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一三一讲)

甲三、流通迹本二门 分三:乙一、明付嘱流通;乙二、约化他劝流通;乙三、约自行劝流通;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一十八面,我们看甲三的“流通迹本二门”。

这一大科是本经的最后一科,就讲到迹本二门的共同流通分。迹门的内容主要的是开显佛慧,佛陀讲到中道的实相的智慧,这个是佛陀的智慧。本门是宏赞佛德,佛陀的所有功德都是以法身为根本,佛陀就讲这个法身的功德。

前面两科主要是把迹门跟本门分开说明的,迹门的智慧是怎么回事,本门的功德是什么情况。到了这一科,佛陀是把智慧跟功德结合在一起来作一个流通。这个流通,就是把前面的内容作一个结示劝修,作一个总结、劝修。

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做功德跟智慧的结合呢?比方说,我们马上要去研究的〈如来神力品〉,佛陀显现神通,那是佛陀的三昧功德,但是你见到神通以后,比方说佛陀放大光明,你就能够产生断疑生信,有这种智慧的力量在里面。又比方说〈药王菩萨本事品〉,药王菩萨在佛前烧掉自己的双臂,那也是一种三昧神通功德的相状,与会的无数声闻众发菩提心。这不容易,声闻众,你要他发菩提心,龙树菩萨说比生死凡夫还困难。所以,佛陀的神通基本上是有教育效果的,这叫做无言说法。

所以,这一科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诸佛菩萨用神通的方式来教育我们,而不同于我们前面的二十品。前面的二十品佛陀都是用言说相,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功德,都是用言说。这以下,除了〈普贤菩萨劝发品〉除外,基本上都是诸佛菩萨话不多,直接显神通来教化你,而这个神通当中都含摄了佛陀甚深的智慧,也包括了佛陀广大的功德。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迹本二门的共同流通分。

这个流通分,有三大科:

第一科,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明付嘱流通”。明付嘱流通,刚开始佛陀亲自出面,这个地方有两品,一个是〈如来神力品〉,一个是〈嘱累品〉。一个是佛陀显神通,一个是佛陀殷重地付嘱。这个就是付嘱流通,佛陀亲自出面来作一个总结。

第二个,约化他劝流通。这个就是菩萨现身说法。这个地方有五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陀罗尼品〉,还有〈妙庄严王本事品〉。这五品都是法身菩萨现身说法,来结劝我们去受持《法华经》。这个是约化他劝流通。

第三科,是约自行劝流通。这只有一品,就是〈普贤菩萨劝发品〉。就是,我们学了整个《法华经》的迹门智慧跟本门功德以后,我们怎么修学呢?会归到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那种时空无尽的行愿,当作我们学习的目标。

所以这以下有八品,都是用功德来开显智慧,叫做无言说法,佛菩萨的无言说法。

我们现在先看“明付嘱流通”的第一品,〈如来神力品〉。我们先看附表的四十七,就是第六十四面。

我们看第一段,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妙用无方之谓“神”,有大威势谓之“力”。佛以不思议口轮,宣说“万行一心,一心万行”,以显“一佛乘”因果之迹本二门已竟,今再以不思议身轮,现大威德力之神通妙用,以付嘱流通迹本二门之教。令未信者生信,未解者领解,未行者起行。故曰〈如来神力品〉。

我们解释。什么叫神呢?“妙用无方”。佛陀的神通是依止内心的真如三昧所生起的,所以它有无穷的妙用。这是约总相来说。从它的别相来说,叫做力。这个力就是“大威势”,就是佛陀的神通能够使令我们众生断疑生信。这一科就是对《法华经》的修学生起坚定的信心,这个就是它的力用。透过神通来使令我们对一心三观、对法身的功德生起坚定的信心。

“佛陀以不思议的口轮,宣说‘万行一心,一心万行’,以显一佛乘因果之迹本二门已竟。”前面的二十品,佛陀都是用口轮说法,我们凡夫叫做口业。我们的讲话要么造善业,要么造恶业;佛陀的口轮,就跟车轮一样,这个车轮能够一方面带我们前进,一方面破坏种种的恶法。佛陀的口轮,要么不动,一动就是有灭恶生善的效果。

这当中前面二十品说的是,迹门,就是“万行一心”,一切万法回归到我们一念的清净心;本门,强调“一心万行”,一切菩萨的六度万行是一念的菩提愿所生起的。所以它整个是一切法就会归到清净心跟菩提愿。这个就是前面的迹本二门。

佛陀讲完迹本二门以后,这以下怎么做呢?佛陀就显神通了,就直接以不可思议的身轮现大威德的神通妙用,来付嘱流通迹本二门的教法,使令我们大众未生信者生信,未解者领解,未行者起行。这就是〈如来神力品〉的含义。

佛陀说法,他如果讲思议境,比方讲善恶的业果、讲十善法,说你布施成就福报,你持戒成就尊贵身,那么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讲这个因缘果报就不用显神通,讲给你听你直接就相信了。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生命是变化动荡的,所以痛苦。那么痛苦当中,你就没办法掌控。如果你能够掌握人生,你怎么会让你自己痛苦呢?而事实上,你不管福报多大,生命的变化性谁都掌握不了,你只能够坦然接受,所以生命是痛苦的。而痛苦当中,我们结论是,生命不能掌控。所以,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推论到,只有进入涅槃是最安稳的。而这个也是思议境,所以佛陀也不用显神通。

佛陀会显神通,基本上就是讲不思议境了。就是这个理论超越我们六根的活动范围了。

比方说佛陀讲《阿弥陀经》。你说你业障深重,“但凭六字出乾坤”,你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靠这个音声引导你,“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个事情不可思议,一个音声能够引导你的散乱心、颠倒心,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比方说《法华经》。说你的心是真妄不二的,说,欸,我现在打妄想,你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心。怎么做呢?回光返照。你回光返照,它就变真心;你向外攀缘,它就变妄想。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我们一念心具足两种面相,你说它是打妄想也对,但是它随时可以变成真心,就看你要不要,看你方法对不对。这个真妄不二的概念,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两种身份,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你也可以想成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就看你要扮演什么角色。你整天向外攀缘,你就是业障凡夫;你不断地内观真如,你就变成佛陀的真子。

佛陀一旦讲不思议境,那说法就不够了,只靠嘴巴讲话就没有用了,就是还要神通的辅助,就是口轮跟身轮要同时出动了,就是这个意思。佛陀口轮讲了二十品,后面的八品就开始佛陀亲自显神通,或者佛陀就请这些菩萨出来显神通,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性。

二、经文要义

法华妙义,乃诸佛所证之中道实相,难信难解。欲令流通后世,必先启信;欲令深信,须假神通威力。是故佛现放光、弹指、动地等神力,令见闻者,信深而知嘱重,发心流通妙法 。

《法华经》的妙义是三世诸佛所证的中道实相。中道实相,因地叫做一心三观,果地叫做清净法身。这个是不管因不管果都是难信难解的。所以,要流通如此的妙法,一定要先有信心,光理解不够,有信心才能够产生强大的愿力。

那怎么样生起信心呢?那就不是讲话可以解决的,那就要显神通了。所以佛陀放光、弹指,乃至于使大地六种震动,主要以这三种神力,使令见闻者“信深”,产生坚定的信心,才能够感受到佛陀付嘱的殷切,才能够真正地发愿流通妙法。

这个付嘱流通是佛陀亲自担任的,有两品:一个是〈如来神力品〉,是佛陀先显神通来断疑生信;到了下一品,〈嘱累品〉,佛陀就出言来殷重地付嘱菩萨要发愿流通。所以这一段偏重在断疑生信,下一品偏重在发愿流通,就这个地方有所不同。

乙一、明付嘱流通 分二:丙一、菩萨受命弘经;丙二、如来摩頂付嘱

我们看经文。回到三百一十八面,我们看乙一的“明付嘱流通”。付嘱流通有〈如来神力品〉跟〈嘱累品〉。我们先看第一科的〈如来神力品〉。神力品当中有两段,先看丙一,菩萨受命弘经。

丙一、菩萨受命弘经 分二:丁一、长行;丁二、重颂

丁一、长行 分二:戊一、菩萨受命;戊二、佛现神力

戊一、菩萨受命

先看第一段的“长行”,看“菩萨受命”。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尔时”,佛陀讲完前面的迹门的佛慧跟本门的功德以后,就二十品讲完的时候,有一千个世界微尘数这么多的菩萨,这些菩萨是怎么来呢?从地涌出。我们知道,法华会上有的是本土的,比方说弥勒菩萨,这些是属于本土的;有的是从地涌出的,就是过去佛陀教化的。而从地涌出的相对本土菩萨来说相对资深,他们的修行阶位也高,跟随佛陀的时间也长,所以他们首先表态。

他们怎么表态呢?站在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就跟佛陀主动白告。这个时候佛陀还没有显神通,他们就主动表态了,说,我等于佛灭度后,乃至于包括世尊十方分身所在的国土,在十方分身的应身佛灭度之后,我等当广说此经。

“所以者何?”因为,从自利的角度,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演说《法华经》的时候成就自己的“真净大法”。因为《法华经》的范围很广,下至凡夫,上至等觉菩萨都要受持。当然,等觉菩萨受持他是增道损生。这是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我们自己也想要成就真净大法。第二个,我们也希望能够弘传《法华经》,使令大众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于来供养《法华经》。

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是在整个法会当中最初表态的。这个表态,蕅益大师提出三点说明:

第一个,从时间上来看,这从地涌出的菩萨是发愿在佛陀灭度之后。

《法华经》跟净土宗的特点,都是圆顿法门,就是快速成就。一个直接契入名号,阿弥陀佛的功德;一个直接契入你自性的清净心。都是直接了当的,“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它没有时间再跟你修学什么三乘,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它是直接契入真如。这个圆顿法门,我们前面说过,到了末法时代是特别需要。你如果生长在正法时代,你的寿命长,外在环境也特别好,对你的修行来说不着急,你没有急迫性,你先修修权法再会权入实,是可以的。但是末法时代,寿命短暂,烦恼粗重,恶因缘特别多,这个时候你必须怎么样?蕅益大师说,非圆顿法门无以救拔了。所以他们特别强调,他的时间点是在佛陀灭度,特别是末法时代。这第一个。

第二个,处所。他的处所是锁定释迦牟尼佛十方分身的国土,报答佛恩。因为他生生世世蒙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而成就。

第三个,是利益。他希望自己跟众生成就“真净大法”。

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法华经》的清净加一个真实呢?就是拣别二乘的清净。二乘人的清净,那是一种暂时的寂灭相。他修无常、苦、空、无我,把内心的功能全部停下来。说我现在打妄想,那怎么办呢?我希望清净。很简单,把妄想停下来。但这有个问题,你直接把妄想这个开关给关掉,你断了妄想,你也断了菩提性,就变成一潭死水。所以,这样的清净不是真实的清净,你违背真如佛性了,因为真如佛性是真空妙有。就是你违背你的本性,你用强大的无我观把整个心给停下来,这是违背人性的,你靠了一种外在的力量让你自己进入寂灭。所以这个不叫真净,这是一种假相的寂静。

只有透过智慧的引导,把妄想转成真如,就是转识成智。所以佛法强调转化。因为你的心本来就灵灵觉觉,就是真空妙有的。所以,真净就是转化的,叫做真实的,就是把你本具的本性显现出来。

戊二、佛现神力 分五:己一、放光动地;己二、普见大会;己三、诸天称叹;己四、众生归命;己五、世界合一

我们看戊二的“佛现神力”。

在从地涌出的菩萨表态以后,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表态,所以佛陀就要显神通了。第二段,佛现神力。这个地方有五段。

己一、放光动地

先看第一段的“放光动地”。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 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

这个神通有两段,第一个是放大光明,第二段是大地震动。先看“放大光明”。

尔时,世尊就面对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百千万亿这些旧住娑婆世界,就是这些本来就是在娑婆世界依止释迦牟尼佛修学的法身菩萨,还有四众弟子,还有八部鬼神,在这么多的大众前现大神通力。

这有三种神力:

第一个,出广长舌相,上至大梵天。出广长舌相,主要是要证明佛陀所说的法是真实语。它不是方便说,是佛陀的内心真实想说的话。这是第一个,出广长舌相。

第二个,毛孔放光。他一切身上的毛孔,放于无量无数颜色的光明,而这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个地方还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放光明,同时间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这些来自十方分身的诸佛,也是同时地出广长舌相,身上的毛细孔也放大光明。

一般来说,佛陀的放光表达的是智慧,因为智慧破除黑暗。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佛陀是用毛孔放光的。你比方《楞严经》佛陀是头顶放光,有一些是白毫放光或者卍字放光,可能就是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只有《法华经》的这个流通分的时候是毛细孔放光。那么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蕅益大师说,这表示放一切光,照一切土。也就是说,佛陀这个光明,真如实相的光明,是没有死角的。这个世间上没有一个黑暗的地方,全部照得到。那表示佛陀的智慧是周遍性、圆融性的。

这什么意思啊?就是你从初学《法华经》开始,你一个生死凡夫,你当然从一念随喜修起。因为我其他的也没办法修,我就是想办法去随顺它,我欢喜它,就这么一个一念随喜。那以一念随喜,你的智慧跟佛陀究竟的智慧是平等不二的,就所谓的“六而常即,即而常六”,只是说浅深不同。我们现在是名字位的佛陀智慧,佛陀是究竟即佛陀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其实本质是一样。

比方说,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我业障很重,我去拜忏。我拜忏的时候,我学了《法华经》,我当然不能从因缘观去拜。从因缘观去拜,想灭掉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样子我拜到什么时候啊?你不能够从因缘上说,你造罪造了无量无边,却要把这无量劫来造的罪业在今生要拜完,不可能。

但是你要从理观,把所有的罪业拉到一念心性,然后启动你的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从即空的角度,离相的角度,我的清净心本来没有罪业,这很重要!本来没有罪业。第二个,从即假。这个罪业是唯心所现的,它是一个假名假相而已。所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只要我心不再造作,我不再熏习它,这个业就沉淀下来,就即假。所以,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操作的智慧跟佛陀智慧是一样。你看佛陀,他的种种的三昧神通,无量的百千陀罗尼门,他也是操作一心三观。他操作的方法,就跟你在拜忏的操作方法模式完全一样。当然,佛陀操作一心三观比我们自在圆满多了,但是你不能忽略,本质是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权法的智慧不一样。比方说你修空观、修无常观。你修无常观对治烦恼,那对不起,你今天要修净土,你这无常观就没有用了。你不能用无常观去看净土,这净土一看就没有价值了。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故空。你不能这么去看净土。

所以,你修空观的人,你变成要很多套模式。我在修出离心,我就修无常观;我现在修净土,欸,我就改成修假观。所以,你如果不修一心三观,你就要修很多套智慧,当你要断恶的时候修一套,你要修善的时候修一套。《法华经》不用,你把一心三观学会了,一切的断恶修善,包括往生,包括成佛,全部都用得到,放诸四海皆准,都是圆顿。

所以,为什么佛陀的智慧可以从毛细孔放光?就是他这个光明普遍涵盖,没有死角,任何法门都可以跟它对接,这就是佛陀智慧圆满的地方。

这个地方讲到因地的智慧,放大光明。

我们看果地的功德,大地震动。

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

释迦牟尼佛跟宝树下的十方分身佛显现光明的时候,显现多久呢?“满百千岁”,就是十万年。然后就把舌相给收摄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一时謦欬”,謦欬就是小声的咳嗽,就把这个喉咙通畅一下;而且“俱共弹指”,就同时以手弹指。这两种声音合起来的时候,“遍至十方诸佛世界”,使令大地六种震动。这个大地六种震动,表示《法华经》的果地的功德,就是六根的转变,从杂染的六根转成清净的六根。

我们前面说过,六根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对外的窗口,它本来是清净。本来是清净怎么会被我们操作成染污呢?

我们再讲一次,问题不在六根。那说,欸,我现在开始,我眼睛什么都不看了,我耳朵什么都不听了。你就搞错了,问题不在六根,是六根背后那个攀缘心。

所以,当我们修学一心三观的时候,诸位!你开始修一心三观的时候,安住清净心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你的六根会改变。就是你六根还是看东西,但是你那个攀缘的力量,力道减低了。所以,你过去所累积的烦恼业力,那个影像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所以蕅益大师说,修习真如三昧,就是一心三观的人,你的人生会变成淡薄。恭喜你!因为你就是在淡薄当中开始消业障。

所以,你检查你的修行有没有进步,你看你的六根。你发觉你六根的口味越来越重,那你就要小心,尤其是净土宗的人。因为你六根的攀缘,你不踩刹车的时候,它是辗转相续。它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你攀缘,本来只是你一个攀缘心,很简单,一念妄动,带动六根攀缘六尘。好了,你去攀缘六尘,六尘给你的信息又刺激你的攀缘心,然后你就用更重的攀缘心再攀缘下一个六尘。所以这个六根的染污相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所以你到晚年看一个人会不会往生,就看他的六根,是往内收的一种内观的六根,还是向外攀缘的六根,因为你六根一旦向外攀缘,那带动的就是生死业力了。所以,你一个人要能够往生,不完全是佛号而已了。当你六根向外攀缘,你看你一个人,稍微一件事情就让你不断地感到烦心,就是你这个人很容易被外境影响,那表示你生死业力很重。因为你那个六根粘性太强了,你卡太多生死业力了。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一定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一定要把娑婆世界的业力慢慢减少,叫做带业,业力慢慢沉淀;净土宗的愿力慢慢地增长。当你的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那就恭喜你了,强者先牵,就是往生了!

那么关键来了,怎么都摄六根呢?这个地方要讲清楚。很多人到晚年说,欸,我要收摄六根,印光大师也叫我要收摄六根!他就是透过事修,拜忏、念佛。没有用的,因为你六根是向外攀缘,你这个大局决定以后,你用事修没办法挽救这个向外攀缘的力量。

你只有一个方法,修理观。你观想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万法唯心所现,你攀缘什么东西呢?你攀缘的都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你从根本上的内观把攀缘心停下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否则你用事修,那叫做杯水车薪。当你的大局的洪流是往外攀缘的时候,你短暂的事修是停不下来的。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转变六根只有透过内观的一心三观的智慧。就是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把向外的六根转成内观的六根。

己二、普见大会

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前面的佛陀显神通,放大光明,大地震动,所加被的是娑婆世界的与会大众。这以下佛陀又显了另外一个神通,让娑婆世界以外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也能够同时看到这些法会上的各种的神通变化。这其中谁看到呢?在十方世界,有凡夫众生,或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八部鬼神,以佛陀的神通力加持,都能够看到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还有在宝树下的十方分身佛,还有多宝佛;也看到了法华会上无量无边百千万亿的法身菩萨,还有佛陀四众弟子,皆共围绕释迦牟尼佛。他们也看到了各种的光明跟大地的震动。所以这些人也是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这段古德解释说,法华弘通,因缘殊胜,至此即将圆满。这些十方众生因为大乘善根不具足,不能够参加这个盛会,所以佛陀以神通力使令他们能够在远方见闻,种下一个未来得度的因缘。他们见闻以后,就会欢喜、供养、赞叹等等,看下面就知道。

己三、诸天称叹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十方世界的这些众生,看到了这些法华会上的佛菩萨,还看到了光明跟大地震动。同时,诸天……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就是天,因为他有神通力,他有广大的福德力,所以诸天就在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一个国土叫做娑婆世界,这地方有佛叫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正为诸菩萨摩诃萨讲大乘经,名《妙法莲华经》。这是一个教授大乘菩萨的法门,也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弘传的法门,所以“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段经文是这样,就是说,佛陀显神通,让十方世界看到法华会上的各种的神通变化,但是这个时候大众还不知道,第一,佛名何等?第二,何事集会?第一,说法主到底是谁?第二,佛陀是说什么法?这两件事没有人知道。所以必须由十方世界的诸天帮大家去说明,说“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那么,这样子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两个目的,希望大众能够,第一个,深心随喜妙法;第二个,礼拜供养如来。因为他们没有因缘参加,就表示他们善根不成熟。就像诸位,你们能够在今生的生命听闻《法华经》,那肯定你要感谢你的过去生,你过去生一定是跟《法华经》结过善缘。佛陀希望没有参与的这些十方众生,也能够趁此机会随喜妙法,还有供养佛陀,所以让他们看到。然后诸天就把这个佛陀的名号、《法华经》的经题讲出来。

己四、众生归命

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 牟尼佛!以种种花、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

彼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虚空中的天人的音声以后,就当下合掌,然后向于娑婆世界称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就至诚地称念佛号。并且同时用花、香、璎珞、幡盖,还有自己身上的种种庄严之具,乃至于自己收藏的珍宝妙物,就向着娑婆世界的方向遥散,往这个方向去遥散。其所散诸物,仰仗佛力,就从十方世界来到娑婆世界,然后在空中汇集成一个广大庄严的宝帐,而覆盖在此间的诸佛上面,每一个佛前面都有一个宝盖,用来供养世尊。

这段经文等于是讲到十方众生供养世尊、随喜妙法,就用自己现前珍贵的庄严资具或者是香花等等去供养。当然,这个地方等于是跟佛结缘,也跟法结缘,这两个都很重要。修行依人又依法,这两个缺一不可。

这样子,佛陀神通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十方世界的大众,没有参与的,也结下善缘。最后佛陀要作一个总结了,这个神通要作一个收尾。看己五的“世界合一”。

己五、世界合一

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佛陀放大光明,大地六种震动以后,最后把十方世界彼此间的距离完全消灭了,就变成同一片佛土。在表法上就是说,前面的佛陀智慧的光明是因地,大地六种震动所表示的的六根的转染成净是果地。

《法华经》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因果是可以整合的,妙因妙果不离一心,佛陀用一念心性整合了因地跟果地。因为,你因地在哪里修学?在你一念心性修学。果地的法身是从哪里显现?也是从一念心性显现。所以,他从一念心性贯穿了因果。说是因地叫做万行回归一心,摄用归体;果地是一心生起万行,叫依体起用。所以他一心是整合的,整合因果。

身为凡夫,如果你不修一心三观,你的修行是片段的。你看你一天天,早上去做义工修福报;中午睡醒拜一部八十八佛,拜忏;到晚上读一部《阿弥陀经》,念个佛号,你这个修行叫做多元片段。因为你每一个法门都没有会归到心性,只是用当下的这一念生灭心。你用布施的心去做义工,回到家用忏悔的心拜忏,到晚上用念佛的心来念佛,所以你都是用表层的生灭心去修行,你没有把它回归到深层的一念心性。

那这有什么问题呢?你这种善根是容易退转的,因为你这个根没有扎到实际理地,你这个根在这个土地上种得很浅。可能两生三生以后,你这个修行的善根——尤其是福报大的时候,一个人善根最容易退转就是福报大的时候,因为那个福报会刺激你的六根向外攀缘。这种就是福报大,生死业就容易大。

那你如果修《法华经》不一样,《法华经》是法法消归心性。你早上做义工,你是依止清净心菩提愿做义工;你拜八十八佛,也是用清净心菩提愿;回来念佛,也是清净心菩提愿。所以它形成一个怎么样?“无不还归此法界,无不从此法界流”,它形成一种善根的循环力。这种善根不容易退转,因为你的所有的善法是直接地扎进去大地的深处,这种善根不会退转的。

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就是《法华经》的特点来自于它的总持的力量,它可以把一切法总持而会归到心性,然后就是用一切法去加强你的清净心菩提愿;然后用清净心菩提愿再去产生一个善法……就形成一个善的循环。事修帮助理观,理观又帮助事修,你这个善根怎么会退呢?所以你来生会继续往前走。

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十方世界的国土整合成一心真如,整合成一个佛土。

到此佛陀的神通就圆满了,就是把《法华经》的因地、果地,最后一心真如统摄因果,都显现完了。下面佛陀就要结劝了。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0:00 / 0:00
妙法莲华经1
妙法莲华经2
妙法莲华经3
妙法莲华经4
妙法莲华经5
妙法莲华经6
妙法莲华经7
妙法莲华经8
妙法莲华经9
妙法莲华经10
妙法莲华经11
妙法莲华经12
妙法莲华经13
妙法莲华经14
妙法莲华经15
妙法莲华经16
妙法莲华经17
妙法莲华经18
妙法莲华经19
妙法莲华经20
妙法莲华经21
妙法莲华经22
妙法莲华经23
妙法莲华经24
妙法莲华经25
妙法莲华经26
妙法莲华经27
妙法莲华经28
妙法莲华经29
妙法莲华经30
妙法莲华经31
妙法莲华经32
妙法莲华经33
妙法莲华经34
妙法莲华经35
妙法莲华经36
妙法莲华经37
妙法莲华经38
妙法莲华经39
妙法莲华经40
妙法莲华经41
妙法莲华经42
妙法莲华经43
妙法莲华经44
妙法莲华经45
妙法莲华经46
妙法莲华经47
妙法莲华经48
妙法莲华经49
妙法莲华经50
妙法莲华经51
妙法莲华经52
妙法莲华经53
妙法莲华经54
妙法莲华经55
妙法莲华经56
妙法莲华经57
妙法莲华经58
妙法莲华经59
妙法莲华经60
妙法莲华经61
妙法莲华经62
妙法莲华经63
妙法莲华经64
妙法莲华经65
妙法莲华经66
妙法莲华经67
妙法莲华经68
妙法莲华经69
妙法莲华经70
妙法莲华经71
妙法莲华经72
妙法莲华经73
妙法莲华经74
妙法莲华经75
妙法莲华经76
妙法莲华经77
妙法莲华经78
妙法莲华经79
妙法莲华经80
妙法莲华经81
妙法莲华经82
妙法莲华经83
妙法莲华经84
妙法莲华经85
妙法莲华经86
妙法莲华经87
妙法莲华经88
妙法莲华经89
妙法莲华经90
妙法莲华经91
妙法莲华经92
妙法莲华经93
妙法莲华经94
妙法莲华经95
妙法莲华经96
妙法莲华经97
妙法莲华经98
妙法莲华经99
妙法莲华经100
妙法莲华经101
妙法莲华经102
妙法莲华经103
妙法莲华经104
妙法莲华经105
妙法莲华经106
妙法莲华经107
妙法莲华经108
妙法莲华经109
妙法莲华经110
妙法莲华经111
妙法莲华经112
妙法莲华经113
妙法莲华经114
妙法莲华经115
妙法莲华经116
妙法莲华经117
妙法莲华经118
妙法莲华经119
妙法莲华经120
妙法莲华经121
妙法莲华经122
妙法莲华经123
妙法莲华经124
妙法莲华经125
妙法莲华经126
妙法莲华经127
妙法莲华经128
妙法莲华经129
妙法莲华经130
妙法莲华经131
妙法莲华经132
妙法莲华经133
妙法莲华经134
妙法莲华经135
妙法莲华经136
妙法莲华经137
妙法莲华经138
妙法莲华经139
妙法莲华经140
妙法莲华经141
妙法莲华经142
妙法莲华经143
妙法莲华经144
妙法莲华经145
妙法莲华经146
妙法莲华经147
妙法莲华经148
妙法莲华经149
妙法莲华经150
妙法莲华经151
妙法莲华经15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佛教词典】一来果补特伽罗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