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一四二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四十九面。我们看丁二的“普门圆应”。这一科是讲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首先我们把这一品的大意做一个说明。

天台智者大师把《法华经》的修学分成两大部分,这当中以大乘的见道位作一个区分标准。见道位之前,包括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修学重点都叫做般若道;见道位以后就叫方便道。就是以见道位作一个区分。

般若道的重点,它的核心思想在于断烦恼、成佛道。既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无始劫来所熏习的颠倒妄想所形成的烦恼,那当然它的重点就在于内观真如的自性清净心。它主要修空观。所以,凡夫众生的修学主要是在离相清净。就是透过读诵《法华经》,为人说法,或者书写《法华经》,慢慢慢慢地,你不断地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把无始劫来所沾染的我相、人相,各式人我是非的相状,慢慢地让它脱落。就做这件事情,就是回归到自性清净心。那基本上,原则上是花了一大阿僧祇劫,就是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你都是在佛堂用功的。

等到哪一天你进入了大乘的见道位,破无明、证法身,你的生命开始改变了,你的修行也开始改变了,那么就从般若道进入到方便道。因为你的生命已经不是由业力主导的业报身了,你的生命是由愿力所主导的清净法身。这个时候你干什么呢?你就不是面对烦恼了,因为那个时候烦恼对你来说不是个问题了,你没有烦恼障、业障、报障的问题了,你是一个自在的、清净法身的功德力。这个时候你的重点在于学法门、度众生。你开始思考怎么样重新回归到众生法界,陪他们成长,然后从这个当中去利益广大的有情。

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从法身开始变现一个凡夫的果报出来,就是我们这几天讲的果后行因。果,就是我们梦寐以求所成就的法身,那是自受用,你不可能用法身度众生的,因为度众生你要跟他接触。所以你必须从法身变现一个应化身。

那么应化身当中,基本上要从因地开始修起。比方说阿弥陀佛,他先变现一个法藏比丘,一个出家众,然后开始发愿。发愿以后,这个就是你这一期的修学目标。然后你经过长时间的点点滴滴的积功累德,欸,你的愿圆满了,极乐世界出现了。就是成就修因得果,就是所谓的一期的应化。就是说,阿弥陀佛这一期应化,一定有因地的发愿,有他过程的修行,最后有极乐世界的出现,最后接引很多众生到那边去。最后,阿弥陀佛因缘成熟了,入灭,阿弥陀佛这一期应化的修因得果就圆满结束。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这一期因果又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我们这一科探讨的。不过《法华经》所探讨的观世音菩萨,没有讲他过去的因地,它直论他果地的功德——他怎么样去用他的慈心跟悲心这两门来度化众生。至于他这个慈跟悲怎么成就,他的因地,《法华经》没有谈,就直接讲他的果地功德,就是果后行因的功德。

丁二、普门圆应 分二:戊一、问答显德;戊二、闻品获益

我们看丁二的“普门圆应”。

这个普门是指他的果地。所有的十方诸佛菩萨,一定要先成就法身才度化众生的,这个法身的功德就是普门。因为他这个法身体性周遍、时空无尽,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法身都是永远存在的。这是佛陀的自受用的法身,叫做普门。

那么,佛陀度化众生当然不能用普门,他必须怎么办呢?圆应。他必须要跟众生产生感应道交,就所谓的他受用。他随时地跟众生感应道交,这个就是圆应。他必须有一些感应的相状出现。

这个就是他的一个慈跟悲的度化众生的方向——透过法身跟众生感应,然后现身说法,救拔众生,叫普门圆应。

看附表五十二,我们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的品目跟要义简单地介绍一下。

一、解释品目

观世音是菩萨的别号,如本经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依《楞严经》所说,此菩萨依耳根悟道而得圆通,此约菩萨因地修学而说。本品所称观世音,是约果后行因,依止寻声救苦及普门示现二大功德,度化众生而安立。

我们解释一下。

观世音菩萨,是这个法身菩萨他这一期应化的修因得果的一个相貌,叫做观世音。那么从他成就果地来说,就是《法华经》的果地功德来说,他为什么叫观世音呢?

因为他,假设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这个众生他身心世界苦恼出现了,那么在痛苦出现的时候,这个众生他要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拔,要满足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众生在痛苦出现之前曾经学过<普门品>,或者他学过其他的经论,提到观世音菩萨有救拔的能力,而且他完全地相信。了解而且相信,信解,这是第一个。就是他在痛苦出现之前,对观世音菩萨有强烈的皈依的心。

第二个,在痛苦出现的时候,他能够一心称名。他依止他的皈依心,提起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能够念念地专注、相续地忆念这个佛菩萨的名号。

那么,透过他的皈依跟专注,观世音菩萨就启动他的感应的力量。他能够怎么做呢?“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透过他所创造的音声,观世音菩萨就进入到众生的内心世界去救拔他。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果地的妙用。

当然,这个果地的妙用是修来的,所有的因缘所生法都是修来的,他只是说从法身开始起修。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当然他的因地有很多。因地有很多,果地只有一个。

其中《楞严经》讲到他的因地,他为什么能够透过音声来救拔众生呢?他为什么不用色尘呢——欸,你痛苦的时候,你看观世音菩萨的圣像,用眼根来面对色尘。法身菩萨六根六尘都是自在的,他为什么特别取音声呢?

这个地方跟他过去的一个因地有关系。因为他以前在果后行因,在因地的时候,他就是修耳根圆通的,透过耳根听闻音声。我们凡夫耳根听到声音的时候,我们心是向外,循声流转,攀缘音声。耳根圆通听到音声的时候是反闻闻自性,他开始去观照:我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那个听声音者谁?从耳根开始观进去,回归到闻性,最后回归到——原来能够观察音声的就是一念的清净心,从这个地方悟道。他一开始因地就跟声音结下了一个法缘,所以他果地也透过声音来救众生。

本品所称的观世音菩萨,是约他的果后行因的果地的妙用,所以,他在果地功德有两个:第一个,寻声救苦;第二个,普门示现。以这两个功德来度化众生。

我们上一品讲到妙音菩萨,他强调智慧,他用智慧来度化众生,用种种的三昧神通。那观世音菩萨是用慈悲来度化众生。当然,两个菩萨方向不一样,但是诸位有没有觉得有一个重点?妙音菩萨也强调音声,因为他用音声说法,用美妙的音声来说法;观世音菩萨也是透过音声来救众生。那么为什么这样子呢?

因为释迦牟尼佛所强调的这两个法身菩萨,就这个模范,他是针对娑婆世界说的。因为娑婆世界,他音声是最容易掌控的。就是说,理论上,佛菩萨度化众生,色声香味触法都可以,但是对我们娑婆世界来说,音声叫方便中第一方便,就是我们最容易掌控的。六尘当中,音声对我们来说是最容易让我们安定,产生专注力的,也是最容易让我们相续的。

所以印光大师说,音声,不但专注,而且养神。你看,你用眼睛看,看佛像,你看个三十分钟、一个小时,你就非常疲惫。但是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者你把眼睛闭起来,专心地听妙音菩萨说法,透过音声,你听一个小时,你不会疲累。这个耳根面对音声,对我们是最有利的一个修行方法。

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果地的妙用,他的两个妙用:第一个,寻声救苦;第二个,普门示现。

二、经文要义

本品主要由无尽意菩萨提出二问,一问云何名观世音?一问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前问能行之人,后问所行之法。佛答能行之人,即寻声救难,大悲拔苦,故名观世音。佛答所行之法,即现身说法,大慈与乐,故曰普门。

在《法华经》的本品,主要是无尽意菩萨提出两个问题,所以这整个就是对两个问题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就是云何名观世音菩萨,问观世音菩萨这个本人的功德,这个人有什么功德。第二个问他的法门,他度化众生的法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而为众生说法。第一个,前面的问能修行的人,问观世音菩萨本人的摄受力。第二个问题,问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方法。

那么问人,观世音菩萨这个人有什么特色呢?因为他能够寻声救苦,大悲拔苦,故名观世音。问法,就观世音菩萨对于众生,善根成熟的人,他能够以他的三昧力,现身说法,大慈与乐,故曰普门。

观世音菩萨,他经历了无量劫的修学,修因,因地。所以在成就观世音菩萨的果地的功德的时候,基本上他做两件事情。每一个法身菩萨各有各的扮演的角色,观世音菩萨的角色就是用慈跟悲。悲,就是拔除痛苦,这对我们很重要。我们有痛苦,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观世音菩萨大悲拔苦。第二个,与乐,用种种的法门来教化你,让你能够成就种种的大乘的法乐。一个是悲,一个是慈。

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主要的内容。

戊一、问答显德 分二:己一、长行;己二、重颂

我们看戊一的“问答显德”。

己一、长行 分二:庚一、初番问答;庚二、次番问答

这以下有两段的问答。先看第一段的问答。

庚一、初番问答 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第一段的问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个人,是什么因缘名观世音?

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是不能随便安立的。他安立这个名号,一定是有他的功德。你叫做阿弥陀佛,那你就要有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你叫做观世音,那你一定是有观世音的功德。就问观世音菩萨这个人,他为什么有资格叫做观世音呢?他一定有特殊的功德。问他这个人的功德,提出这个问。

辛二、答 分二:壬一、总答;壬二、别答

我们看辛二的“答”。这个答里面有总答跟别答。

壬一、总答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

佛告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之所以称为观世音,是因为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救拔,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情况是痛苦现前。这不是一个人,“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可能是业障,也可能鬼神障,总之,你的身心世界苦恼现前,这第一个。

第二个,这个承受痛苦的人,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这个闻指的是信解,你对观世音菩萨有信心,并且你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在痛苦现前的时候,你一心称名,你能够专注、相续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好,你这三件事情现前,苦恼、皈依、专注,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透过音声的感应,而使令你当下解脱。他有这种力量。

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解释这一段,看附表五十三。观世音菩萨救拔苦难,这是怎么一个感应的过程。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感应道交当然不是单方面的,佛陀把手伸出来,他发愿要度化众生,那我们也要相应地伸出手,才能够产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那我们先看,从我们众生这一块,我们众生是怎么样能够被感应、被救拔的。

第一个,“罪业成熟,受诸苦恼”。观世音菩萨救拔痛苦,当然你就是要先有痛苦出现。第一个,你的业障现前,你的痛苦现前。

第二个,你要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你对观世音菩萨有一定的信解,就表示你过去(在痛苦之前的过去)有善根力;第二,在痛苦的当下,你能够专注相续一心地事持跟理持。事持就是称名,以佛菩萨的圣号为所缘境。理持就是观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建立自他不二的概念。这个我们待会下一段再说明。

受诸苦恼、信解现前,还有专注成就,这三个重点。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启动功德了。众生求救称名,菩萨就能够透过音声,产生大悲的观照。最后的结果就是,众生的苦难能够入于菩萨的心中,用功德把众生的苦难化解;菩萨的慈悲入于众生的心中,把痛苦化成慈悲的摄受,就感应道交了。这种情况,众生机感、菩萨圆应的感应道交,就好像镜子现出影像。“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这种感应道交是这样子,就是说,法身菩萨,我们前面说过,法身菩萨度化众生,他不能一下子就变成果地,不可以的。因为因缘所生法,他一定有一个因果修证的过程。你既然来到人世间,你就要遵循因果的法则。

而因果的法则,第一件事情,就是你先发愿,就是你到底想怎么样度化众生。你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度化众生很简单,他不会来到娑婆世界,他创造一个世界把你带去,这是他的愿。他选择说,我到你的娑婆世界,我怎么度你都没有用,因为那个环境太差了;我干脆自己发愿创造一个极乐世界,我提出往生的条件,你满足我的条件,你就跟我的本愿感应道交,我就把你带走。

观世音菩萨的想法不是这样子。他认为说,人哪,有没有快乐其实没所谓。你说,欸,我日子过得差一点,有没有快乐,众生不是很在乎。但是痛苦这件事情,不管你有没有福报,都很在乎。就是,远离痛苦跟成就快乐,相对来说远离痛苦更重要。所以,观世音菩萨他长期地跟众生在一起,他观察,众生对远离痛苦的需求,产生的压力更大。他宁可不要快乐,但是他也不要有痛苦,所以人追求平安。就是这样。为什么说平安是福呢?我也没有快乐,但我只要没有痛苦就是最大的福报!尤其年纪大的人更有这种感想。所以观世音菩萨他的本愿,因地的时候,他是锁住众生的痛苦。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平常从佛堂念观世音菩萨——我念了半天也没感应!因为你这个时候不是在痛苦阶段。

诸位!感应道交你一定要怎么样?顺从本愿。就是你要看他因地是怎么发愿的,他感应是怎么个条件。第一个,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是第一个条件,你必须在痛苦阶段;第二个,你要能够听闻观世音菩萨,你对观世音菩萨有一定的了解跟信心;第三个,一心称名。

这个“一心称名”我们解释一下。这个音声怎么样去产生称名,印光大师说有三个阶段,一句佛号念、诵、听。

就是念从心起。你在称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基本上你一定要有个皈依的心,从皈依的心发起来“我要称念观世音菩萨”一个这样皈依的作意。

第二个,声从口出。观世音菩萨救拔你是透过音声,所以你要创造声音。你说,欸,我没有声音。你没有声音,你就不符合他救拔你的条件,是吧?你可以出小声,都没关系,但你不能没有声相。没有声相,你就是只有意业,没有口业,这就不行了。所以你一定要怎么样?靠嘴巴的震动,哪怕是金刚持,也要创造声相。

好,那创造声相以后干什么呢?再把声音听回去。

一句佛号念、诵、听。你能够把音声创造出来再听回去,那就是“一心称名”,就满足一心称名了。也就是你透过音声,自己念、自己听。

你这个苦恼、皈依、专注,这样子就满足观世音菩萨来救拔你的条件。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

壬二、别答 分三:癸一、约口业机感明应;癸二、约意业机感明应;癸三、约身业机感明应

我们再回到讲义。前面是一个总答,这以下举出了七个例子,来说明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救拔众生的。

癸一、约口业机感明应 分二:子一、免除七难;子二、结叹

别答里面,我们看癸一,约口业的机感来说明感应。

子一、免除七难 分七:丑一、火难;丑二、水难;丑三、罗刹难;丑四、刀杖难;丑五、恶鬼难;丑六、枷锁难;丑七、怨贼难

口业机感,有免除七种灾难。

丑一、火难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这段经文是说,如果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这个受持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平常就有在受持,所以你对观世音菩萨的操作非常熟练,平时。第二个,灾难的时候你也能够想到去受持。

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灾难现前的时候。什么灾难呢?大火。就是房子起火了,而且这个火不是烧得很小,是烧得非常的炽盛。这个时候你能够想到你平常所称念的观世音菩萨,透过这个圣号,念、诵、听,听到你的声音,这个时候,火不能烧。因为你进入了观世音菩萨的那种法身功德的摄受范围,这个火烧不到你了。

那为什么呢?“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因为你启动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观世音菩萨在因地的时候,生生世世修的六度波罗蜜,就是在加持这个愿力的。所以你今天跟他感应,等于是启动他无量劫来因地的时候所修行的六度的功德,他等于直接进入到你的身心世界去加持你。

举一个例子。在晋朝,有一个居士叫做竺长舒。这个竺居士在洛阳住在一个茅蓬修行。那里不止一个茅蓬,有很多茅蓬,大家聚集在一起。结果在他隔壁几间的茅蓬,其中有一间晚上的时候起火了。那个风一吹,就往他这个方向吹过来。这个竺居士平常也修观世音法门,这个时候他就把心收摄起来,专注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对观世音菩萨,念、诵、听。这个时候,这个火就绕道而过,烧到隔壁的时候就直接烧到下一个茅蓬,他自己的这个茅蓬就完全没有受到伤害。这个就是满足了他三个条件,受诸苦恼、具足皈依、成就专注,所以启动了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

丑二、水难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如果有人遇到了重大的水灾,或者不小心掉到河里面去了,这也是满足了痛苦现前。他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安全地到达浅处。这是第二个救拔的例子。

丑三、罗刹难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这个罗刹是一种很凶恶的鬼神。“若有百千万亿众生”,有这么多的众生,为了得到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七宝,要去到远方去做生意。所以怎么办呢?就坐船“入于大海”。结果在乘船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黑风,就是大海当中遭受了广大的台风。

这个台风“吹其船舫”,就把这船给破坏了。这个船失去了动力,乃至于失去了方向,就随着水流漂堕到罗刹鬼国,就是无人岛。这个无人岛里面有很多的恶鬼,这是吃人肉的恶鬼。那么这整个船当中,不要多,乃至有一个人,就是至少有一个人,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当然,我们说明一下,这是一种共业。印光大师说,这个救拔的过程,虽然是一个人念,但是其他的人要闻声随喜。有人问印光大师说,那我做早课,楞严咒我也不会持,那我怎么办呢?我做早课没有意义了!印光大师说,你可以把别人念的声音用耳根去听,让那个别人的声音进入到你的身心,然后你产生随喜,也可以。他说,效果几乎等同自己念。就是,我没办法念,那也没关系,我闻声随喜。

这样子,整船的人“皆得解脱罗刹之难”。因为这种用音声救拔的功德力,所以叫做观世音。他能够救拔你,不但是火灾、水难,也能够救拔你这个罗刹之难。

丑四、刀杖难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假设有人,他可能被盗贼所抓,或者在战争当中被俘,也是苦难现前。他能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那么这个加害的人所执的刀杖“寻”——就是马上——断成数块,就不能再加害他,那么他就能够从这种刀杖的灾难当中得到解脱了。

丑五、恶鬼难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假设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某一个国土,这个国土有很多的鬼神,包括飞行的夜叉,或者是地行的罗刹,总而言之就是会食人肉的恶鬼,这么多恶鬼欲来恼人。这个时候,“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有人在这个恶鬼的灾难当中一心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这些恶鬼就恶心消灭,生起敬畏之心,就不敢去加害他了。一般来说,像那种称念佛菩萨圣号的,这个鬼神障的效果会特别快,相对于业障来说,鬼神障的效果会特别快。

丑六、枷锁难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假设有一个人,这个人或有罪,或无罪。他这个人被抓起来了,被关起来了,他可能真的是违犯刑法的,也可能是无罪,被冤枉的。不管有罪无罪,总而言之,他“杻械、枷锁检系其身”。杻是手上的刑具,就是手铐;械就是脚上的刑具,脚也被扣起来了;枷锁就是用木板把他的脖子也夹起来。有这么多的刑具“检系其身”,把他的身体给控制住了,就是手也不能动,脚也不能动,脖子也不能动了。那怎么办呢?他就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这三种刑具立马就断坏,当下得到解脱。这是“枷锁难”。

丑七、怨贼难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前面的救拔偏重在天灾、鬼神障碍,这以下讲到人祸,就是盗贼的伤害。就是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非常不平安,为什么呢?有很多特别凶恶的盗贼。这个当中有一个大商人,他领导大家赍持重宝,携带了很多的珍贵的宝物,要经过这个充满盗贼的险恶的道路。那怎么办呢?在整个团队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一个倡议,说,诸善男子,勿得恐怖,大家不要怕。虽然很多盗贼,我们不要怕。那怎么办呢?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看这意思是这样子,这个时候盗贼是没有现前,他预先知道可能会有盗贼出现,所以在盗贼出现之前,就说我们先称念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能够以无畏施于众生,他能够在痛苦里面救拔你,消除你心中的畏惧。“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对这种凶恶的盗贼,当得解脱。

大家听到这一个人说话以后就相信了,相信以后就产生皈依心,乃至于至诚恳切地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那所有人对这个盗贼的伤害就解脱了。

子二、结叹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这样的果地功德,是因为他因地的愿力,跟他因地的六度的功德所产生的加持力,能够使令众生解脱这七种灾难。“巍巍如是”,这种广大无边的加持力。

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的效果,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既然是一个因缘所生法,那当然就有些人效果明显,叫做“显应”,就是你这个加持的效果非常明显。有些人在痛苦的时候也称念观世音菩萨,但效果不明显,叫做“冥应”,也有效果,但是不明显。这个地方,古德说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你本身罪业的轻重。痛苦怎么来的?当然是跟罪业有关系,你不可能善业去招感痛苦。而罪业有重业的定业,有轻业的不定业。比方说,你身体有病痛,病痛当然是杀生而来。有些人杀生是怎么杀的?那叫“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而且是“见是功德,深生好乐”。特别是从事于杀生业的,他每天杀鸡,杀习惯了,他杀到已经没有惭愧心了,甚至于他认为,我杀得越多,我赚的钱越多。那就刚好中了这一条,就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那么你这种杀业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业力特别的坚固。就是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效果也不是那么明显,因为你那个业太重了。这第一个,罪业的轻重。那如果是轻罪,你这个人偶尔杀一只小蚂蚁,杀完以后你马上生惭愧心,“虽作恶业,速疾能悔”,这个时候你可能来生也有病痛,但你这个病痛念几声观世音菩萨就好了。所以第一个条件,跟你的罪业轻重有关系。

第二个,跟你今生修行的机感的强弱有关系。说欸,我上辈子的罪很重,我知道,我从小就病痛很多。但是我今生是下了死功夫来修行,我对观世音菩萨有强烈的皈依心,我深深地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可以救拔我。一个人念圣号,这个皈依心怎么看?这皈依心无形无相的。古德讲一句话,叫做通身靠倒。你看有些人念观世音菩萨,他的心没有真正地靠上去,他边念的时候还边打妄想,说欸,观世音菩萨真的会救我吗?你的心打的妄想,跟你嘴巴念的观世音菩萨是两条路,就是口念圣号,然后心散乱,你那个机感就比较羸弱了。所以他第一个,皈依心是不是能够完全的靠上去;第二个,专注力,你这个圣号念得很清楚。如果你今生只是悠悠泛泛,皈依心也不够,专注力也不强,那你的感应力量就薄弱了。

总而言之它是两个力量的牵扯:第一个,你本身的罪业的轻重;第二个,你机感的强弱。就像拔河一样,你的罪业是六分的罪业,而你今生的修行力量真的是具足皈依又成就专注,是八分的机感,那你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你一定可以把所有病都治好。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救拔基本上是一个增上缘,要考虑的因素还有你自己的罪业轻重,还有你自己修行的功力,这两个加起来就决定了最后的效果。

0:00 / 0:00
妙法莲华经1
妙法莲华经2
妙法莲华经3
妙法莲华经4
妙法莲华经5
妙法莲华经6
妙法莲华经7
妙法莲华经8
妙法莲华经9
妙法莲华经10
妙法莲华经11
妙法莲华经12
妙法莲华经13
妙法莲华经14
妙法莲华经15
妙法莲华经16
妙法莲华经17
妙法莲华经18
妙法莲华经19
妙法莲华经20
妙法莲华经21
妙法莲华经22
妙法莲华经23
妙法莲华经24
妙法莲华经25
妙法莲华经26
妙法莲华经27
妙法莲华经28
妙法莲华经29
妙法莲华经30
妙法莲华经31
妙法莲华经32
妙法莲华经33
妙法莲华经34
妙法莲华经35
妙法莲华经36
妙法莲华经37
妙法莲华经38
妙法莲华经39
妙法莲华经40
妙法莲华经41
妙法莲华经42
妙法莲华经43
妙法莲华经44
妙法莲华经45
妙法莲华经46
妙法莲华经47
妙法莲华经48
妙法莲华经49
妙法莲华经50
妙法莲华经51
妙法莲华经52
妙法莲华经53
妙法莲华经54
妙法莲华经55
妙法莲华经56
妙法莲华经57
妙法莲华经58
妙法莲华经59
妙法莲华经60
妙法莲华经61
妙法莲华经62
妙法莲华经63
妙法莲华经64
妙法莲华经65
妙法莲华经66
妙法莲华经67
妙法莲华经68
妙法莲华经69
妙法莲华经70
妙法莲华经71
妙法莲华经72
妙法莲华经73
妙法莲华经74
妙法莲华经75
妙法莲华经76
妙法莲华经77
妙法莲华经78
妙法莲华经79
妙法莲华经80
妙法莲华经81
妙法莲华经82
妙法莲华经83
妙法莲华经84
妙法莲华经85
妙法莲华经86
妙法莲华经87
妙法莲华经88
妙法莲华经89
妙法莲华经90
妙法莲华经91
妙法莲华经92
妙法莲华经93
妙法莲华经94
妙法莲华经95
妙法莲华经96
妙法莲华经97
妙法莲华经98
妙法莲华经99
妙法莲华经100
妙法莲华经101
妙法莲华经102
妙法莲华经103
妙法莲华经104
妙法莲华经105
妙法莲华经106
妙法莲华经107
妙法莲华经108
妙法莲华经109
妙法莲华经110
妙法莲华经111
妙法莲华经112
妙法莲华经113
妙法莲华经114
妙法莲华经115
妙法莲华经116
妙法莲华经117
妙法莲华经118
妙法莲华经119
妙法莲华经120
妙法莲华经121
妙法莲华经122
妙法莲华经123
妙法莲华经124
妙法莲华经125
妙法莲华经126
妙法莲华经127
妙法莲华经128
妙法莲华经129
妙法莲华经130
妙法莲华经131
妙法莲华经132
妙法莲华经133
妙法莲华经134
妙法莲华经135
妙法莲华经136
妙法莲华经137
妙法莲华经138
妙法莲华经139
妙法莲华经140
妙法莲华经141
妙法莲华经142
妙法莲华经143
妙法莲华经144
妙法莲华经145
妙法莲华经146
妙法莲华经147
妙法莲华经148
妙法莲华经149
妙法莲华经150
妙法莲华经151
妙法莲华经15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

【佛教词典】诸法寂灭相

诸法的实相,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叫做寂灭相。...

【佛教词典】一来果补特伽罗

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知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息心达本源

我们的生命体,它是会生灭变异的,它是诸行无常的,你...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