑虑。若行道路,不畏盗贼,离于怨家。人不求便,不畏罚戮。在家之人若能如是,则无所畏,离诸怖畏,一切安隐。何况出家,远离过畏,离在家法,住林树间。若复来至在家人所,多有所求,当知是人食吐无异。于沙门中第一供养,所谓少欲。少欲比丘知足清净,名称普闻,唯受一食,唯着粪扫衣,唯独无侣,游于山谷岩窟草聚,唯处塚间,于食三分,唯食其二。若乞食时,远避知识,不近亲里,唯畜一钵,执持锡杖,随得供养,以智思惟,舍之而去。若行道路,前视一寻,不左右顾[盻-八],舍离美味,不食宿饭。于聚落中限至三宿,于城邑中乃至七宿。不坐宝饰庄校之座,于本亲里眷属知识舍之不往,不念王者甘味美饍、床褥卧具,不说胜姓。亲近善友,性行同类,与同戒者言谈语论。如是比丘离恶离浊,少欲知足,能断魔缚。若有多欲破戒比丘而着袈裟,天及世间无间大恶,如病如贼。知足比丘诸根不行色声香味触境界之中,住于露地,则能利益一切众生。摄持心意,修于身法,受心念处,摄持心意,于生死中守护诸根。以知足故,名为比丘。若有比丘欲行少欲,不放逸故,则能少乐。以放逸故,则生多欲,在家、出家皆亦如是。』

「尔时,夜摩天王以偈颂曰:

「『若不放逸者,  则得解脱果;
  若其放逸者,  则堕于地狱。
  放逸不放逸,  此说其胜果,
  若月若闇冥,  若解脱若缚,
  放逸不放逸,  其义亦如是。
  少欲则安乐,  多欲则苦恼,
  如斯苦乐相,  智者之所说。
  若多欲众生,  其心常如火;
  少欲如凉池,  澡浴离贪人。
  如火得乾薪,  烧之无厌足,
  多欲人贪财,  无厌亦如是。
  贪人于昼夜,  常无有安乐,
  以其多乐欲,  爱箭射其心。
  过去无量王,  贪财无厌足,
  未来亦如是,  一切皆磨灭,
  是故智者说,  少欲最为乐。』

「如是夜摩天王住莲花台为善时鹅王、说法鸟众、魔王大臣名放逸等说迦叶如来第六经法。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上篇:正法念处经

下篇:妙法圣念处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佛说象腋经

佛说象腋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佛说华手经

佛说华手经卷第一(亦名摄诸善根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

【注音版】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三藏沙门释义净译...

【注音版】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笈多译本)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笈多译本)...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缘起第一...

佛说随勇尊者经

佛说随勇尊者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注音版】佛说十吉祥经

佛说十吉祥经...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

对治生死业障的三个重点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

一念的皈命决定可以得救

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往生这一事总是产生不了信心,觉得往...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正如法师《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